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關燈
小
中
大
第十部四色名貴禮品
我疑惑的是,他口中的“三堂主”,是韓夫人本身呢?還是韓夫人已故的丈夫?
但是,“堂主”這個職位,在四川哥老會中相當重要,我卻也知道的。
哥老會的勢力,在四川分布得十分廣,統稱哥老會,或袍哥,在名義上,也有總舵之設,可是許多地盤,各自為政,都自有一套組織和名堂,領袖人物,多沿用“堂主”這個銜頭,有内堂外堂花堂等等名号的分别,十分複雜。
同是堂主,也有聲勢煊赫,一呼百諾的,也有不值一文,都看财勢而定地位。
這位何先達口中的“三堂主”,聽來像是十分有勢力的了。
這樣的自我介紹,說了等于沒說,隻是有了稱呼而已。
至于另外四個人,那是連自我介紹的資格都沒有的了。
在韓夫人坐下之後,我和白素一直堅持,韓夫人也出了聲,何先達才坐了下來,那四個人站着,雙手仍然捧着漆盒。
寒暄過了之後,白素也替各人斟了酒,韓夫人向何先達示意,何先達向那四人擺手,那四人立時把漆盒放在幾上,打開盒蓋來。
他們的動作十分快,白素想要阻止,已自不及。
那四隻漆盒子中盛放的是禮物,這一點我們早知道了,而且也明白這個女子帶了人前來送禮的原因,是由于有事相求。
白素從一開始就現出十分冷峻的态度,多半是她不願和袍哥發生什麼沾染的緣故。
我的想法,和她略有不同,因為收不收禮,是不是答應他們的求助,決定權在我,看看來勢十分驚人的袍哥,送出一些什麼禮來,也是好的——在很多的情形下,出手送禮的人,品味性子如何,很可以從他所送的禮物上看出來。
所以,我很高興白素并沒能阻止那四個人揭開盒子來,而且立即向盒子看去,隻看了第一隻盒子一眼,我就發出了“咦”的一聲,而且,自然而然,一伸手,把盒子中的東西,取了出來,看個仔細。
這種動作,本來是十分小家氣的,可是在一旁的白素,非但沒有怪我,她也湊過頭來,和我一起看——之所以有這樣的情形發生,自然是盒中的那東西有趣之極,叫人一看到了之後,就忍不住要拿在手中多看幾眼的緣故。
說了半天,第一隻盒子中的究竟是什麼呢?簡單點說,聽到的人,一點也不會覺得有什麼稀奇:那是一塊拳頭大小的雨花台石。
雨花台石是相當普遍的物事,盛産在南京雨花台一帶,色澤斑斓,什麼顔色花紋都有,大小也不一,大約最大的可比拳頭大,小的一如米粒,相傳晉時高僧生公說法,說得天花亂墜,落地之後,就化為五色石子,連雨花台的地名,也是這樣得來的。
但實際上,雨花台石,自然是隕石,确然自天而降,不知來自宇宙哪一個遙遠而神秘的角落,地球人恐怕永無法弄得明白。
早年,我有一宗奇遇,和一塊怪異莫名的雨花台石有關,就用《雨花台石》為名,記述過出來,所以我對雨花台石,另有一種愛好。
這時,我看到的盒中的那塊雨花台石,作不規則的扁圓形,顔色是常見的白色和墨綠色。
它奇在在它的兩面,都相當平整,我一眼就看到,那上面有一幅天造地設的太極圖,一半墨綠一半白,不但整個圓形圓得标準,而且把太極圖分開的曲線,也絲毫不差,更妙的是,墨綠的一半中有一點白,白色的一半之中,有一點墨綠,也正在它們應該在的位置之上。
唯一可以挑剔的,是顔色并非黑和白,但是綠得十分深,實在也不應苛求了。
這樣的一塊奇石,隻是奇,本身還是石頭,說不上十分值錢,可是,卻十分有趣,我一下子把它撿起來看,是想看清楚會否有過人工的修飾,也想看看它的反面,是不是另有圖案。
一拿起來仔細看,就可以看出,那純粹是天然形成的圖案,并無任何加工,而且,反過來一看,
哥老會的勢力,在四川分布得十分廣,統稱哥老會,或袍哥,在名義上,也有總舵之設,可是許多地盤,各自為政,都自有一套組織和名堂,領袖人物,多沿用“堂主”這個銜頭,有内堂外堂花堂等等名号的分别,十分複雜。
同是堂主,也有聲勢煊赫,一呼百諾的,也有不值一文,都看财勢而定地位。
這位何先達口中的“三堂主”,聽來像是十分有勢力的了。
這樣的自我介紹,說了等于沒說,隻是有了稱呼而已。
至于另外四個人,那是連自我介紹的資格都沒有的了。
在韓夫人坐下之後,我和白素一直堅持,韓夫人也出了聲,何先達才坐了下來,那四個人站着,雙手仍然捧着漆盒。
寒暄過了之後,白素也替各人斟了酒,韓夫人向何先達示意,何先達向那四人擺手,那四人立時把漆盒放在幾上,打開盒蓋來。
他們的動作十分快,白素想要阻止,已自不及。
那四隻漆盒子中盛放的是禮物,這一點我們早知道了,而且也明白這個女子帶了人前來送禮的原因,是由于有事相求。
白素從一開始就現出十分冷峻的态度,多半是她不願和袍哥發生什麼沾染的緣故。
我的想法,和她略有不同,因為收不收禮,是不是答應他們的求助,決定權在我,看看來勢十分驚人的袍哥,送出一些什麼禮來,也是好的——在很多的情形下,出手送禮的人,品味性子如何,很可以從他所送的禮物上看出來。
所以,我很高興白素并沒能阻止那四個人揭開盒子來,而且立即向盒子看去,隻看了第一隻盒子一眼,我就發出了“咦”的一聲,而且,自然而然,一伸手,把盒子中的東西,取了出來,看個仔細。
這種動作,本來是十分小家氣的,可是在一旁的白素,非但沒有怪我,她也湊過頭來,和我一起看——之所以有這樣的情形發生,自然是盒中的那東西有趣之極,叫人一看到了之後,就忍不住要拿在手中多看幾眼的緣故。
說了半天,第一隻盒子中的究竟是什麼呢?簡單點說,聽到的人,一點也不會覺得有什麼稀奇:那是一塊拳頭大小的雨花台石。
雨花台石是相當普遍的物事,盛産在南京雨花台一帶,色澤斑斓,什麼顔色花紋都有,大小也不一,大約最大的可比拳頭大,小的一如米粒,相傳晉時高僧生公說法,說得天花亂墜,落地之後,就化為五色石子,連雨花台的地名,也是這樣得來的。
但實際上,雨花台石,自然是隕石,确然自天而降,不知來自宇宙哪一個遙遠而神秘的角落,地球人恐怕永無法弄得明白。
早年,我有一宗奇遇,和一塊怪異莫名的雨花台石有關,就用《雨花台石》為名,記述過出來,所以我對雨花台石,另有一種愛好。
這時,我看到的盒中的那塊雨花台石,作不規則的扁圓形,顔色是常見的白色和墨綠色。
它奇在在它的兩面,都相當平整,我一眼就看到,那上面有一幅天造地設的太極圖,一半墨綠一半白,不但整個圓形圓得标準,而且把太極圖分開的曲線,也絲毫不差,更妙的是,墨綠的一半中有一點白,白色的一半之中,有一點墨綠,也正在它們應該在的位置之上。
唯一可以挑剔的,是顔色并非黑和白,但是綠得十分深,實在也不應苛求了。
這樣的一塊奇石,隻是奇,本身還是石頭,說不上十分值錢,可是,卻十分有趣,我一下子把它撿起來看,是想看清楚會否有過人工的修飾,也想看看它的反面,是不是另有圖案。
一拿起來仔細看,就可以看出,那純粹是天然形成的圖案,并無任何加工,而且,反過來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