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徒(4)
關燈
小
中
大
個大圈子?
也許,在他的居所能找到答案。
周世錦推開一間卧室的門。
相比客廳,這裡雜亂了很多,書櫃上擺滿了醫學書籍。
一定是于揚的居室,他生前翻看的資料還攤在桌上,好像還在等着主人下班後回來翻看。
除了書以外,就是藥品。
他認出了促進新陳代謝的激素類藥物,還有兩種雖不認識,卻和他在于揚病房抽屜裡找到的一樣:Dust。
不知在于揚的字典裡,它又有什麼含義? 桌上還有個濕婆小雕像鎮紙。
周世錦想起于揚說的話:毀滅與創造同在。
可于揚死了……他的毀滅又孕育着什麼創造? 他把小雕像移開,鎮紙下面是翻開的病曆複印件。
周世錦草草讀了一遍,病曆上描述的應該是于揚的病情:肺癌,中期。
合上病曆,他下意識地掃了一眼封皮上的名字,眉毛立刻挑了起來。
于飛! 難道說,于飛也得了癌症? 周世錦坐下來,仔細地看了遍病曆,于飛的病情與于揚十分類似,但他比于揚早一年發病。
原來是這樣…… 于飛和于揚是同卵雙胞胎,他們在遺傳學上十分相似,國内外有不少同卵雙胞胎相繼在幾小時内去世的報道。
而癌症很大程度上決定于遺傳,因此兩兄弟先後患上肺癌,也就不奇怪了。
僅僅是這樣嗎? 周世錦伸了伸腿,他踢到了什麼東西。
桌子下面,還有一個未封口的郵包。
郵包上寫着周世錦的地址。
周世錦看過郵包裡的東西後,心情已不能僅用“驚愕”來形容。
郵包裡裝的是于揚的研究資料和私人日記。
從日記中,周世錦第一次真正了解了老同學。
在别人看來,我從醫學院畢業後,就已經青雲直上了。
可在我心裡,卻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
很多年前,一對雙胞胎孩子病了。
當時,家裡已負擔不起兩個孩子的醫療費。
有一個孩子幸運地住進了醫院,很快就康複了。
另一個孩子卻發了幾夜的高燒,雖然僥幸活下來,智力卻永遠停在了當年。
幸運的孩子在懂事後,就下定決心做一名醫生。
從某種意義上說,他是由另一個孩子的毀滅所“創造”的。
這種成就如此痛苦,他根本無法從中得到任何快樂。
而現在,他終于有一個機會,利用自己的謝幕,給另一個人拉開序幕…… 那個孩子就是我。
現在,我要不惜一切代價,讓哥哥活下來。
所以,于揚才會吃促進新陳代謝的藥物,讓自己比于飛先發病,還投了巨額保金,不僅能保證兄弟下半輩子的生活,也足夠墊付醫療費用。
周世錦欣賞于揚為手足之情而作出的犧牲與努力,但這努力與犧牲或許是無望的,就像不停推着石頭,卻又始終不能将之推上山頂的西西弗斯。
要和癌症對抗,于揚走到了哪一步? 等等! 翻開于飛的病曆,周世錦發現,于飛服用的都是常見抗癌藥物,在他的藥單裡,沒有于揚吃的兩種藥物:Dust和另一種撕掉标簽的藥物。
于揚讓于飛接受醫院的常規治療,而自己不僅服用了實驗藥物,還拿出了手術方案…… 他在做一個醫學實驗,而實驗的對象正是他本人! 每個人的思維都存在盲點,周世錦也一樣。
在現有的醫療條件下,周世錦近乎完美的醫療方式也不能挽救于揚的生命,所以從反向推斷,于揚的方案有可能是正确的! 切除髒器,留下癌組織……周世錦心中一片冰涼。
事到如今,他不是不願相信于揚,隻是這違背了癌症學的常識。
如果于揚的假設才是真理,那麼癌症學的基礎都将會被颠覆,那個假設将會成為一個嶄新的學科。
周世錦回想起,還有一條被忽略的線索—— “如果我挺不下去了,你就把我的病竈切下來,給其他人研究,算是我為醫學做的最後一點貢獻。
”
周世錦推開一間卧室的門。
相比客廳,這裡雜亂了很多,書櫃上擺滿了醫學書籍。
一定是于揚的居室,他生前翻看的資料還攤在桌上,好像還在等着主人下班後回來翻看。
除了書以外,就是藥品。
他認出了促進新陳代謝的激素類藥物,還有兩種雖不認識,卻和他在于揚病房抽屜裡找到的一樣:Dust。
不知在于揚的字典裡,它又有什麼含義? 桌上還有個濕婆小雕像鎮紙。
周世錦想起于揚說的話:毀滅與創造同在。
可于揚死了……他的毀滅又孕育着什麼創造? 他把小雕像移開,鎮紙下面是翻開的病曆複印件。
周世錦草草讀了一遍,病曆上描述的應該是于揚的病情:肺癌,中期。
合上病曆,他下意識地掃了一眼封皮上的名字,眉毛立刻挑了起來。
于飛! 難道說,于飛也得了癌症? 周世錦坐下來,仔細地看了遍病曆,于飛的病情與于揚十分類似,但他比于揚早一年發病。
原來是這樣…… 于飛和于揚是同卵雙胞胎,他們在遺傳學上十分相似,國内外有不少同卵雙胞胎相繼在幾小時内去世的報道。
而癌症很大程度上決定于遺傳,因此兩兄弟先後患上肺癌,也就不奇怪了。
僅僅是這樣嗎? 周世錦伸了伸腿,他踢到了什麼東西。
桌子下面,還有一個未封口的郵包。
郵包上寫着周世錦的地址。
周世錦看過郵包裡的東西後,心情已不能僅用“驚愕”來形容。
郵包裡裝的是于揚的研究資料和私人日記。
從日記中,周世錦第一次真正了解了老同學。
在别人看來,我從醫學院畢業後,就已經青雲直上了。
可在我心裡,卻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
很多年前,一對雙胞胎孩子病了。
當時,家裡已負擔不起兩個孩子的醫療費。
有一個孩子幸運地住進了醫院,很快就康複了。
另一個孩子卻發了幾夜的高燒,雖然僥幸活下來,智力卻永遠停在了當年。
幸運的孩子在懂事後,就下定決心做一名醫生。
從某種意義上說,他是由另一個孩子的毀滅所“創造”的。
這種成就如此痛苦,他根本無法從中得到任何快樂。
而現在,他終于有一個機會,利用自己的謝幕,給另一個人拉開序幕…… 那個孩子就是我。
現在,我要不惜一切代價,讓哥哥活下來。
所以,于揚才會吃促進新陳代謝的藥物,讓自己比于飛先發病,還投了巨額保金,不僅能保證兄弟下半輩子的生活,也足夠墊付醫療費用。
周世錦欣賞于揚為手足之情而作出的犧牲與努力,但這努力與犧牲或許是無望的,就像不停推着石頭,卻又始終不能将之推上山頂的西西弗斯。
要和癌症對抗,于揚走到了哪一步? 等等! 翻開于飛的病曆,周世錦發現,于飛服用的都是常見抗癌藥物,在他的藥單裡,沒有于揚吃的兩種藥物:Dust和另一種撕掉标簽的藥物。
于揚讓于飛接受醫院的常規治療,而自己不僅服用了實驗藥物,還拿出了手術方案…… 他在做一個醫學實驗,而實驗的對象正是他本人! 每個人的思維都存在盲點,周世錦也一樣。
在現有的醫療條件下,周世錦近乎完美的醫療方式也不能挽救于揚的生命,所以從反向推斷,于揚的方案有可能是正确的! 切除髒器,留下癌組織……周世錦心中一片冰涼。
事到如今,他不是不願相信于揚,隻是這違背了癌症學的常識。
如果于揚的假設才是真理,那麼癌症學的基礎都将會被颠覆,那個假設将會成為一個嶄新的學科。
周世錦回想起,還有一條被忽略的線索—— “如果我挺不下去了,你就把我的病竈切下來,給其他人研究,算是我為醫學做的最後一點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