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千刀碎屍
關燈
小
中
大
大多集中在鬧市區,多達五六個地方。
警官說:“凡是在抛屍現場出現過的人,比如說垃圾箱,隻要倒過垃圾的人,我們都會逐一進行排查,當時确實很緊張,因為每個人都有可能是嫌疑人,生怕漏掉每一個線索。
根據兇手抛屍的地點以及相關調查情況,我們推測兇手應該就住在大學校園附近,而且很有可能是騎自行車進行抛屍。
” 根據兇手的碎屍手法,藍京警方曾一度認定兇手的職業是醫生或屠夫,并對符合作案條件的這兩類職業的人群進行了廣泛排查。
警官對記者說:“後來經過各種渠道的情況彙總,又擴大了排查目标人群……” 被害者刁愛青是大一新生,性格比較内向和單純,平時愛看文學類的書,根據她的朋友吳曉潔介紹,能夠想起刁愛青的書籍裡有《遼甯青年》,還有《電影文學》。
周末上街,刁愛青總會在書攤前流連。
她和同學們也合得來,沒有什麼矛盾。
交際并不廣泛,在她認識的一些人中,都沒有作案的嫌疑。
有個線索曾引起過專案組的注意,刁愛青在遇害的前幾天,曾經聲稱征集認識了一個作家。
警方也曾對藍京作家進行過調查,然而沒有獲得有價值的信息。
這起駭人聽聞的血案被稱為“1?19”碎屍案,警方當時立即展開了大規模調查,然而始終未能破案…… 12年過去了,遇害女孩的冤魂在世間遊蕩,什麼時候才能安息?兇手何時才能落網? 似乎每年的不确定時間,總會有人莫名其妙的在互聯網上發一篇關于此案的文章。
有人說這是死者冤魂在促使一些人來關注這件事。
畢竟兇手不能歸案,情何以堪。
也有人說是兇手良心欠安,所以來發帖進行忏悔;還有人說,是兇手為了炫耀自己的犯罪手段,挑釁警方;還有的說是知情者想要揭發罪惡,不斷的暗示給警方。
2008年6月19日21:49分,一個網名叫做黑彌撒的網友在某虛拟社區網站發了一個帖子《關于藍大碎屍案的一點想法》。
黑彌撒在帖子中對此案進行了詳細的推理,并為兇手畫像,他寫道:“被害人的屍體被切成一千多片,内髒被煮過,并被整齊地疊好,包括衣物也被整齊地疊好,可見嫌疑人很強的心理素質,同時可能懂得醫學知識。
如此看來,嫌疑人的文化程度較高,應當受過高等教育,至少其個人素質要高于普通的初高中文化者。
試想,一個隻有初中或高中文化程度的大老粗,憑借什麼能吸引一個在校女大學生的注意?且又有什麼能力做到殺人後冷靜地分屍?所以我認為,嫌疑人是屠夫、廚師,或者鍋爐工的可能性都很小,因為這幾種職業的從業人員文化程度及素質普遍不高;至于醫生,隻能說有可能性,因為目前還沒有任何可用于推理的證據。
” 黑彌撒主觀猜測:“被害人剛入學不久,一次在校門口逛街的時候偶然接觸到了打口碟……犯罪嫌疑人出現了,他主動向被害人介紹這些音樂……” 黑彌撒在文章最後對兇手進行了描述:“犯罪嫌疑人,男性,案發時年齡在30歲至40歲之間,亦有可能在30歲以下,相貌端正,氣質成熟穩重,性格内向,為人謙和,單身,受過高等教育,文化素質較高,喜歡聽音樂,亦有可能愛好文學,住在藍大附近,獨居,懂得一些醫學方面的知識,但沒有人知道。
” 黑彌撒的文章發出後并未引起太多關注,但在6月20日14:12分,有ID為“很多的”的用戶,對黑彌撒的文章進行了長達幾千字的回複。
從多個角度對黑彌撒的名字,還有原文的用詞、寫作曆程進行讨論,“很多的”在這篇長文中最後說——“結論:黑彌撒是兇手! 網友對“很多的”進行了調查,一個叫做“悼紅軒主人”的網友發現,“很多的”博客裡面有這樣一段話: “鑒于本人較為特殊的成長經曆,對把人大卸八塊之類的東西,基本上沒有反應……别誤會,我沒幹過這個,主要小時候住在醫院的集體宿舍裡,醫院嘛,很長‘見識’的地方——
警官說:“凡是在抛屍現場出現過的人,比如說垃圾箱,隻要倒過垃圾的人,我們都會逐一進行排查,當時确實很緊張,因為每個人都有可能是嫌疑人,生怕漏掉每一個線索。
根據兇手抛屍的地點以及相關調查情況,我們推測兇手應該就住在大學校園附近,而且很有可能是騎自行車進行抛屍。
” 根據兇手的碎屍手法,藍京警方曾一度認定兇手的職業是醫生或屠夫,并對符合作案條件的這兩類職業的人群進行了廣泛排查。
警官對記者說:“後來經過各種渠道的情況彙總,又擴大了排查目标人群……” 被害者刁愛青是大一新生,性格比較内向和單純,平時愛看文學類的書,根據她的朋友吳曉潔介紹,能夠想起刁愛青的書籍裡有《遼甯青年》,還有《電影文學》。
周末上街,刁愛青總會在書攤前流連。
她和同學們也合得來,沒有什麼矛盾。
交際并不廣泛,在她認識的一些人中,都沒有作案的嫌疑。
有個線索曾引起過專案組的注意,刁愛青在遇害的前幾天,曾經聲稱征集認識了一個作家。
警方也曾對藍京作家進行過調查,然而沒有獲得有價值的信息。
這起駭人聽聞的血案被稱為“1?19”碎屍案,警方當時立即展開了大規模調查,然而始終未能破案…… 12年過去了,遇害女孩的冤魂在世間遊蕩,什麼時候才能安息?兇手何時才能落網? 似乎每年的不确定時間,總會有人莫名其妙的在互聯網上發一篇關于此案的文章。
有人說這是死者冤魂在促使一些人來關注這件事。
畢竟兇手不能歸案,情何以堪。
也有人說是兇手良心欠安,所以來發帖進行忏悔;還有人說,是兇手為了炫耀自己的犯罪手段,挑釁警方;還有的說是知情者想要揭發罪惡,不斷的暗示給警方。
2008年6月19日21:49分,一個網名叫做黑彌撒的網友在某虛拟社區網站發了一個帖子《關于藍大碎屍案的一點想法》。
黑彌撒在帖子中對此案進行了詳細的推理,并為兇手畫像,他寫道:“被害人的屍體被切成一千多片,内髒被煮過,并被整齊地疊好,包括衣物也被整齊地疊好,可見嫌疑人很強的心理素質,同時可能懂得醫學知識。
如此看來,嫌疑人的文化程度較高,應當受過高等教育,至少其個人素質要高于普通的初高中文化者。
試想,一個隻有初中或高中文化程度的大老粗,憑借什麼能吸引一個在校女大學生的注意?且又有什麼能力做到殺人後冷靜地分屍?所以我認為,嫌疑人是屠夫、廚師,或者鍋爐工的可能性都很小,因為這幾種職業的從業人員文化程度及素質普遍不高;至于醫生,隻能說有可能性,因為目前還沒有任何可用于推理的證據。
” 黑彌撒主觀猜測:“被害人剛入學不久,一次在校門口逛街的時候偶然接觸到了打口碟……犯罪嫌疑人出現了,他主動向被害人介紹這些音樂……” 黑彌撒在文章最後對兇手進行了描述:“犯罪嫌疑人,男性,案發時年齡在30歲至40歲之間,亦有可能在30歲以下,相貌端正,氣質成熟穩重,性格内向,為人謙和,單身,受過高等教育,文化素質較高,喜歡聽音樂,亦有可能愛好文學,住在藍大附近,獨居,懂得一些醫學方面的知識,但沒有人知道。
” 黑彌撒的文章發出後并未引起太多關注,但在6月20日14:12分,有ID為“很多的”的用戶,對黑彌撒的文章進行了長達幾千字的回複。
從多個角度對黑彌撒的名字,還有原文的用詞、寫作曆程進行讨論,“很多的”在這篇長文中最後說——“結論:黑彌撒是兇手! 網友對“很多的”進行了調查,一個叫做“悼紅軒主人”的網友發現,“很多的”博客裡面有這樣一段話: “鑒于本人較為特殊的成長經曆,對把人大卸八塊之類的東西,基本上沒有反應……别誤會,我沒幹過這個,主要小時候住在醫院的集體宿舍裡,醫院嘛,很長‘見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