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關燈
再次放聲大笑。

     “你真是太會編故事了,凱茜。

    ”我說,“可是,我的問題你還沒回答呢。

    ” “這樣才有意思嘛。

    ”她笑嘻嘻地說,“我這樣做是為了說明一點。

    有的人意識到了問題,就想知道答案,但他們隻想在其他人或者其他事物的引導下找到答案。

    ” “比如第七天收到的一個包裹。

    ”我笑着接話。

     “沒錯,第七天。

    但重點是,得到答案後,我們憑自由意志決定我們想做的事;同理,我們也可以憑自由意志主動尋找答案。

    ” “所以,你的意思是說,”我說,“人不能剛邁出第一步,就站在原地等待。

    如果有人真想知道他為什麼存在,他就得為自己找出答案。

    ” “沒錯。

    ”邁克說,“人們尋找答案的方法各不相同。

    有人通過冥想問自己為什麼存在;有人一邊聽自己最愛的音樂,一邊記錄自己的想法;很多人選擇到大自然中自己一個人靜一靜;也有不少人選擇和朋友或陌生人交流分享這個話題;還有人會通過閱讀,在書中理念和故事的引導下找到答案。

    ” “哪種方法最管用,你有什麼建議嗎?”我問。

     凱茜轉過身對我說:“約翰,這完全看個人。

    你要記住一個關鍵點,自己的答案,全世界隻有我們自己可以決定。

    所以很多人都在追尋答案的過程中選擇獨處。

    ” “我能理解這點。

    ”我說,“要是你整天被資訊和信息轟炸,就很難集中精力思考問題。

    ” “是啊。

    ”邁克回應,“有人花時間冥想,或者去大自然中靜一靜,通常就是為了逃離外界的‘噪音’,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真正要思考的問題上。

    ” “這就是全部答案了嗎?”我問。

     “并非全部。

    ”凱茜說,“約翰,你還記不記得,剛才我們說到接觸不同的理念、文化、觀點、人等行為的價值嗎?” “當然記得,當時我們在說,一個人為了實現他的存在意義,為什麼要多去了解不同的事物。

    ” “沒錯。

    ”凱茜說,“同樣的觀點也适用于那些尋找PFE的人。

    有人發現,一旦他們有新體驗或者接觸到新理念,有些體驗或理念就會讓他們産生共鳴。

    遇到他們熱愛的事物時,很多人都有生理反應,比如汗毛倒豎、脊梁骨仿佛觸電、喜極而泣等等。

    還有人會産生一種‘就是它’的感覺。

    這些都是找出自己存在意義的線索。

    ” “我明白了,”我笑了,“那種感覺我也有過。

    當我讀到或者聽到一些事物時,心裡會很清楚地知道,我就是想做這件事。

    其實,我今天晚上就出現過好幾次這種感覺。

    ” 凱茜向我露出微笑:“約翰,你的問題解決了嗎?” “應該算是吧。

    假如我沒理解錯,你是說沒有統一适用于所有人的答案,但可以試試看找一個地方集中精力思考問題。

    體驗不同的事物,接觸不同的理念,留意自己對各種事物的反應,這些都有助于我們尋找答案。

    ” “沒錯。

    ”邁克說。

     凱茜站起身:“我去看看其他客人。

    約翰,你還有别的需要嗎?” “沒有了,凱茜,謝謝你。

    不過,萬一我在滿月之夜收到一份意外禮物——系着紅絲帶的包裹……我可能會再請教你幾個問題。

    ” 她哈哈大笑,朝邁克眨眨眼:“沒問題,歡迎随時提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