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馬雪山

關燈
向上的路銜接着冰白與蔚藍, 生命的制高點如此地光亮啊, 愛與太陽跟蹤而來, 向他說一聲紮西德勒。

     1 父親住進桑傑家的帳房純屬偶然。

    那一天上午,在沁多公社的康巴基,公社主任角巴拍着頭說:“你來得不是時候,姜瓦草原上的賽馬會剛剛結束,熱鬧看不上啦,我的兒馬日尕跑了第一名你知道吧?”父親說:“不知道。

    ”“你怎麼連這個都不知道,那我的日尕白跑啦。

    ”父親笑道:“現在知道啦。

    ”“知道就好。

    第一名賽馬的主人是我,沁多草原的角巴德吉,這個更應該知道。

    ”“噢呀(好的、是的),你的名字翻譯成漢話就是幸福的煙鬥,我記住啦。

    ”父親望着對方的坐騎又問,“不會就是這匹馬吧?”“你看它像第一名的樣子嗎?”“不像。

    ”“那就對了嘛,賽馬會上的第一名誰舍得騎?”“可我聽說好馬都是騎出來的,不是養出來的。

    ”“那要看怎麼騎啦,像我這個樣子是不行的。

    為了劃分草場,忙得我馬腿都跑斷啦,西一個日頭落山,東一個太陽出來,我的這個頭,昨天迎南風前天迎北風,再往前迎的是什麼風記不清啦,前後左右都是冰涼冰涼的,不信你摸摸。

    今天不想迎風啦,就想扯呼噜睡大覺,沒想到縣裡的科長來啦。

    帶話的人說你要去野馬灘蹲點,蹲點是好是壞我不知道,但你是個好人我是知道的。

    ”父親說:“麻煩啦,我本來想一個人去,但人生地不熟,東南西北分辨不清,更不知道應該住在誰家,還得請你指點我。

    ”角巴戴上攥在手裡的羔皮帽說:“不麻煩不麻煩,要是我們對上面的人不好,上面的人對我們也就不好啦。

    所以嘛,别人的事情不是事情,你的事情才是事情。

    我們走。

    ”兩個人走出了康巴基。

    父親說:“你的漢話說得不錯。

    ”角巴嘿嘿一笑:“我正要問呢,科長是藏族人還是漢族人,藏話說得這麼地道?”父親也是嘿嘿一笑,連表情都成了地道的藏族人:“我吃糌粑已經吃了好幾年,再不會說藏話就連糌粑也對不起啦,現在除了缺個藏族人的名字,其他方面跟藏族人已經沒有兩樣啦。

    ”“名字好辦,我給你起嘛。

    ”角巴想了想又說,“強巴,我看你就叫強巴科長。

    我過世的阿爸和爺爺都叫這個名字,一個叫強巴,一個叫老強巴,你叫這個名字一點沒錯。

    ”父親彎了彎腰說:“那就謝謝啦,你給我起了一個這麼尊貴的名字。

    ” 康巴基就是一間房。

    用石片壘起的“一間房”孤零零地伫立在沁多草原上,遠看就像牧人戴舊了的黃氆氇羔皮帽。

    最早的時候它是部落頭人用來迎送客人的驿站,因為這裡有開闊平整的原野,又靠近沁多河,還是進出沁多部落的必經之地。

    如今部落變成了人民公社,他這個進步頭人變成了主任,外來的人隻要帶話給主任,主任就還會來這裡迎候。

    不然該去哪裡呢?牧人過的是馬背上的生活,一年四季都在遷徙,公社沒有固定辦公的地方,主任在哪裡公社就在哪裡。

     角巴主任和父親騎着各自的馬沿着沁多河朝南走去,沒走多遠,角巴就指着前方哈哈大笑:“不用我去野馬灘啦,我現在就指給你,走來的桑傑,塔娃是哩。

    ”父親看到,遠遠的草岡上移動着一個騎影和一群牲畜。

    桑傑也發現了角巴和父親,翻身下馬,丢開缰繩,快步走來,還沒到跟前,就彎下腰去,兩手朝前擡起,半張着嘴吐出了舌頭。

    父親知道這是下人見到老爺的禮節,慌忙下馬,說着“你好”,彎腰還了一個禮,吓得桑傑連連後退。

    角巴說:“桑傑你聽着,這樣的行禮要不得啦,公家人不講究這個。

    我,草原上的角巴德吉,也已經是公家人啦。

    ”桑傑“噢呀噢呀”地回應着。

    角巴從馬背上下來,盤腿坐到草地上,用馬鞭搗着草叢說:“都坐下,坐下說話。

    ”父親坐下了。

    桑傑依然彎腰弓背地站着。

     角巴說:“桑傑你是不是甯聽老鴉嘎嘎也不聽我說話?讓你坐你就坐嘛。

    ”桑傑還是不敢坐,木讷呆癡的臉上又增添了一層惶恐。

    角巴懊惱地說:“都說新社會新草原,這個樣子能新到哪裡去?你想站着說,那就大家一起站着說。

    ”說着起身,父親也跟着站了起來。

    角巴說:“你是野牛溝大隊的牧人,不是野馬灘大隊的牧人,但強巴科長要去野馬灘蹲點,也就是要去野馬灘吃糌粑,可又要住在你家的帳房裡,你說怎麼辦?”桑傑把手插進淩亂的頭發撓了撓說:“主任啦,明白啦,大人的馬是會飛的馬。

    ”角巴說:“你以為大人是雲朵裡的天人嗎?草原上沒有會飛的馬。

    你再想想。

    ”桑傑使勁想着,一臉的困惑:“主任啦,明白啦,大人要去我家的帳房住一晚上再上路。

    ”“你的腦子叫白花花的酸奶糊住啦,連我的馬都在搖頭笑話你,你今天不是野馬灘的牧人,明天也不是嗎?你把大人領上,去你家的帳房,再把帳房從野牛溝搬到野馬灘,大人不就可以住你家的帳房吃野馬灘的糌粑了嗎?”“主任啦,你說過我不是野馬灘的牧人。

    ”“見多了石羊奔跑,自己的腿也會快起來。

    你桑傑見我見了多少回?一千回還是一萬回?我的聰明怎麼一點點也沒叫你沾上呢?是不是野馬灘的牧人,我角巴說了算嘛。

    ”桑傑答應着,表情漸漸舒展了,臉上的黧黑也好像白了些,恭敬地看看父親。

    角巴又說:“你放心,我跟強巴科長在縣上見過面,開會時他讓我坐在他身邊,還領我去食堂吃飯,人家都是各吃各的,他把他的碗和我的碗放到一起,讓我夾他碗裡的肉,他夾我碗裡的菜,不是好人能這樣?你怎麼對待沁多的頭人,不對,應該是沁多公社的主任,就怎麼對待強巴科長,我還有事我得走啦。

    ” 父親後來常常說起這一天的巧遇:如果離開“一間房”後,迎面走來的不是桑傑而是别人,如果角巴德吉不是個率性随意又有點自以為是的人,就不會發生以後的事了。

    那些事放在曆史中也許不算什麼,但對父親它成了等同于生命的經曆,成了命運本身的顯現。

    就像父親後來總結的那樣:所有的偶然都帶着命中注定的意味,緣分在它一出現時就帶着無法回避和不可違拗的力量,點亮你,熄滅你,一輩子追随你,這還不夠,還要影響你的所有親友、所有後代。

     父親騎馬跟着桑傑,桑傑牽馬趕着牛羊。

    走了一會兒,父親想:這算什麼,我還真成“大人”啦?趕緊跳到地上,也牽着馬,跟他邊說邊走。

    他們走過了草岡,走向了桑傑的家。

    桑傑的妻子是個又瘦又小的女人,正在帳房邊埋頭把稀泥一樣的牛糞抟捏成糞餅,聽到藏獒的叫聲後擡起頭,在直射的陽光下看了半天才看清來人,慌忙把滿手的牛糞在草地上蹭蹭,又用圍裙擦着手,朝帳房裡面跑去。

    等父親拴好馬,在看家藏獒充滿敵意的瞪視下走進帳房時,爐火已經生起,一個邊沿滿是豁牙的陶鍋坐在上面。

    桑傑的妻子拿起一塊柔軟的羊皮正要擦拭木碗,看到父親後迅速低頭彎腰,一副戰戰兢兢不敢正視的樣子。

    父親說:“大嫂啦,你好。

    ”吓得她轉身看看,不知道往什麼地方躲。

    父親盡量随和地笑笑,不等主人讓座,就坐在了泥爐邊的毛氈上。

    桑傑說:“多放點酥油的要哩。

    ”“噢呀。

    ”妻子賽毛答應着,腰彎得更低了。

    桑傑說:“害怕的沒有,你好好上茶。

    ”又說起搬家的事,賽毛突然擡了一下頭,臉上掠過一絲疑惑。

    桑傑出去了,放開嗓門吆喝起來。

    不一會兒,傳來一陣奔跑聲,三個孩子出現在帳房門口。

    最大的紅臉蛋男孩朝裡探探頭,又縮回去,揪住弟弟和妹妹的皮袍,拽出了父親的視線:“看見來了生馬,你們還往裡走,阿爸的話忘了嗎?客人喝茶的時候,拉鼻涕的娃娃不要往跟前湊。

    阿爸啦,誰來啦?”“縣上的強巴科長,真正尊貴的客人。

    ”“比角巴主任還尊貴嗎?”“噢呀。

    你們給我聽好,從現在開始,不許哭鬧,不許說餓啦,不許在毛氈上睡覺。

    現在你們把皮袍紮起來,多裝些幹牛糞,我們要去野馬灘啦。

    ”孩子們“噢呀”着,再也沒有露面。

     等招待父親喝了酥油茶吃了糌粑,搬家就開始了。

    桑傑在家中小小的享堂前跪拜祈禱,賽毛把竈膛裡已經差不多燃盡的牛糞火用一塊長形的石頭小心搗碎,然後壓上潮濕的河邊土。

    拆卸帳房時,父親要幫忙,桑傑不讓,一個勁說着“貴人不沾手”之類的話。

    賽毛則麻利地解開帳繩的活扣,拔掉帳杆和木橛,把幾塊牛毛褐子疊起來,分别搭在了兩頭牦牛的背上。

    之後,兩口子開始捆綁家什,不停地念着“唵嘛呢叭咪吽”。

    父親又要幫忙,還是被桑傑攔住了:“強巴科長啦,要是你嫌搬家動作慢,就請用鞭子抽我們。

    ”父親說:“怎麼會嫌棄呢?就是不好意思閑着。

    ”桑傑說:“天上沒有牦母牛,下的不是奶子;貴人沒有無底靴,怎麼會不好意思?”父親隻好站在一邊,看他們忙活。

    家什沒有多少,全部加起來,也隻夠兩頭牦牛馱的,很快就妥當了。

     太陽正在西斜,桑傑一家趕着牲畜朝着沁多草原南部的野馬灘走去。

    桑傑騎馬走在前面,他要憑眼力和經驗挑選最好的路——平坦,有草,還要便捷。

    賽毛騎牛走在後面,不停地驅趕着牲畜。

    兩隻藏獒跑來跑去,用叫聲和假意的撲咬催促掉隊的牛羊跟上。

    三個孩子在中間,老大和老小騎着一頭健壯的白牦牛,老二騎着一頭瘦弱的黑牦牛。

    他們的小皮袍鼓鼓的,塞滿了取暖做飯的幹牛糞。

    父親騎馬跟孩子們在一起,不停地問這問那,每次都是老大和老小回答。

    “哥哥叫索南平措,簡稱索南;妹妹叫仁青梅朵,簡稱梅朵。

    小哥哥叫什麼?”老二望着遠方不說話。

    索南說:“叫益西才讓。

    ”父親說:“叫才讓的人多,沁多縣的縣長也叫才讓。

    ”索南說:“梅朵也多,我家就有三個。

    ”父親問:“還有誰叫梅朵?”索南眯縫起眼前後左右尋找着。

    才讓迅速擡手指向了右邊的遠處,梅朵便嫩聲嫩氣地說:“梅朵黑在那兒。

    ”完了再看才讓。

    才讓又指向了左邊更遠的地方,她便說:“梅朵紅在那兒。

    ”距離太遠,又有陽光迎面照射,父親看了半天才明白,原來他們家的一黑一赤兩隻藏獒都叫梅朵,梅朵是鮮花的意思,是母性的象征。

     正是夏花盛放的季節,蕊紅瓣白的點地梅左一片右一攤,像鋪滿了不規則的花地毯。

    一簇簇的紅景天升起來,綠的花苞、紅的花蕾、白的花瓣,恣意地爛漫着,不時地阻斷着路,讓人不得不繞來繞去。

    而在通往遠處雪山的高地上,金燦燦的九星花漫作了河,開闊的河面上飛翔着四五隻鷹,可以想見那兒的花海草浪裡正在蹦跳着旱獺和野兔、雪貂和馬雞。

    一行人趕着牲畜在如詩如畫的景色裡跋涉,走到天黑就歇下了。

    搭建帳房,生火做飯,睡了一夜,第二天再走,再歇。

    雖然牛羊也知道自己在趕路,但還是會不顧人吆狗攆,撲向牧草埋頭吃上一通,搬家緩慢而辛苦。

    父親有些苦惱,桑傑夫妻忙這忙那,累得一着地就能睡着,連“唵嘛呢叭咪吽”都念不出來了,而他卻是個閑人,熱心腸的幫忙總會遭到謝絕。

    好在這樣的謝絕并不影響父親的工作,蹲點就是調查研究。

    搬家的路雖然漫長,卻給他提供了觀察牧家并和桑傑一家聊天的機會。

    他發現賽毛喜歡唱歌,隻要唱起來,就都是悲傷的音調、憂愁的歌詞,似乎骨子裡有一種力量,要讓她止不住地把苦難從以往延伸到現在又推及未來。

    她唱道: 草原的長河是冰雪喂大的, 今天的眼淚是從前積攢的, 長河的盡頭我是看不見的, 前世的冤孽大人是不說的, 苦日子的眼淚是淌不幹的, 我心裡的悲傷是說不完的。

     桑傑似乎不會唱歌,隻會默誦着“唵嘛呢叭咪吽”,望着遠處的峻嶺雪山和盤旋的鷹發呆,好像他總在期待什麼,身後的妻兒、眼前的牛羊、現在的日子并不能裝滿他的心。

    父親說:“桑傑啦,這裡怎麼這麼多的鷹?”他說:“強巴科長啦,我不是鷹我不知道。

    ” 桑傑是個孤兒出身的塔娃。

    塔娃是草原上的流浪漢、卑賤者,沒有帳房居住,沒有衣袍暖身,也沒有牛羊作為食物來源,隻能四處乞讨,或者給阿尼瓊貢幹零活,打短工。

    阿尼瓊貢意為鹫峰,是阿尼瑪卿草原人人注目的地方,它有一座遠近聞名的古老祭壇,專門用來祭奠藏族人最原始的自然崇拜——雪山大地。

    桑傑來到阿尼瓊貢不久,便認識了同樣也是孤兒也是塔娃的賽毛。

    兩個人天天見面自然就走到了一起。

    她說你要是沒地方住,就到我家裡來。

    所謂的家就是一個被她發現的自然山洞,他去後挖平挖大挖深,壘了鍋竈做飯,鋪了幹草睡覺,也算是個避風躲雨的好去處。

    有男有女有山洞,接下來便是生兒育女,盡管是偷偷摸摸的。

    一天有個叫官卻嘉阿尼的人來到山洞前,驚訝地說:雪山大地啊,鹫峰頂上也住起了人?下面是阿尼瓊貢上面是天,你們在這裡吃喝拉撒就不怕驚擾了山神?他走進山洞看看,又看看三個孩子,指着老二才讓說:我好像在哪裡見過你,你在哪裡見過我嗎?才讓說:阿爸帶我去給神湖磕頭,我在夏瓦尼措見過你。

    官卻嘉阿尼一巴掌扇紅了才讓的半個臉:胡說,我去夏瓦尼措幹什麼?夏瓦尼措是“兩隻鹿的湖”的意思,它神聖而美麗,據說隻要虔誠祈禱,湖中沐浴的兩個鹿目女就會現身,并誘惑你愛上她。

    他轉身就走,又回過頭來說,這個山洞實在是好,僻靜不說,還高高地懸在山頂,正對着東方的太陽,讓給我修行吧。

    桑傑說:阿尼啦,你想怎樣就怎樣。

    官卻嘉阿尼又說:那你們去哪裡呢?去給角巴德吉老爺放牛放羊好不好?官卻嘉阿尼面子大,角巴皺着眉頭說了一大堆不願意的話後,把桑傑一家收下了。

    他分給桑傑一家一頂破帳房、兩塊補帳房的牛毛褐子、五十隻羊、三頭擠奶的牦母牛,說:羊一年增加二十五隻,牛一年增加兩頭半,多出來的歸你們,不夠的賠償,三年内交夠一百斤酥油,帳房就歸你們。

    這就是草原上的高利貸了,還起還不起就看運氣:育羔在冬春季節,天寒地凍,牧草枯黃,就算五十隻母羊全部懷羔,能存活二十五隻一定是雪山大地格外關照了。

    三頭奶牛兩年生育五頭小牛,須得無病無災,還要忍饑挨餓,人擠多了奶,牛犢會餓死,牛犢吃多了奶,人會受苦,何況草原上哪一年沒有災難呢?不是雪災就是瘟疫。

    還有酥油,三年應該可以打出一百斤,但人不吃了嗎?燈不點了嗎?不去阿尼瓊貢祭奠雪山大地了嗎?雖說償還的比給予的多了些,桑傑還是咬着牙領了下來,畢竟牧人是人,塔娃是死了也沒處去的孤魂野鬼。

    賽毛也高興,從此她的三個孩子就可以在草原上自由奔跑,而不必躲在山洞裡怕人看見了。

     桑傑對父親說,這些年自己運氣好,雪山大地一直在保佑:鹫峰上過日子遇到了官卻嘉阿尼,官卻嘉阿尼照拂變成了牧人,牧人的日子越來越好——三年期限到啦,正在他為還不起賒欠唉聲歎氣,打算抛下牛羊帳房背井離鄉再去做塔娃時,角巴老爺來啦,說:“欠下的不用還啦,再給你們十頭牦牛一匹馬好不好?這個樣子的話,你們能為我說些好話吧?我,沁多草原的角巴德吉是個積德行善的好人,從來就是受人欺負,沒有欺負過别人,尤其是無家可歸的塔娃。

    ”原來草原上來了紅漢人,角巴老爺要變一變啦。

    父親問:“你們給角巴說好話了沒有?”桑傑說:“我沒說,賽毛說啦。

    她先是在享堂前說,雪山大地啊,請看看沁多部落的角巴老爺吧,給了我們缺少的一切和牧人的日子,請保佑他,就像保佑阿尼瓊貢一樣。

    又去給才讓縣長下跪,尊貴的人啊,請看看沁多草原吧,要是沒有角巴老爺,水就不流啦,草就不長啦,冬眠的旱獺也會發出哭聲啦。

    後來聽說公家人不喜歡頭人,她就見一個公家人說一句老爺的好,草原上的角巴德吉,雪山大地保佑的人是哩。

    ”“你為什麼不說?”“賽馬會的時候,我去給縣長獻哈達,一說到角巴老爺,就被縣長打斷啦。

    縣長說是角巴讓你來的吧?這個角巴,他的事我們都知道,不需要人人為他評功擺好,我們會來個正确對待。

    ”父親想知道在桑傑和賽毛心裡,過去和現在有什麼不同。

    桑傑說:“過去的牛羊是部落的,部落是角巴老爺的;現在的牛羊是公社的,公社是角巴主任的。

    角巴主任說啦,‘主任’是比‘老爺’更好的人。

    ”“日子總是不一樣了吧?你們還有什麼期待?”“沒什麼啦,雪山白了就好,草原綠了就好,主任慈悲就好,雪山大地保佑就好。

    ”聽丈夫這麼說,賽毛便唱起來: 阿爸啦,你蹚過了河水,河水記得你嗎? 阿爸啦,你向神山磕頭,神山記得你嗎? 隻要是河水就會嘩嘩響,隻要是山林就會嘩嘩響, 隻要是帳房就會嘩嘩響,隻要是大風就會嘩嘩響。

     父親和桑傑一家走到第四天下午,才看到頭頂着冰蓋的野馬雪山。

    從野馬雪山的溝溝壑壑裡流出一條河叫野馬河,蜿蜿蜒蜒把草原切割成許多灘頭和水灣,然後一頭紮進了深淵似的黃河峽。

    那些灘頭和水灣以及兩河相交形成的三角帶,便是一望無際的野馬灘。

    桑傑選了一塊高地打算安頓帳房。

    父親問:“為什麼不去離水近的地方?”桑傑說:“地勢低的水裡住着黑龍,地勢高的地方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