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踏破鐵鞋
關燈
小
中
大
毯,還有一隻皮袋子,懸在鞍後,看樣子還真是一應俱全。
那馬童甚是乖巧,單膝跪地,雙手遞上馬鞭。
隻聽“金指太歲”丁大光雙手抱拳,說:“小王爺,你請上馬,一路珍重。
” 他話聲一落,所有跟來的三武士與四護法,均齊齊抱拳同聲說:“小王爺一路珍重。
” 甩下肩上的虎皮,丢了手中的丈八鋼叉,玉柱子伸手接過繩鞭,一個虎躍,已跨坐在馬背上。
雖然這是他第一次騎馬,但從他坐的姿勢,輕松的表情上,很難讓人相信,他不是騎馬的個中老手。
玉柱子對于“金指太歲”丁大光的這一排場,心中甚感舒坦,更感到滿意,就在馬上輕點着頭,對丁大光說:“我父王總算沒有用錯人!” 話聲一落,手中繩鞭輕抖,就見雪白的四蹄輕彈,緩緩向前走去。
蹄聲“得得”玉柱子再也沒有回頭去瞧。
因為他是小王爺,所以他不必回頭去看,因為送他的人,一定還在隘口處恭送他遠去,直到他消失不見。
玉柱子遠離九江,策馬直奔,向北而去的時候,一開始,他隻是緩緩而馳,因為他并不知道馬的本性,不久之後,看看就要脫離山區,突然在一個緊臨山邊的矮林中,黃影一閃,竄出一隻猴子,一溜煙的翻到玉柱子的馬背上,那馬吃了一驚,立即灑開四蹄,向前狂奔。
兩邊樹影後倒,耳畔風聲嘯嘯,在一陣狂奔之後,寶馬終于又緩了下來,看樣子那馬似是也接受了背上的猴子。
就這麼一陣狂奔,少說也有百裡,往後看看高山已成了天際的一線背景,而眼前,卻已是連綿不斷的小崗坡,連樹木都是矮矮的。
夕陽已在收斂它那七彩光華,玉柱子似是有些口渴,看看馬鞍,上面并沒有挂上水壺之類的東西,看樣子,該找個歇腳的地方了。
也就在玉柱子左顧右盼的時候,發覺不遠處,有濃煙冒起,顯然那兒住有人家。
玉柱子毫不遲疑,策馬就上了小山崗,一手遮着斜陽,遠遠望去,卻看到一座有如四合院的廟宇,搭建在遠處的半山崗上,一條溪流,就在那個崗下面流過,廟附近,幾株老松樹,橫七豎八的遮住半個廟。
玉柱子邊看邊策馬走去。
跨過崗下溪流,玉柱子才看到廟正面的崖邊上,正坐了一個光頭和尚,那種安詳的樣子,真讓人覺得他必然在沉沉睡着。
順着斜坡小道,玉柱子剛剛到廟前的小小廣場上,老遠的,就聽那個坐着的和尚,自言自語的說:“石匣顫動,殺氣外溢,蒼生何辜,又見血光。
” 玉柱子聽的真切,不由一驚,立刻翻身下馬,緩緩走向那坐着的和尚。
來到且近,這才清清楚楚地看到,原來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和尚,隻見他白眉寸長,塌鼻陷眼,嘴巴扁扁的,顯然口中沒有牙齒,滿臉大小不一的老人斑,尺長的胡子,卻全是白得發亮,隻有額上的九顆戒疤,在斜陽的照射下,似乎還有點生氣。
“請問大師傅,能否行個方便,在下想今夜在此借宿。
”玉柱子低聲問。
“前堂土地公,左廂客已滿,右廂是禅房,你就住柴房吧。
”老和尚并未睜眼,随口說罷,似又入定一般。
玉柱子淡淡一笑,說:“多謝!” 扭身拉馬,走向廟門。
兩扇廟門洞開,迎門正中的殿上,正供着土地公與土地奶奶神位,衡情量勢,玉柱子隻得把馬拴在廟側的一棵樹幹上,還真巧,繞着這棵樹的四周,半是不枯的野草,正合這匹寶馬的味口,繩缰尚未拴牢,它已低頭開始大嚼大啃起來。
寺廟不進獸,玉柱子似乎也知道這個規矩,于是就把猴子揮到那棵快要落葉的槐樹上。
也就在這時候,突見由這座土地廟的門内,走出一個年不過十六七歲的小和尚。
這小和尚人本來長得白淨淨的,如今再剃了個光頭,更顯得清瘦,他人不高,卻甚是有精神。
乍看到玉柱子,還真是大吃一驚,但那也隻是一刹之間的事,很快的,他又表現出坦然的樣子,問“施主你是……” “借宿的。
”玉柱子回答得相當幹脆。
微微一笑,小和尚說:“那就請等等。
” 也不等玉柱子再說什麼,小和尚快步走到盤膝坐在大石上的老和尚身邊,輕聲說:“師傅,飯好了。
” 就見老和尚衣袂輕飄,長身而起,慈眉之下,虎目怒視着遙遠的蒼穹,悲壯的仰天叫道:“鬼惡啊。
” 于是,猛然轉身,走下大石,身如細竹之随風搖曳般,左擺右晃的,跟在小和尚身後,走向廟門。
玉柱子愣然望着緩步走來的老和尚,正要開口,卻聽老和尚說:“既然來了,施主就請吧!” 也不等玉柱子有什麼反應,當即走入廟中,直往右面禅房行去。
玉柱子一臉尴尬,看得出自己絕對是個不速之客中的最不受歡迎的人。
然而,玉柱子更想到,一個看上去年老而慈祥的老禅師,為何尚有這種令人無法擺脫的紅塵“忌”念,對一個過路的,素未相識的人,卻無法相容,就算是突如其來的打擾了清修,也不至于如此惡言惡語相對待。
于是,玉柱子在内心中,開始産生惡感,冷然無語的跟在老和尚向後,也走入那間禅房。
踏人禅房,玉柱子不由一愣,隻見這間不算大的低矮廂房中,收拾得一塵不染,明窗淨凳,一張睡床上,整齊的疊着兩床潔白如雪的棉被,窗前一張不大的方桌上,正擺了三份碗快,桌面上,淡淡的兩三碟素菜,正冒着氣,而桌上的三隻碗中,卻隻盛了兩碗的白米飯,這江南的米飯,那種誘人的香味,玉柱子多年來第一次聞到。
而最叫玉柱子驚異的,乃是這間禅房的西手靠牆的地方,擺了一個書架子,那書架子,少說也有兩丈寬一人高,架上擺滿了大小厚薄,各色書籍。
“坐下吧,吃吧!”老和尚似是有着一肚子的不高興,卻被一肚子的無奈所壓制,才擠出這句話。
玉柱子看到老和尚坐下來,小和尚也坐了下來,而他二人面前的碗中,俱已裝滿了白米飯,唯獨餘下個空碗。
玉柱子以為這廟中有三個和尚,要不怎麼會擺了三副碗筷? 心念間,随口問道:“貴寺尚有人嗎?” “坐下吃吧,這碗筷已經為你預備四五天了。
” 老和尚語音低沉,聽在玉柱子耳中,竟然曆久不衰,甚且比之被人大喝一聲那種暴音,還要使玉柱子震驚。
于是,玉柱子緩緩的帶着一臉迷惘的坐下來,像一個頑皮的大孩子一般,自己不由自主的拿起那隻空碗,拉過飯盆,滿滿的裝了一碗。
他本想開口問,但他看着和尚癟着無牙的嘴巴,吃力的一口口往嘴裡扒飯,再看着小和尚,一面吃着,卻不時拿眼睛瞟過
那馬童甚是乖巧,單膝跪地,雙手遞上馬鞭。
隻聽“金指太歲”丁大光雙手抱拳,說:“小王爺,你請上馬,一路珍重。
” 他話聲一落,所有跟來的三武士與四護法,均齊齊抱拳同聲說:“小王爺一路珍重。
” 甩下肩上的虎皮,丢了手中的丈八鋼叉,玉柱子伸手接過繩鞭,一個虎躍,已跨坐在馬背上。
雖然這是他第一次騎馬,但從他坐的姿勢,輕松的表情上,很難讓人相信,他不是騎馬的個中老手。
玉柱子對于“金指太歲”丁大光的這一排場,心中甚感舒坦,更感到滿意,就在馬上輕點着頭,對丁大光說:“我父王總算沒有用錯人!” 話聲一落,手中繩鞭輕抖,就見雪白的四蹄輕彈,緩緩向前走去。
蹄聲“得得”玉柱子再也沒有回頭去瞧。
因為他是小王爺,所以他不必回頭去看,因為送他的人,一定還在隘口處恭送他遠去,直到他消失不見。
玉柱子遠離九江,策馬直奔,向北而去的時候,一開始,他隻是緩緩而馳,因為他并不知道馬的本性,不久之後,看看就要脫離山區,突然在一個緊臨山邊的矮林中,黃影一閃,竄出一隻猴子,一溜煙的翻到玉柱子的馬背上,那馬吃了一驚,立即灑開四蹄,向前狂奔。
兩邊樹影後倒,耳畔風聲嘯嘯,在一陣狂奔之後,寶馬終于又緩了下來,看樣子那馬似是也接受了背上的猴子。
就這麼一陣狂奔,少說也有百裡,往後看看高山已成了天際的一線背景,而眼前,卻已是連綿不斷的小崗坡,連樹木都是矮矮的。
夕陽已在收斂它那七彩光華,玉柱子似是有些口渴,看看馬鞍,上面并沒有挂上水壺之類的東西,看樣子,該找個歇腳的地方了。
也就在玉柱子左顧右盼的時候,發覺不遠處,有濃煙冒起,顯然那兒住有人家。
玉柱子毫不遲疑,策馬就上了小山崗,一手遮着斜陽,遠遠望去,卻看到一座有如四合院的廟宇,搭建在遠處的半山崗上,一條溪流,就在那個崗下面流過,廟附近,幾株老松樹,橫七豎八的遮住半個廟。
玉柱子邊看邊策馬走去。
跨過崗下溪流,玉柱子才看到廟正面的崖邊上,正坐了一個光頭和尚,那種安詳的樣子,真讓人覺得他必然在沉沉睡着。
順着斜坡小道,玉柱子剛剛到廟前的小小廣場上,老遠的,就聽那個坐着的和尚,自言自語的說:“石匣顫動,殺氣外溢,蒼生何辜,又見血光。
” 玉柱子聽的真切,不由一驚,立刻翻身下馬,緩緩走向那坐着的和尚。
來到且近,這才清清楚楚地看到,原來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和尚,隻見他白眉寸長,塌鼻陷眼,嘴巴扁扁的,顯然口中沒有牙齒,滿臉大小不一的老人斑,尺長的胡子,卻全是白得發亮,隻有額上的九顆戒疤,在斜陽的照射下,似乎還有點生氣。
“請問大師傅,能否行個方便,在下想今夜在此借宿。
”玉柱子低聲問。
“前堂土地公,左廂客已滿,右廂是禅房,你就住柴房吧。
”老和尚并未睜眼,随口說罷,似又入定一般。
玉柱子淡淡一笑,說:“多謝!” 扭身拉馬,走向廟門。
兩扇廟門洞開,迎門正中的殿上,正供着土地公與土地奶奶神位,衡情量勢,玉柱子隻得把馬拴在廟側的一棵樹幹上,還真巧,繞着這棵樹的四周,半是不枯的野草,正合這匹寶馬的味口,繩缰尚未拴牢,它已低頭開始大嚼大啃起來。
寺廟不進獸,玉柱子似乎也知道這個規矩,于是就把猴子揮到那棵快要落葉的槐樹上。
也就在這時候,突見由這座土地廟的門内,走出一個年不過十六七歲的小和尚。
這小和尚人本來長得白淨淨的,如今再剃了個光頭,更顯得清瘦,他人不高,卻甚是有精神。
乍看到玉柱子,還真是大吃一驚,但那也隻是一刹之間的事,很快的,他又表現出坦然的樣子,問“施主你是……” “借宿的。
”玉柱子回答得相當幹脆。
微微一笑,小和尚說:“那就請等等。
” 也不等玉柱子再說什麼,小和尚快步走到盤膝坐在大石上的老和尚身邊,輕聲說:“師傅,飯好了。
” 就見老和尚衣袂輕飄,長身而起,慈眉之下,虎目怒視着遙遠的蒼穹,悲壯的仰天叫道:“鬼惡啊。
” 于是,猛然轉身,走下大石,身如細竹之随風搖曳般,左擺右晃的,跟在小和尚身後,走向廟門。
玉柱子愣然望着緩步走來的老和尚,正要開口,卻聽老和尚說:“既然來了,施主就請吧!” 也不等玉柱子有什麼反應,當即走入廟中,直往右面禅房行去。
玉柱子一臉尴尬,看得出自己絕對是個不速之客中的最不受歡迎的人。
然而,玉柱子更想到,一個看上去年老而慈祥的老禅師,為何尚有這種令人無法擺脫的紅塵“忌”念,對一個過路的,素未相識的人,卻無法相容,就算是突如其來的打擾了清修,也不至于如此惡言惡語相對待。
于是,玉柱子在内心中,開始産生惡感,冷然無語的跟在老和尚向後,也走入那間禅房。
踏人禅房,玉柱子不由一愣,隻見這間不算大的低矮廂房中,收拾得一塵不染,明窗淨凳,一張睡床上,整齊的疊着兩床潔白如雪的棉被,窗前一張不大的方桌上,正擺了三份碗快,桌面上,淡淡的兩三碟素菜,正冒着氣,而桌上的三隻碗中,卻隻盛了兩碗的白米飯,這江南的米飯,那種誘人的香味,玉柱子多年來第一次聞到。
而最叫玉柱子驚異的,乃是這間禅房的西手靠牆的地方,擺了一個書架子,那書架子,少說也有兩丈寬一人高,架上擺滿了大小厚薄,各色書籍。
“坐下吧,吃吧!”老和尚似是有着一肚子的不高興,卻被一肚子的無奈所壓制,才擠出這句話。
玉柱子看到老和尚坐下來,小和尚也坐了下來,而他二人面前的碗中,俱已裝滿了白米飯,唯獨餘下個空碗。
玉柱子以為這廟中有三個和尚,要不怎麼會擺了三副碗筷? 心念間,随口問道:“貴寺尚有人嗎?” “坐下吃吧,這碗筷已經為你預備四五天了。
” 老和尚語音低沉,聽在玉柱子耳中,竟然曆久不衰,甚且比之被人大喝一聲那種暴音,還要使玉柱子震驚。
于是,玉柱子緩緩的帶着一臉迷惘的坐下來,像一個頑皮的大孩子一般,自己不由自主的拿起那隻空碗,拉過飯盆,滿滿的裝了一碗。
他本想開口問,但他看着和尚癟着無牙的嘴巴,吃力的一口口往嘴裡扒飯,再看着小和尚,一面吃着,卻不時拿眼睛瞟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