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關燈
小
中
大
我愣住了,我的處境十分荒唐——我在一家咖啡館裡,午夜時分,前不着村後不着店,眼前的人在跟我講,菜單的封面上有關于改變客人人生的啟示。
一般的度假可遇不到這種事情。我當時不知道,一切才剛剛開始,那個夜晚等待我的還有很多。
凱茜看着我說:“你看,約翰,一旦你真的問出了那個問題,尋找答案就會成為你生命的一部分。你會發現你早晨醒來冒出的第一個念頭就是那個問題,在接下來的一天中,你腦海裡也會時不時閃過那個問題。它有點兒像一扇門,一旦你打開,就很難再關上。”
我意識到,“你為什麼來這裡?”還有更深層的含義,并非我一開始看到時以為的那樣。通過凱茜的話,我明白了,那個問題并非簡單地在問人們為什麼來這個咖啡館。
“沒錯,”凱茜打斷了我的思緒,“問題與咖啡館無關,而是在問一個人為什麼存在。”
我靠在卡座的靠背上,環視四周,感到震驚。“這到底是什麼地方?”我心想。
我努力理清思緒:“凱茜,我隻是想吃點兒東西。你剛才說的那些話讓人覺得非常詭異。如果你剛剛講的那扇門和每天閃過腦海的念頭都是真的,那為什麼要問自己這種問題呢?我就從來沒問過,我現在也挺好的。”
凱茜放下菜單。“是嗎?”她問,“你真的挺好嗎?”她說“挺好”的時候帶着一絲善意的嘲弄,好像在引導我去解釋什麼叫“挺好”一樣。“很多人都覺得‘挺好’。但有的人就是要尋找比‘挺好’更令人滿意的狀态、更棒的生活。”
“所以他們來了這家‘為什麼咖啡館’?”我也用諷刺的語氣說道。
“有些人是的。”她的聲音柔和而平靜,“你來是為了這個嗎?”
她把話題繞了回來。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來這裡。我甚至不确定自己知不知道這是什麼地方。
如果我坦誠面對自己,我得承認,我多年來都在想,除了我已經體驗到的事物,生活是否還有更多的可能性?我并不是說生活很糟糕。當然,生活偶爾令人沮喪,尤其是最近,可我有體面的工作,也有知心的朋友。生活還好,甚至可以說挺好。可我心底隐約有種别樣的感受,就連我自己也說不清楚。
“就是因為産生了這種感覺,人們才會問出那個問題。”凱茜說。
我驚呆了。她再次道出了我的想法,而且我突然意識到,她的話可能是對的。我深深吸了一口氣,感覺自己又來到了懸崖邊。這一次,我往前邁了半步。
“凱茜,能再多跟我說說那個問題嗎?”
她點點頭:“我剛才說,問出這個問題就好比打開一扇大門。人的心靈也好、靈魂也罷,不管你用什麼詞形容,它都會去追尋答案。這個問題會占據提問者生活的優先位置,直到他有一天找到答案。”
“你是說,一旦有人問自己‘我為什麼來這裡?’他就再也無法抛開這個問題了?”我問。
“不,不是無法抛開。有的人隻是不經意瞥到這個問題,也許還仔細看了,但最後依然會忘記。有的人問了自己這個問題,并且在某種程度上真的想知道答案,他們就很難再忽視這個問題了。”
“假設有人問了這個問題,也找到了答案。”我問,“那然後呢?”
“這是件好事,也是件很有挑戰性的事。”她笑着說道。
“我剛才說,提問這個行為本身就能産生尋找答案的動力。”
“要是有人找到了答案,就會産生另一股同樣強大的力量。人們一旦知道了他們為什麼來,為什麼存在,找到了活着的目标——他們就想實現這個目标。這個目标就像藏寶圖上代表藏寶地點的×。一旦看到了×,你就很難假裝沒看見,很難不去尋寶。回到我們說的具體問題上,一旦有人知道了他們來這裡的目标,他們從情感上、甚至從生理上,都很難不去嘗試實現那個目标。”
我往後靠了靠,努力體會凱茜講解的一切。“這麼說,提問會讓情況變得更糟。”我答道,“我就說嘛,人最好還是永遠不要問那個問題,繼續原有的生活,不要打開潘多拉的盒子。”
凱茜看着我:“可有人選擇提問。隻要時機成熟,每個人都得問自己這個問題。”
我不知道該做出什麼反應,隻好緊張地大笑。想到自己之前迷路時終于看到街燈有多麼興奮,現在的我不知該作何感想。
“需要面對的事情太多了。”我說。
“我希望你不要覺得這些事情要‘面對’,而是要‘迎接’。”凱茜回應,“你知道嗎?你之前形容的那種感覺,不是一種别人告訴或描述給你聽的感覺。如果有一天你決定放下那種感覺,就勇敢做出選擇吧,隻有你自己才能給你自己做決定。”
說完,她站起身:“我得離開一下,去看看你的特色早餐做得怎麼樣了。”
我已經完全忘記了我點的早餐。她一提醒,我才慢慢回過神來,原來我依然坐在一家咖啡館裡,依然饑腸辘辘。
一般的度假可遇不到這種事情。我當時不知道,一切才剛剛開始,那個夜晚等待我的還有很多。
凱茜看着我說:“你看,約翰,一旦你真的問出了那個問題,尋找答案就會成為你生命的一部分。你會發現你早晨醒來冒出的第一個念頭就是那個問題,在接下來的一天中,你腦海裡也會時不時閃過那個問題。它有點兒像一扇門,一旦你打開,就很難再關上。”
我意識到,“你為什麼來這裡?”還有更深層的含義,并非我一開始看到時以為的那樣。通過凱茜的話,我明白了,那個問題并非簡單地在問人們為什麼來這個咖啡館。
“沒錯,”凱茜打斷了我的思緒,“問題與咖啡館無關,而是在問一個人為什麼存在。”
我靠在卡座的靠背上,環視四周,感到震驚。“這到底是什麼地方?”我心想。
我努力理清思緒:“凱茜,我隻是想吃點兒東西。你剛才說的那些話讓人覺得非常詭異。如果你剛剛講的那扇門和每天閃過腦海的念頭都是真的,那為什麼要問自己這種問題呢?我就從來沒問過,我現在也挺好的。”
凱茜放下菜單。“是嗎?”她問,“你真的挺好嗎?”她說“挺好”的時候帶着一絲善意的嘲弄,好像在引導我去解釋什麼叫“挺好”一樣。“很多人都覺得‘挺好’。但有的人就是要尋找比‘挺好’更令人滿意的狀态、更棒的生活。”
“所以他們來了這家‘為什麼咖啡館’?”我也用諷刺的語氣說道。
“有些人是的。”她的聲音柔和而平靜,“你來是為了這個嗎?”
她把話題繞了回來。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來這裡。我甚至不确定自己知不知道這是什麼地方。
如果我坦誠面對自己,我得承認,我多年來都在想,除了我已經體驗到的事物,生活是否還有更多的可能性?我并不是說生活很糟糕。當然,生活偶爾令人沮喪,尤其是最近,可我有體面的工作,也有知心的朋友。生活還好,甚至可以說挺好。可我心底隐約有種别樣的感受,就連我自己也說不清楚。
“就是因為産生了這種感覺,人們才會問出那個問題。”凱茜說。
我驚呆了。她再次道出了我的想法,而且我突然意識到,她的話可能是對的。我深深吸了一口氣,感覺自己又來到了懸崖邊。這一次,我往前邁了半步。
“凱茜,能再多跟我說說那個問題嗎?”
她點點頭:“我剛才說,問出這個問題就好比打開一扇大門。人的心靈也好、靈魂也罷,不管你用什麼詞形容,它都會去追尋答案。這個問題會占據提問者生活的優先位置,直到他有一天找到答案。”
“你是說,一旦有人問自己‘我為什麼來這裡?’他就再也無法抛開這個問題了?”我問。
“不,不是無法抛開。有的人隻是不經意瞥到這個問題,也許還仔細看了,但最後依然會忘記。有的人問了自己這個問題,并且在某種程度上真的想知道答案,他們就很難再忽視這個問題了。”
“假設有人問了這個問題,也找到了答案。”我問,“那然後呢?”
“這是件好事,也是件很有挑戰性的事。”她笑着說道。
“我剛才說,提問這個行為本身就能産生尋找答案的動力。”
“要是有人找到了答案,就會産生另一股同樣強大的力量。人們一旦知道了他們為什麼來,為什麼存在,找到了活着的目标——他們就想實現這個目标。這個目标就像藏寶圖上代表藏寶地點的×。一旦看到了×,你就很難假裝沒看見,很難不去尋寶。回到我們說的具體問題上,一旦有人知道了他們來這裡的目标,他們從情感上、甚至從生理上,都很難不去嘗試實現那個目标。”
我往後靠了靠,努力體會凱茜講解的一切。“這麼說,提問會讓情況變得更糟。”我答道,“我就說嘛,人最好還是永遠不要問那個問題,繼續原有的生活,不要打開潘多拉的盒子。”
凱茜看着我:“可有人選擇提問。隻要時機成熟,每個人都得問自己這個問題。”
我不知道該做出什麼反應,隻好緊張地大笑。想到自己之前迷路時終于看到街燈有多麼興奮,現在的我不知該作何感想。
“需要面對的事情太多了。”我說。
“我希望你不要覺得這些事情要‘面對’,而是要‘迎接’。”凱茜回應,“你知道嗎?你之前形容的那種感覺,不是一種别人告訴或描述給你聽的感覺。如果有一天你決定放下那種感覺,就勇敢做出選擇吧,隻有你自己才能給你自己做決定。”
說完,她站起身:“我得離開一下,去看看你的特色早餐做得怎麼樣了。”
我已經完全忘記了我點的早餐。她一提醒,我才慢慢回過神來,原來我依然坐在一家咖啡館裡,依然饑腸辘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