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土星的光環

關燈
>在過去三個月裡,鮑曼已經完全适應了他的孤獨生活,幾乎已經記憶不起其他的生活方式了。

    他已經超越于絕望與希望之外,安居于一種大體上是機械性的日常生活。

    隻是偶爾出現一些危機,那是在“發現号”的這個或那個系統顯得有些失常的時候。

     然而,他還未能擺脫好奇心,有時侯想到他正在駛向的目标,不禁滿懷激情和力量。

    他不僅是全人類的代表,而且他今後幾個星期的行動還可能決定着人類的命運。

    在整個曆史上,還不曾發生過類似的情況,他乃是全人類特派的——全權的——使節。

     這一想法在許多微妙的方面支持着他。

    他保持自己衣着外貌的整潔;不論他多麼疲勞,從不少刮一次胡子。

    他知道任務指揮站在密切地注視着他任何不正常行動的最初征兆,他決心使他們毫無所獲——至少不讓他們看出自己有任何嚴重的病态。

     鮑曼已經覺察到自己行動方式上的某些改變;在當前的情況下不發生任何變化是難以設想的。

    他不再能忍受沉寂:除了睡覺,或是同地球通話,他總是把飛船的揚聲系統開到震耳欲聾的程度。

     盡管還在一千萬英裡之遙,土星此時已經比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更大。

    以肉眼觀察,土星已極為壯觀;通過望遠鏡看,則更加不可思議。

     土星的形體可能被錯誤地當成處于比較平靜狀态中的木星。

     它也有類似的雲環——雖然顔色要淡一些,看起來不那麼清晰——也有類似的大面積大氣浮動。

    但是這兩顆行星之間有一個明顯區别;甚至用肉眼一瞥,也能看出土星不是圓的。

    它的兩極很扁,有時使人覺得它仿佛有些畸形。

     然而,土星的輝煌光環不斷把鮑曼的視力從行星本身吸引開;光環的複雜細節和缤紛的色彩,使它們本身就象宇宙一樣豐富。

    除了内環和外環之間的主要鴻溝之外,至少還有五十種其他的分界或者劃分。

    使土星的巨大光輪在明亮度上有清楚的差别。

     就好象圍着土星的是幾十條同心圈,互相連接,而且都是扁的,仿佛用極薄的紙做成。

    光圈看起來象件藝術品,或是脆弱的玩具,隻宜觀賞,不宜摸觸。

    鮑曼無論如何也難以真正體會到土星體積之大;他也很難相信,整個地球如果放在土星上,也不過象一顆軸承滾珠在餐盤上滑動。

     有時候,一顆星星飄到土星光環的後面,隻不過稍稍減弱一些亮度。

    星光照常穿過光環的半透明物質,隻是在遇有沿軌道旋轉的大岩塊遮擋時,星星才略微眨一眨眼。

     正如早在十九世紀就已經知道的那樣,這些光環并不是堅固的整體;那在力學上講是不可能的。

    它們乃是無數萬塊岩石——可能是一個月球靠得太近,被土星的巨大引力拉碎後留下的殘渣。

    不論其來源如何,人類得以一見總是有幸的;在太陽系的曆史上,它可能隻是瞬間即逝的現象。

     早在一九四五年,一個英國天文學家就已指出,這些光環是暫時的;引力作用不久就将予以毀壞。

    從這種說法反溯回去,可以推論它們的産生為時也并不很久——不過就在二、三百萬年以前。

     然而,土星光環竟與人類同時産生,對于這一奇特的巧合卻還從來不曾有人稍加思考過。

     “發現号”這時已深人到土星的分布廣泛的衛星體系中間,土星本身也已在前方不到一天的路程之内。

    飛船早已越過由最外緣的菲比所劃定的邊界;菲比是沿着距離土星八百萬英裡、在一條不正圓的軌道逆轉的一顆衛星。

    前方還有賈庇忒、海庇裡昂、泰坦、麗娥、戴恩、鐵西斯、安西拉達斯、米瑪斯——以及那些光環。

     其他的各個衛星都被偶然相碰的彗星砸了許多坑穴——雖然不象火星上那麼多——表現出明暗交錯的雜亂格局,這裡或那裡還有些光點,大概是冰凍的氣塊。

    隻有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