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羅卷

關燈
猛地,隻聽到一片鐵馬縱橫之聲。

    那是祠堂外傳來的好一大片馬鈴聲響。

     這許鋪之畔,即有一條小溪,那聲音仿佛溪水化凍,浮冰相激的聲響,一聲聲冷脆,碰得人齒酸。

    像一排排冰牙上下的敲打;又仿佛整個小集上,所有茅屋檐頂上的冰挂因為日出,成串地躍落,前仆後繼,悍然蹈死般的激烈。

     冬日被凝凍住的肅殺之氣在這早春的日子裡,似乎一瞬間即被催生、孵化、萌動了! 所有的人,包括馬瑰,身子都不由輕輕地一顫。

    這世道,怎麼說,表面上也算平靜了十幾年了。

    很久很久,都未聞金铎,未聞鳴镝,也未再有這樣的馬鈴聲響。

     當年,山東響馬一脈,就是以這樣的“響鈴”為标識,以鳴镝為号令,躍蕩于青州一帶。

    那時真是,王風委蔓草,天下以死亡!他們中的一些人,就是憑着這鳴镝響箭,在那赤地千裡中,活了下來,活到今日的。

     馬瑰衰年耆齡,一聽那聲響,眼中登時被點燃起兩把野火來。

     許鋪即是當年山東“響馬”的退隐之處,想來家家俱藏有兵器。

    可誰也沒想到他們藏下來的居然還有如許多匹健馬。

    那分明還是當年隋末沙場上留下的戰馬之種,久伏枥下,一朝催醒! 适才,祠堂内惡鬥方起之際,谷老人之所以未能按預先計劃,代馬瑰阻擋盧、鄭二人,就是因為預先聽到了門外的傳警。

     他情知崗頭盧家的援手隻怕到了。

     盧家在天下五姓中,一向以矜持著稱,他們的盧姓子弟在草野中抛頭露面極少,可手下豢養的“振衣堂”外姓子弟,卻在大野龍蛇間赫赫有名。

     他們既不同于荥陽鄭家的鄭姓子弟行遍天下,也不同于土門崔家的崔姓子弟僅以“歲寒三劍”立名草莽,而是獨創“振衣堂”,樹立自己一姓之大野聲名。

     而“響馬”一派,聲名衰落已久,可反應之迅捷還是叫盧挺之大吃了一驚。

    隻不過一刻工夫,整個許鋪似乎都已準備好了——當年他們都是從戰亂中過來的,在四野幹戈、警訊頻傳中養成的敏銳精幹竟然還在。

     一時之間,隻感覺所有馬匹似乎就已備好,且同時馳向、聚集于這祠堂之外。

    隻聽谷老人在門外叫道:“當家的,崗頭盧家據報來的援手不少,另外似乎還有五姓中其他人在。

    ” “咱們在明,他們在暗,是不是先撤為妙?”他口裡說着撤,卻聞得祠堂外一片馬蹄疾踏,那響聲急驟,似乎直要沖門而入。

    盧、鄭二人雖心裡不合,但大敵當前,私怨可恕,一驚之下,手下略慢,先求自保。

     卻聽得馬瑰大笑一聲:“好!”說着,隻聽得祠堂外一片引弓之聲,然後,先後有近百隻箭射向祠堂。

    盧、鄭二人被迫得不由不連連封擋。

     馬瑰沖盧鄭二人喝道:“你們且各各留着那角包袱皮兒,等着我來取好了,反正大半已入我手中。

    ”說話之際,他已大笑着向祠堂大門外電射而去。

     李淺墨适才救得了那一衆小混混,立時就反身退向柘柘身邊。

    眼見生變,他不欲久留,情急之下,一把就向柘柘手腕上扣了去。

    可一帶之下,居然沒有帶動。

     他方要加力,卻感覺柘柘腕息微弱,與常人不同,似是剛剛用力過度,渾身虛脫一般。

    他一驚之下,掃眼望向柘柘。

    卻見柘柘一言不發,小身子上仰着個大頭,正一眼不眨地望着空中那飄蕩着的三塊包袱皮。

     空中的酒霧似乎适才就是為他所催發,那酒霧漸散,可他大大的頭頂上,卻蒸騰起一片汗氣。

    那汗氣如煙似霧,籠罩着他的大頭小身子。

    看他的神色,那分明不隻是在看,而是要把什麼,刻到自己心裡面去。

     而他的身影,在那汗氣之下,像極了一株頂着難看樹冠的小松。

    醜是醜了點兒,卻又稚弱到極點。

    不知怎麼,那細頸、大頭、小身子的樣子就讓李淺墨心裡感覺說不出的古怪,仿佛又憐又痛,又不解但忍不住地去憐惜着。

    可能是為他一個孩子似的專注之色吧……讓李淺墨想起自己小時,也曾這麼專注地看過什麼。

     他不忍拂柘柘心意,竟由着他那麼瞪大了眼睛向空中看着。

     直到馬瑰身形疾躍而出,柘柘輕呼一聲,張開細嫩的雙臂,卻猛地向外跟着馬瑰一奔。

     這一下大是兇險,他全不顧身邊形勢,依舊擡着頭,可笑至極地隻顧瞧着馬瑰猶未來得及收之入懷的那塊舊包袱皮兒。

     李淺墨關心之下,身子跟着彈出。

    他一口氣揮袖拂落了好幾支射過來的箭羽。

    那箭勢極猛,李淺墨雖将之拔落,心中還是不由贊了聲:好射藝! 他張開雙臂,一襲百衲披風蕩起,不斷射進的箭羽被他披風罩着,當者辟易。

    他展開身形挾護着柘柘,奔出祠堂,隻見數十匹戰馬,揚鬃奮蹄,正在那兒等着。

     及見馬瑰躍出,谷老人揮了下手,那些戰馬,帶着馬上諸人,男女老幼,立時向南疾馳而去。

    南方即是小溪,溪中冰雪悄融。

    那數十騎馬打起好大一片冰屑水花,瞬息馳入了溪南田疇裡。

     谷老人在斷後。

     馬瑰一躍出門,就落向谷老人身後。

     祠堂内的盧、鄭兩人早反應過來,這時疾追而出,喝了一聲:“哪兒走!” 谷老人的馬兒方方起步。

    這時馬瑰猛地在那馬上彈了起來,順手在馬身側革囊裡抽出了兩支響箭,人翻至空中,兩支響箭破空聲振,就向盧、鄭二人射去。

    這二箭不依弓力,但在他手勁之下,依舊破空呼嘯。

     盧、鄭二人心頭一寒,急忙停步,連接帶避,眼看着谷老人躍馬南溪,追上許鋪中人,連老帶小,數十騎馬,倏忽遠去了。

     隻見得馬瑰重落在那馬上,對谷老人笑說:“老了老了、骨頭都輕了許多,這馬兒帶着咱兩個老頭,居然還能這麼輕松松地走。

    ” “想當年,你我一擊之後,縱身回落,有的馬兒會生生被我給壓趴下的!” 盧挺之與鄭樸之的臉色一時相當難看。

    他們各自穩住身形,盯着對方死死地看着。

    一會兒,就聽到許鋪兩邊的樹林裡響起了一陣輕微的異動。

     然後,隻見到李淺墨适才救出來的十幾個小青皮一個個連滾帶爬地從樹林那邊被趕回向這邊來。

     李淺墨略一注目,隻有索尖兒不在。

    然後,就隻見街兩邊樹林中各走出十餘人來。

    一看身手,就覺個個矯健。

    那十幾個小青皮被他們驅趕得悶頭悶腦,有幾個還撞到了一起,不少受了傷,口中“哎喲”聲一片。

     李淺墨分明覺察那樹林裡潛伏下來的還有人,不由也暗中驚歎,盧家的“振衣社”來援得還真快! 這些人正是盧家的“振衣之士”。

     盧家号稱“崗頭盧”,這“振衣社”起名的來曆就是所謂“振衣千仞岡”了。

    社中所收,俱系他們遠房雜姓子弟。

     盧挺之沖他們颔首一笑,轉向鄭樸之道:“鄭兄,剛才多承援手,本屬我盧家的東西,兄台代為奪回了一份。

    現在,寒門的人來了,就不久勞鄭兄久為保管了。

    ”說着,他伸出一隻手來,笑容略帶譏诮地道:“拿出來吧!” 鄭樸之身形猛地向後一退,冷哼道:“現在有幫手了?有種你先把那姓馬的那份大的追回來再說,跟我逞什麼威風!”他一撇嘴:“這東西難不成鐵定姓盧?當年你們不也是用卑鄙手段謀奪來的?不是為你盧家無德,保它不住,這東西也不會流失了二三十年。

    現在怪得了别人?把你那鳥爪子給我好好地收回去!” 盧挺之面色就一變。

    但想來那物事關系重大,他心中略一盤算,就重整笑容,狀似寬厚地道:“也罷,咱們先不說那東西。

    ”他輕輕咳了一聲,“我也知道,以鄭兄之才,在荥陽鄭家一向……有些小小的不适意。

    小弟也久為鄭兄不平。

    以鄭兄之才調,入不能參預機密,出不能帶領門下,實在可惜。

    ” 鄭樸之一向為此事深撼久矣,雖并信不過盧挺之,但覺得這話還聽來順耳,一時未再反駁,聽他說下去:“另外,小弟隐隐聞得,鄭兄是見過我家十二妹的?” 鄭樸之臉上略紅。

    盧挺之見他略露羞窘,立時胸中順暢,情知自己已掌握了主動,可面色不露,含笑道:“小弟還隐隐聽聞,鄭兄之高堂還曾試着托人做伐,代鄭兄去寒家說親?” 鄭樸之臉上更是一紅,這一紅卻并非僅為羞澀,實是為當初……母親知他心意,就托人做媒,可這媒人,以他娘倆在鄭家地位,竟找不出個像樣的。

    當時他一怒之下,曾對母親說:“這親事不提也罷!” 可母親……他勉力壓抑,心中還是忍不住泛起絲被輕視的怒意……一想起母親托之做媒的李十三,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