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江城往事

關燈
環境優美,山清水秀,海域廣闊,有一百多個海島,素有“百島之市”美稱。

    城市規劃和建設獨具匠心,突出旅遊意識,自然和諧,優雅别緻,極富海濱花園情調和現代氣息。

     ********* 談到這裡,陸言興奮地揮着手說:“文天祥在南宋末年,趙宋皇朝完蛋的時候寫的那首很有名的《過伶仃洋》裡面,有這麼四句——‘惶恐灘頭說惶恐,伶仃洋裡歎伶仃。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裡面的伶仃洋便是在此,若明日天晴了,我們一起去外伶仃島遊泳去……” 陶硯也很興奮,從内陸來的人在此大多的願望,便是對大海的期盼和向往,在天碧水清白沙灘上赤足而過,那是何等樂事。

     他聽到陸言談及那首詩,過往的記憶就浮上了心頭,滿臉帶笑地打趣道:“咦?你以前不是跟我說過——人生自古誰無屎,有誰不用衛生紙;若你解手不用紙,難道你是用手指?——麼。

    ” 這個老笑話,現在不覺得,但在當年那個資訊不發達的時代,在茶餘飯後,卻實在算得上一個極好的段子,衆人幾多轉載。

     陸言絕倒,想不到時隔這麼久,陶硯居然還記得,心裡便有些淡淡的暖意。

    不過他肯定不會背這黑鍋:“那個是阿貴的名言好不?” 兩人談着以前上學時候的趣事,年代久遠已不可追,陶硯也不窮究,笑笑而已。

    上學時相處的往事曆曆浮上心頭,那些快樂,那些悲傷,那些很傻但是卻值得一生珍藏的過往,塵封已久的瘋狂…… 一一又浮現在眼前,如面前的這個老友一般生動,活靈活現。

     友情便如茶,山澗深處潺潺的清溪,淡淡的恒留心田;愛情便如酒,高原跌落迸湧的黃河,濃烈的充于腦間。

     倒了兩趟車,方才到了陸言江城新門區。

     這裡是一個省級工業園,地處郊區,雖不如市區的高樓林立,花團錦簇,容納十幾萬人口的它卻也是車水馬龍,有着自己的繁華。

     陶硯站在公交站牌處,好奇的看着這些規劃雜亂、高高低低的建築,街口處密集的人流,各種鐵皮棚子的小店和地攤,一下子有種重回到家鄉那個小縣城的感覺。

    要不是公路左側那一憧憧廠房、辦公樓和鐵質圍欄,和錯身而過的穿着各式藍色白色工廠制衣的年輕男女的話,他都有種虛幻的穿越感,一天的旅程,又回到原點。

     陸言看到陶硯駐足觀看,解釋道:“新門區在江城來說屬于不發達地區,這裡還好點,有好個五百強的大公司和一大堆相關産業的工廠,人多就繁華,不過市政規劃、綠化和經濟不能跟市區比。

    ” 他指着他們剛剛乘坐的那輛離去的公汽說道:“再往西,便是前山,唐務,再過去便是會山市了。

    那裡的地租便宜,政策更優惠些,也有很多小工廠,但是都很荒涼。

    我以前在那邊做過,往往出了工廠,半小時都走不到居民點,買點東西吃個飯都不行。

    ” 陶硯點點頭,說:“哪裡都一樣有好有壞。

    你看咱家裡比較偏的地方,盡是高山密林,荒無人煙,村子的人到鄉上,要走好幾個小時的山路;要是到縣城,一天都不能打回轉的。

    相比之下,這裡算好的了,平原交通方便,臨海投資密集,政策也開放寬松很多……” 陸言默然。

    在家千日好,出門萬事難,若是在家能謀個差事飯碗,能賺多點錢養家糊口,誰願意跑到這個千裡之外的陌生城市裡來。

    他出來許久,但是也常回家,情況自然是知道一些:家裡山多路差,物資匮乏、資金疏稀,這是客觀原因;觀念保守,上級不作為,超員冗編,大修工程,負債經營…… 這些問題,不是單獨的,個别的,層層選拔出來的管理者也是中國的精英階層。

    改革難行,也輪不到陸言這個小人物來發表意見。

     雖然身邊的同學也才剛入職不久,但當着陶硯談及這些牢騷話,卻總是掃興。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