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龜葬之城

關燈
我擡頭看看,原來這古殿頂上,竟然鑲嵌了幾顆大珠子,月光照在這些大珠子上,往外釋放着乳白色的光。

    我不由有些恍惚,仿佛自己又回到了黃河鬼窟一樣。

     這兩處古洞,會不會有什麼神秘聯系呢? 猴子這時四處看了看,說道:“這石頭怎麼有些不對勁?” 我過去一看,巨大的石基漫在水中,上面蒙着一層黑泥。

    猴子用手抹開黑泥,黑糊糊的石頭上布滿了各種紋路。

    我覺得這石頭有些眼熟,猴子卻說,這不是石頭,這是大龜殼。

    我也愣住了,這大龜殼怎麼能成為地基?難道說整座古殿都是用大龜殼建造的? 猴子又看了看其他地基,果然都是大龜殼,龜殼和龜殼中間用一種黑色的河泥抹得結結實實。

    他試着用柴刀撬了撬,堅硬無比,刀子都撬不進去,難怪這龜甲能堆砌成這樣大的城,看來這特殊的河泥也是一大功績。

     我們四下裡看了看,發現不僅僅是地基,整座城的屋頂、石階、甚至是大柱子,全部都是用大龜殼堆砌而成。

    這座巨大的水下城堡,竟然是一座龜葬城。

     我驚道:“猴子,咱們這次可到了那大龜巢裡了,怎麼有那麼多大烏龜殼子?” 猴子也有三分悚然,他抓着頭皮說:“老白,我覺着,這個會不會就是古書上說的龜葬地。

    ” 他給我解釋,龜乃存活千萬年之靈物,好多巨鼋已經領悟天地玄機,也懂得天地風水,在巨龜死前,便會提前找到一處靈穴,讓其他龜埋葬了自己。

    北宋的《夢溪筆談》就記載過“龜葬梁家”的故事,說的是一戶姓梁的人家在山中葬親,聽人說,前段時間有數十隻大龜背負一隻龜,也葬在了這裡。

    他知道龜葬地必是福地,便将龜屍遷走,将自己親人埋葬在了這裡,後來果然家族振興,後代興旺。

    你且四處走一遭,這處地方,便是一個巨大的龜葬之地。

     我也好奇地四處看了看,卻看見這堆砌起來的圓石有些古怪,用手拂去上面的一層灰塵,才發現原來這些并不是石頭,而是一副副渾圓的大烏龜殼子。

     我曾聽爺爺說過,他曾在東海一個小島上見過龜葬地,那個足球場大小的小島上,密密麻麻堆着十幾米高的大海龜殼。

    但是像這樣用龜甲建成一座宮殿,卻是聞所未聞的事情。

     我們四處看了看,這個龜葬地很大,活脫脫像是個巨大的城堡,我們所在的地方隻是前殿,裡面還不知道有多深遠,我暗暗思量着,要建造這樣一座巨大的龜葬城,需要多少大龜殼,又是怎樣把它們堆砌起來的呢? 猴子說,古書中記載,這龜葬地就像傳說中的象冥地一般,老龜死前會有預感,所以會千裡迢迢來到這裡等死,死後龜殼一層層摞起來,久而久之就成為了一座城。

     我覺得不大可能,這座龜甲宮殿如此巨大,單單用龜甲肯定不行,一定還要有房梁,有支撐的柱子,還要顧及潮來潮去,水聚水散,這恐怕需要一個精通天文地理、方術八卦、還有土木結構的人,才能做出來這樣一座傳說中的龜甲宮殿,但是這個人又是誰呢? 我們沿着石階往前走,走了一會兒,就看到前面有一個巨大的房梁,房梁不是龜甲做成的,卻是一副巨大的鲸魚骨,牢牢撐起了整個宮殿。

    那副巨大的魚骨架上纏繞着一張巨大的蛇皮,從房梁上一直垂下來。

    猴子過去将大蛇皮拽了下來,發現那大蛇皮足足有幾十米長,更古怪的是,那蛇頭之上,竟然有兩個明顯的凸起之物,讓人不得不聯想到大蛇化龍的傳說。

     這蛇大為蛟,蛟再修行千年,便會頭上生角,這生角之蛟便不再是大蛇,已經算是可以遨遊四海的龍了。

     但是我們已經顧不上這個,這巨大的龜甲宮殿深深吸引着我們,我們不由自主地往裡走。

    再往前走,就看見從房梁上吊下來一條大魚,那魚有三四米長,從上面懸吊下來,大魚不知道懸挂了多久,癟成了一層黑殼,魚腹則鼓鼓囊囊的。

     我向上看了看,這大魚是從房頂上十米高的地方吊下來的,在這水下的龜甲殿吊了一條魚,是再普通不過的一件事情了。

    隻不過吊這條魚的并不是普通的繩子,那是一條金線。

     我眯着眼睛看了看,這條古怪的金線,看起來和古桑園處那隻大蛤蟆背上的金線一樣,難道兩者還有什麼關系嗎? 猴子突然說道:“魚裡有人。

    ” 我一愣,馬上明白了猴子的意思。

    他是說這大魚肚子那麼鼓,裡面會不會裹了一個人?這事情好辦啊,猴子用柴刀将金線割斷,大魚應聲落地,我檢查了一下,果然發現魚肚子處縫着密密麻麻一圈金線,看來那魚肚子裡一定被封入了什麼東西。

     猴子用柴刀挑開金線,那魚腹裡竟然裹了具枯骨,這枯骨不知道被裹了多久,衣服早爛成了一層灰。

    那遺骨的樣子很古怪,呈打坐狀,盤腿坐在魚腹中,雖然那麼多年過去了,骨架子依然絲毫不散。

    看起來這人不像是死後被裹在了魚腹中,卻像是在這魚腹中修仙一般。

    我曾聽我爺爺說過水葬、樹葬,甚至是古時候蒙古和西藏要将死者抛屍荒野,讓狼和巨鷹吃掉,但是像這般将人縫在大魚腹中,真是聞所未聞。

     又走了幾步,我們發現地上躺着一具屍體。

     這個古怪的龜葬城竟然隐藏在黃河之中,隻有人進入那個石化的古桑中,才能順着古桑樹進入,我們都以為是占了天大的機緣,卻沒有想到有人更早來到了這裡。

     那人不知道死了多少年,隻剩一具骷髅,倚在一個大龜甲上,身下堆着一層金沙。

     猴子用柴刀将他翻了個身,發現他身下壓着一柄彎刀,我們兩人也有些吃驚,這人竟然使一把古刀,難道說他竟然是古人? 要是這樣分析的話,這個龜葬城恐怕有幾百年的曆史了,它怎麼還能穩穩立在水中不倒? 猴子咦了一聲,說這怎麼是把唐刀?順手撿起那刀,嗖一下拔出來,刀身傳來一聲長長的龍吟,雖然不知道已經在這裡多久了,刀身依舊明亮鋒利,寒氣逼人。

    猴子對劍最有研究,這時就啧啧稱贊,說這把唐刀的刀刃采用複合鍛造,以及古代三枚合法鑄成,才會有那麼好的鋼口。

     我也說:“咦,這不是電影《地道戰》裡,小日本用的東洋刀嗎?” 猴子勃然大怒,說道:“東洋倭人,竊我中華鑄劍之術,還要到處宣揚,簡直恬不知恥。

    ”當時就給我上了節古代兵器課。

     他說,要說起中國最好的刀劍,自然是我祖上歐冶子用赤堇山之錫,若耶溪之銅,鑄成的五口劍: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和巨阙。

     這上古的東西都是神器,後世不能比,也無法比,這個咱們就不說了,我且給你說說唐刀。

     冷兵器時代,最講究鑄劍,這鑄劍不僅代表軍事實力,更代表了君王威嚴,所以曆朝曆代都講究鑄劍。

    在唐朝時,國富民強,鑄劍之術也達到了高峰,其中的代表就是唐刀。

     唐刀沿用了漢刀“百煉鋼”工藝,又創造了“包鋼”技術,使唐刀外硬内軟,又比漢刀刀身寬,刀柄也改為可以雙手持握。

    在當時,唐刀已經強到了一種變态的程度,我舉個例子吧,唐刀幾乎可以劈開任何盔甲。

     不過也因為唐刀工藝太過複雜,也隻有唐代才鑄造得起。

    唐朝以後,中國開始衰落,再也鑄造不起這樣複雜的唐刀,這唐刀鍛造法也漸漸失傳了。

    到了明朝時,東南沿海倭寇犯亂,明軍的廉價腰刀已無法和倭刀抗衡。

     唐朝的時候,唐刀傳入日本,日本天皇大為贊歎,說:“隻有中原才能鑄出如此精良的刀劍。

    ”遂遣使赴中國學習唐刀鍛造法。

     誰也沒想到,到了最後,随着小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席卷全世界,日本刀竟然成為繼大馬士革刀、馬來克力士劍之後的世界三大名劍之一。

    猴子大發慨歎,不住搖頭。

     他說,當然了,唐刀和日本刀區别還是很大的,最明顯的就是在刀刃上。

    日本刀刃區占了刀身的二分之一以上,唐刀刃區隻有劍身的四分之一。

     這因為日本士兵身上多無金屬铠甲,日本刀主要是砍肉,所以刀刃要寬,殺傷力才大。

    中國士兵多裝備了铠甲,要想劃動重铠,必須要用重且鋒利的唐刀。

    所以唐刀要比日本刀重得多。

    據《唐六典》卷一六武庫令丞職掌條記載:“刀之制有四,一曰儀刀,二曰障刀,三曰橫刀,四曰陌刀。

    ”就說這陌刀,古籍上說它“重五十斤”,就算古代斤兩輕,那刀也有二三十斤那麼重。

     我聽得眼都直了,最後問猴子:“那到底是唐刀厲害,還是日本刀厲害呢?” 猴子撇撇嘴,說:“這麼着跟你說吧,唐刀和日本刀對決,那麼有且隻有一個結果,就是:日本刀一把,會變成兩把。

    ” 我一愣:“日本刀還會變形?” 猴子咧咧嘴,說:“不是會變形,是被咱們老祖宗的唐刀給砍成兩截了。

    咱們的唐刀生來就是硬碰硬,日本刀是剖腹自殺砍肉的,這絕對是兩碼事。

    ” 我們接着往前走,又走了一會兒,就發現前面出現了一個大殿,遠遠看去,大殿吊下來了好多東西,那些東西密密麻麻,一個挨着一個,像是一具具屍體。

     我吓了一跳,說:“猴子,前面會不會是吊死鬼?” 猴子眯着眼看了看,說先過去看看再說。

     我們兩人小心走過去,發現從屋脊上垂下來好多根細線,下面吊着好多風幹的大魚。

    那些大魚都比人還大,倒挂在那裡,像個鹹肉鋪子,倒吓了我一跳。

     我覺得這些魚幹太過古怪,叫猴子趕緊離開,猴子卻死活不聽,卻用那柄唐刀砍下剝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