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情仇難舍
關燈
小
中
大
已經走過洛陽,這一路上,該一直朝着北走。
洛陽肅王府的小王爺福安,也已撥馬調頭回返洛陽了,而玉柱子還是無法說服窮跟不舍的卓玉蓮,看樣子,她是跟定了玉柱子。
在玉柱子想來,卓玉蓮這種“吃了秤錘鐵了心”的死心眼.如果真的硬拉開臉,加以喝叱,甚至給她兩巴掌,罵她一聲不要臉,說不準她會一頭碰死在自己面前。
這麼俏麗的姑娘,又那麼直心乖巧,真要死去,連上天都不會原諒自己,當然自己也必抱恨終生了。
可是玉柱子的想法,與卓玉蓮的想法,就有所不同,在她想來,自己單獨與玉柱子相處數日,家鄉人所有認識的,也都看見了,如今三個哥哥留在洛陽吃糧當差,他們算是找到了“鐵”飯碗,沒有一個陪自己回家鄉赤眉鎮去,而今突然之間,自己變得孤苦伶仃的一個人,跑回家鄉,即使人家不問,也擋不住閑言閑語,蜚長流短,難道還要自己一個一個的加以解釋不成。
卓玉蓮這是“有家歸不得”的想法,男人家是想不到這些的,所以他才決定跟着玉柱子,就算做他的下女,總比折回家鄉要好得多。
兩個人各想各的,馬卻是同一個方向——往北京城的方向而去。
往北,天氣變得更為酷寒,有時候大白天,也會叫人直流青鼻涕,兩隻腳丫子麻木的像是同腿分了家一般。
這天天将黑的時候,玉柱子與卓玉蓮二人,已到了孟津,而孟津城的“第一客棧”,對玉柱子來說,算是熟客上門。
玉柱子當先拉着馬,走進“第一客棧”的高大拱門,跟着,卓玉蓮也走了進去。
灰蒙蒙的天色,屋子裡已點上燈火了,卻是因為玉柱子的馬特别引人注目,所以那兩個侍候馬匹戴瓜皮帽的人,早已迎了上來,兩個人那種殷勤勁,就差沒有對玉柱子跪下。
當然,财神爺上門,誰還會拒絕接納的? 也許,除了一個人,他可能拒絕,那就是“河上翁”萬壽才,但天底下也隻有他一個老怪物,視金銀如糞土。
當天夜裡,玉柱子與卓玉蓮二人,又去到通往黃河的那條河灣,跳闆仍在,但那艘小船與“河上翁”萬壽才,卻已不知去向,向附近人打聽,才知道“河上翁”萬壽才,已在前天放船駛入黃河去了。
據說這“河上翁”萬壽才,每逢過年過節,都是放船入黃河,好像有意逃避什麼似的,一等節過完,他才又返回孟津來。
玉柱子當然無法等“河上翁”回來,隻好怅然若有所失的,于第二天一大早,起身與卓玉蓮,離開了孟津。
過年,對玉柱子是陌生的,過去的年節,都是在高山崖穴中,與黑大叔共渡,當然是平淡而無味。
如今,雖然仍不覺如何,但一路上看到家家戶戶過年的熱鬧勁兒,不能不使他有所懷念,懷念當年小時候在王府中的熱鬧氣氛。
于是,年初一的當天,玉柱子與卓玉蓮二人,也找了一家客店,好好的慶祝了一番,當天,他們沒有再往前趕,說在客店中,烤火談心,卻也另有一番情調。
本來,玉柱子的猴子,早已認同卓玉蓮,有時候它還會乘坐在卓玉蓮的馬上。
但是,當二人烤着火,吃着點心的時候,而那隻猴子卻躲得遠遠的,可能這是猴子怕火的本性,但玉柱子卻以為,猴子很識相,不願打擾他與卓玉蓮的談心。
所謂“人貴知心”,當一個人對某一人,達到心意相通的時候,就會無話而不談,而玉柱子對卓玉蓮,就已達到這種境界。
因為卓玉蓮的坦率,使玉柱子覺得,卓玉蓮又何嘗不是自己的紅粉知己呢。
她與嬌妻蓮妹,是屬于兩種不同類型的女性,他們一個是一杯香茶,面對玉人,心會神領話一堆,但卻無意閉口的特殊情調,兩個人似乎有一輩子說不完的話似的,說穿了還不是一個“情投”,另一個“意合”。
年初四的早上,二人在離開飯店的時候,天還是灰蒙蒙的,沒有一點放晴的迹象,當二人走過石門,再往北,漸漸的有了下雪的情形,但也隻是偶爾灑那麼幾粒雪花在二人的身上。
玉柱子并未放在心上,而卓玉蓮更沒有提出自己的看法,隻一味的跟在玉柱子的馬後,緩緩前馳。
也不過一個多時辰,雪花已開始在西北風的吹送下,一團團的往二人身上襲來。
雪花是柔柔的,像鵝毛,所以就算堆了二人滿身,也不覺得有什麼,坐在馬上,隻要抖一抖披風,雪花也就随之落下;然而,通往京中的這條官道,卻漸漸被雪花所掩埋,于是,玉柱子就不能不考慮找個适當的地方,避避風雪了。
在這荒涼的官道上,前不着村,後不着店,想要找個躲避風雪的地方,又談何容易?一眼望去,除了半尺多高的麥苗田地以外,就是有小山坡處的幾株老松樹,而麥田與老松樹,卻已披上了一層白色的外衣。
不知從什麼地方,飛來十幾隻老烏鴉,一下子全投入山坡邊的老松林裡,也就在這時候,玉柱子回頭問:“卓姑娘冷不冷?” 卓玉蓮心想:“這不是廢話,頂着鵝毛大雪趕路,還能暖和得了的?”然而她表面上還是逞強的笑道:“我一點也不冷呀。
” 玉柱子笑笑,心中也在想:臉都凍得發青,還說不冷。
于是,玉柱子立刻又道:“咱們最好快馬加鞭,在官道還未被封住以前,能趕到市集上住下,等這一陣大雪過後,咱們再趕路。
” 卓玉蓮沒有開口,因為西北風會灌進喉嚨,使人噎氣,所以她隻對玉柱子點點頭。
于是,雙馬連環,灑開鐵蹄,往北沖去。
就在二人怒馬狂奔中,突然前面一條小河,橫在二人面前,連接官道的橋,并不太寬,這時候正有一個披着一件綠色大衣頭戴鬥笠的女子,一手拄着一根拐杖,也正在橋上走過,看着她一歪一歪的走路,顯然是個瘸子。
荒涼的草野,能夠在這大風雪天裡,遇到這麼一個人,那是十分難得的事。
“借問一聲,前面可有市集嗎?”玉柱子勒住馬,欠身問這個陌生人。
猛擡頭,鬥笠下面露出了一張極為俏麗的臉龐,隻是大冷的天,看上去有些寒寒的樣子,顯然她是個女子。
“快馬加鞭,兩三個時辰可以趕到高陽。
” 聲音清脆,铿锵有力,卻是個三十以上的女人。
“請問這附近可有住戶或能暫避風雪的地方?” 卓玉蓮顯然承受不了嚴寒,才這麼問了一句。
隻見那個女的,輕搖着頭,不疾不徐的說:“二位如果暫避這場風雪,也隻有貧尼的小庵,尚可一避。
” 玉柱子一聽,原來面前這位三十出頭的美絕女子,是個尼姑,心想:我這個大男人去住在尼姑庵裡,不知方便不方便? 玉柱子正在猶豫,卻聽卓玉蓮說:“就請師父行個方便,容我們二人暫避一下風雪,好不好?” “出家人原是為天下蒼生祈福,哪有不答應的?
洛陽肅王府的小王爺福安,也已撥馬調頭回返洛陽了,而玉柱子還是無法說服窮跟不舍的卓玉蓮,看樣子,她是跟定了玉柱子。
在玉柱子想來,卓玉蓮這種“吃了秤錘鐵了心”的死心眼.如果真的硬拉開臉,加以喝叱,甚至給她兩巴掌,罵她一聲不要臉,說不準她會一頭碰死在自己面前。
這麼俏麗的姑娘,又那麼直心乖巧,真要死去,連上天都不會原諒自己,當然自己也必抱恨終生了。
可是玉柱子的想法,與卓玉蓮的想法,就有所不同,在她想來,自己單獨與玉柱子相處數日,家鄉人所有認識的,也都看見了,如今三個哥哥留在洛陽吃糧當差,他們算是找到了“鐵”飯碗,沒有一個陪自己回家鄉赤眉鎮去,而今突然之間,自己變得孤苦伶仃的一個人,跑回家鄉,即使人家不問,也擋不住閑言閑語,蜚長流短,難道還要自己一個一個的加以解釋不成。
卓玉蓮這是“有家歸不得”的想法,男人家是想不到這些的,所以他才決定跟着玉柱子,就算做他的下女,總比折回家鄉要好得多。
兩個人各想各的,馬卻是同一個方向——往北京城的方向而去。
往北,天氣變得更為酷寒,有時候大白天,也會叫人直流青鼻涕,兩隻腳丫子麻木的像是同腿分了家一般。
這天天将黑的時候,玉柱子與卓玉蓮二人,已到了孟津,而孟津城的“第一客棧”,對玉柱子來說,算是熟客上門。
玉柱子當先拉着馬,走進“第一客棧”的高大拱門,跟着,卓玉蓮也走了進去。
灰蒙蒙的天色,屋子裡已點上燈火了,卻是因為玉柱子的馬特别引人注目,所以那兩個侍候馬匹戴瓜皮帽的人,早已迎了上來,兩個人那種殷勤勁,就差沒有對玉柱子跪下。
當然,财神爺上門,誰還會拒絕接納的? 也許,除了一個人,他可能拒絕,那就是“河上翁”萬壽才,但天底下也隻有他一個老怪物,視金銀如糞土。
當天夜裡,玉柱子與卓玉蓮二人,又去到通往黃河的那條河灣,跳闆仍在,但那艘小船與“河上翁”萬壽才,卻已不知去向,向附近人打聽,才知道“河上翁”萬壽才,已在前天放船駛入黃河去了。
據說這“河上翁”萬壽才,每逢過年過節,都是放船入黃河,好像有意逃避什麼似的,一等節過完,他才又返回孟津來。
玉柱子當然無法等“河上翁”回來,隻好怅然若有所失的,于第二天一大早,起身與卓玉蓮,離開了孟津。
過年,對玉柱子是陌生的,過去的年節,都是在高山崖穴中,與黑大叔共渡,當然是平淡而無味。
如今,雖然仍不覺如何,但一路上看到家家戶戶過年的熱鬧勁兒,不能不使他有所懷念,懷念當年小時候在王府中的熱鬧氣氛。
于是,年初一的當天,玉柱子與卓玉蓮二人,也找了一家客店,好好的慶祝了一番,當天,他們沒有再往前趕,說在客店中,烤火談心,卻也另有一番情調。
本來,玉柱子的猴子,早已認同卓玉蓮,有時候它還會乘坐在卓玉蓮的馬上。
但是,當二人烤着火,吃着點心的時候,而那隻猴子卻躲得遠遠的,可能這是猴子怕火的本性,但玉柱子卻以為,猴子很識相,不願打擾他與卓玉蓮的談心。
所謂“人貴知心”,當一個人對某一人,達到心意相通的時候,就會無話而不談,而玉柱子對卓玉蓮,就已達到這種境界。
因為卓玉蓮的坦率,使玉柱子覺得,卓玉蓮又何嘗不是自己的紅粉知己呢。
她與嬌妻蓮妹,是屬于兩種不同類型的女性,他們一個是一杯香茶,面對玉人,心會神領話一堆,但卻無意閉口的特殊情調,兩個人似乎有一輩子說不完的話似的,說穿了還不是一個“情投”,另一個“意合”。
年初四的早上,二人在離開飯店的時候,天還是灰蒙蒙的,沒有一點放晴的迹象,當二人走過石門,再往北,漸漸的有了下雪的情形,但也隻是偶爾灑那麼幾粒雪花在二人的身上。
玉柱子并未放在心上,而卓玉蓮更沒有提出自己的看法,隻一味的跟在玉柱子的馬後,緩緩前馳。
也不過一個多時辰,雪花已開始在西北風的吹送下,一團團的往二人身上襲來。
雪花是柔柔的,像鵝毛,所以就算堆了二人滿身,也不覺得有什麼,坐在馬上,隻要抖一抖披風,雪花也就随之落下;然而,通往京中的這條官道,卻漸漸被雪花所掩埋,于是,玉柱子就不能不考慮找個适當的地方,避避風雪了。
在這荒涼的官道上,前不着村,後不着店,想要找個躲避風雪的地方,又談何容易?一眼望去,除了半尺多高的麥苗田地以外,就是有小山坡處的幾株老松樹,而麥田與老松樹,卻已披上了一層白色的外衣。
不知從什麼地方,飛來十幾隻老烏鴉,一下子全投入山坡邊的老松林裡,也就在這時候,玉柱子回頭問:“卓姑娘冷不冷?” 卓玉蓮心想:“這不是廢話,頂着鵝毛大雪趕路,還能暖和得了的?”然而她表面上還是逞強的笑道:“我一點也不冷呀。
” 玉柱子笑笑,心中也在想:臉都凍得發青,還說不冷。
于是,玉柱子立刻又道:“咱們最好快馬加鞭,在官道還未被封住以前,能趕到市集上住下,等這一陣大雪過後,咱們再趕路。
” 卓玉蓮沒有開口,因為西北風會灌進喉嚨,使人噎氣,所以她隻對玉柱子點點頭。
于是,雙馬連環,灑開鐵蹄,往北沖去。
就在二人怒馬狂奔中,突然前面一條小河,橫在二人面前,連接官道的橋,并不太寬,這時候正有一個披着一件綠色大衣頭戴鬥笠的女子,一手拄着一根拐杖,也正在橋上走過,看着她一歪一歪的走路,顯然是個瘸子。
荒涼的草野,能夠在這大風雪天裡,遇到這麼一個人,那是十分難得的事。
“借問一聲,前面可有市集嗎?”玉柱子勒住馬,欠身問這個陌生人。
猛擡頭,鬥笠下面露出了一張極為俏麗的臉龐,隻是大冷的天,看上去有些寒寒的樣子,顯然她是個女子。
“快馬加鞭,兩三個時辰可以趕到高陽。
” 聲音清脆,铿锵有力,卻是個三十以上的女人。
“請問這附近可有住戶或能暫避風雪的地方?” 卓玉蓮顯然承受不了嚴寒,才這麼問了一句。
隻見那個女的,輕搖着頭,不疾不徐的說:“二位如果暫避這場風雪,也隻有貧尼的小庵,尚可一避。
” 玉柱子一聽,原來面前這位三十出頭的美絕女子,是個尼姑,心想:我這個大男人去住在尼姑庵裡,不知方便不方便? 玉柱子正在猶豫,卻聽卓玉蓮說:“就請師父行個方便,容我們二人暫避一下風雪,好不好?” “出家人原是為天下蒼生祈福,哪有不答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