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米歇爾-斯特羅哥夫--第三章
第三章
這就是瑪法-斯特羅哥夫和娜迪娅之間的情形。
西伯利亞老人已經明白了一切,并且盡管年輕姑娘不知道她的旅伴仍然活着,至少她了解了他與這個她當作母親的人之間的關系,這個囚禁的婦人失去了兒子,但她感謝上帝給了她取代她的兒子的這番歡樂。
但是她們兩個都不了解的是米歇爾在科裡凡被抓之後,跟她們在同一個被押送的隊伍裡,而且也同她們一起在去托木斯克的路上。
伊凡-奧加烈夫帶來的俘虜已加入到早已被埃米爾關押在鞑靼軍營中的俘虜一起了。
這些不幸的人中有俄國人、西伯利亞人,士兵和平民,有好幾千人,形成了長達幾俄裡的隊伍。
那些被看成危險人物的人戴上了手持,用一根長鍊子拴在一起。
還有女人和孩子,許多孩子被挂在馬鞍的前鞒上,而女人們則被毫不留情地拖着走,或者像牲口一樣,被趕着往前走。
看守的騎兵們強迫他們保持一定的次序,不允許有任何的落後者,除了那些倒下去再也爬不起來的人以外。
由于這樣的安排,米歇爾在離開鞑靼軍營的俘虜隊伍中走在最前列。
也就是說,在科裡凡俘虜的囚犯當中,他便不能和跟他從鄂木斯克來的囚犯走在一起。
因此他沒想到他母親和娜迪娅也在這個隊伍中,而她們倆也沒想到米歇爾就在隊伍前列。
從軍營到托木斯克這段路程就是在士兵的怞打刺激下走過的,這段行程使許多人命赴黃泉。
對所有俘虜來說也是可怕的。
囚犯們走過大平原,走過一段由于埃米爾和他的前衛部隊經過後越發弄得塵土飛揚的路。
前方傳來了快速前進的命令,路上很少有短暫的停留。
盡管他們以盡可能快的速度往前趕,但烈日當空,在熾熱的陽光照射下,這150俄裡的路似乎永無止境。
從奧比河的右岸到從薩亞諾克山分離出來的山嶺腳下的地區是一片不毛之地,隻有零零散散生長受阻以及燒焦的矮小灌木打破了這一望無際的大平原的單調。
這片地上沒有任何耕作,因為沒有一滴水;這痛苦的行軍使囚犯們又渴又熱,水是他們最需要的。
要找到一條溪流,他們必須岔開向東走50俄裡一直到山嘴腳下。
而這個山嘴是奧比河與葉尼塞河的分水嶺。
那裡流淌着托木河,是奧比河的一條較小支流,這條河流經托木斯克,然後彙入北部的一條大的幹流。
那裡水資源豐富,平原不是這麼幹燥貧瘠,也不這麼酷熱。
但是押送部隊的長官接到嚴格的命令必須走捷徑到達托木斯克城,因為埃米爾非常害怕部隊從側面受到攻擊并且伯被從北部省份來的俄軍襲擊。
眼下西伯利亞的大路沒有在托木河畔,至少是在科裡凡和一個名叫紮百迪耶諾的村莊之間的路段。
而且他們又必須走大路。
對這些不幸的人的痛苦講得再多也沒用,許多人死在平原上,他們的屍體會要抛露在那裡直到冬天,到那時狼群會吞吃掉這些屍骨殘骸。
正像娜迪娅幫助這個西伯利亞老人一樣,米歇爾也同樣在他當時處境許可下向那些身體虛弱的難友伸出援助之手。
他來回走動,去鼓勵他們,扶助他們,直到一個士兵用長矛刺了一下逼他回到隊伍中指定的位置上。
他為什麼不試圖逃跑呢? 原因就是他已下定決心不到平原,不到一個對他來說足夠安全的時候絕不冒這個險。
他打定主意,讓“埃米爾花錢”一直走到托木斯克去,而且實際上他是對的。
他注意到有無數的分遣隊在被押送隊伍兩側,時而南邊時而北邊到處進行搜索,很明顯他如果逃跑,不出兩俄裡就會又被抓回來。
鞑靼騎兵蜂擁而至,好像被一陣暴雨弄到地面的昆蟲一樣從土裡一下子冒出來。
在這種情況下逃跑,雖不說完全可能,也是極其困難的,押送的士兵們也是極端地警覺,因為稍有疏忽,他們就得掉腦袋。
8月15日傍晚,押送隊到達小村紮百迪耶諾,離托木斯克30俄裡,這裡有路通向托木斯克。
俘虜們的第一個行動可能會是沖入河中,但是不到中途休息的時間,他們是不許離開隊伍的。
雖然此刻托木河河水湍急,但正适合一些大膽的或亡命的人逃跑,因而采取了最嚴密的防範措施。
紮百迪耶諾村裡所征用的船全被拉到托木河形成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礙,至于村外的營地,也由一隊哨兵看守戒備着。
米歇爾-斯特羅哥夫自然想到了逃跑,但仔細觀察之後,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是不可能逃脫的,但是又不願就此放棄,因此隻好等待時機。
俘虜們将在托木河岸上紮營過夜。
因為埃米爾已推遲他的部隊進入托木斯克城的時間,并決定
西伯利亞老人已經明白了一切,并且盡管年輕姑娘不知道她的旅伴仍然活着,至少她了解了他與這個她當作母親的人之間的關系,這個囚禁的婦人失去了兒子,但她感謝上帝給了她取代她的兒子的這番歡樂。
但是她們兩個都不了解的是米歇爾在科裡凡被抓之後,跟她們在同一個被押送的隊伍裡,而且也同她們一起在去托木斯克的路上。
伊凡-奧加烈夫帶來的俘虜已加入到早已被埃米爾關押在鞑靼軍營中的俘虜一起了。
這些不幸的人中有俄國人、西伯利亞人,士兵和平民,有好幾千人,形成了長達幾俄裡的隊伍。
那些被看成危險人物的人戴上了手持,用一根長鍊子拴在一起。
還有女人和孩子,許多孩子被挂在馬鞍的前鞒上,而女人們則被毫不留情地拖着走,或者像牲口一樣,被趕着往前走。
看守的騎兵們強迫他們保持一定的次序,不允許有任何的落後者,除了那些倒下去再也爬不起來的人以外。
由于這樣的安排,米歇爾在離開鞑靼軍營的俘虜隊伍中走在最前列。
也就是說,在科裡凡俘虜的囚犯當中,他便不能和跟他從鄂木斯克來的囚犯走在一起。
因此他沒想到他母親和娜迪娅也在這個隊伍中,而她們倆也沒想到米歇爾就在隊伍前列。
從軍營到托木斯克這段路程就是在士兵的怞打刺激下走過的,這段行程使許多人命赴黃泉。
對所有俘虜來說也是可怕的。
囚犯們走過大平原,走過一段由于埃米爾和他的前衛部隊經過後越發弄得塵土飛揚的路。
前方傳來了快速前進的命令,路上很少有短暫的停留。
盡管他們以盡可能快的速度往前趕,但烈日當空,在熾熱的陽光照射下,這150俄裡的路似乎永無止境。
從奧比河的右岸到從薩亞諾克山分離出來的山嶺腳下的地區是一片不毛之地,隻有零零散散生長受阻以及燒焦的矮小灌木打破了這一望無際的大平原的單調。
這片地上沒有任何耕作,因為沒有一滴水;這痛苦的行軍使囚犯們又渴又熱,水是他們最需要的。
要找到一條溪流,他們必須岔開向東走50俄裡一直到山嘴腳下。
而這個山嘴是奧比河與葉尼塞河的分水嶺。
那裡流淌着托木河,是奧比河的一條較小支流,這條河流經托木斯克,然後彙入北部的一條大的幹流。
那裡水資源豐富,平原不是這麼幹燥貧瘠,也不這麼酷熱。
但是押送部隊的長官接到嚴格的命令必須走捷徑到達托木斯克城,因為埃米爾非常害怕部隊從側面受到攻擊并且伯被從北部省份來的俄軍襲擊。
眼下西伯利亞的大路沒有在托木河畔,至少是在科裡凡和一個名叫紮百迪耶諾的村莊之間的路段。
而且他們又必須走大路。
對這些不幸的人的痛苦講得再多也沒用,許多人死在平原上,他們的屍體會要抛露在那裡直到冬天,到那時狼群會吞吃掉這些屍骨殘骸。
正像娜迪娅幫助這個西伯利亞老人一樣,米歇爾也同樣在他當時處境許可下向那些身體虛弱的難友伸出援助之手。
他來回走動,去鼓勵他們,扶助他們,直到一個士兵用長矛刺了一下逼他回到隊伍中指定的位置上。
他為什麼不試圖逃跑呢? 原因就是他已下定決心不到平原,不到一個對他來說足夠安全的時候絕不冒這個險。
他打定主意,讓“埃米爾花錢”一直走到托木斯克去,而且實際上他是對的。
他注意到有無數的分遣隊在被押送隊伍兩側,時而南邊時而北邊到處進行搜索,很明顯他如果逃跑,不出兩俄裡就會又被抓回來。
鞑靼騎兵蜂擁而至,好像被一陣暴雨弄到地面的昆蟲一樣從土裡一下子冒出來。
在這種情況下逃跑,雖不說完全可能,也是極其困難的,押送的士兵們也是極端地警覺,因為稍有疏忽,他們就得掉腦袋。
8月15日傍晚,押送隊到達小村紮百迪耶諾,離托木斯克30俄裡,這裡有路通向托木斯克。
俘虜們的第一個行動可能會是沖入河中,但是不到中途休息的時間,他們是不許離開隊伍的。
雖然此刻托木河河水湍急,但正适合一些大膽的或亡命的人逃跑,因而采取了最嚴密的防範措施。
紮百迪耶諾村裡所征用的船全被拉到托木河形成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礙,至于村外的營地,也由一隊哨兵看守戒備着。
米歇爾-斯特羅哥夫自然想到了逃跑,但仔細觀察之後,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是不可能逃脫的,但是又不願就此放棄,因此隻好等待時機。
俘虜們将在托木河岸上紮營過夜。
因為埃米爾已推遲他的部隊進入托木斯克城的時間,并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