團圓
關燈
小
中
大
幾個月裡,随着天氣漸漸變冷,父親帶着果果陸續屠宰了自己的所有菜牛菜羊,然後把還沒長大的羊羔和帶犢的牦母牛以及藏獒多吉委托給桑傑,抛下自己的一萬畝草場,來到了縣上。
晉美小賣部和頓珠小賣部已經挂起了批發兼零售牛羊肉以及牛皮羊皮的牌子,它們的名字也不再是“小賣部”,而是“晉美商店”和“頓珠商店”。
父親說:“沁多縣小賣部的曆史從此結束啦,我們的商店是沁多草原的第一批商店,要做出好樣子來給人們看看。
”晉美和頓珠都問:“什麼是好樣子?”父親說:“多多地來,多多地去。
我明天就去西甯,看看有沒有市場。
另外,這段時間我們怎麼聯系?”頓珠說:“郵電局的人跟我熟,有急事你讓他們找我。
” 父親本來打算直接去西甯,想着春節就到了,不如跟母親一起回,就騎着日尕去了生别離山。
母親說:“今年的藏曆新年比漢族人的春節早了将近十天,你等等,等我跟病人一起過了新年再走,到時候可以讓醫療所的救護車送送我們。
”父親說:“等不及啦,春節前我必須回去,萬一放了假我連人都找不着。
”“你找誰?幹什麼?”“聯系銷售牛羊肉和皮張的渠道。
”“你還是沒聽我的。
”父親不吭聲。
母親又說:“随你吧,既然幹起來啦,就不要瞻前顧後,我的話不算什麼。
”父親說:“江洋和梅朵想結婚,這個春節是不是給他們辦了?”“來不及準備,推到‘五一’怎麼樣?”“這個得問問他們。
”父親離開時,看到院子裡停着兩輛幾乎一樣的救護車,随便問了一句:“又增加車啦?”母親說:“那一輛舊的有毛病,本來就是州醫院快淘汰的車,裡面的急救設備基本不管用,衛生局正好有一筆事業費沒處花,就買了一輛新車撥給了我們,算是對生别離山的照顧。
其實拉病人的機會不多,新病人都是用馬送來的,我們的車主要是跑後勤。
”“有毛病的能不能開?”“開當然可以。
”他癡迷地望着那輛車說:“要是我會開就好啦。
”父親回到縣上,把日尕交給果果代管,找了一個編織袋,在晉美商店裝了些羊肉牛肉酥油糌粑什麼的,坐上長途客車去了西甯。
兩天後到達,他沒想到西甯已是今非昔比,等待他的是一片既驚又喜的喧嚣,是一根鞭子的抽打:你怎麼還不跑啊?你是馬,你是日尕,你居然如此地怠惰,慢條斯理得如同爬行的烏龜。
父親從長途車站出來,提着編織袋邊走邊看:商業氣氛十倍百倍地濃厚起來了,就連一些相對僻靜的街道,也星羅棋布地開着店鋪。
更多的買賣人是沒有店鋪的,就把貨攤擺在街面上,拿個馬紮坐着,笑眯眯地望着來來往往的人。
不時有人停下來讨價還價,然後掏錢買貨,能感覺到人與人之間、人與貨物之間突然出現了一條開闊的河,無數的人民币在嘩嘩流淌。
貨物大多是年貨,吃的用的數不勝數,也有來自牧區的羊肉、牛肉和酥油。
他問貨主多少錢一斤,牛羊肉自然比沁多縣貴了許多,又問好賣不好賣,得到的回答是:趕緊買幾斤回家過年吧,明天來就沒有了。
父親尋思:我要是給西甯批發,多少錢合适?零售自然更劃算,但去哪裡開設店鋪呢?他一路走來,滿頭大汗回到家中,看到姥爺正在跟一個絡腮胡子的人說話,兩個人同時站了起來。
絡腮胡子笑嘻嘻地盯着父親放在地上的編織袋。
姥爺指着父親說:“說曹操曹操就到。
”絡腮胡子趕緊說:“我叫馬福祿。
”原來自從父親當了牧人,就會一兩個月寄一個包裹回家,無非是些肉食和奶食,一來頂替過去掙工資時給姥爺姥姥的贍養費,二來算是報個平安——自從他有了牢獄之災,姥爺姥姥對他就不那麼放心了,總有些莫名其妙的擔憂。
但現在家裡吃飯的人少,寄來的東西吃不完,姥爺就會交給馬福祿賣掉。
馬福祿住在這條街上,在西甯最熱鬧的西門口開着家雜貨店,什麼都賣,隻要有貨。
他今天就是尋貨來的,漢族人藏族人過年,回族人賺錢,市場上緊俏的就是牛羊肉和酥油。
姥爺說這會兒沒有,正要打發他走,父親進來了。
馬福祿禁不住彎腰摸了摸編織袋。
姥爺說:“這個恐怕你拿不走,我們家過年也要吃肉嘛。
”馬福祿說:“你們家好辦,都是牧區的人,這個不帶那個帶,少不了的。
”姥爺說:“哪裡都是牧區的,我們家有北京的,有蘭州的,有西安的,要是都回來,我拿什麼給家裡人吃?”父親突然插了進去:“沒關系,你可以拿走,就是不知道夠不夠,也不知道價錢多少。
”馬福祿說:“這一點算什麼,一個小時就能賣完。
價錢嘛,就是你家姥爺平常出的價,我給你羊肉一斤一塊二,牛肉一斤一塊五,酥油一斤兩塊,我多少錢賣出去你們就别管了。
”父親說:“噢呀,太好啦。
”父親沒想到一回到家,連口水都沒喝,就做起了生意。
他跟馬福祿聊起來,才知道如今的西甯,任何一個人隻要願意都可以成為批發牛羊肉的代理,用不着去找國營的商業單位比如省商業公司、西甯糖酒副食品公司等。
父親問:“不需要手續?”馬福祿說:“辦個執照就行。
”“難不難?”“肯送東西就不難。
”“不送呢?”“那就得找關系,正常辦也能辦下來,就是時間長一些,大概兩三個月吧。
”“不說這些啦,什麼時候去你的雜貨店看看。
”“現在就走。
”父親去了,感覺還行,告訴馬福祿,以後自己跟他的所有買賣都是一手錢一手貨,不能等他賣完了再給錢。
馬福祿同意了。
又敲定了需要量,父親覺得暫時用不着去找别的渠道,雜貨店既可以零售也可以批發,另外馬福祿還有一些同樣開店的朋友。
目前父親除了自己的牛羊肉,沒有别的來源,供應量不會太大也不會太久。
他吸着冷氣,皺着眉頭,想着以後的事,又是興奮又是發愁,回家吃了姥姥做的拉面,去街上的澡堂洗了澡,換了一身幹淨衣服,就朝大十字郵電局走去,到了跟前才發現已是傍晚,郵電局的綠色大門正在關上。
第二天一早,父親再次來到郵電局,撥通了沁多縣郵電局,麻煩他們幫忙找一下頓珠商店的老闆,說過一會兒再打過去。
半個小時後頓珠才趕來。
父親說:“我現在需要一車肉,一半羊肉一半牛肉,得趕快送到西甯來,能不能辦到?”又說了卸貨的地址,就是馬福祿的雜貨店。
頓珠說:“屠宰好的肉都囤在晉美商店的庫房裡,關鍵是沒有車。
”“你去把果果找來,我問問他。
”果果來了,焦急地告訴父親:“日尕不見啦,找得我嗓子都冒煙啦。
”父親說:“别着急,它丢不了,肯定是去找我啦,找不到就會回來。
”又問道,“你不是在運輸站幹過修理工嗎,能不能雇到車,還要便宜一點。
”果果說:“我覺得可以,運輸站的大部分車都閑着。
”“太好啦,你抓緊。
還有件事,比這更重要。
你能不能在縣上找個司機,跟他學開車,越快越好,這個新年你就别打算閑着啦。
”“那還是得麻煩運輸站的司機。
”“有沒有關系好的?你給他說,也不白教你,我們給他報酬,一天三塊。
”“太多啦。
”“那就兩塊。
”“我看一塊他就會高興得跳起來,又不是自己的車自己的油,全是公家的,他就是花點時間而已。
”“那就好,等我這次回去,希望能看到你開着車到處跑。
”“這個恐怕不能吧,我怎麼可以随便開出去?”“又不是運輸站才有車。
” 打完電話,還不到中午,父親就走着去了省政府。
傳達室的人給辦公廳打了電話,請示了秘書長李志強後才放他進去。
到了辦公廳接待室,來迎他的人說:“李秘書長正在開會,讓你等着,中午一起吃飯。
”說着便領他去了秘書長辦公室。
等到中午過後,李志強才出現。
父親從沙發上站起來說:“你這麼忙,打攪啦。
”“不忙,就是開個會,我主持的,不好離開。
你瘦多了,聽說你什麼也不幹,就想當個牧人,可惜啦。
”“現在牧人也不好當啦。
”父親說起正在迅速增長的牲畜和必然會縮小的草場,說起他的擔憂和準備辦個畜産品貿易公司的想法。
李志強說:“那就辦呗。
”“我靠什麼辦?既沒有注冊資金,又沒有商店地址,但要是沒有公司,事情就做不起來。
”“你這樣的情況,通常的做法是找個挂靠單位,企業和事業單位都行。
”父親說:“公司的名字我已經想好啦,就叫‘沁多貿易’,但在沁多縣很難找到挂靠單位,就想在西甯憑空辦個公司。
”“怪不得你會來找我,我得打聽打聽,看符合不符合政策。
”正說着,秘書送來了飯,是政府食堂特意做的四菜一湯:紅燒黃河魚、魚香肉絲、蔥炒雞蛋、醋熘白菜、西紅柿紫菜湯。
兩個人對着茶幾吃起來。
吃了一會兒,秘書進來說:“他來了。
”李志強說:“下午有個約見,不能一直陪着你,你以後不要有事才來找我,沒事也可以來,有機會大家聚一聚,把梁輝、周莉、韓樸這些在沁多學校待過的人都叫上。
”父親放下筷子說:“機會我來找,你等着就是啦。
”“你再吃點,剩這麼多。
”“飽啦。
”李志強送父親出門。
父親路過接待室時,不經意地朝玻璃牆望了一眼,發現裡面等着的人有點像老才讓,心說這個人好長時間沒聽說啦,來這裡幹什麼?他不想搭理,扭頭就走。
幾天後,李志強的秘書來家裡尋找父親,帶他去了成立起來不到兩年的省工商管理局。
在一間四壁立滿了綠色鐵皮櫃子的辦公室,有人問了他一些問題:經營方式,公司目标,現有資産,人員配備什麼的。
他如實回答,還提到了三個合作商店:沁多縣的晉美商店和頓珠商店、西甯市的西門雜貨店。
對方沒表示任何意見,就讓他填了表,然後發給他一張蓋了鋼印和大紅章子的營業執照。
父親捧在手裡看了半晌才意識到,事情辦成啦,也就是說沁多貿易公司宣告成立啦。
“沁多貿易”成立的當天,家裡有了姥爺姥姥的笑聲,這樣的笑聲消失了很久,當它出現時連兩個老人都有些吃驚。
姥爺說:“你在笑,笑什麼?”姥姥說:“你也在笑,你笑什麼?”他們的笑聲當然跟“沁多貿易”無關,而是才讓回來了。
才讓穿着一身藍色卡其布的中山裝,一雙棕色皮鞋,頭發剃得很短,戴着一副黑色玳瑁框的眼鏡,看上去又斯文又精神。
他用藏族人的禮節,分别抱住姥姥、姥爺和父親,嘴對嘴行了接吻禮,然後打開一個黑色的旅行包,拿出一些果脯、茯苓餅、金絲小棗和京都酥糖,捧到姥姥懷裡,又拿出兩瓶桂花陳酒、一隻用油紙包着的烤鴨,捧到姥爺面前說:“酒和鴨子是哈風老師送的。
”才讓上大學之前已經有四年以上工齡,按規定可以帶工資,加上他成績優異,一直拿着獎學金,不僅不需要家裡供他上學,還能像從前一樣給家裡貼補錢。
姥爺姥姥把禮物放起來,說是人齊了再吃。
以後的幾天,家裡不斷會出現笑聲和彼此的問候聲:母親回來了,當她從救護車上下來時,才讓正好在往家裡挑水,看到母親後,放下水桶就撲了過去:“阿媽啦,阿媽啦。
”他抱着母親行了貼面禮,又行了接吻禮,惹得過路的人都停下來觀看。
漢族人隻親吻小孩,成人之間沒有這樣行禮的習慣。
母親沖路人笑笑,拿着行李,叫上司機,快步進了小巷。
才讓挑着水追上母親說:“阿媽啦,聽說生别離山醫療所越辦越好啦。
”母親說:“噢呀,你什麼時候去看看。
”“過完春節我跟你一起回吧,在北京我夢見桑傑阿爸啦。
”母親的回來惹出了姥姥的眼淚,雖然所有人的離家遠去都會讓姥姥心存悲傷,但母親的長年累月不回來卻超越了她的承受能力,她見了哭,走了也哭,一種先天的因牢固而敏感而疼痛的母子情分,在她這裡變成了一泓泉水,随時都會冒出來,漫漶而去。
母親也哭了,拉着姥姥的手說:“對不起,我本來應該守着你們。
”姥爺說:“你哭什麼?苗苗已經是坐小汽車的人啦。
”才讓說:“姥姥啦,你流的是高興的眼淚吧?我嘗一嘗,是甜的還是鹹的?”說着抱着姥姥舔了舔她的眼睛說,“味道好得很嘛,又鹹又甜。
”姥姥笑了:“還有甜的眼淚?你剛剛吃過糖了吧?舌頭黏糊糊的。
”母親說:“趕緊做飯吧,司機還要回去呢。
” 晚上,央金來到家裡。
父親問她春節是在西甯過還是去沁多學校過,她說她就是來問問的,江洋和梅朵結不結婚,結的話就讓洛洛來西甯,不結的話她就去沁多。
母親說:“結不結等江洋和梅朵回來了再說,你還是讓洛洛來西甯吧,一大家子都在這,等過了初五,你再跟他回沁多,才讓也要回。
”央金說:“噢呀,我聽姐姐的。
”母親說:“你臉色不太好,最近是不是太忙啦?”“也沒有。
”“那是不是身體不舒服?”“好着呢。
”吃了晚飯,央金就走了,她差不多還是一個星期來一次,從來不住,盡管姥姥懇求過許多次:“你住下吧,這裡離單位也不遠。
”兩個老人操勞慣了,很希望平時家裡有人,讓他們今天揪面片,明天扯拉條。
他們說不動央金,也說不動普赤。
普赤上的民族學院在西甯東郊,遠了點,交通不便,不可能每天來回跑,最多一個星期來一次。
瓊吉已是大四學生,再有一個學期就要從西北大學畢業了。
過了一天,普赤放假了,她秉承了阿爸阿媽的天性,是個文靜勤快的姑娘,每次回來都要搶着幹活,好像這裡是帳房,她是帳房裡的年輕女人,活兒就得由年輕女人幹。
姥姥看她想幹又不會幹,就手把手地教她:和面、擀面條、包餃子、蒸饅頭、烙鍋盔、擇菜、切菜、炒菜等等。
兩天後,瓊吉回來了。
姥爺姥姥又意外又高興:“你不是不回來嗎,說假期要去北京旅遊?”瓊吉不回答。
普赤說:“才讓哥哥回來啦,她去北京幹什麼?”瓊吉見了才讓後突然就不說話了,像個啞巴,甚至都不會多望一眼。
但所有人都看得出來,她跟才讓的距離不是遠了,而是更近了,在她盡量回避對方的眼睛裡,有着愛戀者的羞澀和矜持,有着藏起來的熱情和奔放,有着把真愛一點點給予的收斂和節儉。
她似乎知道,隻要她和他互相望一眼,彼此就都是一種含情脈脈的射擊,擊中的不是眼睛而是心。
父親和母親對視着,會意地笑了。
姥爺在廚房裡大聲說:“瓊吉你過來,把這幾瓣蒜剝了。
”才讓說:“我來剝。
”普赤說:“你們兩個一起剝吧。
”剝蒜的時候才讓問:“你什麼時候回學校?”瓊吉低着頭說:“還沒想好。
”“這樣吧,我們一起去草原,看看家裡人,然後我送你去西安,再回北京。
”瓊吉甜蜜地答應着。
最後回到家中的是我和梅朵。
我們從蘭州師範大學畢業後,梅朵留校成了藝術系最年輕的聲樂老師,我選擇了回阿尼瑪卿州,因為我喜歡那種一出州委就能看到遼闊草原的感覺,還因為州上有王石書記的關照,我有足夠的時間複習功課考研究生。
考蘭師大的古典文學研究生是梅朵的主意,她希望我能跟她在一起,永遠,一輩子。
這當然也是我的希望,隻是有些遺憾,我必須離開草原。
考上後我說:“我為你做出了重大犧牲,放棄了整個阿尼瑪卿草原。
”梅朵說:“好像草原是你的。
”“難道不是嗎?草原上的雪窩子,那是我們最初的天堂。
”梅朵說:“小時候我聽阿爸說,天堂在人的心裡,你在哪裡,天堂就在哪裡。
”我上大學是帶工資的,讀研究生也帶着工資,每月五十多元。
我習慣于把每月從州上寄來的工資交給梅朵,梅朵秉承了藏族人對待金錢的全部态度:不看重,不積攢,不細算,有多少花多少。
花掉的錢裡包括了我倆每月寄給姥爺姥姥的二十元贍養費,盡管姥爺姥姥也許并不需要我們的錢。
這些年父親和母親依然是這個家的經濟支柱,母親的工資大部分是要寄回家的,父親雖然沒有工資,卻用從不間斷的包裹改善着家裡的生活,還用“強巴案”平反後補發的工資,承擔了家中最重要的一筆開支:瓊吉和普赤的學費和生活費。
梅朵在學校有單身宿舍,但按照學校規定,我不能在那裡過夜,作為研究生我必須回到集體宿舍,作為青年教師,梅朵必須拿出結婚證才可以避免幹涉。
所以我們總是在白天見縫插針地完成我們的青春嗜好,性急而匆忙地延續着我們越來越美妙的柔情蜜意。
我們的打算是:我研究生一畢業,馬上結婚。
後來主意又變了:這個春節必須結婚。
學校正在蓋教師住宅樓,梅朵結了婚,說不定就能分一小套。
所以我們回到家中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訴大家:我們要結婚了。
母親說:“這個春節來不及,你們可以先把結婚證領了,‘五一’時再辦婚禮。
”我看看梅朵。
梅朵說:“阿媽啦,哪有這樣的,要是不辦婚禮就把結婚證給别人看的話,我們會不好意思的,心裡也會難過。
”我說:“我們是藏族人,大家的祝福、喜慶的歌舞才是幸福的開始,光憑一張結婚證算什麼?”父親說:“這是大事,你們應該提前跟我們商量。
”我有些憋不住了:“我們到哪裡去跟你們商量?這些年都是各忙各的,我們很難見到你們,你們也沒有時間過問我們的事,我們隻好自己決定。
說實在的,本來早就該結婚啦,就是因為誰也不催誰也不問,推到了現在,可是阿媽說還要推,那就是反對我們結婚啦。
”梅朵說:“就是,人家的阿媽見女兒大了,就會今天準備這個,明天準備那個,沒等結婚,嫁妝就摞滿了帳房,還有婚禮上穿的彩色藏袍、花氆氇靴子、蜜蠟的項鍊、玉石
晉美小賣部和頓珠小賣部已經挂起了批發兼零售牛羊肉以及牛皮羊皮的牌子,它們的名字也不再是“小賣部”,而是“晉美商店”和“頓珠商店”。
父親說:“沁多縣小賣部的曆史從此結束啦,我們的商店是沁多草原的第一批商店,要做出好樣子來給人們看看。
”晉美和頓珠都問:“什麼是好樣子?”父親說:“多多地來,多多地去。
我明天就去西甯,看看有沒有市場。
另外,這段時間我們怎麼聯系?”頓珠說:“郵電局的人跟我熟,有急事你讓他們找我。
” 父親本來打算直接去西甯,想着春節就到了,不如跟母親一起回,就騎着日尕去了生别離山。
母親說:“今年的藏曆新年比漢族人的春節早了将近十天,你等等,等我跟病人一起過了新年再走,到時候可以讓醫療所的救護車送送我們。
”父親說:“等不及啦,春節前我必須回去,萬一放了假我連人都找不着。
”“你找誰?幹什麼?”“聯系銷售牛羊肉和皮張的渠道。
”“你還是沒聽我的。
”父親不吭聲。
母親又說:“随你吧,既然幹起來啦,就不要瞻前顧後,我的話不算什麼。
”父親說:“江洋和梅朵想結婚,這個春節是不是給他們辦了?”“來不及準備,推到‘五一’怎麼樣?”“這個得問問他們。
”父親離開時,看到院子裡停着兩輛幾乎一樣的救護車,随便問了一句:“又增加車啦?”母親說:“那一輛舊的有毛病,本來就是州醫院快淘汰的車,裡面的急救設備基本不管用,衛生局正好有一筆事業費沒處花,就買了一輛新車撥給了我們,算是對生别離山的照顧。
其實拉病人的機會不多,新病人都是用馬送來的,我們的車主要是跑後勤。
”“有毛病的能不能開?”“開當然可以。
”他癡迷地望着那輛車說:“要是我會開就好啦。
”父親回到縣上,把日尕交給果果代管,找了一個編織袋,在晉美商店裝了些羊肉牛肉酥油糌粑什麼的,坐上長途客車去了西甯。
兩天後到達,他沒想到西甯已是今非昔比,等待他的是一片既驚又喜的喧嚣,是一根鞭子的抽打:你怎麼還不跑啊?你是馬,你是日尕,你居然如此地怠惰,慢條斯理得如同爬行的烏龜。
父親從長途車站出來,提着編織袋邊走邊看:商業氣氛十倍百倍地濃厚起來了,就連一些相對僻靜的街道,也星羅棋布地開着店鋪。
更多的買賣人是沒有店鋪的,就把貨攤擺在街面上,拿個馬紮坐着,笑眯眯地望着來來往往的人。
不時有人停下來讨價還價,然後掏錢買貨,能感覺到人與人之間、人與貨物之間突然出現了一條開闊的河,無數的人民币在嘩嘩流淌。
貨物大多是年貨,吃的用的數不勝數,也有來自牧區的羊肉、牛肉和酥油。
他問貨主多少錢一斤,牛羊肉自然比沁多縣貴了許多,又問好賣不好賣,得到的回答是:趕緊買幾斤回家過年吧,明天來就沒有了。
父親尋思:我要是給西甯批發,多少錢合适?零售自然更劃算,但去哪裡開設店鋪呢?他一路走來,滿頭大汗回到家中,看到姥爺正在跟一個絡腮胡子的人說話,兩個人同時站了起來。
絡腮胡子笑嘻嘻地盯着父親放在地上的編織袋。
姥爺指着父親說:“說曹操曹操就到。
”絡腮胡子趕緊說:“我叫馬福祿。
”原來自從父親當了牧人,就會一兩個月寄一個包裹回家,無非是些肉食和奶食,一來頂替過去掙工資時給姥爺姥姥的贍養費,二來算是報個平安——自從他有了牢獄之災,姥爺姥姥對他就不那麼放心了,總有些莫名其妙的擔憂。
但現在家裡吃飯的人少,寄來的東西吃不完,姥爺就會交給馬福祿賣掉。
馬福祿住在這條街上,在西甯最熱鬧的西門口開着家雜貨店,什麼都賣,隻要有貨。
他今天就是尋貨來的,漢族人藏族人過年,回族人賺錢,市場上緊俏的就是牛羊肉和酥油。
姥爺說這會兒沒有,正要打發他走,父親進來了。
馬福祿禁不住彎腰摸了摸編織袋。
姥爺說:“這個恐怕你拿不走,我們家過年也要吃肉嘛。
”馬福祿說:“你們家好辦,都是牧區的人,這個不帶那個帶,少不了的。
”姥爺說:“哪裡都是牧區的,我們家有北京的,有蘭州的,有西安的,要是都回來,我拿什麼給家裡人吃?”父親突然插了進去:“沒關系,你可以拿走,就是不知道夠不夠,也不知道價錢多少。
”馬福祿說:“這一點算什麼,一個小時就能賣完。
價錢嘛,就是你家姥爺平常出的價,我給你羊肉一斤一塊二,牛肉一斤一塊五,酥油一斤兩塊,我多少錢賣出去你們就别管了。
”父親說:“噢呀,太好啦。
”父親沒想到一回到家,連口水都沒喝,就做起了生意。
他跟馬福祿聊起來,才知道如今的西甯,任何一個人隻要願意都可以成為批發牛羊肉的代理,用不着去找國營的商業單位比如省商業公司、西甯糖酒副食品公司等。
父親問:“不需要手續?”馬福祿說:“辦個執照就行。
”“難不難?”“肯送東西就不難。
”“不送呢?”“那就得找關系,正常辦也能辦下來,就是時間長一些,大概兩三個月吧。
”“不說這些啦,什麼時候去你的雜貨店看看。
”“現在就走。
”父親去了,感覺還行,告訴馬福祿,以後自己跟他的所有買賣都是一手錢一手貨,不能等他賣完了再給錢。
馬福祿同意了。
又敲定了需要量,父親覺得暫時用不着去找别的渠道,雜貨店既可以零售也可以批發,另外馬福祿還有一些同樣開店的朋友。
目前父親除了自己的牛羊肉,沒有别的來源,供應量不會太大也不會太久。
他吸着冷氣,皺着眉頭,想着以後的事,又是興奮又是發愁,回家吃了姥姥做的拉面,去街上的澡堂洗了澡,換了一身幹淨衣服,就朝大十字郵電局走去,到了跟前才發現已是傍晚,郵電局的綠色大門正在關上。
第二天一早,父親再次來到郵電局,撥通了沁多縣郵電局,麻煩他們幫忙找一下頓珠商店的老闆,說過一會兒再打過去。
半個小時後頓珠才趕來。
父親說:“我現在需要一車肉,一半羊肉一半牛肉,得趕快送到西甯來,能不能辦到?”又說了卸貨的地址,就是馬福祿的雜貨店。
頓珠說:“屠宰好的肉都囤在晉美商店的庫房裡,關鍵是沒有車。
”“你去把果果找來,我問問他。
”果果來了,焦急地告訴父親:“日尕不見啦,找得我嗓子都冒煙啦。
”父親說:“别着急,它丢不了,肯定是去找我啦,找不到就會回來。
”又問道,“你不是在運輸站幹過修理工嗎,能不能雇到車,還要便宜一點。
”果果說:“我覺得可以,運輸站的大部分車都閑着。
”“太好啦,你抓緊。
還有件事,比這更重要。
你能不能在縣上找個司機,跟他學開車,越快越好,這個新年你就别打算閑着啦。
”“那還是得麻煩運輸站的司機。
”“有沒有關系好的?你給他說,也不白教你,我們給他報酬,一天三塊。
”“太多啦。
”“那就兩塊。
”“我看一塊他就會高興得跳起來,又不是自己的車自己的油,全是公家的,他就是花點時間而已。
”“那就好,等我這次回去,希望能看到你開着車到處跑。
”“這個恐怕不能吧,我怎麼可以随便開出去?”“又不是運輸站才有車。
” 打完電話,還不到中午,父親就走着去了省政府。
傳達室的人給辦公廳打了電話,請示了秘書長李志強後才放他進去。
到了辦公廳接待室,來迎他的人說:“李秘書長正在開會,讓你等着,中午一起吃飯。
”說着便領他去了秘書長辦公室。
等到中午過後,李志強才出現。
父親從沙發上站起來說:“你這麼忙,打攪啦。
”“不忙,就是開個會,我主持的,不好離開。
你瘦多了,聽說你什麼也不幹,就想當個牧人,可惜啦。
”“現在牧人也不好當啦。
”父親說起正在迅速增長的牲畜和必然會縮小的草場,說起他的擔憂和準備辦個畜産品貿易公司的想法。
李志強說:“那就辦呗。
”“我靠什麼辦?既沒有注冊資金,又沒有商店地址,但要是沒有公司,事情就做不起來。
”“你這樣的情況,通常的做法是找個挂靠單位,企業和事業單位都行。
”父親說:“公司的名字我已經想好啦,就叫‘沁多貿易’,但在沁多縣很難找到挂靠單位,就想在西甯憑空辦個公司。
”“怪不得你會來找我,我得打聽打聽,看符合不符合政策。
”正說着,秘書送來了飯,是政府食堂特意做的四菜一湯:紅燒黃河魚、魚香肉絲、蔥炒雞蛋、醋熘白菜、西紅柿紫菜湯。
兩個人對着茶幾吃起來。
吃了一會兒,秘書進來說:“他來了。
”李志強說:“下午有個約見,不能一直陪着你,你以後不要有事才來找我,沒事也可以來,有機會大家聚一聚,把梁輝、周莉、韓樸這些在沁多學校待過的人都叫上。
”父親放下筷子說:“機會我來找,你等着就是啦。
”“你再吃點,剩這麼多。
”“飽啦。
”李志強送父親出門。
父親路過接待室時,不經意地朝玻璃牆望了一眼,發現裡面等着的人有點像老才讓,心說這個人好長時間沒聽說啦,來這裡幹什麼?他不想搭理,扭頭就走。
幾天後,李志強的秘書來家裡尋找父親,帶他去了成立起來不到兩年的省工商管理局。
在一間四壁立滿了綠色鐵皮櫃子的辦公室,有人問了他一些問題:經營方式,公司目标,現有資産,人員配備什麼的。
他如實回答,還提到了三個合作商店:沁多縣的晉美商店和頓珠商店、西甯市的西門雜貨店。
對方沒表示任何意見,就讓他填了表,然後發給他一張蓋了鋼印和大紅章子的營業執照。
父親捧在手裡看了半晌才意識到,事情辦成啦,也就是說沁多貿易公司宣告成立啦。
“沁多貿易”成立的當天,家裡有了姥爺姥姥的笑聲,這樣的笑聲消失了很久,當它出現時連兩個老人都有些吃驚。
姥爺說:“你在笑,笑什麼?”姥姥說:“你也在笑,你笑什麼?”他們的笑聲當然跟“沁多貿易”無關,而是才讓回來了。
才讓穿着一身藍色卡其布的中山裝,一雙棕色皮鞋,頭發剃得很短,戴着一副黑色玳瑁框的眼鏡,看上去又斯文又精神。
他用藏族人的禮節,分别抱住姥姥、姥爺和父親,嘴對嘴行了接吻禮,然後打開一個黑色的旅行包,拿出一些果脯、茯苓餅、金絲小棗和京都酥糖,捧到姥姥懷裡,又拿出兩瓶桂花陳酒、一隻用油紙包着的烤鴨,捧到姥爺面前說:“酒和鴨子是哈風老師送的。
”才讓上大學之前已經有四年以上工齡,按規定可以帶工資,加上他成績優異,一直拿着獎學金,不僅不需要家裡供他上學,還能像從前一樣給家裡貼補錢。
姥爺姥姥把禮物放起來,說是人齊了再吃。
以後的幾天,家裡不斷會出現笑聲和彼此的問候聲:母親回來了,當她從救護車上下來時,才讓正好在往家裡挑水,看到母親後,放下水桶就撲了過去:“阿媽啦,阿媽啦。
”他抱着母親行了貼面禮,又行了接吻禮,惹得過路的人都停下來觀看。
漢族人隻親吻小孩,成人之間沒有這樣行禮的習慣。
母親沖路人笑笑,拿着行李,叫上司機,快步進了小巷。
才讓挑着水追上母親說:“阿媽啦,聽說生别離山醫療所越辦越好啦。
”母親說:“噢呀,你什麼時候去看看。
”“過完春節我跟你一起回吧,在北京我夢見桑傑阿爸啦。
”母親的回來惹出了姥姥的眼淚,雖然所有人的離家遠去都會讓姥姥心存悲傷,但母親的長年累月不回來卻超越了她的承受能力,她見了哭,走了也哭,一種先天的因牢固而敏感而疼痛的母子情分,在她這裡變成了一泓泉水,随時都會冒出來,漫漶而去。
母親也哭了,拉着姥姥的手說:“對不起,我本來應該守着你們。
”姥爺說:“你哭什麼?苗苗已經是坐小汽車的人啦。
”才讓說:“姥姥啦,你流的是高興的眼淚吧?我嘗一嘗,是甜的還是鹹的?”說着抱着姥姥舔了舔她的眼睛說,“味道好得很嘛,又鹹又甜。
”姥姥笑了:“還有甜的眼淚?你剛剛吃過糖了吧?舌頭黏糊糊的。
”母親說:“趕緊做飯吧,司機還要回去呢。
” 晚上,央金來到家裡。
父親問她春節是在西甯過還是去沁多學校過,她說她就是來問問的,江洋和梅朵結不結婚,結的話就讓洛洛來西甯,不結的話她就去沁多。
母親說:“結不結等江洋和梅朵回來了再說,你還是讓洛洛來西甯吧,一大家子都在這,等過了初五,你再跟他回沁多,才讓也要回。
”央金說:“噢呀,我聽姐姐的。
”母親說:“你臉色不太好,最近是不是太忙啦?”“也沒有。
”“那是不是身體不舒服?”“好着呢。
”吃了晚飯,央金就走了,她差不多還是一個星期來一次,從來不住,盡管姥姥懇求過許多次:“你住下吧,這裡離單位也不遠。
”兩個老人操勞慣了,很希望平時家裡有人,讓他們今天揪面片,明天扯拉條。
他們說不動央金,也說不動普赤。
普赤上的民族學院在西甯東郊,遠了點,交通不便,不可能每天來回跑,最多一個星期來一次。
瓊吉已是大四學生,再有一個學期就要從西北大學畢業了。
過了一天,普赤放假了,她秉承了阿爸阿媽的天性,是個文靜勤快的姑娘,每次回來都要搶着幹活,好像這裡是帳房,她是帳房裡的年輕女人,活兒就得由年輕女人幹。
姥姥看她想幹又不會幹,就手把手地教她:和面、擀面條、包餃子、蒸饅頭、烙鍋盔、擇菜、切菜、炒菜等等。
兩天後,瓊吉回來了。
姥爺姥姥又意外又高興:“你不是不回來嗎,說假期要去北京旅遊?”瓊吉不回答。
普赤說:“才讓哥哥回來啦,她去北京幹什麼?”瓊吉見了才讓後突然就不說話了,像個啞巴,甚至都不會多望一眼。
但所有人都看得出來,她跟才讓的距離不是遠了,而是更近了,在她盡量回避對方的眼睛裡,有着愛戀者的羞澀和矜持,有着藏起來的熱情和奔放,有着把真愛一點點給予的收斂和節儉。
她似乎知道,隻要她和他互相望一眼,彼此就都是一種含情脈脈的射擊,擊中的不是眼睛而是心。
父親和母親對視着,會意地笑了。
姥爺在廚房裡大聲說:“瓊吉你過來,把這幾瓣蒜剝了。
”才讓說:“我來剝。
”普赤說:“你們兩個一起剝吧。
”剝蒜的時候才讓問:“你什麼時候回學校?”瓊吉低着頭說:“還沒想好。
”“這樣吧,我們一起去草原,看看家裡人,然後我送你去西安,再回北京。
”瓊吉甜蜜地答應着。
最後回到家中的是我和梅朵。
我們從蘭州師範大學畢業後,梅朵留校成了藝術系最年輕的聲樂老師,我選擇了回阿尼瑪卿州,因為我喜歡那種一出州委就能看到遼闊草原的感覺,還因為州上有王石書記的關照,我有足夠的時間複習功課考研究生。
考蘭師大的古典文學研究生是梅朵的主意,她希望我能跟她在一起,永遠,一輩子。
這當然也是我的希望,隻是有些遺憾,我必須離開草原。
考上後我說:“我為你做出了重大犧牲,放棄了整個阿尼瑪卿草原。
”梅朵說:“好像草原是你的。
”“難道不是嗎?草原上的雪窩子,那是我們最初的天堂。
”梅朵說:“小時候我聽阿爸說,天堂在人的心裡,你在哪裡,天堂就在哪裡。
”我上大學是帶工資的,讀研究生也帶着工資,每月五十多元。
我習慣于把每月從州上寄來的工資交給梅朵,梅朵秉承了藏族人對待金錢的全部态度:不看重,不積攢,不細算,有多少花多少。
花掉的錢裡包括了我倆每月寄給姥爺姥姥的二十元贍養費,盡管姥爺姥姥也許并不需要我們的錢。
這些年父親和母親依然是這個家的經濟支柱,母親的工資大部分是要寄回家的,父親雖然沒有工資,卻用從不間斷的包裹改善着家裡的生活,還用“強巴案”平反後補發的工資,承擔了家中最重要的一筆開支:瓊吉和普赤的學費和生活費。
梅朵在學校有單身宿舍,但按照學校規定,我不能在那裡過夜,作為研究生我必須回到集體宿舍,作為青年教師,梅朵必須拿出結婚證才可以避免幹涉。
所以我們總是在白天見縫插針地完成我們的青春嗜好,性急而匆忙地延續着我們越來越美妙的柔情蜜意。
我們的打算是:我研究生一畢業,馬上結婚。
後來主意又變了:這個春節必須結婚。
學校正在蓋教師住宅樓,梅朵結了婚,說不定就能分一小套。
所以我們回到家中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訴大家:我們要結婚了。
母親說:“這個春節來不及,你們可以先把結婚證領了,‘五一’時再辦婚禮。
”我看看梅朵。
梅朵說:“阿媽啦,哪有這樣的,要是不辦婚禮就把結婚證給别人看的話,我們會不好意思的,心裡也會難過。
”我說:“我們是藏族人,大家的祝福、喜慶的歌舞才是幸福的開始,光憑一張結婚證算什麼?”父親說:“這是大事,你們應該提前跟我們商量。
”我有些憋不住了:“我們到哪裡去跟你們商量?這些年都是各忙各的,我們很難見到你們,你們也沒有時間過問我們的事,我們隻好自己決定。
說實在的,本來早就該結婚啦,就是因為誰也不催誰也不問,推到了現在,可是阿媽說還要推,那就是反對我們結婚啦。
”梅朵說:“就是,人家的阿媽見女兒大了,就會今天準備這個,明天準備那個,沒等結婚,嫁妝就摞滿了帳房,還有婚禮上穿的彩色藏袍、花氆氇靴子、蜜蠟的項鍊、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