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關燈
小
中
大
金币跟着滾下來,下滾之勢,滾得比他人快,眼看他就要被那箱金币壓成肉醬了──”
收藏家講到這裡,我有忍無可忍之感,大喝一聲:“等一等,這些經過,你怎麼知道得如此清楚,就像你親眼目睹一樣?”
給我一提醒,聽故事的人,也都覺得收藏家的叙述,大有問題,所以告人都笑嘻嘻地望着他,看他如何可以自圓其說。
收藏家卻不慌不忙地道:“我雖然未曾親眼目睹,可是出售這枚金币給我的人,卻是他的親身經曆,是他告訴我的。
” 想不到會有這樣的回答,我立時問:“是那個團長?他還在人間?” 收藏家眉飛色舞:“自然還在人間,就是前兩天,他拿了這枚金币來求售的。
” 當時,我還未曾料到事情和我們探索的隐秘,有着直接的關系,隻是事情和陳督軍有關,多了解一些,也是好的,我也不耐煩聽收藏家的複述,急着問了當年那團長的住址,立即和白素聯絡上了之後,就告辭了。
我和白素,幾乎是同時到達那團長的住所門口的。
團長的經濟情況顯然欠佳,住的是郊外的一間簡陋的石屋。
白素先問:“究竟是怎麼一事?” 我把看到金币,和那收藏家的故事,說了一遍。
白素皺着眉:“大小姐那時不知所終,事情和……爹的關系不大,爹甚至沒有見過大帥。
” 我道:“總是當年隐秘的一環,先聽聽團長怎麼說,也是好的。
” 白素點了點頭:“事情發生的時候,我還沒出生,那是正月裡的事。
” 我笑道:“是啊,你還在令堂的胎中。
” 白素歎了一聲,自然是為了直到那時,她們也不知道自己的母親是什麼人之故。
我們叩門,過了好一會,才有一個滿面花白胡子的男人來應門,他一手拿着酒瓶,全身酒氣,瞪大着眼看着我和白素。
我一開口,就是地道的四川話:“老哥,你是挑過梆梆槍的,我們直話直說,不和你扮燈兒,希望聽你說一段往事,不會白聽你的,要不要造點粉子,邊造邊說?” 這一番話,是我早想好的,所以說起來,流利無比,這個若幹年前是團長,應該也是袍哥,如今年事已高,又潦倒不堪的四川漢子聽了之後,眼睛眨巴了至少有一分鐘之久,想是他久矣乎未曾聽這樣的土話,也不容易一下子就接受了。
但是在一分鐘之後,他顯然明白了“梆梆槍”就是盒子炮,那是軍官才有資格佩帶的槍械,表示我明白他的身份。
“扮燈兒”是開玩笑,“造粉子”是吃飯,那根本是袍哥的黑話。
等他弄明白了我的話,他發出了一下怪叫聲,現出了十分興奮的神情,大聲道:“好!娃子和妹子,一起進來,想知道什麼,隻管問。
” 把我們讓進了石屋,自然陳設簡單,我和白素并不坐(也沒有可坐的地方),開門見山就問:“當年你們打陳督軍的翻天印,你得了一箱三千枚金洋,走到苗疆,又起了窩裡翻,我就想聽聽這段經曆。
” 四川土話中,“打翻天印”就是背叛,以下犯上──接下來團長和我們的對話,自然全以四川土話進行,但是若照實記述,十句有三句要翻譯,未免十分麻煩,所以還是用口語化來記述,隻在有趣的地方,才用土語。
四川語在中國語言中占相當重要的地位,多少了解一些,很有好處,這情形,就像我在記述《錯手》、《真相》這兩個故事時,使用了若幹上海方言一樣。
團長喝了一大口酒,嘿嘿冷笑了起來:“打督帥的翻天印,那是師長旅長的事,還輪不到我這個小小團長的份,倒是那一箱子金洋,我一直到現在,閉上眼睛,還可以覺得金光耀眼。
” 他那樣說,雖然誇張了一些,但是對一件事,印象真正深刻,畢生難忘,也是有的。
我道:“你差一點被那箱金洋壓死,自然更不會忘記了。
” 團長忽然打了一個寒戰:“忘記?我記得一清二楚,連那箱金洋滾下來時候的隆隆聲,我現在都聽得見。
” 看來,這團長說話,習慣了“撮鼻子”(吹牛、誇大),我也不去理會他,隻是追問:“那你是怎麼樣死裡逃生的?一箱金洋,又何以隻剩下了獨獨的一枚?”
收藏家卻不慌不忙地道:“我雖然未曾親眼目睹,可是出售這枚金币給我的人,卻是他的親身經曆,是他告訴我的。
” 想不到會有這樣的回答,我立時問:“是那個團長?他還在人間?” 收藏家眉飛色舞:“自然還在人間,就是前兩天,他拿了這枚金币來求售的。
” 當時,我還未曾料到事情和我們探索的隐秘,有着直接的關系,隻是事情和陳督軍有關,多了解一些,也是好的,我也不耐煩聽收藏家的複述,急着問了當年那團長的住址,立即和白素聯絡上了之後,就告辭了。
我和白素,幾乎是同時到達那團長的住所門口的。
團長的經濟情況顯然欠佳,住的是郊外的一間簡陋的石屋。
白素先問:“究竟是怎麼一事?” 我把看到金币,和那收藏家的故事,說了一遍。
白素皺着眉:“大小姐那時不知所終,事情和……爹的關系不大,爹甚至沒有見過大帥。
” 我道:“總是當年隐秘的一環,先聽聽團長怎麼說,也是好的。
” 白素點了點頭:“事情發生的時候,我還沒出生,那是正月裡的事。
” 我笑道:“是啊,你還在令堂的胎中。
” 白素歎了一聲,自然是為了直到那時,她們也不知道自己的母親是什麼人之故。
我們叩門,過了好一會,才有一個滿面花白胡子的男人來應門,他一手拿着酒瓶,全身酒氣,瞪大着眼看着我和白素。
我一開口,就是地道的四川話:“老哥,你是挑過梆梆槍的,我們直話直說,不和你扮燈兒,希望聽你說一段往事,不會白聽你的,要不要造點粉子,邊造邊說?” 這一番話,是我早想好的,所以說起來,流利無比,這個若幹年前是團長,應該也是袍哥,如今年事已高,又潦倒不堪的四川漢子聽了之後,眼睛眨巴了至少有一分鐘之久,想是他久矣乎未曾聽這樣的土話,也不容易一下子就接受了。
但是在一分鐘之後,他顯然明白了“梆梆槍”就是盒子炮,那是軍官才有資格佩帶的槍械,表示我明白他的身份。
“扮燈兒”是開玩笑,“造粉子”是吃飯,那根本是袍哥的黑話。
等他弄明白了我的話,他發出了一下怪叫聲,現出了十分興奮的神情,大聲道:“好!娃子和妹子,一起進來,想知道什麼,隻管問。
” 把我們讓進了石屋,自然陳設簡單,我和白素并不坐(也沒有可坐的地方),開門見山就問:“當年你們打陳督軍的翻天印,你得了一箱三千枚金洋,走到苗疆,又起了窩裡翻,我就想聽聽這段經曆。
” 四川土話中,“打翻天印”就是背叛,以下犯上──接下來團長和我們的對話,自然全以四川土話進行,但是若照實記述,十句有三句要翻譯,未免十分麻煩,所以還是用口語化來記述,隻在有趣的地方,才用土語。
四川語在中國語言中占相當重要的地位,多少了解一些,很有好處,這情形,就像我在記述《錯手》、《真相》這兩個故事時,使用了若幹上海方言一樣。
團長喝了一大口酒,嘿嘿冷笑了起來:“打督帥的翻天印,那是師長旅長的事,還輪不到我這個小小團長的份,倒是那一箱子金洋,我一直到現在,閉上眼睛,還可以覺得金光耀眼。
” 他那樣說,雖然誇張了一些,但是對一件事,印象真正深刻,畢生難忘,也是有的。
我道:“你差一點被那箱金洋壓死,自然更不會忘記了。
” 團長忽然打了一個寒戰:“忘記?我記得一清二楚,連那箱金洋滾下來時候的隆隆聲,我現在都聽得見。
” 看來,這團長說話,習慣了“撮鼻子”(吹牛、誇大),我也不去理會他,隻是追問:“那你是怎麼樣死裡逃生的?一箱金洋,又何以隻剩下了獨獨的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