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政要聚席

關燈
蔣弘武、諸葛明和金玄白三人登上二樓時,蘇州知府宋登高正陪看布政使何庭禮和按察使洪亮兩人坐在太師椅上聊天。

     在他們面前的茶幾上放著有三杯香茶,另有數盤乾果、瓜子、糕點、酥糖等食品,除此之外,還有數條布巾擺著,以供大人們拭手之用。

     何庭禮和洪亮的身旁各放一張圓形矮凳,凳上坐著兩個身穿錦衣的中年男子,從他們滿臉巴結的神态看來,顯然便是兩位大人帶來的師爺。

     能夠做到按察使和布政使的師爺,不僅要有文才,并且還得要有口才,除此之外,頭腦清晰,思想靈敏,善於察言觀色,更是不可缺少的條件。

     所以當金玄白等三人一現身樓上,那兩位師爺看了便站了起來,接著宋登高也慌忙站起,何庭禮和洪亮不敢怠慢,立刻便從椅中站了起來。

     宋登高知府滿臉堆笑的迎了上來,恭聲作揖道:“金大俠、兩位大人,你們現在才到,讓下官等得急死了。

    ” 蔣弘武皮笑肉不笑的道:“你等急了,可以先開席啊!” 宋登高一臉惶恐,躬身道:“兩位大人沒到,下官哪敢開席?何況這次是宴請金大俠,主客未至,豈能上菜,那不成了天底下最大的笑話了?下官縱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做出這種冒昧的事。

    ” 蔣弘武乾笑了一下,拉著金玄白的手向廳内行去,諸葛明則在褚氏兄弟的陪同下也緩步而去。

     宋登高首先把蔣宏武、諸葛明、褚氏兄弟等介紹給何庭禮和洪亮兩位大人,當他們得悉面前這四個人中一個是錦衣衛同知,另一人則是東廠的大檔頭時,眼中都不禁泛現出驚容,似乎刹時間矮了一截。

     其實就算是一個東廠的番子在此,他們身為一省的行政長官也不敢得罪,更何況是東廠的大檔頭和錦衣衛中的同知大人?所以他們紛紛躬身行禮,滿口都是久仰巴結的語言。

     諸葛明臉上泛起淡淡的微笑,回了一禮,沒說什麼,蔣弘武卻倨傲地點了點頭,道:“兩位大人真是好大的威風,沒穿官服卻坐著八人擡的大官轎,招搖過市,蔣某真是羨慕得緊。

    ” 此言一出,何庭禮和洪亮全都吓了一跳,臉肉一顫,不知該如何回答才好。

     何庭禮身側的那位師爺向前一步,深深做了一揖,道:“我們大人是聽說蔣大人和諸葛大人從京裡遠道而來,在急於一瞻兩位大人風采的心情下,這才未能顧及禮儀,倉促同行,尚請兩位大人寬宥。

    ” 他從袖中取出一份用紅色緞布包好的拜帖,遞給蔣弘武道:“這是我們何大人的兩份拜帖,請蔣大人和諸葛大人收下,不成敬意,尚請見諒。

    ” 蔣弘武接過紅緞布包,打了開來,果然看到裡面放著兩張印有五福圖案的燙金拜帖,他交給諸葛明一份,自己打開拜帖一看,隻見裡面夾著一張銀票,略一浏覽,發現票面金額赫然有五仟兩白銀之钜。

     他那張馬臉頓時有了笑容,瞥了諸葛明一眼,順手将拜帖和紅緞揣入懷中,笑著道:“你是何大人的師爺,姓張是吧?嗯!張鴻,字俊卿,常熟人士,弘治十二年中的舉,此後兩次上京赴考皆名落孫山,嘿嘿!你是個人材,隻可惜考運不佳,埋沒了你。

    ” 那個師爺聽到蔣弘武把他的身世記得一清二楚,起初聽得冷汗涔涔,聽到後來卻有種知者難覓之感,慌忙恭聲道:“晚生學有不逮,與考運無關,大人關注,讓晚生慚愧不已。

    ” 蔣弘武點了點頭,對何庭禮道:“何大人,張師爺是個人材,好好的待他,我包你将來官運亨通,無可限量。

    ” 何庭禮本來心中忐忑,一聽此言,樂得心花都開了,連忙躬身拱手道:“下官多謝大人栽培,如有寸進,當為大人效犬馬之勞!” 他話聲稍頓,道:“至于張夫子嘛,下官與他情同手足,多年來他輔佐下官,任勞任怨,下官心中銘記不忘,絕不會虧待他絲毫,請大人放心。

    ” 蔣弘武點了點頭,目光一閃,投注在洪亮身旁的那個臉龐清瘦,蓄有三絡鼠須的錦衣人身上,道:“洪大人身為按察使,主管一省之刑名監察之職,據說有邱師爺輔佐,做得是有聲有色!” 那個師爺也上前一步,躬身道:“晚上邱衡,在洪大人帶領下,一向隻知盡心盡力的辦事,如有些許成就,也都是洪大人的領導有方。

    這次洪大人驟聞兩位大人從北京南下,來到蘇州,因為急於觐見,以緻來得匆忙,末及備上拜帖,僅準備了兩份薄禮,請兩位大人笑納,不成敬意,尚請監諒。

    ” 說完,他雙手捧上兩個香囊,蔣弘武接了過來,遞過一個給諸葛明,然後大方的解開香囊一看,隻見裡面裝有一顆拇指大的珍珠和一張銀票,他的手指在銀票上翻動,隻見票面金額同樣的是五仟兩銀子,頓時之間,他那一張馬睑上的笑容更燦爛了。

     直到此刻,洪亮按察使大人的一顆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感激地望了身邊的邱師爺一眼,知道自己的這顆腦袋總算是保住了。

     蔣弘武手裡拎著那個香囊,似是有點賣弄地道:“邱衡,字玉璧,紹興人士,弘治十五年鄉試中舉,現年三十二歲,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