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對終極秘密的思考
關燈
小
中
大
法在這件事情上說服我。
我的心猛然抽搐了一下,回憶會帶給人美好,但同樣會帶給人痛苦。
在想到過去的時候,我的眼睛瞬間就濕潤了,我喊了鄭立夫二十多年爸爸,這個稱呼已經沁入了我的骨骼,即便我知道了真相,卻還是懷念和他在一起的那些日子。
鄭立夫,爸爸,你在什麼地方? 這個問題讓我的情緒有些低落,不過并沒有影響隊伍的行進,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走出了約莫有四十分鐘,廣闊的地洞裡的地形果然開始複雜了,很多根本不知道去向的通道出現在左右,最初的時候,還可以沿着貢覺提供的路線去走,但是到後面,就全要靠我們自己了。
在一個地勢很複雜的地方,我們暫時停頓了一下,分辨下一步該走的路。
我放下沉重的背包,坐在地上,在坐下來的一瞬間,就覺得被什麼東西硌了一下,那東西雖然很硬,但我第一個感覺就是,那肯定不是石頭。
我站起來看了看,就發現在地面上的碎石頭中間,有一個梭狀的東西,入手很沉,捏起來就覺得一手鐵鏽。
這肯定是個鐵器,放了不知道多少年,鏽成了一坨。
幾個人過來圍觀這個東西,不用多想,這個東西的年代肯定很久,否則不會鏽成這樣,但是時間也不會久遠到無法追溯,鐵不可能保存特别久。
李富生拿起了這個梭子狀的東西,把上面的鐵鏽弄幹淨。
他的見識無人可及,盡管這個鐵家夥已經面目全非,但是李富生分辨了一會兒,還是看出,那應該是一個安裝在木柄上的鎬頭,根據鎬頭的形狀來看,大概是秦漢時期的東西。
金瓶梅也是搞文物出身的,跟李富生讨論了一下,最後覺得,是秦的産物。
秦在戰國末期,冶金技術已經領先諸國,制器工藝相當精湛,這種工藝不僅僅體現在兵器上,還有各種工具。
秦的武器以及工具有規範性和統一性,是成批成批鑄造出來的,比如說一件兵器或者工具的部件損毀,那麼找另一個相同工具的部件就随時可以替代使用,所以外形很鮮明,易于辨認。
我們接着就在附近尋找了一下,碎石下面,至少零星散落着上百個已經鏽迹斑斑的鎬頭,這些鎬頭可能是在強度施工中損壞的,無法修複,所以集中到了一起。
“秦在這裡進行過施工?” “我不知道。
”李富生搖了搖頭。
這就很奇怪了,這個大事件在秦代時,主要的策劃者就是賈蘇,也就是李富生,一些細節他可能不會很清楚,但大規模的施工和運作,他應該都有參與。
這樣廣闊的地洞中,如果真有工程,那規模必然很龐大,秦代征調民夫的力度有目共睹,動辄十幾萬甚至數十萬人。
但是這麼龐大的工程,李富生卻偏偏不知道。
不過這也不算太出人意料,賈蘇的身份隻是一個術士,他永遠不可能代替當時的統治階級制定最終決策,而且,這個人知道的太多,連秦始皇可能也對他有所防備,不願意讓他了解所有的工程進展。
“這個工程,我雖然不知道,但是我們的目标卻可以确定了。
”李富生指了指地洞更深的地方,道:“秦在這裡施工,毫無疑問是在挖坑。
” 人為挖掘的深坑,影子生物曾經頻繁活動的區域,這兩個要素隻要存在,那麼詛咒原載體存在的幾率至少在百分之八十以上,是我們最終解除詛咒的理想之地。
“貢覺提供的地點,果然是有效的。
” 幾個人興奮起來,但是我對生或死,已經無所謂了,解除不解除詛咒,不是特别重要。
不過在他們興奮的同時,我卻陷入了沉思,因為我感覺到了一些表面之外的東西。
如果不是昨天夜裡和李富生又進行了一次談話,那麼我可能還想不到這些。
昨夜的談話看上去跳躍性很強,讓人難以理解,但不得不說,它有很大的啟發性。
這個李富生所不知道的工程,其實已經是秦始皇對待大事件的轉折點,李富生的初衷是要隐埋終極秘密,但秦始皇卻想發掘秘密為己所用。
一條萬裡長城,用來鎮壓什麼? 我終于相信了李富生的話,昨夜的談話中,他的确已經給我透露了很多,甚至包括無人可知的終極秘密。
我的心猛然抽搐了一下,回憶會帶給人美好,但同樣會帶給人痛苦。
在想到過去的時候,我的眼睛瞬間就濕潤了,我喊了鄭立夫二十多年爸爸,這個稱呼已經沁入了我的骨骼,即便我知道了真相,卻還是懷念和他在一起的那些日子。
鄭立夫,爸爸,你在什麼地方? 這個問題讓我的情緒有些低落,不過并沒有影響隊伍的行進,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走出了約莫有四十分鐘,廣闊的地洞裡的地形果然開始複雜了,很多根本不知道去向的通道出現在左右,最初的時候,還可以沿着貢覺提供的路線去走,但是到後面,就全要靠我們自己了。
在一個地勢很複雜的地方,我們暫時停頓了一下,分辨下一步該走的路。
我放下沉重的背包,坐在地上,在坐下來的一瞬間,就覺得被什麼東西硌了一下,那東西雖然很硬,但我第一個感覺就是,那肯定不是石頭。
我站起來看了看,就發現在地面上的碎石頭中間,有一個梭狀的東西,入手很沉,捏起來就覺得一手鐵鏽。
這肯定是個鐵器,放了不知道多少年,鏽成了一坨。
幾個人過來圍觀這個東西,不用多想,這個東西的年代肯定很久,否則不會鏽成這樣,但是時間也不會久遠到無法追溯,鐵不可能保存特别久。
李富生拿起了這個梭子狀的東西,把上面的鐵鏽弄幹淨。
他的見識無人可及,盡管這個鐵家夥已經面目全非,但是李富生分辨了一會兒,還是看出,那應該是一個安裝在木柄上的鎬頭,根據鎬頭的形狀來看,大概是秦漢時期的東西。
金瓶梅也是搞文物出身的,跟李富生讨論了一下,最後覺得,是秦的産物。
秦在戰國末期,冶金技術已經領先諸國,制器工藝相當精湛,這種工藝不僅僅體現在兵器上,還有各種工具。
秦的武器以及工具有規範性和統一性,是成批成批鑄造出來的,比如說一件兵器或者工具的部件損毀,那麼找另一個相同工具的部件就随時可以替代使用,所以外形很鮮明,易于辨認。
我們接着就在附近尋找了一下,碎石下面,至少零星散落着上百個已經鏽迹斑斑的鎬頭,這些鎬頭可能是在強度施工中損壞的,無法修複,所以集中到了一起。
“秦在這裡進行過施工?” “我不知道。
”李富生搖了搖頭。
這就很奇怪了,這個大事件在秦代時,主要的策劃者就是賈蘇,也就是李富生,一些細節他可能不會很清楚,但大規模的施工和運作,他應該都有參與。
這樣廣闊的地洞中,如果真有工程,那規模必然很龐大,秦代征調民夫的力度有目共睹,動辄十幾萬甚至數十萬人。
但是這麼龐大的工程,李富生卻偏偏不知道。
不過這也不算太出人意料,賈蘇的身份隻是一個術士,他永遠不可能代替當時的統治階級制定最終決策,而且,這個人知道的太多,連秦始皇可能也對他有所防備,不願意讓他了解所有的工程進展。
“這個工程,我雖然不知道,但是我們的目标卻可以确定了。
”李富生指了指地洞更深的地方,道:“秦在這裡施工,毫無疑問是在挖坑。
” 人為挖掘的深坑,影子生物曾經頻繁活動的區域,這兩個要素隻要存在,那麼詛咒原載體存在的幾率至少在百分之八十以上,是我們最終解除詛咒的理想之地。
“貢覺提供的地點,果然是有效的。
” 幾個人興奮起來,但是我對生或死,已經無所謂了,解除不解除詛咒,不是特别重要。
不過在他們興奮的同時,我卻陷入了沉思,因為我感覺到了一些表面之外的東西。
如果不是昨天夜裡和李富生又進行了一次談話,那麼我可能還想不到這些。
昨夜的談話看上去跳躍性很強,讓人難以理解,但不得不說,它有很大的啟發性。
這個李富生所不知道的工程,其實已經是秦始皇對待大事件的轉折點,李富生的初衷是要隐埋終極秘密,但秦始皇卻想發掘秘密為己所用。
一條萬裡長城,用來鎮壓什麼? 我終于相信了李富生的話,昨夜的談話中,他的确已經給我透露了很多,甚至包括無人可知的終極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