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捕獲彗星的能手——木星

關燈
,木星在這個軌道上每秒鐘運行十三公裡。

    木星自轉一圈為九個時五十五分,一晝夜的時間相當短。

    木星赤道帶上每一點的轉動速度比地球赤道帶快二十七倍,兩極因而凹陷三千九百八十公裡。

    木星的自轉軸基本上與其軌道平面垂直,太陽始終照耀在赤道地區,因而晝夜長短相等,四季變化不明顯。

    木星表面從太陽得到的光和熱隻有地球的二十五分之一,因其橢圓軌道同太陽的最近距離為七億五千二百萬公裡,最遠距離為八億二千八百萬公裡。

     木星有四顆衛星,它們時而相聚,時而分開,其柔和的光線把木星的夜空裝點得十分美麗。

     其中一顆衛星同木星的距離與月亮和地球的距離一樣。

    還有一顆衛星體積比月亮還小。

    但四顆衛星繞木星轉動的周期都比月亮短:第一顆是一天十八小時二十八分;第二顆是三天十三小時十四分;第三顆是七天零三小時四十三分;第四顆是十六天十六小時三十二分。

    最遠的衛星同木星的距離是一百八十六萬零五百二十公裡。

     大家知道,人們第一次測定光的速度,便是通過觀測木星的這些衛星進行的,可見人們對其運行情況早已十分了然了。

    此外,也可以通過這些衛星來測定地球的經度。

     普羅科普二副一天說: “我們可以把木星比作一塊巨大的手表,它的衛星是這塊表面上的幾根針,走得十分準時。

    不過我們的表至多隻有三根針,而它卻有四根……” “說不定它很快就有第五根針了。

    ”塞爾瓦達克說,心裡不由得想到加利亞或許會被木星捕獲過去,成為其一顆衛星。

     可以想象,塞爾瓦達克等人終日談論的話題,便是這一天天變得越來越大的木星。

    他們的視線每天總也離不開它,話匣子一打開,便談起了太陽系的這個龐然大物。

     一天,話題突然轉到太陽系的這些行星究竟已經存在了多少年的問題。

    普羅科普覺得弗拉馬裡翁的《宇宙縱談》已回答這一問題。

    他手頭現有一冊此書的俄譯本,于是”一開來讀了一段: “太陽系中德高望重、年齡最大的星辰當推那些距離太陽最遠的行星。

    海王星距離太陽四十四億公裡,它于幾千億年前首先離開太陽星雲而開始存在。

    天王星距離太陽二十八億公裡,它也已經在太陽系存在幾百億年了。

    龐大的木星距離太陽七億六千萬公裡,迄今也有七十億歲了。

    火星已存在十億年,它同太陽的距離是二億二千四百萬公裡。

    地球距離太陽一億四千八百萬公裡,它于一億年前從太陽的熾熱内部産生出來。

    金星迄今隻存在了五千萬年,它距離太陽一億零四百萬公裡,水要更少,隻有一千萬年,距離太陽五千六百萬公裡。

    至于月亮,她是從地球分離出去的。

    ” 聽了上述關于天體存在的新理論,塞爾瓦達克上尉不禁想道:“無論如何,加利亞與其被木星捕獲還不如被水星捕獲。

    因為水星這個主子畢竟比較年輕,也許容易服侍。

    ” 九月下半月,加利亞與木星繼續接近。

    九月一日,彗星便已到達木星的軌道。

    下月中旬兩星球将處于最近的距離上。

    碰撞看來不會發生,因為木星和彗星各自的軌道平面并沒有重疊,而是保持着一定的角度:木星的軌道平面同黃道有1°19’的夾角,而彗星的軌道則同黃道處于同一平面上。

     在九月上半月這半個月中,對于廢寝忘食,孜孜不倦地觀測太空的羅塞特教授來說,木星可真是一顆無比燦爛奪目的明星。

    照在木星上的陽光,有一部分反射到了加利亞彗星上,使得彗星表面的物體顯得更加明亮,色彩也更為魅人了。

    連加利亞的衛星——奈裡納——位于太陽一側時在夜晚所反射的光輝也變得黯然失色了。

    帕米蘭-歲塞特教授成天呆在他的房間裡,把他的望遠鏡對準木星這個美麗的天體,他似乎想揭開它的全部奧秘。

    從地球上看這顆行星,距離至少是六億公裡,而現在羅塞特距離它眼看卻隻有五千二百萬公裡了。

     至于太陽,其視直徑隻有5’46″了。

     在加利亞和木星達到最近距離的前幾天,木星的衛星連肉眼也看得十分清晰了。

    大家知道,在地球上,肉眼是根本看不到這些衛星的。

    隻有少數人使用特大望遠鏡看到過它們。

    據科學史料記載,其中就有開普勒的老師莫斯特蘭①★。

    關于這位莫斯特蘭,弗蘭格爾說,他曾到西伯利亞打過獵,而據布雷斯勞天文台台長說,他曾在布雷斯勞當過裁縫。

    就算這些人擁有那麼強大的望遠鏡吧,他們當時若能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