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爬玉虛峰 遇雪菩薩

關燈
直升機在高空疾飛着,我手中的黃銅羅盤依舊指向一個方位,漸漸的直升機昆侖山脈上空盤旋着。

    通過指針我知道那詭異黑影就藏在下方的山脈之中,卻無法從飛機上下去。

    下方是一座座高聳入雲,被厚厚積雪裹着的大山。

    如果貿然下去,螺旋槳轉動時候的巨大響聲可能會引起雪崩。

    用羅盤确定再三後,知道了具體是那座大山之上,便讓駕駛員把飛機停在了山附近的縣城中。

     昆侖山脈自古便赫赫有名,又稱昆侖虛、中國第一神山、萬祖之山、昆侖丘或玉山。

    橫貫新疆、西藏間,伸延至青海境内,平均海拔有五六千米高,昆侖山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萬山之祖”的顯赫地位,古人稱昆侖山為中華“龍脈之祖”。

    傳說中中原龍脈的源頭便啟自此山,大小不一的龍脈皆是此山的分支。

    古代神話中更是記載昆侖山中居住着一位神仙“西王母”。

     而我們通過秘術确定那詭異黑影所在的山,便是其中的玉虛峰,海拔足足有近六千米,位于青海格爾木市區。

    飛機所停在的那縣城雖說是縣城,卻如同鎮子一般。

    房屋顯得頗為破敗,我們一行人在縣中問了打聽了一會,畢竟第一次爬那麼高的雪山,沒有向導的話,可是不行。

     付了點紙币之後,找到了兩位向導。

    那是兩位藏族漢子,穿着藏族那種特有的寬體廣袖的無領無扣長袍,黝黑色的臉上滿是風霜撲打過的痕迹。

    經過和尚一番交流後,倆人明白了我們想爬那座高山,看了我們一會後,一個勁的搖頭,口中說些藏語。

     經過和尚的解釋後,才明白那倆人說現在不是最好的攀登季節,最好的月份是十月和四月份,而現在山上會冷得多,風雪也大。

    就算常年攀爬的獵人,也會迷路其中,活活被凍死。

    我們答應給其兩袋子糧食,和尚的喇嘛身份還是有很大的信服力的。

    最後在我們的糧食攻勢下,倆人咬着牙答應了我們的要求。

    一番交談後,才知道倆人中個頭高一些的名為桑布,個頭低一些卻更加壯碩的名為巴勒。

    倆人都是三十多歲的年紀,均為獵人,從小得時候便在阿爸的帶領下在那山脈中打獵,對大雪山的禁忌了如指掌。

     桑布當天沒有讓我們出發,而是第二日早上行動。

    并在晚上叫自己的婆娘給我們做了好些糌粑,喝着酥油茶啃着風幹牛肉,也算有一番風味。

    當天晚上,他倆給我們登山之行準備了不少的幹糧,又拿着給他們的紙币從别人家中買來了幾件的皮襖。

    因為雪山太冷,我們一行人隻能穿上皮襖。

    諸葛先生囑咐那飛行員,速度回軍隊帶回幾頂軍用帳篷和軍用兵工鏟,順便連答應的糧食也運過來。

     晚上很早大夥就圍着火堆睡覺了,畢竟第二天還要爬雪山,不保持充足的體力可不行。

    半夜的時候,飛機聲響起,諸葛先生與我一骨碌爬起來,把那些加厚的帳篷、睡袋、軍用兵工鏟擡了下來。

    又把那兩袋糧食扛進了桑布、巴勒的房門口,才回屋子中繼續睡去。

     第二日早上,便起身在院子裡行功吐納呼吸,行三十六周天。

    這裡不愧的高原之地,空氣異常的幹淨,一股脫離塵世的感覺。

    隻是溫度确實太冷了一些,我都有些不太習慣。

    小九在一旁守着我行功,似乎對這裡的一切都感到好奇。

     桑布與巴勒看到自家房門口放的兩袋糧食,高興地當場把口袋打開,盯着那些白花花的大米,咧起了嘴,呲着大牙肆意的笑着。

    我知道他們高原之地,農作物産量不高,每年冬季都有凍死、餓死之事發生。

    有了這袋子糧食,至少這個冬天不愁,不用那般外出打獵也能度過去了。

     我們一行人吃罷早飯,便往那玉虛峰進發,我們每個人都在衣服外套着厚厚的皮襖,唯恐被極寒的天氣凍傷。

    幹糧是小喬與桃子背着,而其餘練功武功之人,則背着沉重的帳篷以及睡袋,每個人手中都拿着軍用兵工鏟,這種軍用裝備,能折疊,易于裝備。

    加上用途光,既能挖東西用,又能借組一側的鋸齒防身,打在身上如同被斧子劈了一下一般,在雪山上這種環境下,能發揮出最大的效力。

     這次行動我們沒敢帶上槍支,畢竟不知道哪一槍會引起雪崩的到來,那樣的話,可就全軍覆沒了。

    在大自然的威力下,沒人能逃脫出去,就算道行極高也毫無辦法,所以我們避免了槍彈。

    而桑布與巴勒倆人,平日裡打獵用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