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空間軌道塔

關燈
個人興趣的程序表又成了人類生活中的一個新内容。

     現在,多數人都在新年或者生日的那一天重新編排自己的個人興趣程序表。

    做這件事的時候,絕對沒有什麼需要始終不渝地遵循的固定目标。

    許多人喜歡把自己的操縱台調成優先自動接收各種從傳統觀點來看為不可思議的事件,比如: 恐龍,從蛋中孵出。

     圓,方的。

     “大西洲”,浮出水面。

     基督,二次降世。

     洛赫—涅斯的巨大怪物,捕捉。

     而最後則是: 世界,末日。

     通常,出于自我中心論和職業上的需要,用戶們往往按自己熟悉的專用名詞順次編寫程序表。

    摩根也不例外,在他的自編程序表中,以下各款便是頗不尋常的: 塔,空間軌道的。

     塔,宇宙的。

     塔,(地理)同步的。

     升降機,宇宙的。

     升降機,空間軌道的。

     升降機,(地理)同步的。

     有了這份程序表,就可以保證他能及時了解到大約90%同設計方案有關的報道。

    事實上,所有各種真正重要的信息,就是通過這種途徑使他得以迅速掌握的。

     當摩根看到操縱台上出現“注意”信号的時候,他的兩眼還帶着睡意,而床鋪則剛剛來得及收進他那簡樸寓所的牆内。

    他同時揿下了“咖啡”和“整理資料”兩個按鈕,趕緊做好收聽當天重要新聞的準備。

     “空間軌道塔倒塌”——收音機播出了新聞的标題。

     在以後的十秒鐘内,摩根從不相信變成了憤怒,接着又陷入了焦慮不安之中。

    摩根立即把全部信息的内容轉發給了沃侖·金斯裡,并且注明:“請用最快的速度同我取得聯系。

    ”然後,他坐下來開始用早餐,可内心卻仍然為盛怒所激動着。

    不到五分鐘,屏幕上就出現了金斯裡。

     “怎麼啦,範?”他帶着喜劇演員式的風趣說道:“應該承認,咱們還算是走運的。

    我看不必作出過于強烈的反應吧!也許,這個家夥在某一點上還是有道理的。

    ” “您想說什麼?”摩根的語氣顯然相當惱火。

     金斯裡的臉開始變得有點尴尬,他不再拐彎抹角了: “除去技術上的問題以外,還存在着心理上的問題。

    請考慮一下這個問題,範。

    ” 影象暗了下去。

    這時,摩根的精神狀态很難說不帶着一絲頹喪的陰影。

    他已經習慣于聽到批評意見,并且知道應該怎樣作出反應。

    當他同勢均力敵的對手進行針鋒相對的論戰時,他還常常從中感受到樂趣,就是在一些少有的、看上去似乎已被對方戰敗的場合下,他也幾乎從未有過不痛快的感覺。

    可是,這個不知是何許人的别克爾斯塔夫…… 不過,這種家夥是什麼時候也不會絕迹的。

    當十九世紀最偉大的工程師布魯諾打算修建大約三十公裡長的鐵路隧道時,這号人物也曾大聲喊叫過,說什麼這是“一種駭人聽聞的、不可想象的、十分危險而又不切實際的東西”;“無法想象人們能夠經受如此痛苦的折磨”等等——批評者就是這樣斷言的。

    他們甚至還說:“誰也不願意被剝奪白晝的光亮……兩列火車交會時發出的噪聲會把神經震壞……誰也不會再有第二次乘坐火車的決心……” 這種論調是多麼地熟悉;諸如此類的家夥們永遠信奉這樣一句箴言:“不應該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

    ” 别克爾斯塔夫正是這麼一個人物。

    他先來了一大套口是心非的謙虛,說什麼從技術方面不打算對宇宙升降機有所批評,他所希望的隻是稍稍觸及一下在心理學方面可能産生的某些問題。

    這些問題可以歸結為一個詞——眩暈。

    用他的話來說,一個正常的人對高度懷有恐懼感是完全有充分理由的,這是人的一種本能;隻有技巧運動家和走繩索的雜技演員才不受這種天然反應的支配。

    地球上最高的建築物迄今為止還沒有達到五千米,也隻有為數不多的人才樂意被“扶搖直上”地拉到直布羅陀大橋的橋墩上。

     可是,這同空間軌道塔的驚心動魄的高度相比簡直微不足道。

    “世界上是否有這樣的人,”别克爾斯塔夫雄辯地說道:“哪怕他能有一次做到:站在巨大建築物的牆根下順着陡直的牆壁向上仰望,而最終不會感到那座建築物仿佛就要領覆和倒塌下來?現在您可以想象:這是一座高聳入雲的構築物,它——直升高到黑沉沉的宇宙之中,繞過了所有巨型宇宙空間站的軌道,還繼續不斷地向高處伸展,直到超過了通向月球的一大半路程為止!它是技術上的輝煌成就,這一點毫無疑問,然而,在心理學上它卻是一件非常可怕的東西。

    有些人會由于一想到這類東西就喪失理性,而真正能夠忍受住那種令人眩暈的垂直上升、經過兩萬五千公裡真空地帶才到達‘中央’空間站上第一個停靠站的人,又究竟能找到多少呢?” “有人以一般人都可以乘坐宇宙飛船升入更加高得多的高空作為論點,這是絕對不能令人信服的。

    宇宙飛船在實質上同飛機并沒有什麼不同。

    就常人而言,即使坐在翺翔于離地幾千米的高空中的氣球吊籃裡,他也不會有眩暈的感覺。

    但要是讓他站到同樣高度的懸崖邊緣,那您就好好地觀察他的反應吧!”别克爾斯塔夫滔滔不絕地繼續演述下去: “這種差異的原因是極其簡單的。

    在飛機上,觀察者同我們這個行星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