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關燈
小
中
大
島本溫子成為保育員的契機是那次職場體驗實習,那時她高中一年級。
當時去的不是育嬰院,而是一家保育院。
她穿着體育課的那套運動衫褲,套着從母親那兒借來的圍裙,緊張地站到孩子們面前,還沒做完自我介紹,就被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包圍。
或許是很高興見到她這位新來的大姐姐,每個孩子臉上都帶着燦爛的笑容。
溫子如今早已記不起那一天是如何度過的。
她為精力充沛的孩子們忙得團團轉,一天很快就過去了。
雖然身心俱疲,情緒卻格外興奮。
高中三年級填志願,溫子認真思考了自己的将來,在選擇未來的職業時,她想起那次職場體驗實習過程中,指導她的保育員說過的一番話。
“孩子們要多笑。
隻有多笑,他們長大成人之後,才有戰勝困難的能力。
保育員的工作,就是讓孩子們的臉上能夠綻放笑容。
” 溫子的心中就像有個什麼開關被打開了似的。
她甚至不敢相信,自己會對成為保育員如此充滿熱情,她查詢了相關信息,并把自己的打算告知雙親。
父母原本希望溫子能夠進入四年制大學念本科,但最終還是尊重了溫子的決定,由着她進入培養保育員的大專學習。
溫子和母親常常在電話裡争得不可開交,但對這件事,她始終心存感激。
在大專的保育員實習過程中,溫子了解到育嬰院的存在。
與保育院不同的是,育嬰院的孩子們傍晚并不回家,他們必須二十四小時生活在育嬰院裡。
而且,絕大多數的孩子不滿兩歲。
最大的孩子,基本上剛剛會走路,開始學說話。
總而言之,育嬰院裡的孩子幾乎都是嬰兒。
在一生中最需要父母疼愛、最渴望被寵愛的時候,他們卻無法被父母接回家。
還有比這更可悲的事嗎?溫子本以為孩子與父母生活在一起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解到育嬰院的狀況後,她的淚水不禁奪眶而出。
她根本無法接受。
然而,育嬰院裡的孩子們仍舊笑得那麼燦爛。
也許多虧保育員們的不懈努力,孩子們的臉上才“能夠綻放笑容”。
溫子深切地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分量。
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育嬰院的工作。
在經過幾次面試後,她最終被保育員實習階段去過的雙葉之家錄取了。
溫子認為,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套在孩子們身上。
孩子們沒有先入為主的觀念,他們眼中的世界與大人們眼中的截然不同,具有獨特的價值體系。
孩子們處在一個别樣的文化和世界之中。
受制于常識的想法有時未必行得通,過去的成功案例也無法原封不動地套用到别的孩子身上。
保育員唯有随機應變,找到每個孩子不同的個性特點,靈活應對。
這或許就是嬰兒保育的難點,同時也是樂趣所在。
這十二年來,溫子全情投入地面對每一個孩子。
身為“保媽”,她負責過的孩子已經超過三十名,其中大部分不滿一歲,而像幸太這樣接近兩歲的也有好幾個。
直到最近幾年,手頭的工作終于變得順手了,或許就是這個原因吧。
溫子忽然感到一陣失落。
“總算肯睡覺了。
”寺尾早月壓低聲音道。
帶有圍欄的嬰兒床在房間裡一字排開,隻開着幾盞小燈。
每一張嬰兒床上,都睡着一名不足十二個月的嬰兒。
睡眠時間比較穩定的一歲嬰兒被安排在另一間卧室。
“我們也歇一會兒吧。
” 夜班員工需要每隔十五分鐘巡視零歲嬰兒的房間,一歲以上嬰兒的卧室則三十分鐘去一次。
如果有孩子哭了,就要立即找到哭泣的原因,換換尿布,或是喂奶。
有些孩子抱一抱也就消停了。
回到保育員休息室,溫子用勺子在喝茶的杯子裡加入速溶咖啡粉。
寺尾早月見了說道:“島本姐,很少看你喝咖啡啊。
” “你喝嗎?” “好啊,那我也來一杯。
” 溫子将熱水注入杯中,熱氣升上來,咖啡的香味掠過鼻尖。
她打開冰箱,從裡面取出一個可愛的蛋糕盒子。
“這是什麼啊?”寺尾早月瞪大眼睛問道。
“我買來當夜宵的。
” “哦,這家店,我聽說過,很有名的!” 溫子将印有店鋪名稱“ChezNakayama
當時去的不是育嬰院,而是一家保育院。
她穿着體育課的那套運動衫褲,套着從母親那兒借來的圍裙,緊張地站到孩子們面前,還沒做完自我介紹,就被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包圍。
或許是很高興見到她這位新來的大姐姐,每個孩子臉上都帶着燦爛的笑容。
溫子如今早已記不起那一天是如何度過的。
她為精力充沛的孩子們忙得團團轉,一天很快就過去了。
雖然身心俱疲,情緒卻格外興奮。
高中三年級填志願,溫子認真思考了自己的将來,在選擇未來的職業時,她想起那次職場體驗實習過程中,指導她的保育員說過的一番話。
“孩子們要多笑。
隻有多笑,他們長大成人之後,才有戰勝困難的能力。
保育員的工作,就是讓孩子們的臉上能夠綻放笑容。
” 溫子的心中就像有個什麼開關被打開了似的。
她甚至不敢相信,自己會對成為保育員如此充滿熱情,她查詢了相關信息,并把自己的打算告知雙親。
父母原本希望溫子能夠進入四年制大學念本科,但最終還是尊重了溫子的決定,由着她進入培養保育員的大專學習。
溫子和母親常常在電話裡争得不可開交,但對這件事,她始終心存感激。
在大專的保育員實習過程中,溫子了解到育嬰院的存在。
與保育院不同的是,育嬰院的孩子們傍晚并不回家,他們必須二十四小時生活在育嬰院裡。
而且,絕大多數的孩子不滿兩歲。
最大的孩子,基本上剛剛會走路,開始學說話。
總而言之,育嬰院裡的孩子幾乎都是嬰兒。
在一生中最需要父母疼愛、最渴望被寵愛的時候,他們卻無法被父母接回家。
還有比這更可悲的事嗎?溫子本以為孩子與父母生活在一起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解到育嬰院的狀況後,她的淚水不禁奪眶而出。
她根本無法接受。
然而,育嬰院裡的孩子們仍舊笑得那麼燦爛。
也許多虧保育員們的不懈努力,孩子們的臉上才“能夠綻放笑容”。
溫子深切地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分量。
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育嬰院的工作。
在經過幾次面試後,她最終被保育員實習階段去過的雙葉之家錄取了。
溫子認為,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套在孩子們身上。
孩子們沒有先入為主的觀念,他們眼中的世界與大人們眼中的截然不同,具有獨特的價值體系。
孩子們處在一個别樣的文化和世界之中。
受制于常識的想法有時未必行得通,過去的成功案例也無法原封不動地套用到别的孩子身上。
保育員唯有随機應變,找到每個孩子不同的個性特點,靈活應對。
這或許就是嬰兒保育的難點,同時也是樂趣所在。
這十二年來,溫子全情投入地面對每一個孩子。
身為“保媽”,她負責過的孩子已經超過三十名,其中大部分不滿一歲,而像幸太這樣接近兩歲的也有好幾個。
直到最近幾年,手頭的工作終于變得順手了,或許就是這個原因吧。
溫子忽然感到一陣失落。
“總算肯睡覺了。
”寺尾早月壓低聲音道。
帶有圍欄的嬰兒床在房間裡一字排開,隻開着幾盞小燈。
每一張嬰兒床上,都睡着一名不足十二個月的嬰兒。
睡眠時間比較穩定的一歲嬰兒被安排在另一間卧室。
“我們也歇一會兒吧。
” 夜班員工需要每隔十五分鐘巡視零歲嬰兒的房間,一歲以上嬰兒的卧室則三十分鐘去一次。
如果有孩子哭了,就要立即找到哭泣的原因,換換尿布,或是喂奶。
有些孩子抱一抱也就消停了。
回到保育員休息室,溫子用勺子在喝茶的杯子裡加入速溶咖啡粉。
寺尾早月見了說道:“島本姐,很少看你喝咖啡啊。
” “你喝嗎?” “好啊,那我也來一杯。
” 溫子将熱水注入杯中,熱氣升上來,咖啡的香味掠過鼻尖。
她打開冰箱,從裡面取出一個可愛的蛋糕盒子。
“這是什麼啊?”寺尾早月瞪大眼睛問道。
“我買來當夜宵的。
” “哦,這家店,我聽說過,很有名的!” 溫子将印有店鋪名稱“ChezNakay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