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六章 派人查探

關燈
的上聯是如何出的嗎?” 另一個抱著女子親吻的年輕書生抿了抿嘴唇,轉過頭來笑道:“祝大胡子,你總是找小弟的麻煩,我和素素卿卿我我之際,你偏偏來攪亂我!真是的!” 不過他話雖這麼說,卻吟道:“寺名多寶,有許多多賓如來。

    ” 朱瑄瑄問道:“請問文賓兄,這麼難的上聯都有人能對得出來,的确功力不淺,請問是何人接對下聯?” 周文賓笑道:“當時許多随同太祖皇帝遊寺的官員,全都面面相觑,隻有吏部侍郎江懷素想到了、他的下聯是:國号大明,無更大大明皇帝。

    ” 他話剛說完,朱瑄瑄立刻興奮地叫道:“好!簡直太好了,誠所謂巧對妙句!” 祝枝山嗤之以鼻,道:“馬屁而已,不足為奇,” 周文賓道:“祝大胡子,照你這麼說,陳君佐對的下聯也是馬屁了?” 江鳳鳳本來撅著嘴在生朱瑄瑄的悶氣、這時聽他們談起對聯,也一時忘了繼續生氣,搶著問道:“請問文賓兄,那位陳君佐做的下聯如何算是拍馬屁?” 周文賓笑道:“太祖皇帝的上聯是:小村店三杯五盞,沒有東西,而陳君佐則對以下聯‘大明君一統萬方,不分南北’,不是馬屁是什麼?” 朱瑄瑄笑道:“文賓兄言之謬矣!此乃事實,怎算馬屁?” 她頓了一下,道:“小弟一直在思考那副‘張長弓,騎奇馬,單戈合戰’的下聯,始終想不出個頭緒,文兄何不把下聯說出來,也好讓小弟多一見識?” 文征明道:“張顯宗對的下聯是‘種重木,犁利牛,十口為田’,可說極為工整,且合時況。

    ” 朱瑄瑄默念了兩遍,不住搖頭晃腦的說:“好!真是好!” 江鳳鳳見她開心,也覺得開心起來,腦筋一轉,道:“朱大哥,我以前聽我爹說過太祖皇帝曾經替一位閹豬的人家寫過一副對聯,說是豪氣十足……” 朱瑄瑄笑道:“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果真是太祖皇帝的氣魄,才能寫出這等對聯來。

    ” 文征明道:“這幅對聯氣魄固然大,可是不如伯虎兄替木渎鎮王家所寫的那幅對聯有趣!” 朱瑄瑄—聽此事,連忙追問下去,文征明於足說出當年和唐伯虎逛太監弄,遇到王家在蘇州城北新開一家銅器範,當時王家的主人王春水托人請唐伯虎寫一幅對聯來慶賀新店開張。

     由於王老範名春水,於是唐伯虎就寫了幅嵌字聯給王家送了過去,這副對聯是這樣寫的: 生意如春意 财源似水源 本來這幅對聯寫得極好,可是店主人王春水看了認為太過深奧,希望唐伯虎能寫得更淺顯一些,讓隻要認識字的人,都能了解對聯的含意。

     唐伯虎一氣之下,於是就在櫃台上題了一聯,讓店主看了大聲叫好,趕忙封了五十兩銀子作為潤筆費。

     這副對聯是這麼寫的: 門前生意,好似夏日蚊蟲,隊進隊出 櫃内銅錢,要像冬天虱子,越捉越多 朱瑄瑄和江鳳鳳一聽完文征明的叙述,全都忍不住笑出聲來,連那些陪酒的麗人紅妓以及女侍丫環也都禁不住捂著嘴笑起來。

     由於這幅對聯通俗且又诙諧,連倒吊在屋梁上的李承中也差點沒笑翻肚皮,從高處跌落下去。

     一陣笑聲似乎把老禦史王獻臣吵醒,他伸了個懶腰,坐了起來,道:“伯虎是鬼才,這幅對聯寫得極好,木渎王家至今仍将這幅對聯視為傳家寶呢!” 他頓了下道:“談起對聯,該以洪武年問的翰林解缙和本朝的大學士李東陽兩位為祭酒,他們都是神童,自幼聰穎,即擅於對聯,如解缙年方二十便已點了翰林,他曾不假思索的對出一位太監所出的上聯……” 說到這裡,他端起桌上新沏的香茶喝了一口,然後搖頭晃腦的吟哦起來:“上聯是:大作棋盤生作子,誰敢動手。

    下聯則是:地為琵琶路為弦,哪個彈得。

    ” 唐伯虎笑道:“老禦史,這幅對聯其實是從太祖皇帝和劉伯溫軍師弈棋時所作的那幅對聯延伸而出的,不能算巧對!” 朱瑄瑄一聽太祖皇帝又有對聯,眼睛一亮,問道:“伯虎兄,請細說端詳。

    ” 唐伯虎提及這段掌故,說出當年明太祖朱元璋和劉伯溫弈棋時,曾出了個上聯:天作棋盤山作子,日月争光,而劉伯溫則很快地便對出了下聯:雷為戰鼓電為刀,風雲際會。

     朱瑄瑄激賞道:“這才是開國君王的氣勢,想必我大明朝人人喜好對聯,便是因為太祖皇帝有所偏好所緻!” 唐伯虎道:“朱賢弟說得不錯,可是以後的皇帝……” 他突然想到什麼,立刻有所顧忌,於是馬上改口道:“沒有一個像太祖皇帝那樣英明神武,真是遺憾!” 王獻臣似乎有些感觸,搖了搖頭,輕輕歎了口氣,道:“伯虎,我們原先說好,今夜隻談風月,莫談國事,既然你要談對聯,就莫扯到其他話題,免得引來禍端。

    ” 唐伯虎站了起來,深深一揖道:“老大人教訓得極是,晚輩敬領教誨。

    ” 王獻臣笑了笑,做了個坐下的手勢,見到唐伯虎坐回錦墊之後,他才繼續說道:“若說拆合字對聯,我這裡倒有一個,這是老夫的本家,曾任戶部尚書及文淵閣大學士王濟之王大學士所做的對聯……” 王鏊是吳縣人士,《姑蘇志》一書便是他寫的,他字濟之,自幼勤奮用功,博聞多學,由於家境貧寒,故八歲起便住在舅父家中苦讀。

     某日,有一個丫環奉命端茶給年僅十六歲正在讀書中的王鏊飲用,他見到那個丫環十指尖尖,秀麗可人,於是情不自禁伸手抓住丫環的手。

    不久此事傳入王鏊的舅父耳中,因而便召王鏊來到前廳問話。

    當時王鏊本以為會受到舅父責罵,卻不料他的舅父僅訓誡了兩句,便若無其事,并且還暗示如果王鏊以後能科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