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寫作計劃完全搞亂
關燈
小
中
大
你過去。
小心點,他不知為什麼又生氣了。
後半夜了,整個病區安靜得令人陌生。
走廊空曠漫長,洗手間裡有一個沒關緊的水龍頭在有節奏地滴着水。
電梯的鋁合金門結實地關閉着,像它從來就不曾打開過一樣。
而在它旁邊,黑洞洞的步行樓梯似乎随時會飄出黑色的霧氣。
走廊由近到遠地變窄,兩邊的病房中偶爾有一聲呻吟或夢呓傳出。
地磚反射着吸頂燈的熒光,走廊彎出一個弧形,值班室的門虛掩着。
宋青伏在桌上打盹。
她的肩膀和手臂組成的線條流暢、優美而寂寞。
從衛校畢業3年多了,上千個日子就在這值班室、走廊和病房之間踱過。
她原想留在這大城市工作多半是色彩缤紛,但沒想到,這裡其實比她以前生活的那個小縣城還要單調。
她熟悉那裡的每一條街道,可以和多數對面而來的人打招呼,大家都認識,至少是面熟。
父親在縣博物館工作,那裡收藏着從本縣的土層下發掘出來的各種文物,有青銅器、瓷器等等,在衛校讀書時,暑假回家,她還在博物館擔任過義務講解員。
那些路過這裡或專程而來的遊客出門時說,這裡不但出文物,還出美女呢。
她聽了感到臉上發燒。
她的母親是一個中學教師,常有早已畢業多年的學生從全國各地給她來信。
總之,她在家鄉所時時感受到的親和氛圍,自到了這醫院後便蕩然無存。
唯一使她欣慰的是部分病人及家屬對她的信任。
但這樣的人不多,他們大多對醫生誠恐誠惶,并以為是他們的救命恩人。
而護士更多地擔任了打雜的角色。
當初決定去衛校讀書時,父親就鼓勵她,學醫好,社會怎麼變也不過時,并且高尚、幹淨,她知道父親所說的幹淨是指品質。
父親還說,你爺爺奶奶都是不到60歲就死了,為什麼,缺醫少藥啊。
你要好好學,多救點人,這是最好的職業了。
宋青直起腰來,在恍惚的記憶中打了一個呵欠。
她看看空蕩蕩的室内,知道小梅一定溜到隔壁的沙發上去睡覺了。
這都是因為她比小梅大兩歲的緣故,因此小梅就常可憐兮兮地對她說,好姐姐,我去睡一會兒,有事叫我啊。
每當如此,她沒法不同意。
走廊上有了腳步聲,一定是紀醫生來了。
幾個小時前,一個臨時的手術将他叫走了。
宋青知道,這在醫院是家常便飯的事,說手術立即就是手術,一刻也不能等待。
紀醫生的表情很陰郁。
宋青想,是手術不太成功吧?或者,是那病人根本就無法挽救了。
每當這樣,紀醫生的表情就沉重。
她懂事地給他的茶杯裡倒上滾燙的開水,遞到他桌前。
紀醫生點燃了一支煙,很深地吸了一口,然後吐出大團煙霧來。
沒有辦法,他說,一點兒辦法也沒有了。
宋青勸慰道,作為醫生,盡到努力了,還能怎麼樣? 紀醫生坐在那裡沉默了很久,然後掐滅煙頭說,盡到醫生的責任了可沒什麼,但是,如果因為我們工作的差錯,讓病人死了,你說這叫什麼? 宋青大為震驚。
脫口而出道,發生了這樣的事? 紀醫生壓低了聲音但音調嚴厲地說,我不是說今晚發生了這種事。
我是說秦麗,那個以前住23床的病人,她的死不是因為我們的責任嗎? 宋青隻覺得腦袋裡嗡的一聲,冷汗也從皮膚裡沁了出來。
她想起了那一次夜班,那些用過了的青黴素藥瓶。
而輸液正是她負責的事,她記不清是不是她用錯了藥,總之秦麗是死了。
當時在緊張之中她曾把這些空藥瓶放在了她的桌下,上面還蓋了幾張報紙。
後來,那些藥瓶不知被誰揀走了,她想或許是清潔工吧。
她認為紀醫生當時一點兒也沒注意到這些。
紀醫生當時還說過,對于秦麗這樣的晚期癌症病人,猝死的事是常常發生的,當時她出了一口大氣。
我,我不知道我們有什麼責任?宋青強打精神地問。
别說了,我什麼都清楚。
紀醫生仍然将聲音壓得很低,同時用手指了指門外,意思是不能讓别人聽見他們的談話,這種姿态告訴宋青,關于這件事,他有保護她的意思。
宋青面色蒼白,充滿恐懼和絕望。
一刹那間,她想到了她會坐監獄,那樣她甯願死。
她想到了父親會譴責她,還會悲痛欲絕。
她覺得自己快要崩潰了,她目光呆滞地望着紀醫生說,我不是有意的,真的,我不知道,我完全不清楚我怎麼就會用錯了藥。
紀醫生給她做出停止說話的手勢。
然後走到門外看了看,進來時返身把門關上說,秦麗的家屬告到院長那兒了,說是對秦麗的死有什麼懷疑,你想,人都死了這樣久才提出疑問。
有什麼證據?你放心,那些青黴素藥瓶我早替你藏好了,沒事。
你不要對任何人提起這事就行。
我已經證實了,是正常死亡。
宋青的眼淚一下子就出來了,她不知道是驚恐、感激還是如釋重負。
紀醫生安慰道,沒事,沒事。
我今晚告訴你,是想讓你知道我将一切都處理好了。
這樣吧,明天到我家來,我們再好好談談。
小心點,他不知為什麼又生氣了。
後半夜了,整個病區安靜得令人陌生。
走廊空曠漫長,洗手間裡有一個沒關緊的水龍頭在有節奏地滴着水。
電梯的鋁合金門結實地關閉着,像它從來就不曾打開過一樣。
而在它旁邊,黑洞洞的步行樓梯似乎随時會飄出黑色的霧氣。
走廊由近到遠地變窄,兩邊的病房中偶爾有一聲呻吟或夢呓傳出。
地磚反射着吸頂燈的熒光,走廊彎出一個弧形,值班室的門虛掩着。
宋青伏在桌上打盹。
她的肩膀和手臂組成的線條流暢、優美而寂寞。
從衛校畢業3年多了,上千個日子就在這值班室、走廊和病房之間踱過。
她原想留在這大城市工作多半是色彩缤紛,但沒想到,這裡其實比她以前生活的那個小縣城還要單調。
她熟悉那裡的每一條街道,可以和多數對面而來的人打招呼,大家都認識,至少是面熟。
父親在縣博物館工作,那裡收藏着從本縣的土層下發掘出來的各種文物,有青銅器、瓷器等等,在衛校讀書時,暑假回家,她還在博物館擔任過義務講解員。
那些路過這裡或專程而來的遊客出門時說,這裡不但出文物,還出美女呢。
她聽了感到臉上發燒。
她的母親是一個中學教師,常有早已畢業多年的學生從全國各地給她來信。
總之,她在家鄉所時時感受到的親和氛圍,自到了這醫院後便蕩然無存。
唯一使她欣慰的是部分病人及家屬對她的信任。
但這樣的人不多,他們大多對醫生誠恐誠惶,并以為是他們的救命恩人。
而護士更多地擔任了打雜的角色。
當初決定去衛校讀書時,父親就鼓勵她,學醫好,社會怎麼變也不過時,并且高尚、幹淨,她知道父親所說的幹淨是指品質。
父親還說,你爺爺奶奶都是不到60歲就死了,為什麼,缺醫少藥啊。
你要好好學,多救點人,這是最好的職業了。
宋青直起腰來,在恍惚的記憶中打了一個呵欠。
她看看空蕩蕩的室内,知道小梅一定溜到隔壁的沙發上去睡覺了。
這都是因為她比小梅大兩歲的緣故,因此小梅就常可憐兮兮地對她說,好姐姐,我去睡一會兒,有事叫我啊。
每當如此,她沒法不同意。
走廊上有了腳步聲,一定是紀醫生來了。
幾個小時前,一個臨時的手術将他叫走了。
宋青知道,這在醫院是家常便飯的事,說手術立即就是手術,一刻也不能等待。
紀醫生的表情很陰郁。
宋青想,是手術不太成功吧?或者,是那病人根本就無法挽救了。
每當這樣,紀醫生的表情就沉重。
她懂事地給他的茶杯裡倒上滾燙的開水,遞到他桌前。
紀醫生點燃了一支煙,很深地吸了一口,然後吐出大團煙霧來。
沒有辦法,他說,一點兒辦法也沒有了。
宋青勸慰道,作為醫生,盡到努力了,還能怎麼樣? 紀醫生坐在那裡沉默了很久,然後掐滅煙頭說,盡到醫生的責任了可沒什麼,但是,如果因為我們工作的差錯,讓病人死了,你說這叫什麼? 宋青大為震驚。
脫口而出道,發生了這樣的事? 紀醫生壓低了聲音但音調嚴厲地說,我不是說今晚發生了這種事。
我是說秦麗,那個以前住23床的病人,她的死不是因為我們的責任嗎? 宋青隻覺得腦袋裡嗡的一聲,冷汗也從皮膚裡沁了出來。
她想起了那一次夜班,那些用過了的青黴素藥瓶。
而輸液正是她負責的事,她記不清是不是她用錯了藥,總之秦麗是死了。
當時在緊張之中她曾把這些空藥瓶放在了她的桌下,上面還蓋了幾張報紙。
後來,那些藥瓶不知被誰揀走了,她想或許是清潔工吧。
她認為紀醫生當時一點兒也沒注意到這些。
紀醫生當時還說過,對于秦麗這樣的晚期癌症病人,猝死的事是常常發生的,當時她出了一口大氣。
我,我不知道我們有什麼責任?宋青強打精神地問。
别說了,我什麼都清楚。
紀醫生仍然将聲音壓得很低,同時用手指了指門外,意思是不能讓别人聽見他們的談話,這種姿态告訴宋青,關于這件事,他有保護她的意思。
宋青面色蒼白,充滿恐懼和絕望。
一刹那間,她想到了她會坐監獄,那樣她甯願死。
她想到了父親會譴責她,還會悲痛欲絕。
她覺得自己快要崩潰了,她目光呆滞地望着紀醫生說,我不是有意的,真的,我不知道,我完全不清楚我怎麼就會用錯了藥。
紀醫生給她做出停止說話的手勢。
然後走到門外看了看,進來時返身把門關上說,秦麗的家屬告到院長那兒了,說是對秦麗的死有什麼懷疑,你想,人都死了這樣久才提出疑問。
有什麼證據?你放心,那些青黴素藥瓶我早替你藏好了,沒事。
你不要對任何人提起這事就行。
我已經證實了,是正常死亡。
宋青的眼淚一下子就出來了,她不知道是驚恐、感激還是如釋重負。
紀醫生安慰道,沒事,沒事。
我今晚告訴你,是想讓你知道我将一切都處理好了。
這樣吧,明天到我家來,我們再好好談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