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若脫兔
關燈
小
中
大
“剛剛得到來自國家地震局的同樣指示。
”星河關上門,“那幾位大家已經到了。
” 杜曉林愣了一下,“他們不是看不上我的實驗嗎?” “也不是看不上,咱們對外宣傳的隻是‘地爆’嘛,又沒說‘消震’。
”星河幫國家地震局的人圓了一句,“不管怎麼說,現在人家來了,據說在路上也讨論了同樣的擔心——我知道,結果肯定不會像一個中學生計算的那麼簡單,還有太多的影響因素。
可很多事情不得不防啊。
” “我先問一句:您支持我嗎?” “說實話,不太支持。
”星河誠懇地搖頭,“我到現在都不是很了解您那個理論基礎。
” “首先……我研究的不是地震預報,我的工作是地震消除。
”杜曉林直視星河,“而且我對預報不太感冒。
” “不管你感不感冒,這個工作一直有人在做。
”星河一直不喜歡杜曉林的脾氣,這個人過于直率,“上次地震有意外因素在裡面,預報畢竟不能做到百分之百——你怎麼不感冒地震預報?你不是還對我說過那個‘紅燈’理論嗎?” “好。
我說的是對中短期預報不感冒,但對地震的總體走勢還算關心。
”杜曉林的語氣放平緩了一些,不再那麼急躁,也許他想起以前與官員打交道的教訓,“按照中國大陸大于7級的地震時間分布和強震輪回劃分理論來看,無震的平靜期已經過去,正在進入有震的過渡期,再過幾年還會再次進入活躍的頻震期——說不定已經進入了,所以現在開發消震項目,可以防患于未然。
” “那是對全國範圍來說的。
”星河以一種“我也了解一點地震理論”的口吻告訴杜曉林,“而在一個局部區域強震複發周期很長,強震發生後一定時期内再次發生較強地震的可能性很小。
” “那是東部的數據啊!西部尚無數據!” “西部沒數據之前就隻能用東部數據,總不能用美國數據。
” “咱們打開天窗說亮話吧,反正對您來說這都是押寶。
”杜曉林的姿态甚至讓星河想起“要挾”這個詞,“預報工作看起來成熟點,我的工作聽着有些不着邊際,所以您就押預報而不押消震。
” “說得我跟個投機商似的。
”星河仍舊不滿意杜曉林的态度,“你非要說我押寶,我也不妨告訴你,我押的也不是沒有道理,或者說我比你想象得更懂科學。
” 杜曉林看着星河,等着聽他介紹自己的賭博經驗或者科學水平。
“地震序列就三種類型吧。
”星河伸出三根手指,“孤立型的咱不說,沒什麼前震餘震。
咱們假設上次地震是主震型的,餘震再豐富,也會按照大森—宇津公式衰減。
” “衰減的隻是餘震頻度也就是次數,又不是震級。
”杜曉林反對星河的說法,“而且我也不同意您的判斷,因為主震型地震序列一般都有前震。
” “也有沒有的。
”星河馬上指出,“所以我還是想把主要精力放在預報上。
” “可你不能冒這個險啊!萬一是多震型也就是強震群型的,就至少會有兩次震級相近的大地震!”杜曉林都快成哀求了,“再說現在的預報就是瞎掰,那麼多地震預報實驗場也就做點中長期預報,短期預報根本做不到,提前十幾天甚至幾天的臨震預報就更别提了!現在台網的台站密度又不夠,前兆觀測儀器裝備很一般,專家們也就用馬式鍊算算……” “前兆地震台剛剛改進。
”星河用答記者問的口吻打斷杜曉林。
“再怎麼改進也是白搭!這地震現象混沌得跟個萬花筒似的,就不可能用可列的算法步驟來窮盡。
”杜曉林滿臉不屑,“這混蛋現象還就得用混蛋辦法來處理。
” “那你打算怎麼個混蛋法?”李可魯插話道,“總不能混蛋到不管附近城市的安全吧,超過原有阈限的軟件演示就給出這樣的結果。
” 杜曉林發牢騷的時候,星河堅持要李可魯在場,他怕有些東西自己不能完全理解。
李可魯與星河交往時間不長,但星河感覺這是一個能合作的人,而且他有一種能把複雜問題用通俗易懂的三言兩語說清楚的本領。
李可魯一直沒有說話,可一開口就激怒了杜曉林,他似乎在暗指杜曉林不顧周邊後果而盲目實驗。
“你不懂就别胡說好不好!”杜曉林指着李可魯的鼻子。
由于項目暫停,他對李曉魯不抱任何好感。
“我确實不懂地震,但我懂我建模的那部分,我總得為我做出來的東西負責。
”李可魯比杜曉林平靜得多,“再說在科學上正确與否總不是靠強權和暴力來決定的,不是誰聲音強勢誰就正确。
” 杜曉林的臉先是漲得通紅,後來又幾乎變得全白。
星河看得出來,他用了極大的克制才忍受下這種侮辱。
“那我就又有疑問了——”星河急忙轉換話題,“既然你堅信地震預報不可能那麼準确,又強調趕快進行項目絕對有利于這一地區,這怎麼解釋?我可沒法确定紅燈什麼時候亮。
” “甯信其有不信其無。
”杜曉林說道,“既然您相信地震預報,幹嗎隻是疏散人群而不試試保護建築?” “你這不也是在勸我賭博嗎?” “但我的這個風險小,收益大。
” “你還是向那些專家解釋吧。
”——這時有人通知星河,專家們已經準備好了。
四 “地爆”項目暫停得莫名奇妙,記者們自然不肯離開,他們不滿意官方後續的新聞發布會,到處抓人采訪。
可這時他們才發現,真正了解内情的專家和領導都已不在視線之内,結果後續新聞發布會一時門可羅雀。
“要論經濟損失,氣象災害——主要是幹旱和洪澇——是群害之首,可要從死亡人數來說,地震可就當之無愧了。
我國的地震可以概括為‘多、大、廣、淺’四個字,也就是頻度高、強度大、分布廣、震源淺。
”發言人大談地震的危害,但旋即想起他本打算談地震預報,馬上往回拉缰繩,“所以說地震預報工作很重要。
這個我具體解釋一下……” “對不起,能不能先解釋一下今天項目暫停的原因。
”終于有記者忍不住了。
齊思遠厭倦地閉上眼睛。
要是星河在上面,一上來就會嚴肅地告訴大家自己将宣布項目暫停的原因,然後才開始兜圈子。
但星河不能親自來做這個發言人,因為那些專家和領導眼下正在他的視線之内——他正在主持地震專家研讨會。
簡短的開場白之後,杜曉林開始做抗議性陳述。
“地震其實就是一系列地殼運動……” “從中間講起吧,緒論部分中學都學過了。
”杜曉林剛一開口,就被一位趾高氣揚的專家打斷,星河記得他叫黃大廣。
杜曉林很有興趣地看着黃大廣,然後自顧自地往下講。
“我們無法管理這種運動,早年甚至無法預測它。
”杜曉林停頓了一下,“既然要我來确證項目沒有危險,我就得說得稍微詳細點。
” 黃大廣幹脆打開筆記本電腦幹起私活。
但星河對杜曉林輕輕點點頭,允許他用自己的方式申辯。
“随着對地震的全球化監控,我們不但了解了地球的整體運動,也能對地殼運動明察秋毫;知道了運動的大體軌迹,也就可以預測它的下一步方位——這就是地震預報的技術機理。
” “不是要講解決嘛……”剛進來的齊思遠謹慎地提醒:并非預報。
“就要說到解決。
”杜曉林點頭,“地球這麼大,我們沒法限制它的行動,人為的那點力量在它面前整個一小兒科,所以鲧的‘堵’是沒用的。
” “聽聽禹是怎麼個‘導’法?”黃大廣合上筆記本。
“這不隻是個比喻,我們的方法還就是‘導’。
”杜曉林不顧嘲諷,十分興奮,“現在來看模型。
” 大屏幕上開始運行軟件。
先是地震本身的過程。
從東北方某地開始,一條幾乎看不清的淡綠細線遊移着朝市區爬行;進入省區之後,綠線漸黃;接近市區時,黃線升級為紅線!紅線戛然而止,巨大的紅色同心圓蓦然而起,迅速朝四周散開,如同一滴鮮紅的墨水掉入水中。
“這是地震的示意圖。
”旁邊的動态圖表給出一連串烈度數據。
杜曉林解釋說,效果與真實情況不盡相符,因為每次設定的初始條件雖然相同,但真正發生時仍有微小差異。
但他接着又補充說:就總體效果而言差異不大——混沌并非不存在,但災變前的發展仍有規律可循。
接着演示消解過程。
這次是放大的,因為在綠線變黃之前就要開始消解之,具體實施位置是附近的平原。
在“綠漸黃”線即将經過的沿途兩側,一個個小點已被布置妥當,随即顯出一處處宛如爆炸的小擴散。
原本日益茁壯的“綠漸黃”線每經過一處棕色小點,其粗壯程度就會被削減一些。
當它到達原計劃變紅的位置時,已蛻變成一根纖細的淡線,幾乎無力再顯出自己的本色——這時的同心圓幾乎看不出來了,強弩之末已難穿魯缟。
“此題證畢!”杜曉林頗有成就感。
“地震本來是一個在極短時間内釋
”星河關上門,“那幾位大家已經到了。
” 杜曉林愣了一下,“他們不是看不上我的實驗嗎?” “也不是看不上,咱們對外宣傳的隻是‘地爆’嘛,又沒說‘消震’。
”星河幫國家地震局的人圓了一句,“不管怎麼說,現在人家來了,據說在路上也讨論了同樣的擔心——我知道,結果肯定不會像一個中學生計算的那麼簡單,還有太多的影響因素。
可很多事情不得不防啊。
” “我先問一句:您支持我嗎?” “說實話,不太支持。
”星河誠懇地搖頭,“我到現在都不是很了解您那個理論基礎。
” “首先……我研究的不是地震預報,我的工作是地震消除。
”杜曉林直視星河,“而且我對預報不太感冒。
” “不管你感不感冒,這個工作一直有人在做。
”星河一直不喜歡杜曉林的脾氣,這個人過于直率,“上次地震有意外因素在裡面,預報畢竟不能做到百分之百——你怎麼不感冒地震預報?你不是還對我說過那個‘紅燈’理論嗎?” “好。
我說的是對中短期預報不感冒,但對地震的總體走勢還算關心。
”杜曉林的語氣放平緩了一些,不再那麼急躁,也許他想起以前與官員打交道的教訓,“按照中國大陸大于7級的地震時間分布和強震輪回劃分理論來看,無震的平靜期已經過去,正在進入有震的過渡期,再過幾年還會再次進入活躍的頻震期——說不定已經進入了,所以現在開發消震項目,可以防患于未然。
” “那是對全國範圍來說的。
”星河以一種“我也了解一點地震理論”的口吻告訴杜曉林,“而在一個局部區域強震複發周期很長,強震發生後一定時期内再次發生較強地震的可能性很小。
” “那是東部的數據啊!西部尚無數據!” “西部沒數據之前就隻能用東部數據,總不能用美國數據。
” “咱們打開天窗說亮話吧,反正對您來說這都是押寶。
”杜曉林的姿态甚至讓星河想起“要挾”這個詞,“預報工作看起來成熟點,我的工作聽着有些不着邊際,所以您就押預報而不押消震。
” “說得我跟個投機商似的。
”星河仍舊不滿意杜曉林的态度,“你非要說我押寶,我也不妨告訴你,我押的也不是沒有道理,或者說我比你想象得更懂科學。
” 杜曉林看着星河,等着聽他介紹自己的賭博經驗或者科學水平。
“地震序列就三種類型吧。
”星河伸出三根手指,“孤立型的咱不說,沒什麼前震餘震。
咱們假設上次地震是主震型的,餘震再豐富,也會按照大森—宇津公式衰減。
” “衰減的隻是餘震頻度也就是次數,又不是震級。
”杜曉林反對星河的說法,“而且我也不同意您的判斷,因為主震型地震序列一般都有前震。
” “也有沒有的。
”星河馬上指出,“所以我還是想把主要精力放在預報上。
” “可你不能冒這個險啊!萬一是多震型也就是強震群型的,就至少會有兩次震級相近的大地震!”杜曉林都快成哀求了,“再說現在的預報就是瞎掰,那麼多地震預報實驗場也就做點中長期預報,短期預報根本做不到,提前十幾天甚至幾天的臨震預報就更别提了!現在台網的台站密度又不夠,前兆觀測儀器裝備很一般,專家們也就用馬式鍊算算……” “前兆地震台剛剛改進。
”星河用答記者問的口吻打斷杜曉林。
“再怎麼改進也是白搭!這地震現象混沌得跟個萬花筒似的,就不可能用可列的算法步驟來窮盡。
”杜曉林滿臉不屑,“這混蛋現象還就得用混蛋辦法來處理。
” “那你打算怎麼個混蛋法?”李可魯插話道,“總不能混蛋到不管附近城市的安全吧,超過原有阈限的軟件演示就給出這樣的結果。
” 杜曉林發牢騷的時候,星河堅持要李可魯在場,他怕有些東西自己不能完全理解。
李可魯與星河交往時間不長,但星河感覺這是一個能合作的人,而且他有一種能把複雜問題用通俗易懂的三言兩語說清楚的本領。
李可魯一直沒有說話,可一開口就激怒了杜曉林,他似乎在暗指杜曉林不顧周邊後果而盲目實驗。
“你不懂就别胡說好不好!”杜曉林指着李可魯的鼻子。
由于項目暫停,他對李曉魯不抱任何好感。
“我确實不懂地震,但我懂我建模的那部分,我總得為我做出來的東西負責。
”李可魯比杜曉林平靜得多,“再說在科學上正确與否總不是靠強權和暴力來決定的,不是誰聲音強勢誰就正确。
” 杜曉林的臉先是漲得通紅,後來又幾乎變得全白。
星河看得出來,他用了極大的克制才忍受下這種侮辱。
“那我就又有疑問了——”星河急忙轉換話題,“既然你堅信地震預報不可能那麼準确,又強調趕快進行項目絕對有利于這一地區,這怎麼解釋?我可沒法确定紅燈什麼時候亮。
” “甯信其有不信其無。
”杜曉林說道,“既然您相信地震預報,幹嗎隻是疏散人群而不試試保護建築?” “你這不也是在勸我賭博嗎?” “但我的這個風險小,收益大。
” “你還是向那些專家解釋吧。
”——這時有人通知星河,專家們已經準備好了。
四 “地爆”項目暫停得莫名奇妙,記者們自然不肯離開,他們不滿意官方後續的新聞發布會,到處抓人采訪。
可這時他們才發現,真正了解内情的專家和領導都已不在視線之内,結果後續新聞發布會一時門可羅雀。
“要論經濟損失,氣象災害——主要是幹旱和洪澇——是群害之首,可要從死亡人數來說,地震可就當之無愧了。
我國的地震可以概括為‘多、大、廣、淺’四個字,也就是頻度高、強度大、分布廣、震源淺。
”發言人大談地震的危害,但旋即想起他本打算談地震預報,馬上往回拉缰繩,“所以說地震預報工作很重要。
這個我具體解釋一下……” “對不起,能不能先解釋一下今天項目暫停的原因。
”終于有記者忍不住了。
齊思遠厭倦地閉上眼睛。
要是星河在上面,一上來就會嚴肅地告訴大家自己将宣布項目暫停的原因,然後才開始兜圈子。
但星河不能親自來做這個發言人,因為那些專家和領導眼下正在他的視線之内——他正在主持地震專家研讨會。
簡短的開場白之後,杜曉林開始做抗議性陳述。
“地震其實就是一系列地殼運動……” “從中間講起吧,緒論部分中學都學過了。
”杜曉林剛一開口,就被一位趾高氣揚的專家打斷,星河記得他叫黃大廣。
杜曉林很有興趣地看着黃大廣,然後自顧自地往下講。
“我們無法管理這種運動,早年甚至無法預測它。
”杜曉林停頓了一下,“既然要我來确證項目沒有危險,我就得說得稍微詳細點。
” 黃大廣幹脆打開筆記本電腦幹起私活。
但星河對杜曉林輕輕點點頭,允許他用自己的方式申辯。
“随着對地震的全球化監控,我們不但了解了地球的整體運動,也能對地殼運動明察秋毫;知道了運動的大體軌迹,也就可以預測它的下一步方位——這就是地震預報的技術機理。
” “不是要講解決嘛……”剛進來的齊思遠謹慎地提醒:并非預報。
“就要說到解決。
”杜曉林點頭,“地球這麼大,我們沒法限制它的行動,人為的那點力量在它面前整個一小兒科,所以鲧的‘堵’是沒用的。
” “聽聽禹是怎麼個‘導’法?”黃大廣合上筆記本。
“這不隻是個比喻,我們的方法還就是‘導’。
”杜曉林不顧嘲諷,十分興奮,“現在來看模型。
” 大屏幕上開始運行軟件。
先是地震本身的過程。
從東北方某地開始,一條幾乎看不清的淡綠細線遊移着朝市區爬行;進入省區之後,綠線漸黃;接近市區時,黃線升級為紅線!紅線戛然而止,巨大的紅色同心圓蓦然而起,迅速朝四周散開,如同一滴鮮紅的墨水掉入水中。
“這是地震的示意圖。
”旁邊的動态圖表給出一連串烈度數據。
杜曉林解釋說,效果與真實情況不盡相符,因為每次設定的初始條件雖然相同,但真正發生時仍有微小差異。
但他接着又補充說:就總體效果而言差異不大——混沌并非不存在,但災變前的發展仍有規律可循。
接着演示消解過程。
這次是放大的,因為在綠線變黃之前就要開始消解之,具體實施位置是附近的平原。
在“綠漸黃”線即将經過的沿途兩側,一個個小點已被布置妥當,随即顯出一處處宛如爆炸的小擴散。
原本日益茁壯的“綠漸黃”線每經過一處棕色小點,其粗壯程度就會被削減一些。
當它到達原計劃變紅的位置時,已蛻變成一根纖細的淡線,幾乎無力再顯出自己的本色——這時的同心圓幾乎看不出來了,強弩之末已難穿魯缟。
“此題證畢!”杜曉林頗有成就感。
“地震本來是一個在極短時間内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