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漳河詭事

關燈
給道了出來,這難免會損了我的陰德,雖然不敢說劫數會不會提前到來,但是這陰德肯定是損失了很多。

     要知道曹操是誰呀,雖然在世時沒有稱帝,但是曹丕逼漢獻帝退位後,自己做了皇帝,建立魏國,接着便追贈曹操谥号為魏武帝。

    谥号,也就是給死人的封号,這雖是他的兒子曹丕給的,但是也算得上是紫薇星下凡的人物,我把天上星宿的陰宅給道出來,這無喻于是道破天機,看來自己真是命數不長了。

     想到這些,我就不由長歎造化弄人,本打算出來多行善積德,好渡過明年之劫數,但是現實卻把我一步步推向為惡的深淵。

    難道我就這樣等着一年後的結束?想到自己老家的盼着我回去的母親,我不由下着決心,我不能死,哪怕不為自己,為了家人也不能早早離世。

    不過想着後面終會到來的劫數,我心中又充滿了迷茫,我該怎麼辦呢? 想着自己的心事之時,老胡可能是看出了我表情愁悶,所以問我怎麼了?是不是有心事,還是又想到了别的疑點,難道這漳河不是曹操那倒黴蛋的真正所在? 我自然不會把自己的心事告訴他們,一則他們可能不會信,二則做都做了,再告訴他們隻會讓他們難做,所以我急忙将心事放在了一邊,搖頭說:“沒什麼,隻是擔心進入地宮會有危險。

    不過曹操的陰宅就在漳河這兒是沒錯了,我還聽過幾個漳河與曹操墓有關聯的傳說呢!” 一聽有故事聽,二人又開始圍籠了過來,興緻勃勃的看來又要聽我講故事了。

    見他們聽我講故事是上瘾了,于是我便跟他們講了起來。

     話說清朝同治年間,漳河邊有個自幼失去雙親的孤兒,名叫朱伢兒。

    由于無依無靠,他隻好以給地主家牧羊為生。

    有一年,中原一帶連年幹旱,池水涸竭,漳河便漸漸淤塞,長滿蘆葦,變為陸地。

    朱伢兒在這裡牧羊,突然在高高的蒿草叢中發現了一座大墓,墓前側卧一塊石碑。

    朱伢兒不識字,又覺好奇,所以就請了一位私塾先生來辨認。

    私塾先生一讀碑文,原來這是魏武帝曹操陵墓。

    于是,他們便告知磁州縣衙門。

    縣令得知後,馬上坐轎趕到河邊,但是奇怪的是,當他帶人撥開雜草時,那座大冢已是無影無蹤。

    縣令十分生氣,認為私塾先生欺騙了他,命士卒将他打了三百杖,而那個少年伢子,卻從此再也未有下落。

     這故事聽得老胡二人一驚一乍,接着說你不是說有幾個故事嗎,還有個呢,快點說來聽聽。

     我很無語的歎了口氣,接着又講了一個蒲松齡《聊齋志異》一書中的故事,話說許昌城外有一條河,名為漳河,此河水流湍急,波濤洶湧。

    臨近一處崖岸的地方,河水的顔色變成深黑色。

    盛夏天,有人從這裡跳進河中洗澡,忽然像被刀斧斬過一樣,屍體斷為兩截,浮出水面。

    後來又有一人也如此這般。

    人們深感驚奇。

    縣令聽說這件事後,派人截斷河的上流,排盡餘水,見崖岸下有一個深洞,洞中安裝着一個轉輪,輪上排列着鋒利的刀刃。

    拆掉轉輪,深入洞中,發現一塊小石碑,碑上的字都是漢篆字,細細辨認,原來是曹操墓。

    于是打破棺材,散掉腐骨,将殉葬的金銀财寶全部取了出來。

     老胡二人一聽,急問我,第二個故事不會是真的吧?如果是真的,那就壞事喽,裡頭的寶貝可能就被那個鳥縣令給搬空喽。

     我笑了笑,都說了是蒲松齡《聊齋志異》一書中的故事,你說會是真的嗎?所以你們不必大驚小怪的,咱們還是想想接下來做何打算吧! 胖子首先提議先回縣城大搓一頓,然後再找個酒店好好睡上一覺,反正這邊曹操的老營差不多已經确認了,所以先不急着動手。

     而老胡這次還就真的認同了胖子的好吃懶做的好提議,說陰兵就在這個地方消失的,想來曹操那倒黴蛋的老宅應當就是在這段河的河邊,所以先回城裡休息幾天,到時買些潛水裝備,然後再掉轉槍頭,對曹操這個倒黴蛋發起全力的打擊,一舉端了他的老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