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關燈
那“團長”厲聲道:“申索夫上校,你不必再裝模作樣了,你必須跟我們回去!”

    他一面說,一面伸手抓住了蔔連昌胸前的衣服。

    蔔連昌發出了一下呼叫,用力一掙,他胸前的衣服被撕裂,他迅速後退,一轉身,便逃出了我的辦公室,這是我們都意料不到的變化。

    在我們辦公室中的幾個人,都呆了一呆,隻聽得外面,傳來了幾個女職員的驚呼聲,和一陣乒乒乓乓的聲音,那顯然是蔔連昌在不顧一切,向外沖了出去。

    那“團長”急叫了起來,道:“捉住他!”

    另一個俄國人也撲了出來,我也忙追了出去,可是當我追到公司門外的走廊中時,蔔連昌卻已不見了,他逃走了!

    那“團長”暴跳如雷,大聲地罵着人,他罵得實在太快了,是以我也聽不清他在罵一些什麼。

    然後,他轉過身來,氣勢洶洶地伸手指着我,道:“你要負責!”

    蔔連昌突然逃走,我的心中也已經夠煩的了,這家夥卻還要那樣盛氣淩人實在使我有默難以忍受,我揚起手來,“拍”地一聲将那家夥的手,打了開去,罵道:“滾,這是我的地方,你們滾遠些!”那“團長”像是想不到我會那樣對付他,他反倒軟了下來,隻是氣呼呼地道:“你,你應該負責将他找回來!”

    我瞪着眼道:“為什麼?你們一來,令得我這裡一個最有用的職員逃走了,我不向你們要人,已算好的了!”

    那“團長”又嚷叫了起來,道:“他不是你的職員,他是我們國家的——”

    他講到這裡,陡地停了下來。

    我疾聲問道:“是你們國家的什麼人?”

    “團長”的臉色變得很難看,他并沒有說什麼,我已冷笑着,代他說道:“這是最高機密,對不對?我對你們的機密沒有興趣,快替我滾遠些,滾!”

    那兩個俄國人,幸然離去。

    我回到我的辦公室,坐了下來,我的心中,亂成了一片,實在不知道該想些什麼才好。

    蔔連昌這個人,實在大神秘了,但是,不論有多少證據,都難以證明他就是申索夫上校。申索夫上校不可能會中文,不可能會認識蔔連昌的妻子和子女,不會對這個城市,如此熟悉。

    但是,他卻又不可能是蔔連昌,如果他是蔔連昌,他就不可能懂得控制電腦。

    我呆了片刻,才想到,這一切,都不是主要的問題,現在當務之急,是找到蔔連昌。

    我命幾個平日和他較為接近的職員,分别到他平時常到的地方去找他,我一直在辦公室中等着。

    可是等到天黑,仍然沒有結果。

    這是一個有過百萬人口的大都市,要毫無目的地去找一個人,真是談何容易。

    我到天黑之後,才回到家中,我對白素講起日間發生的,有關蔔連昌的事,白素皺着眉聽着,道:“衛,一個疤痕,并不足以證明他的身份.你應該問那兩個俄國人要申索夫的指紋,和蔔連昌的對一下,那就可以肯定蔔連昌是什麼人了?”

    白素确然比我能幹,我不禁反手在我自己的額角上,鑿了一下,我為什麼未曾想到這一點?面目相同,恰好大家都在肩頭上有一道疤痕,那都有可能是巧合的,但是這種巧合,決計不會再和機會微到幾乎不存在的指紋相同,迸合在一起。

    如果申索夫的指紋,和現在的蔔連昌的指紋相同的話,那就毫無疑問,可以證明,蔔連昌就是申索夫上校,那兩個俄國人并沒有找錯人!

    可是現在,我到何處去找那兩個俄國人?

    我在食而不知其味的情形下,吃了晚飯,然後,一個人在書房中踱來踱去,正在這時候,電話響了,我拿起電話,那邊是一個很嬌美的女子聲音,道:“我們是領事館,請衛斯理先生o”

    “我就是。”我回答着。

    我立即又聽到了那“團長”的聲音,他道:“衛先生,我們今天下午,曾見過面。”

    “是的,”我說:“我記得你。”

    “衛先生,我和領事商量過,也和莫斯科方面,通過電話,莫斯科的指示說,這件事,需要你的幫助。”

    “哼,”我冷笑了一聲:“在你的口中,什麼全是機密,我怎能幫助。”

    “團長”忙道:“我們已經獲得指示,将這件秘密向你公開,但隻希望你别再轉告任何人,如果你有空的話,請你到領事館來一次,可以麼?”

    老實說,我對于申索夫上校究竟是什麼身份一事,也感到濃厚的興趣,但是我卻不想到他們的領事館去,是以我道:“不,我想請你們到我的家中來,在我的書房中,我們可以交談一切o”

    那邊傳來一陣竊竊私議聲,過了半分鐘之久,才道:“好的,我們一共四個人來。”

    我道:“沒有問題,我的地址是——”

    “我們知道,衛先生,請原諒,因為這件事十分重要,所以,我們已在極短的時間中,對你作了調查,你的一切我們都很清楚了。”

    我冷笑了一聲,道:“沒有什麼,貴國的特務工作,本就是舉世聞名的!”

    對方幹笑了幾聲,道:“我們很快就可以來到了!”

    我放下了電話,白素低聲問道:“俄國人要來?”

    我點頭道:“是,看來申索夫的身份,十分重要,他們甚至向莫斯科請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