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塞爾熱·拉德科
關燈
小
中
大
揪心的焦慮,但是并沒有動搖他報國的決心。
他早就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了祖國。
如果有必要,他還會獻給祖國更多更多,甚至是比生命珍貴千百倍的他的愛情的幸福。
槍聲一響,他就撲倒在船底——這不過是軍事上的一種慣用伎倆,用以躲避敵人的再次襲擊。
林野的槍聲還未停息,他的手就更加用力地壓住船槳,更快地把船劃往羅馬尼亞城市久爾久。
透過漸濃的夜幕,這個城市的萬家燈火已若隐若現。
拉德科抵達布達佩斯後,就積極行動起來。
他立即去跟沙皇政府的密使接頭,有的密使在穿過俄國邊境時就被抓獲,還有一些則匿名潛伏在布達佩斯和維也納。
由拉德科經手,好幾艘滿載槍核彈藥的船隻順着多瑙河向下遊駛去。
他常常收到娜佳的來信。
信封上用的是他預先取好的一個假名,夜裡有人偷偷帶到羅馬尼亞的領土上寄出。
起初家裡都還安好,不久後就越來越令人擔憂了。
娜佳倒沒有在信中提起過斯特裡加,看來她甚至還不知道那個惡棍已經潛回保加利亞了,拉德科也開始疑心自己有沒有認錯人。
令人擔憂的是别的方面,有人向土耳其當局告發了拉德科,這是毫無疑問的,因為警察已經闖到他家去搜查過了,不過并無結果。
這樣看來,他不能馬上趕回保加利亞,這時回去,無異于自投羅網。
别人十分清楚他的身份,日日夜夜伺候着他,隻要他一踏上國土便會立即被投入監牢。
在土耳其占領區,被捕是被槍決的同義詞。
因此,拉德科現在必須避免在家鄉露面,等到全國正式爆發抗戰時再回去,這樣才不至于給自己和妻子招來殺身之禍。
好在目前,她還安然無恙。
這個時刻很快就到來了。
五月份,保加利亞人民起義。
領航員擔心起義時機尚不成熟,他沒有料到這麼匆促就爆發了起義。
不管他自己對此有何意見,他都得趕回去投入救國救民的鬥争。
他乘火車抵達松博爾,這是火車能通到的匈牙利境内的最後一座城市,鄰近多瑙河。
他本來可以在此乘船,順流而下奔向目的地。
可是,他在松博爾聽到的一則消息迫使他停止了往回趕的腳步。
他的擔心太有道理了,保加利亞的革命果真被扼殺在了搖籃裡。
在以魯塞、維丁和索非亞為頂點的大三角區域,土耳其糾集了無數的兵馬,它的鐵手更加沉重地按在這些災難深重的地區。
拉德科必須折回他暫居的匈牙利小城,靜候更有利的時機,他在那兒有一處住所。
很快,他就收到了娜佳的來信,信中講述的情況表明,他暫時無路可走。
他的家從未像現在這樣受到嚴密監視,連娜佳也像囚犯一樣被困在家中。
敵人比以前更小心地留意他的行蹤。
為了夫婦倆的共同利益,他得加倍小心,避免莽撞行事。
起義流産了,土耳其人在多瑙河沿岸駐紮了重兵,從那之後,運送武器的活動被迫中止。
拉德科強壓住心中的怒火,不敢輕舉妄動。
這種茫然的等待已經夠難捱了,更加上,到六月底,他再也收不到親愛的娜佳的隻言片語,他簡直無法再忍受下去了。
拉德科不知如何是好,随着時光的流逝,他的不安變成了焦心的折磨。
的确,他的驚恐憂慮是不無道理的。
七月一日,塞爾維丹向素丹政府正式宣戰,此後,多瑙河流域遍布土耳其的軍隊,他們每到一處,便燒殺擄掠,無所不為。
娜佳是不是成了敵軍屠刀下的犧牲品?或者,她有沒有被土耳其政府抓去作人質,或當作丈夫的同謀被囚禁起來了? 沉默持續了一個多月,他再也無法長期忍耐下去了,決定把生死置之度外,回到保加利亞探查一下事情的真相。
然而,就算隻為娜佳着想,他也得謹慎行事。
冒冒失失地闖回去,自投羅網般地被土耳其巡邏隊輕而易舉抓了去,豈不是于事無補?隻有悄悄潛回魯塞小鎮,避開敵人的追蹤懷疑,在城裡自由地行動,這樣,回去才能有作用,然後,他再根據具體情況,決定下一步的對策。
即使作最壞的打算,他回去後就又得匆匆折回邊境,那麼,至少他也能緊緊地抱一抱久别的愛妻。
拉德科揣度了好幾日,尋找解決這個難題的途徑。
他終于想出了一個好計策,于是,他沒有向任何人透露,便立即将醞釀好的計劃付諸實施。
他的計策行得通嗎?未來将給予回答。
無論如何,他得試一試。
于是,一八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早晨,這位領航員的近鄰們(他們并不知道他的真實身份和真實姓名)發現幾個月來他獨自居住的那間小屋緊緊上了鎖。
拉德科想出了一個怎樣的策略呢?在實踐他的計劃的過程,又遇到了怎樣的艱難險阻呢?保加利亞,特别是魯塞所發生的一切,與齊格馬林根釣魚大賽又有些什麼聯系呢?所有這些,讀者将這個故事讀完,自然就明白了。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至今仍在多瑙河畔好好地活着。
他早就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了祖國。
如果有必要,他還會獻給祖國更多更多,甚至是比生命珍貴千百倍的他的愛情的幸福。
槍聲一響,他就撲倒在船底——這不過是軍事上的一種慣用伎倆,用以躲避敵人的再次襲擊。
林野的槍聲還未停息,他的手就更加用力地壓住船槳,更快地把船劃往羅馬尼亞城市久爾久。
透過漸濃的夜幕,這個城市的萬家燈火已若隐若現。
拉德科抵達布達佩斯後,就積極行動起來。
他立即去跟沙皇政府的密使接頭,有的密使在穿過俄國邊境時就被抓獲,還有一些則匿名潛伏在布達佩斯和維也納。
由拉德科經手,好幾艘滿載槍核彈藥的船隻順着多瑙河向下遊駛去。
他常常收到娜佳的來信。
信封上用的是他預先取好的一個假名,夜裡有人偷偷帶到羅馬尼亞的領土上寄出。
起初家裡都還安好,不久後就越來越令人擔憂了。
娜佳倒沒有在信中提起過斯特裡加,看來她甚至還不知道那個惡棍已經潛回保加利亞了,拉德科也開始疑心自己有沒有認錯人。
令人擔憂的是别的方面,有人向土耳其當局告發了拉德科,這是毫無疑問的,因為警察已經闖到他家去搜查過了,不過并無結果。
這樣看來,他不能馬上趕回保加利亞,這時回去,無異于自投羅網。
别人十分清楚他的身份,日日夜夜伺候着他,隻要他一踏上國土便會立即被投入監牢。
在土耳其占領區,被捕是被槍決的同義詞。
因此,拉德科現在必須避免在家鄉露面,等到全國正式爆發抗戰時再回去,這樣才不至于給自己和妻子招來殺身之禍。
好在目前,她還安然無恙。
這個時刻很快就到來了。
五月份,保加利亞人民起義。
領航員擔心起義時機尚不成熟,他沒有料到這麼匆促就爆發了起義。
不管他自己對此有何意見,他都得趕回去投入救國救民的鬥争。
他乘火車抵達松博爾,這是火車能通到的匈牙利境内的最後一座城市,鄰近多瑙河。
他本來可以在此乘船,順流而下奔向目的地。
可是,他在松博爾聽到的一則消息迫使他停止了往回趕的腳步。
他的擔心太有道理了,保加利亞的革命果真被扼殺在了搖籃裡。
在以魯塞、維丁和索非亞為頂點的大三角區域,土耳其糾集了無數的兵馬,它的鐵手更加沉重地按在這些災難深重的地區。
拉德科必須折回他暫居的匈牙利小城,靜候更有利的時機,他在那兒有一處住所。
很快,他就收到了娜佳的來信,信中講述的情況表明,他暫時無路可走。
他的家從未像現在這樣受到嚴密監視,連娜佳也像囚犯一樣被困在家中。
敵人比以前更小心地留意他的行蹤。
為了夫婦倆的共同利益,他得加倍小心,避免莽撞行事。
起義流産了,土耳其人在多瑙河沿岸駐紮了重兵,從那之後,運送武器的活動被迫中止。
拉德科強壓住心中的怒火,不敢輕舉妄動。
這種茫然的等待已經夠難捱了,更加上,到六月底,他再也收不到親愛的娜佳的隻言片語,他簡直無法再忍受下去了。
拉德科不知如何是好,随着時光的流逝,他的不安變成了焦心的折磨。
的确,他的驚恐憂慮是不無道理的。
七月一日,塞爾維丹向素丹政府正式宣戰,此後,多瑙河流域遍布土耳其的軍隊,他們每到一處,便燒殺擄掠,無所不為。
娜佳是不是成了敵軍屠刀下的犧牲品?或者,她有沒有被土耳其政府抓去作人質,或當作丈夫的同謀被囚禁起來了? 沉默持續了一個多月,他再也無法長期忍耐下去了,決定把生死置之度外,回到保加利亞探查一下事情的真相。
然而,就算隻為娜佳着想,他也得謹慎行事。
冒冒失失地闖回去,自投羅網般地被土耳其巡邏隊輕而易舉抓了去,豈不是于事無補?隻有悄悄潛回魯塞小鎮,避開敵人的追蹤懷疑,在城裡自由地行動,這樣,回去才能有作用,然後,他再根據具體情況,決定下一步的對策。
即使作最壞的打算,他回去後就又得匆匆折回邊境,那麼,至少他也能緊緊地抱一抱久别的愛妻。
拉德科揣度了好幾日,尋找解決這個難題的途徑。
他終于想出了一個好計策,于是,他沒有向任何人透露,便立即将醞釀好的計劃付諸實施。
他的計策行得通嗎?未來将給予回答。
無論如何,他得試一試。
于是,一八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早晨,這位領航員的近鄰們(他們并不知道他的真實身份和真實姓名)發現幾個月來他獨自居住的那間小屋緊緊上了鎖。
拉德科想出了一個怎樣的策略呢?在實踐他的計劃的過程,又遇到了怎樣的艱難險阻呢?保加利亞,特别是魯塞所發生的一切,與齊格馬林根釣魚大賽又有些什麼聯系呢?所有這些,讀者将這個故事讀完,自然就明白了。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至今仍在多瑙河畔好好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