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過那座山
關燈
小
中
大
”官卻嘉用手掌揉揉眼睛說:“真的中學一上完,就是公家人啦?”“草原牧區有文化的人有幾個?藏紅花不當公家人誰當?如果我說了謊,頭戳地從沁多走到西甯去。
”官卻嘉擦掉眼淚說:“聽強巴校長的,上學去吧,我不想你啦。
”“不想的話法力就沒有了吧?”“噢呀。
”藏紅花釋然地吹了口氣,笑道:“原來老師說的好日子比官卻嘉阿尼說的好日子還要好。
” 因為兩個人騎一匹馬,且馬力不好,父親帶着藏紅花從夏瓦尼措出發,風餐露宿,走了一個星期才走到西甯西郊的師院附中。
他把藏紅花交給洛洛和央金,又去見了梁輝校長,說了一堆千恩萬謝的話,這才打着哈欠回家去。
很不巧,母親去農村巡回醫療,今天早晨剛走,他跟姥爺、姥姥、才讓和女兒度過了一個星期天,然後就帶了些食物騎馬返回。
馬知道是往家鄉草原走,腳步輕快了許多,五天後進入沁多境内。
父親找到那家牧人的帳房,還了馬,吃了糌粑喝了茶,就要步行回學校。
牧人哪裡會答應,一口咬定父親永遠走不到。
因為他沒覺得父親不是藏族人,草原上的藏族人騎慣了馬,不善走路,走不多遠就會腳疼打泡,腿疼腰酸。
他給父親換了一匹馬,打算自己送父親到學校。
父親竊喜,一上路就開始動員牧人把自己的孩子送來上學。
他不厭其煩地說着,無論牧人把話題引向哪裡他都會扯回來,直到嘴皮說破,對方答應:“那就送一個吧。
”“一個八歲,一個十歲,都應該送來。
”牧人有點生氣了:“你說你是跟有知識的善心人一個樣子的人,我才答應送一個,非要送兩個的話,那就一個也不送啦。
”父親隻好妥協:“一個就一個。
”勒馬停了下來。
牧人問:“幹什麼?”“回去把孩子接上。
”“你怎麼這麼急?”“我怕你變卦。
” 兩天後父親帶着新生喜饒回到了學校。
沁多小學每年都在招生,但因為教室和宿舍有限,加上願意送孩子上學的牧人不多,所以一直以最初入學的學生為主。
現在他們畢業了,剩下的各個年級的學生加起來也隻有三十多個。
父親安頓好喜饒,看到剛剛結束假期的學生都已經返校,這會兒正在學校外面的空場上玩,男的摔跤和牛頂頭,女的擲羊骨節和跳伊舞。
有幾個遠離學校跑向了河灘,梅朵紅負責任地跟在後面,警惕地看着四周。
父親喊他們回來,又讓所有的學生進了教室,看到空出了許多座位,便有些凄然失落的感覺:是不是不會再有從前的熱鬧和擁擠了?過往的日子真好,那是一種明亮而爛漫的氛圍,一種讓他通透也讓他充實的感覺,是情不自禁的力量的投入,他因此而不知疲倦,在不期而至的亢奮中忘記了時間的流逝。
真快啊,一晃眼第一批學生就從眼前消失了。
而生活的腳步卻顯得越來越沉重,迫使他不得不擡起頭來,滿臉疑惑地望着前面,想一想有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到底是為什麼。
他已經多次請求過旦增縣長了:靠我一個人不行,必須招人派人,尤其是老師。
但是迄今沒有下落。
每年的新課本、作業本和襯衣襯褲總要一催再催才能運來,今年又沒按時運來,還得去縣上催要,催多了人家肯定不高興。
有一次旦增縣長說:“你急什麼?不知道我們是藏族人嗎?”父親不客氣地說:“藏族人的性子慢我是知道的,但你不是一般的藏族人,你是縣長,不能把我的精力浪費在跟你的扯皮上,我要教學,要招生,要管學生的生活,還要跑到縣上來要這要那,我的時間跟你一樣,不是一天四十二個小時。
還有,學校不能總是沒有圍牆,教室不能總是隻有一間,各個年級的學生不能永遠都一起上課。
”旦增縣長說:“你的辛苦我知道,但你說的事都是要花錢的,錢呢?”“這些年牧人上交的牲畜、羊毛、皮張、牛奶、酥油越來越多,怎麼可能連這點錢都拿不出來?你們是不是覺得有沒有學校無所謂,從來沒有人主動關心過它。
”旦增笑道:“有你在那裡,别人的關心都是多餘的。
俗話說兒子要是能幹,阿爸就會清閑;媳婦要是勤快,阿媽就會變懶。
”倒也是,誰也沒有理由對他不放心。
可他沒有孫悟空的七十二變,又長不出三頭六臂,就像現在,要是他不在,這些學生誰來管?誰來充當洛洛和央金的角色協助他管?父親晃了晃身子,感覺兩邊輕飄飄的,左膀右臂真的沒有了,也許再也不會有了。
父親說:“大家選吧,一個班長,一個副班長,統管各個年級的男女學生。
”叽叽喳喳選了半天,沒有一個人的票數是集中的,父親隻好指定:年齡最大的男生彭措是班長,最大的女生是副班長。
但接下來發生的事讓父親立刻又免了他們。
彭措要調換自己跟副班長的桌子,副班長的桌子是全教室最新的一張課桌,理由是“我是班長”。
同意調換的副班長又立刻要求另一個同學騰出她的課桌,理由是:“一級壓一級是班長帶的頭,我不能坐全班最破的桌子。
”父親說:“這都是從哪裡學的?屁大個官兒也要講特權。
算啦,不要你們當啦。
” 父親騎馬出去了。
日尕知道他的心思,選擇最便捷的道路,跑向了離學校最近的角巴家。
角巴正盤腿坐在帳房門前,一邊念着祈福真言一邊撚毛線,孫女普赤趴在他背上,央求爺爺帶她去騎馬。
父親丢開缰繩走過去,還沒到跟前就合十了雙手。
角巴說:“壞啦,又有事情要麻煩我啦。
”父親說:“角巴啦,不要以為你就是天人下凡,别人都是求你的。
我隻要把事情說出來,你就知道不是我求你,而是你求我。
”他坐到草地上,看着正在團牛糞餅的旺姆在圍裙上擦着手快步朝帳房走去,就說,“旺姆啦,酥油茶要燙燙的,酥油要多多的。
”旺姆笑着“噢呀”一聲,招呼普赤過去拿糌粑。
父親說:“普赤你别走,你知道我是誰?”普赤說:“你是叔叔。
”“是校長叔叔,我今天來是要把你帶走的。
”角巴警惕地瞪起眼睛:“你想幹什麼?普赤快藏起來。
”父親說:“你是想讓我把學校搬到你家來嗎?我知道你舍不得,但孩子念書是天大的事,天大還是你大?”角巴嘿嘿一笑,一臉讨好的樣子:“強巴啦,普赤的事你就别操心啦,我看不見她就睡不着覺,你總不能讓我也跟着她去上學吧?”父親跳起來,撞飛了旺姆端過來的酥油茶:“這可是你自己說的,我把普赤帶走,你也跟着我去學校。
學校正缺一個管事的,我想了半天就是你。
”角巴愣了一會兒說:“你這個人,盡做的是讓人家不情願的好事。
明明是你求我,還說是我求你。
不去不去,我和普赤都不去。
”父親撲通一聲跪下,抱住角巴,用自己的額頭碰了一下他的額頭,又用自己的臉頰貼了一下他的臉頰,碰頭禮和貼面禮都行過了,算是實心實意地請求了。
角巴說:“喝茶,喝茶。
普赤,快去給叔叔拿糌粑。
”旺姆笑着,端來了再次盛好的酥油茶。
父親接過來喝了一大口,把搬着糌粑匣子走來的普赤摟在了懷裡。
離開的時候父親唱起了歌: 草原上有個角巴德吉啦, 惡狼說他壞牛羊說他好, 他是一頂容留人的帳房, 他是一條心腸做的哈達, 他是一朵盛開的臭牡丹, 他是一匹尥蹶子的黑馬。
父親回到學校,給孩子們做了晚飯:粉條肉湯和糌粑。
第二天一大早,又騎着日尕直奔縣上。
他來到旦增縣長的辦公室,看旦增不在,就拿起電話,轉來轉去地打到了省政府辦公廳。
等了一會兒,才傳來李志強的聲音。
父親說:“秘書長啦,紮西德勒,還是創辦沁多中學的事,什麼時候開始嘛?”“你這個電話打得很及時,我正想聯系你們,已經開始了,建材已經批下去,需要多少給你們多少,由省運輸公司一次性送到,縣上要做好接收的準備,随同前往的工程師會帶着圖紙跟你們接洽。
還需要什麼你快說,再不說就不好辦了。
”父親說:“磚多多地要哩,學校得有大門和圍牆。
”“那當然,這些都在設計裡頭。
”“窗戶要大大的,多安些玻璃,亮堂些。
”“這你就不用說了,又不是蓋藏式碉房,窗戶小,光線暗。
”“秘書長啦,我還想要些布,是給孩子們做衣服用的,主要是襯衣襯褲,學生要文明衛生是不是?”“這個嘛,我看可以。
”“再就是課本、作業本、鉛筆、鋼筆、尺子、圓規、墨水、橡皮擦、文具盒、書包、毛巾、臉盆、肥皂、牙缸、牙刷。
”“學生家長解決不了嗎?”“秘書長你是知道的,牧人有吃的有喝的,就是沒錢,連一根鉛筆都買不起。
”“好吧,我讓梁輝校長幫你們采購,他知道學生需要什麼。
”父親拿着電話,連連彎腰鞠躬:“噢呀,噢呀,謝謝啦,卡卓洛淘,紮西德勒。
”“你想得太仔細了,再不需要什麼了吧?”“不啦不啦,不過要是能讓學生們改變一下裹着皮袍睡覺的習慣,那就更好啦。
”“什麼意思?”“我還想要一批被褥。
”“被褥?好吧,被褥哪裡有?”李志強說着放下了電話。
父親覺得已經不需要再跟旦增縣長見面了,正要離開,旦增走了進來。
“在走廊裡就聽你在打電話,給誰啊?”父親說了。
旦增說:“這種時候你還給李志強打電話,聽說他的處境很不好,能解決什麼問題?”“李志強不是一個吹牛撒謊的人,我還是相信的。
”其實他更相信自己,無論發生什麼,他還是他,學校還是學校,自己認準的道理任何時候都不會改變:藏族人的孩子要上學,要讀書,要跟城裡的孩子一樣有前程。
他又開始催要這個學期學生的新課本、作業本和襯衣襯褲。
旦增驚訝地說:“你用雪山的冰水洗洗腦袋好不好?清醒清醒再跟我說話。
省上州上很多部門都已經不上班啦,我到哪裡去給你搞這些?學校先湊合着辦吧,一切的一切以後再說。
”父親沮喪得想哭,咬咬牙又忍住了,卻沒忍住罵了一句“操他媽”。
後來當我知道父親的罵語時,不禁吃了一驚,覺得作為一個地道的藏族人,父親還是欠了一點點火候,盡管是微不足道的火候。
藏族人的語言很幹淨,即便憤怒到極緻,罵人的話裡也不會夾帶生殖器和性交,更不會牽連到對方的爹娘祖宗。
就為了這句罵語,我懊惱了好幾年。
直到有一天,我聽說喝得醉醺醺的彭措的叔叔帶着一個壯碩的牧人來到學校,說是彭措偷了他的金嘎烏,擡手就打,他打得彭措的頭上流血不止還要打。
父親不依了:“我的學生你憑什麼打?他有了錯誤你可以跟我說。
”彭措的叔叔和那個牧人又跟父親打起來,父親甯肯鼻青臉腫,也不說半個“操”字,隻是一遍遍地用藏族人的習慣語詩情畫意地發洩着憤怒:讓飛來的疫病鬼纏住你的脖子吧,讓你的不祥靈魂進入十八層地獄吧,讓來世的黑暗借着太陽的光亮吞掉你吧,讓你長發飄飄的頭上長出馬犄角吧。
啊,父親,馬是沒有犄角的。
盡管怒不擇言的父親把牛犄角安在了馬頭上,卻更加徹底地證明他已是一個在任何時候都不會變形的藏族人了。
2
才讓在西甯上完了小學,又上了中學,由于不斷跳級,等我來到師院附中上初一時,他已經是一個高二生了,而且是全西甯最好的實驗中學的高二生。
實驗中學的學生大部分是省委省政府的幹部子弟,小部分是面向社會招收的高才生,才讓是高才生裡最最拔尖的。
也就是說再有一年多才讓将高中畢業上大學,他說我一定要上大學。
他今年十三歲,比我隻大半歲,卻比我高出了這麼多,我驕傲得就像頭戴着一頂桂冠,常常把“才讓哥哥”挂在嘴上。
甚至有一次我跟梅朵吵了起來。
她說:“才讓先是我哥哥,再是你哥哥。
”“為什麼?”“我從阿媽的肚子裡出來時他就是我哥哥。
”“他那個時候聽不見說不出,他不知道你叫他哥哥。
”“他最早是聽得見說得出的。
”“我比你大半歲,肯定他先是我哥哥後是你哥哥。
”我們的拌嘴用的全是漢話,一到西甯整個寄宿班的學生都好像商量好了,人前人後盡量用父親教會的漢話表達意思,大家都想适應環境,都想盡快融入這個多民族的城市而不被另眼看待。
一個星期天,姥爺來到師院附中,接我和梅朵回到家裡。
姥姥像接待貴客一樣,煮了大米稀飯,放了紅棗、葡萄幹、杏幹和白砂糖讓我們喝。
我問才讓呢?姥爺說:“去學校了,哈風老師每個星期天給他單獨上課。
”我尋思:為什麼?才讓學習跟不上嗎?我和梅朵還有妹妹在院子裡玩了一會兒,然後便跟着母親走過幾條長街,來到了熱鬧的大十字百貨商店,母親給梅朵買了紅外衣、黑外褲、籃球鞋、花頭巾、花手絹和尼龍襪子,也給我買了黃咔叽布的外衣外褲。
妹妹問:“阿媽,為什麼不給才讓哥哥買?”母親說:“你才讓哥哥有。
”說着把我們帶到一個角落裡,讓我把衣服褲子換上。
我說我還是帶到學校去吧。
梅朵揭發道:“阿媽啦,江洋不會換的。
”梅朵說對了,盡管除了寄宿班的同學,周圍大都是穿短衣長褲的人,但我還是不想脫掉藏袍,我有皮袍也有布袍,都是卓瑪阿媽和旺姆舅母為我做的。
母親說:“衣服要勤換勤洗,不講衛生的學生不是好學生。
”回到家裡,母親又讓梅朵換下她的棗紅色布袍,說要給她洗掉,下次來時帶回去。
梅朵猶豫着,想和我保持一緻繼續穿藏袍,又想穿上漢族人的新衣裳看看自己是不是更漂亮。
妹妹說:“你不穿我穿了。
”梅朵趕緊把新衣服抱在懷裡說:“好吧好吧。
”就這樣,梅朵來到西甯不久,就脫掉了從小穿到現在的藏裝,從頭到腳換成了漢裝。
姥爺上下打量着說:“你是哪裡來的?這麼好看的姑娘西甯大街上少有。
”姥姥說:“你說哪裡來的?天上來的仙女兒呗。
”母親也說好看,又說:“等攢了錢,再給你買一套,換着穿。
”梅朵嘿嘿笑着,還是不放心,緊張地望着我,看我不表示什麼,突然問:“西甯哪裡有河?”我說城外就有,但水是渾黃的,照不見影子。
“那怎麼辦?”“你忘了,百貨商店裡有大鏡子。
”我們手拉着手朝外跑去。
妹妹喊道:“我也去。
” 我們一會兒跑一會兒走,當煥然一新的梅朵站到大鏡子面前時,她幾乎認不出自己了,愣了半晌才說:“啊啧啧,我不是藏族人啦。
”我說:“你的頭還是。
”她把花頭巾戴到頭上:“這樣呢?”“你的臉還是。
”“隻要臉是就好啦,阿爸阿媽就不會不認得我啦。
”我過去抱住她,聞了聞她的衣領裡面:“味道沒變,臉不是也沒關系。
”在我看來酥油味才是藏族人的神韻,隻要還有酥油味,家裡人就不會不認得。
妹妹說:“才讓哥哥也有酥油味。
”我說:“才讓哥哥的骨頭是酥油的。
”妹妹問:“梅朵姐姐,你的骨頭呢?”梅朵摸了摸自己的胳膊:“沒有這麼硬的酥油吧?”我說:“你可以在你的衣服褲子上抹點酥油,遠遠地一聞就知道是你啦。
”梅朵低頭看看,覺得會弄髒衣服,果斷地說:“不,我可以把酥油裝到口袋裡。
”我們都還沒有意識到,對梅朵這是一個劃時代的開始,因為她第一次穿上的漢服,就是那個時代的時尚,是漂亮的标準,從此在她心裡便有了對漢服的信任和熱愛,也悄然開始了一種還不知道好壞也把握不住分寸的轉變。
我們從街上回來已是下午。
姥爺做了拉面,姥姥炒了兩個菜——茄子炒肉和青椒炒肉,加上醋和油潑辣子,吃得我們肚皮都朝天了。
我問梅朵:“好吃不好吃?”梅朵說:“好吃。
”“比糌粑呢?”“比糌粑好吃。
”“比手抓呢?”“也比手抓好吃。
”“你這個牆頭草。
”其實我也覺得今天的拉面拌菜頂頂好吃,可就是不願意承認比藏族人的糌粑和手抓更好吃。
吃完了,姥爺要送我們回學校。
梅朵問:“西甯有沒有狼?”我笑她:“狼怎麼會跑到城裡來?”梅朵說:“那送什麼?我們知道路啦,可以自己走回去。
”正說着,才讓回來了。
他放下書包,問我和梅朵飯吃了沒有,又過去掏出自己的手絹,擦了擦妹妹剛吃罷飯的嘴。
母親說:“餓了吧?你先别管她,趕緊洗手吃飯,我們都吃了。
”妹妹跑進廚房,端着一個碗出來,碗裡一半是茄子炒肉,一半是青椒炒肉。
才讓看她一臉不高興,緊問道:“怎麼啦?”妹妹不回答。
姥姥把一碗下好的拉面放到桌子上說:“她嫌我給你留的菜少了。
”才讓坐到桌邊說:“不少了,這麼多。
”說着在拉面裡調了醋和油潑辣子,拿起筷子,夾了一些菜放到上面,麻利地拌了幾下,吃起來。
我看着有些吃驚:他使用筷子的樣子跟姥爺一模一樣,熟練得就像筷子長在指頭上,比我強多了。
梅朵也有些訝異:從來沒見過一個藏族人會如此娴熟地面對漢餐。
又是一個星期天,我正在校園裡和梅朵商量要不要回家再吃一頓拉面,就見才讓領着妹妹走進了師院附中的大門。
我喊着“才讓哥哥”跑了過去。
梅朵追過來,從後
”官卻嘉擦掉眼淚說:“聽強巴校長的,上學去吧,我不想你啦。
”“不想的話法力就沒有了吧?”“噢呀。
”藏紅花釋然地吹了口氣,笑道:“原來老師說的好日子比官卻嘉阿尼說的好日子還要好。
” 因為兩個人騎一匹馬,且馬力不好,父親帶着藏紅花從夏瓦尼措出發,風餐露宿,走了一個星期才走到西甯西郊的師院附中。
他把藏紅花交給洛洛和央金,又去見了梁輝校長,說了一堆千恩萬謝的話,這才打着哈欠回家去。
很不巧,母親去農村巡回醫療,今天早晨剛走,他跟姥爺、姥姥、才讓和女兒度過了一個星期天,然後就帶了些食物騎馬返回。
馬知道是往家鄉草原走,腳步輕快了許多,五天後進入沁多境内。
父親找到那家牧人的帳房,還了馬,吃了糌粑喝了茶,就要步行回學校。
牧人哪裡會答應,一口咬定父親永遠走不到。
因為他沒覺得父親不是藏族人,草原上的藏族人騎慣了馬,不善走路,走不多遠就會腳疼打泡,腿疼腰酸。
他給父親換了一匹馬,打算自己送父親到學校。
父親竊喜,一上路就開始動員牧人把自己的孩子送來上學。
他不厭其煩地說着,無論牧人把話題引向哪裡他都會扯回來,直到嘴皮說破,對方答應:“那就送一個吧。
”“一個八歲,一個十歲,都應該送來。
”牧人有點生氣了:“你說你是跟有知識的善心人一個樣子的人,我才答應送一個,非要送兩個的話,那就一個也不送啦。
”父親隻好妥協:“一個就一個。
”勒馬停了下來。
牧人問:“幹什麼?”“回去把孩子接上。
”“你怎麼這麼急?”“我怕你變卦。
” 兩天後父親帶着新生喜饒回到了學校。
沁多小學每年都在招生,但因為教室和宿舍有限,加上願意送孩子上學的牧人不多,所以一直以最初入學的學生為主。
現在他們畢業了,剩下的各個年級的學生加起來也隻有三十多個。
父親安頓好喜饒,看到剛剛結束假期的學生都已經返校,這會兒正在學校外面的空場上玩,男的摔跤和牛頂頭,女的擲羊骨節和跳伊舞。
有幾個遠離學校跑向了河灘,梅朵紅負責任地跟在後面,警惕地看着四周。
父親喊他們回來,又讓所有的學生進了教室,看到空出了許多座位,便有些凄然失落的感覺:是不是不會再有從前的熱鬧和擁擠了?過往的日子真好,那是一種明亮而爛漫的氛圍,一種讓他通透也讓他充實的感覺,是情不自禁的力量的投入,他因此而不知疲倦,在不期而至的亢奮中忘記了時間的流逝。
真快啊,一晃眼第一批學生就從眼前消失了。
而生活的腳步卻顯得越來越沉重,迫使他不得不擡起頭來,滿臉疑惑地望着前面,想一想有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到底是為什麼。
他已經多次請求過旦增縣長了:靠我一個人不行,必須招人派人,尤其是老師。
但是迄今沒有下落。
每年的新課本、作業本和襯衣襯褲總要一催再催才能運來,今年又沒按時運來,還得去縣上催要,催多了人家肯定不高興。
有一次旦增縣長說:“你急什麼?不知道我們是藏族人嗎?”父親不客氣地說:“藏族人的性子慢我是知道的,但你不是一般的藏族人,你是縣長,不能把我的精力浪費在跟你的扯皮上,我要教學,要招生,要管學生的生活,還要跑到縣上來要這要那,我的時間跟你一樣,不是一天四十二個小時。
還有,學校不能總是沒有圍牆,教室不能總是隻有一間,各個年級的學生不能永遠都一起上課。
”旦增縣長說:“你的辛苦我知道,但你說的事都是要花錢的,錢呢?”“這些年牧人上交的牲畜、羊毛、皮張、牛奶、酥油越來越多,怎麼可能連這點錢都拿不出來?你們是不是覺得有沒有學校無所謂,從來沒有人主動關心過它。
”旦增笑道:“有你在那裡,别人的關心都是多餘的。
俗話說兒子要是能幹,阿爸就會清閑;媳婦要是勤快,阿媽就會變懶。
”倒也是,誰也沒有理由對他不放心。
可他沒有孫悟空的七十二變,又長不出三頭六臂,就像現在,要是他不在,這些學生誰來管?誰來充當洛洛和央金的角色協助他管?父親晃了晃身子,感覺兩邊輕飄飄的,左膀右臂真的沒有了,也許再也不會有了。
父親說:“大家選吧,一個班長,一個副班長,統管各個年級的男女學生。
”叽叽喳喳選了半天,沒有一個人的票數是集中的,父親隻好指定:年齡最大的男生彭措是班長,最大的女生是副班長。
但接下來發生的事讓父親立刻又免了他們。
彭措要調換自己跟副班長的桌子,副班長的桌子是全教室最新的一張課桌,理由是“我是班長”。
同意調換的副班長又立刻要求另一個同學騰出她的課桌,理由是:“一級壓一級是班長帶的頭,我不能坐全班最破的桌子。
”父親說:“這都是從哪裡學的?屁大個官兒也要講特權。
算啦,不要你們當啦。
” 父親騎馬出去了。
日尕知道他的心思,選擇最便捷的道路,跑向了離學校最近的角巴家。
角巴正盤腿坐在帳房門前,一邊念着祈福真言一邊撚毛線,孫女普赤趴在他背上,央求爺爺帶她去騎馬。
父親丢開缰繩走過去,還沒到跟前就合十了雙手。
角巴說:“壞啦,又有事情要麻煩我啦。
”父親說:“角巴啦,不要以為你就是天人下凡,别人都是求你的。
我隻要把事情說出來,你就知道不是我求你,而是你求我。
”他坐到草地上,看着正在團牛糞餅的旺姆在圍裙上擦着手快步朝帳房走去,就說,“旺姆啦,酥油茶要燙燙的,酥油要多多的。
”旺姆笑着“噢呀”一聲,招呼普赤過去拿糌粑。
父親說:“普赤你别走,你知道我是誰?”普赤說:“你是叔叔。
”“是校長叔叔,我今天來是要把你帶走的。
”角巴警惕地瞪起眼睛:“你想幹什麼?普赤快藏起來。
”父親說:“你是想讓我把學校搬到你家來嗎?我知道你舍不得,但孩子念書是天大的事,天大還是你大?”角巴嘿嘿一笑,一臉讨好的樣子:“強巴啦,普赤的事你就别操心啦,我看不見她就睡不着覺,你總不能讓我也跟着她去上學吧?”父親跳起來,撞飛了旺姆端過來的酥油茶:“這可是你自己說的,我把普赤帶走,你也跟着我去學校。
學校正缺一個管事的,我想了半天就是你。
”角巴愣了一會兒說:“你這個人,盡做的是讓人家不情願的好事。
明明是你求我,還說是我求你。
不去不去,我和普赤都不去。
”父親撲通一聲跪下,抱住角巴,用自己的額頭碰了一下他的額頭,又用自己的臉頰貼了一下他的臉頰,碰頭禮和貼面禮都行過了,算是實心實意地請求了。
角巴說:“喝茶,喝茶。
普赤,快去給叔叔拿糌粑。
”旺姆笑着,端來了再次盛好的酥油茶。
父親接過來喝了一大口,把搬着糌粑匣子走來的普赤摟在了懷裡。
離開的時候父親唱起了歌: 草原上有個角巴德吉啦, 惡狼說他壞牛羊說他好, 他是一頂容留人的帳房, 他是一條心腸做的哈達, 他是一朵盛開的臭牡丹, 他是一匹尥蹶子的黑馬。
父親回到學校,給孩子們做了晚飯:粉條肉湯和糌粑。
第二天一大早,又騎着日尕直奔縣上。
他來到旦增縣長的辦公室,看旦增不在,就拿起電話,轉來轉去地打到了省政府辦公廳。
等了一會兒,才傳來李志強的聲音。
父親說:“秘書長啦,紮西德勒,還是創辦沁多中學的事,什麼時候開始嘛?”“你這個電話打得很及時,我正想聯系你們,已經開始了,建材已經批下去,需要多少給你們多少,由省運輸公司一次性送到,縣上要做好接收的準備,随同前往的工程師會帶着圖紙跟你們接洽。
還需要什麼你快說,再不說就不好辦了。
”父親說:“磚多多地要哩,學校得有大門和圍牆。
”“那當然,這些都在設計裡頭。
”“窗戶要大大的,多安些玻璃,亮堂些。
”“這你就不用說了,又不是蓋藏式碉房,窗戶小,光線暗。
”“秘書長啦,我還想要些布,是給孩子們做衣服用的,主要是襯衣襯褲,學生要文明衛生是不是?”“這個嘛,我看可以。
”“再就是課本、作業本、鉛筆、鋼筆、尺子、圓規、墨水、橡皮擦、文具盒、書包、毛巾、臉盆、肥皂、牙缸、牙刷。
”“學生家長解決不了嗎?”“秘書長你是知道的,牧人有吃的有喝的,就是沒錢,連一根鉛筆都買不起。
”“好吧,我讓梁輝校長幫你們采購,他知道學生需要什麼。
”父親拿着電話,連連彎腰鞠躬:“噢呀,噢呀,謝謝啦,卡卓洛淘,紮西德勒。
”“你想得太仔細了,再不需要什麼了吧?”“不啦不啦,不過要是能讓學生們改變一下裹着皮袍睡覺的習慣,那就更好啦。
”“什麼意思?”“我還想要一批被褥。
”“被褥?好吧,被褥哪裡有?”李志強說着放下了電話。
父親覺得已經不需要再跟旦增縣長見面了,正要離開,旦增走了進來。
“在走廊裡就聽你在打電話,給誰啊?”父親說了。
旦增說:“這種時候你還給李志強打電話,聽說他的處境很不好,能解決什麼問題?”“李志強不是一個吹牛撒謊的人,我還是相信的。
”其實他更相信自己,無論發生什麼,他還是他,學校還是學校,自己認準的道理任何時候都不會改變:藏族人的孩子要上學,要讀書,要跟城裡的孩子一樣有前程。
他又開始催要這個學期學生的新課本、作業本和襯衣襯褲。
旦增驚訝地說:“你用雪山的冰水洗洗腦袋好不好?清醒清醒再跟我說話。
省上州上很多部門都已經不上班啦,我到哪裡去給你搞這些?學校先湊合着辦吧,一切的一切以後再說。
”父親沮喪得想哭,咬咬牙又忍住了,卻沒忍住罵了一句“操他媽”。
後來當我知道父親的罵語時,不禁吃了一驚,覺得作為一個地道的藏族人,父親還是欠了一點點火候,盡管是微不足道的火候。
藏族人的語言很幹淨,即便憤怒到極緻,罵人的話裡也不會夾帶生殖器和性交,更不會牽連到對方的爹娘祖宗。
就為了這句罵語,我懊惱了好幾年。
直到有一天,我聽說喝得醉醺醺的彭措的叔叔帶着一個壯碩的牧人來到學校,說是彭措偷了他的金嘎烏,擡手就打,他打得彭措的頭上流血不止還要打。
父親不依了:“我的學生你憑什麼打?他有了錯誤你可以跟我說。
”彭措的叔叔和那個牧人又跟父親打起來,父親甯肯鼻青臉腫,也不說半個“操”字,隻是一遍遍地用藏族人的習慣語詩情畫意地發洩着憤怒:讓飛來的疫病鬼纏住你的脖子吧,讓你的不祥靈魂進入十八層地獄吧,讓來世的黑暗借着太陽的光亮吞掉你吧,讓你長發飄飄的頭上長出馬犄角吧。
啊,父親,馬是沒有犄角的。
盡管怒不擇言的父親把牛犄角安在了馬頭上,卻更加徹底地證明他已是一個在任何時候都不會變形的藏族人了。
實驗中學的學生大部分是省委省政府的幹部子弟,小部分是面向社會招收的高才生,才讓是高才生裡最最拔尖的。
也就是說再有一年多才讓将高中畢業上大學,他說我一定要上大學。
他今年十三歲,比我隻大半歲,卻比我高出了這麼多,我驕傲得就像頭戴着一頂桂冠,常常把“才讓哥哥”挂在嘴上。
甚至有一次我跟梅朵吵了起來。
她說:“才讓先是我哥哥,再是你哥哥。
”“為什麼?”“我從阿媽的肚子裡出來時他就是我哥哥。
”“他那個時候聽不見說不出,他不知道你叫他哥哥。
”“他最早是聽得見說得出的。
”“我比你大半歲,肯定他先是我哥哥後是你哥哥。
”我們的拌嘴用的全是漢話,一到西甯整個寄宿班的學生都好像商量好了,人前人後盡量用父親教會的漢話表達意思,大家都想适應環境,都想盡快融入這個多民族的城市而不被另眼看待。
一個星期天,姥爺來到師院附中,接我和梅朵回到家裡。
姥姥像接待貴客一樣,煮了大米稀飯,放了紅棗、葡萄幹、杏幹和白砂糖讓我們喝。
我問才讓呢?姥爺說:“去學校了,哈風老師每個星期天給他單獨上課。
”我尋思:為什麼?才讓學習跟不上嗎?我和梅朵還有妹妹在院子裡玩了一會兒,然後便跟着母親走過幾條長街,來到了熱鬧的大十字百貨商店,母親給梅朵買了紅外衣、黑外褲、籃球鞋、花頭巾、花手絹和尼龍襪子,也給我買了黃咔叽布的外衣外褲。
妹妹問:“阿媽,為什麼不給才讓哥哥買?”母親說:“你才讓哥哥有。
”說着把我們帶到一個角落裡,讓我把衣服褲子換上。
我說我還是帶到學校去吧。
梅朵揭發道:“阿媽啦,江洋不會換的。
”梅朵說對了,盡管除了寄宿班的同學,周圍大都是穿短衣長褲的人,但我還是不想脫掉藏袍,我有皮袍也有布袍,都是卓瑪阿媽和旺姆舅母為我做的。
母親說:“衣服要勤換勤洗,不講衛生的學生不是好學生。
”回到家裡,母親又讓梅朵換下她的棗紅色布袍,說要給她洗掉,下次來時帶回去。
梅朵猶豫着,想和我保持一緻繼續穿藏袍,又想穿上漢族人的新衣裳看看自己是不是更漂亮。
妹妹說:“你不穿我穿了。
”梅朵趕緊把新衣服抱在懷裡說:“好吧好吧。
”就這樣,梅朵來到西甯不久,就脫掉了從小穿到現在的藏裝,從頭到腳換成了漢裝。
姥爺上下打量着說:“你是哪裡來的?這麼好看的姑娘西甯大街上少有。
”姥姥說:“你說哪裡來的?天上來的仙女兒呗。
”母親也說好看,又說:“等攢了錢,再給你買一套,換着穿。
”梅朵嘿嘿笑着,還是不放心,緊張地望着我,看我不表示什麼,突然問:“西甯哪裡有河?”我說城外就有,但水是渾黃的,照不見影子。
“那怎麼辦?”“你忘了,百貨商店裡有大鏡子。
”我們手拉着手朝外跑去。
妹妹喊道:“我也去。
” 我們一會兒跑一會兒走,當煥然一新的梅朵站到大鏡子面前時,她幾乎認不出自己了,愣了半晌才說:“啊啧啧,我不是藏族人啦。
”我說:“你的頭還是。
”她把花頭巾戴到頭上:“這樣呢?”“你的臉還是。
”“隻要臉是就好啦,阿爸阿媽就不會不認得我啦。
”我過去抱住她,聞了聞她的衣領裡面:“味道沒變,臉不是也沒關系。
”在我看來酥油味才是藏族人的神韻,隻要還有酥油味,家裡人就不會不認得。
妹妹說:“才讓哥哥也有酥油味。
”我說:“才讓哥哥的骨頭是酥油的。
”妹妹問:“梅朵姐姐,你的骨頭呢?”梅朵摸了摸自己的胳膊:“沒有這麼硬的酥油吧?”我說:“你可以在你的衣服褲子上抹點酥油,遠遠地一聞就知道是你啦。
”梅朵低頭看看,覺得會弄髒衣服,果斷地說:“不,我可以把酥油裝到口袋裡。
”我們都還沒有意識到,對梅朵這是一個劃時代的開始,因為她第一次穿上的漢服,就是那個時代的時尚,是漂亮的标準,從此在她心裡便有了對漢服的信任和熱愛,也悄然開始了一種還不知道好壞也把握不住分寸的轉變。
我們從街上回來已是下午。
姥爺做了拉面,姥姥炒了兩個菜——茄子炒肉和青椒炒肉,加上醋和油潑辣子,吃得我們肚皮都朝天了。
我問梅朵:“好吃不好吃?”梅朵說:“好吃。
”“比糌粑呢?”“比糌粑好吃。
”“比手抓呢?”“也比手抓好吃。
”“你這個牆頭草。
”其實我也覺得今天的拉面拌菜頂頂好吃,可就是不願意承認比藏族人的糌粑和手抓更好吃。
吃完了,姥爺要送我們回學校。
梅朵問:“西甯有沒有狼?”我笑她:“狼怎麼會跑到城裡來?”梅朵說:“那送什麼?我們知道路啦,可以自己走回去。
”正說着,才讓回來了。
他放下書包,問我和梅朵飯吃了沒有,又過去掏出自己的手絹,擦了擦妹妹剛吃罷飯的嘴。
母親說:“餓了吧?你先别管她,趕緊洗手吃飯,我們都吃了。
”妹妹跑進廚房,端着一個碗出來,碗裡一半是茄子炒肉,一半是青椒炒肉。
才讓看她一臉不高興,緊問道:“怎麼啦?”妹妹不回答。
姥姥把一碗下好的拉面放到桌子上說:“她嫌我給你留的菜少了。
”才讓坐到桌邊說:“不少了,這麼多。
”說着在拉面裡調了醋和油潑辣子,拿起筷子,夾了一些菜放到上面,麻利地拌了幾下,吃起來。
我看着有些吃驚:他使用筷子的樣子跟姥爺一模一樣,熟練得就像筷子長在指頭上,比我強多了。
梅朵也有些訝異:從來沒見過一個藏族人會如此娴熟地面對漢餐。
又是一個星期天,我正在校園裡和梅朵商量要不要回家再吃一頓拉面,就見才讓領着妹妹走進了師院附中的大門。
我喊着“才讓哥哥”跑了過去。
梅朵追過來,從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