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關燈
島本溫子緩緩翻動文件夾内的紙張,帶着懷戀的心情,重讀紙上手寫的段落。

    那些被繁忙日常吞沒的記憶,旋即鮮活地浮現在她眼前。

     那是剛滿一個月的時候吧。

     幸太瞪大他那清澈的眸子,直直地望着溫子。

    他的眼睛裡隻有她,仿佛在問溫子: 你是我的媽媽嗎? 溫子對懷中的幸太投以微笑,無聲地回答: 是啊。

     兩個月後,幸太會對溫子笑了。

    當幸太頭一回懂得用笑容回應溫子,那個瞬間她簡直畢生難忘。

     八個月大的時候,幸太會坐了。

    也是差不多同時,他開始認生。

    有一回外出,住在附近的中老年男子跟他打招呼,他整個人都僵了,眼眶含淚。

     幸太學會走路後,立刻當起了溫子的跟屁蟲。

    每每看不到溫子,他就會不安,四處找她。

    溫子整天被幸太纏着,還得分神照顧其他孩子,着實辛苦,與此同時,她也深深感到光榮和喜悅,幸太已把她當成自己的母親。

     幸太的生母十六歲生下他。

    由于過了可以打胎的時間段,不得已才把他生下來。

    生母本人及其家屬均沒有養育這個小生命的意願。

     被送來雙葉之家時,幸太别說母乳了,連個名字都沒有。

    溫子給這個不被任何人祝福的新生兒取名叫“幸太”。

     嬰幼兒時期的孩子需要有一個人在他們身邊,響應他們的呼喚,從而被滿足感包圍。

    這位“特别的大人”的存在,會讓孩子打從心底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而這也是生而為人的基礎。

    通常,血親會扮演“特别的大人”這一角色,不過育嬰院裡的孩子們可沒有那麼好命。

    因此,多數育嬰院會為每個孩子安排一位養育負責人。

    院方希望盡可能通過建立一對一的關系,讓保育員成為孩子們的那個“特别的大人”。

    這類養育負責人在雙葉之家被稱為“保媽”,兼有保育員與母親的雙重含義。

    當然,如果是由男性保育員擔任養育負責人,就順理成章地該叫“保爸”,可惜的是,雙葉之家尚無男性保育員在冊。

    總而言之,溫子成了幸太的保媽。

     作為保媽,需要為所負責的孩子撰寫養育日志。

    養育日志被歸入一個文件夾,翻閱幸太的文件夾,就能知道幸太每天是如何度過的,他的成長軌迹是怎樣的,一切都被收入其中。

    體溫數據、有無排洩、食欲好壞……除了與身體狀況相關的資料,在幸太生命初期發生的諸多小插曲,都被溫子精心收集,視若珍寶。

    從降生之初直到長成獨立的個體,育嬰院的文件夾不僅是一種記錄,還是孩子們活過的證據。

     溫子翻到下一頁。

     大大的文字躍入眼簾。

     “啊,對了,對了……” 這一天,幸太第一次奶聲奶氣地叫溫子“媽媽”,一面還用小小的手掌輕拍溫子的臉頰。

    通過潦草的字體,不難看出當時溫子有多激動。

     幸太最喜歡出門散步。

    他被溫子抱在懷裡,眼睛望着路過的自行車和劃過天空的小鳥閃閃發光。

    待到學會走路,一有什麼好玩的東西,幸太總會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刻湊過去瞧。

    在路邊看到花花草草或是小蟲子,他都會蹲下身子,投以清澈而專注的目光。

    有一次,幸太不小心靠近一條被拴在狗窩旁的寵物狗,那條狗忽然狂吠起來,幸太被吓哭了。

    後來很長一段時間,每當經過那家人門前,幸太就緊緊抓住溫子的粉色圍裙,寸步不離。

    端午節、七夕、聖誕節、新年、晴天、雨天、打雷天、下雪天、夏天遊泳時、因台風停電的晚上,還有笑過、哭過、鬧過、跟别的孩子一起玩時因為争搶玩具吵過的日子……每一天都是回憶,數不盡,道不清。

    這兩年的時間是多麼充實而豐滿啊! “幸太……你開不開心啊?” 嬰兒的記憶很難長時間保存。

    不消一年,在雙葉之家生活過的日子、溫子的臉龐,恐怕都會從幸太的腦海中消失。

     可是,文件夾不會。

    它會被永遠珍藏在雙葉之家。

     “島本,你還在這兒呢?” 佐藤萬裡站在門口。

    她系着印有維尼熊圖案的橙色圍裙,左手抱着一歲零兩個月的小聰,右手牽着一歲半的小碧。

     “幸太,馬上要走了。

    ” “嗯,這就去。

    ”溫子連忙合上文件夾,随手擦了擦眼角。

     佐藤萬裡似乎注意到了溫子拭淚的動作,象征性地點點頭。

    “好啦,小聰和小碧,我們一起去送幸太好不好啊?” 離開的時候,小碧朝着溫子揮手道别,那是她新學會的動作。

    溫子也笑着對她揮手。

     溫子做了個深呼吸,站起身子,離開保育員休息室。

     雙葉之家生活着零歲至兩歲不等的嬰兒。

    疾病、生活困難、失蹤、虐待、棄養……狀況雖有不同,但一半以上的嬰兒在這裡最多生活幾個月,随後便回到親生父母的身邊。

     超過兩歲仍然無法回歸家庭的話,原則上需要轉院,進入兒童養育機構或兒童福利機構。

    根據法律,孩子們在上小學之前都可以在育嬰院生活,可由于人力不足以及院方的實際問題,目前還無法實現。

     就快兩歲的幸太也要被轉去兒童養育機構,就在這時,兒童咨詢處找到雙葉之家,說有人想收養幸太,是一對沒有子女的夫妻,四十多歲。

     嬰兒也是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