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兩塊石片
關燈
小
中
大
錯誤已經犯了,無法再彌補。
或許,就是從這時候開始,玉姨和我爸的矛盾再一次激化,從接連不斷的鬥争中,雙方肯定會各有損失,仇恨的種子一旦埋下,得不到緩解的話,将會愈演愈烈,最終矛盾會發展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我抓着頭發後悔了很久,但是轉念想一想,如果母親看到了日記裡的内容,那麼她會知道,我還好好的活着,而且鄭立夫對我很關心,很愛護。
我想,她同樣會安心一些,在她現在的生活中,我沒有能力給她什麼安慰,不過這本日記對她來說,可能就是最好的消息,讓她在枯燥又悲涼的生活裡,看到一絲希望。
她知道自己的兒子還活着,那麼就渴望會有見到兒子的那一天,這個信念會讓她自己也堅強的活下去。
這就足夠了,我不關心别的,但是對于這個從未撫養過我的母親,我卻有一種深深的眷戀和愛。
如果能讓她好好的生活下去,那麼我犯的這個錯誤,從某個方面來說,是值得的。
而且我也比較放心,玉姨肯定不會報警,省會城市這麼大,她也不敢動用陳思烈的全部背景,想要找到我,不那麼容易。
我知道,從這次事情之後,母親肯定要搬家,而且玉姨很可能會安排一些警衛保護她,我想再接近母親,非常困難。
但不清楚是為什麼,自從親眼見到母親之後,我更加眷戀不舍了,我的時間并不多,然而這時候,我有些不想離開。
我隻想再看媽媽一眼,哪怕就那麼一眼。
對于一個從小就沒有母親的人來說,這是比任何事情都要幸福的憧憬和奢望。
這個想法讓我的毛病又犯了,我知道還有很多事情等着我做,但是我不可抑制的想再見見母親。
所以我沒有離開這個省會城市,一直都在等待。
這種等待是徒勞的,連我自己心裡都清楚。
可是我要說服自己,就需要一個過程。
我一個人在這個陌生的地方從大年三十呆到了正月十五之後,心裡的熱切沒有消失,但是神智卻在一天天的等待中清醒了。
事實證明,我和母親在這之前是無法見面的。
我想要走了,在臨走之前,我打算最後嘗試一次,我沒有車子,隻能徒步蹲守在部隊大院的附近。
正月十五過後,中國人傳統的年就算完全過完,整個城市恢複了平日的喧鬧和活力。
我已經收拾好了所有的東西,然後離開住處,徒步趕往部隊大院那邊,這是最後一次等待了,我知道仍然不會有結果,但是我隻想給自己一個離開的理由。
鄭童,你已經盡力了。
住處離部隊大院有一段距離,行走到中途的時候,我被一陣刺耳的鞭炮聲吸引了。
年已經過完,除了有的孩子偶爾放幾個偷偷藏下來的爆竹之外,沒有人會放這麼長的鞭炮。
火藥燃燒的氣味從對面飄散過來,我看了看,那邊可能是博物館的一個分展廳,門外站了一些人。
我不知道這些人是幹什麼的,但是分展廳的上方挂着一條鮮豔的橫幅,字迹清晰可辨:李海石個人收藏展。
我确定我沒有聽過這個名字,但是看到眼前的一幕時,腦子裡的某些記憶好像被觸動了。
這種觸動沒有任何根據,但是卻讓我愈發覺得好奇。
圍觀的人不算少,這是展覽的第一天,可能藏主的一些朋友專門過來捧場,展廳大門打開之後,人就陸陸續續走了進去。
我過去看了看,然後找人打聽,這次展覽完全是公益性的,不收取門票,據說藏主很有錢,不差那點門票費用,辦這個展覽隻是為了跟愛好者交流,同時也隐隐有炫耀自己藏品的一種心理。
進門之後,有藏主的簡介和聯系方式,但是我還沒有來得及細看,目光頓時就被展廳中的一個東西吸引了。
所有的藏品都放在展櫃中,有一層玻璃阻隔,而且展櫃的位置不高,如果從我這個角度平行注視過去的話,應該看不到那麼遠的展櫃裡的東西,然而我恰恰卻看到了。
一片淡淡的光,從一個展櫃中四溢出來,我看到一些光條在不斷的閃爍,這一幕在展廳中應該算是非常紮眼的了,但是好像除了我之外,沒有誰察覺到這些。
那個展櫃的旁邊聚集着幾個人,不過他們顯然沒有看到展櫃中四溢出的光條。
也就是說,隻有我一個人才能看到這些。
這些光條并不算很陌生,我曾經見過。
看到眼前這些,我馬上聯想到了那塊已經被李富生砸碎的黑色鏡子。
他說,那會是一切毀滅
或許,就是從這時候開始,玉姨和我爸的矛盾再一次激化,從接連不斷的鬥争中,雙方肯定會各有損失,仇恨的種子一旦埋下,得不到緩解的話,将會愈演愈烈,最終矛盾會發展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我抓着頭發後悔了很久,但是轉念想一想,如果母親看到了日記裡的内容,那麼她會知道,我還好好的活着,而且鄭立夫對我很關心,很愛護。
我想,她同樣會安心一些,在她現在的生活中,我沒有能力給她什麼安慰,不過這本日記對她來說,可能就是最好的消息,讓她在枯燥又悲涼的生活裡,看到一絲希望。
她知道自己的兒子還活着,那麼就渴望會有見到兒子的那一天,這個信念會讓她自己也堅強的活下去。
這就足夠了,我不關心别的,但是對于這個從未撫養過我的母親,我卻有一種深深的眷戀和愛。
如果能讓她好好的生活下去,那麼我犯的這個錯誤,從某個方面來說,是值得的。
而且我也比較放心,玉姨肯定不會報警,省會城市這麼大,她也不敢動用陳思烈的全部背景,想要找到我,不那麼容易。
我知道,從這次事情之後,母親肯定要搬家,而且玉姨很可能會安排一些警衛保護她,我想再接近母親,非常困難。
但不清楚是為什麼,自從親眼見到母親之後,我更加眷戀不舍了,我的時間并不多,然而這時候,我有些不想離開。
我隻想再看媽媽一眼,哪怕就那麼一眼。
對于一個從小就沒有母親的人來說,這是比任何事情都要幸福的憧憬和奢望。
這個想法讓我的毛病又犯了,我知道還有很多事情等着我做,但是我不可抑制的想再見見母親。
所以我沒有離開這個省會城市,一直都在等待。
這種等待是徒勞的,連我自己心裡都清楚。
可是我要說服自己,就需要一個過程。
我一個人在這個陌生的地方從大年三十呆到了正月十五之後,心裡的熱切沒有消失,但是神智卻在一天天的等待中清醒了。
事實證明,我和母親在這之前是無法見面的。
我想要走了,在臨走之前,我打算最後嘗試一次,我沒有車子,隻能徒步蹲守在部隊大院的附近。
正月十五過後,中國人傳統的年就算完全過完,整個城市恢複了平日的喧鬧和活力。
我已經收拾好了所有的東西,然後離開住處,徒步趕往部隊大院那邊,這是最後一次等待了,我知道仍然不會有結果,但是我隻想給自己一個離開的理由。
鄭童,你已經盡力了。
住處離部隊大院有一段距離,行走到中途的時候,我被一陣刺耳的鞭炮聲吸引了。
年已經過完,除了有的孩子偶爾放幾個偷偷藏下來的爆竹之外,沒有人會放這麼長的鞭炮。
火藥燃燒的氣味從對面飄散過來,我看了看,那邊可能是博物館的一個分展廳,門外站了一些人。
我不知道這些人是幹什麼的,但是分展廳的上方挂着一條鮮豔的橫幅,字迹清晰可辨:李海石個人收藏展。
我确定我沒有聽過這個名字,但是看到眼前的一幕時,腦子裡的某些記憶好像被觸動了。
這種觸動沒有任何根據,但是卻讓我愈發覺得好奇。
圍觀的人不算少,這是展覽的第一天,可能藏主的一些朋友專門過來捧場,展廳大門打開之後,人就陸陸續續走了進去。
我過去看了看,然後找人打聽,這次展覽完全是公益性的,不收取門票,據說藏主很有錢,不差那點門票費用,辦這個展覽隻是為了跟愛好者交流,同時也隐隐有炫耀自己藏品的一種心理。
進門之後,有藏主的簡介和聯系方式,但是我還沒有來得及細看,目光頓時就被展廳中的一個東西吸引了。
所有的藏品都放在展櫃中,有一層玻璃阻隔,而且展櫃的位置不高,如果從我這個角度平行注視過去的話,應該看不到那麼遠的展櫃裡的東西,然而我恰恰卻看到了。
一片淡淡的光,從一個展櫃中四溢出來,我看到一些光條在不斷的閃爍,這一幕在展廳中應該算是非常紮眼的了,但是好像除了我之外,沒有誰察覺到這些。
那個展櫃的旁邊聚集着幾個人,不過他們顯然沒有看到展櫃中四溢出的光條。
也就是說,隻有我一個人才能看到這些。
這些光條并不算很陌生,我曾經見過。
看到眼前這些,我馬上聯想到了那塊已經被李富生砸碎的黑色鏡子。
他說,那會是一切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