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寒骨洞
關燈
小
中
大
幾年前一樣,但難度卻大了很多,因為時日已久,此時八賊冢的怨氣已然是冰凍三尺,若搬弄趙金舟的屍身,後果與搬屍皮是一樣的,不但會把一大堆亂七八糟的冤孽帶到襄陽城内,甚至搬運屍身的人也是九死一生,顯然已經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任務了。
聽罷莫聲谷的描述,宋遠橋一時間也是騎虎難下,本來完全沒想到事情會有這麼複雜,但還不能袖手旁觀,堂堂武當名鎮四海,就在前不久還把胸脯子拍的啪啪響,結果碰上難纏的事就集體縮陽了,這種事要是傳揚出去,以後在江湖上還怎麼混? 就在這個時候,張三豐雲遊歸來,聽說此事後一時間也是拿不出十拿九穩的方案,無奈隻能閉關靜思,但這次閉關可不是為了思研武學,而是為了發明一種陣法——專門針對八賊冢的陣法…… “那就是八仙陣?”張國忠問道。
“嗯!按張師的初衷,此陣分為八個陣脈,由其七個弟子各執一脈于龍虎崗,由張師本人自執一脈于襄陽府,七個弟子先行超度八賊冢中趙金舟的七個家人,而襄陽府的陣脈則暫時引襄陽府‘七關’之陽,震懾趙金舟之皮囊,龍虎崗的七個陣脈是很簡單的,而襄陽府這一脈則需改七關動陰陽,輕則折煞陽壽,重則當場暴斃!”晨光道長道,“衆弟子雖然反對,但卻又沒有其他辦法,況且張師注意已定實難更改,在後世的典籍中,鏟除襄陽府大患,确實有賴于這個八仙陣,但襄陽城中的那一陣脈,也就是更改襄陽七關之人,卻并不是張師本人!” 按晨光道長的說法,讓張三豐親自去更改襄陽七關折壽損命,于情于理都很難讓武當門人接受,而事實上親赴襄陽更改七關的人也并不是張三豐本人,在武當紀事類典籍《武當仙志》中,執掌八仙陣襄陽一脈的道士道号言尚,姓氏不詳,後人曾猜測此人的身份應是張三豐晚年的關門弟子,但在武當正史中,卻找不到任何關于此人的記載。
“關于此人,在《武當仙志》之中,一共提到過兩次,第一次是在布‘八仙陣’之前,一次則是在布陣之後!”晨光道長搖頭晃腦道,“言尚道人守趙金舟之屍身于‘寒骨洞’,此後便再無記述。
” 雖說八仙陣能暫時解決襄陽府的問題,但卻不能解決趙金舟屍身本身的怨氣問題,因為時日拖延太久,趙金舟之怨氣已然無法超度,但又不能像處理普通冤孽那樣一把火燒了完事,因為這趙金舟大怨未度,強行燒其屍身的話,隻能使其怨氣加重,更不好處理。
有介于此,張三豐便決定将趙金舟的屍身放置于一個叫“寒骨洞”的山洞之中,相傳此洞大陰若水,其陰氣強度是一般的山東或巨陰池所難以比拟的,雖說冤孽有“嗜陰”的特點,但若将大怨之孽置于此洞,洞内過強的陰氣無異于降低了冤孽對外界陽氣的耐受程度,一旦适應了寒骨洞中的陰氣,冤孽主觀上便不會踏出洞外一步,日久天長,其怨氣亦可漸漸消散,也不乏是一種欲擒故縱的好方法。
而負責在寒骨洞看守這個“趙金舟”屍身的,則正是那個言尚道士。
“寒骨洞?”張國忠一愣,“您知不知道具體位置?” “這個就不知道了……”晨光道長搖頭,“但應該不會太遠,那趙金舟的屍身不宜長途運送,當然是越近越好……” “那您說的那本《武當仙志》,能不能借晚輩看一看?” “都燒啦!”晨光道長一攤手,“當初藏經的時候,也就藏了那麼幾箱子,想我武當經卷千萬,光是經書祖訓就好幾百斤,正經經書都藏不過來,怎麼可能藏那種書?對了張掌教,你剛才說晨星師兄找我有事,是怎麼回事?” “我那是現場編的,那個大姐沒完沒了,我想幫您解圍……” “哦,我說呢……”晨光道長哈哈大笑…… —————————————————————————— 郎中:官名,始于戰國,正五品官員。
聽罷莫聲谷的描述,宋遠橋一時間也是騎虎難下,本來完全沒想到事情會有這麼複雜,但還不能袖手旁觀,堂堂武當名鎮四海,就在前不久還把胸脯子拍的啪啪響,結果碰上難纏的事就集體縮陽了,這種事要是傳揚出去,以後在江湖上還怎麼混? 就在這個時候,張三豐雲遊歸來,聽說此事後一時間也是拿不出十拿九穩的方案,無奈隻能閉關靜思,但這次閉關可不是為了思研武學,而是為了發明一種陣法——專門針對八賊冢的陣法…… “那就是八仙陣?”張國忠問道。
“嗯!按張師的初衷,此陣分為八個陣脈,由其七個弟子各執一脈于龍虎崗,由張師本人自執一脈于襄陽府,七個弟子先行超度八賊冢中趙金舟的七個家人,而襄陽府的陣脈則暫時引襄陽府‘七關’之陽,震懾趙金舟之皮囊,龍虎崗的七個陣脈是很簡單的,而襄陽府這一脈則需改七關動陰陽,輕則折煞陽壽,重則當場暴斃!”晨光道長道,“衆弟子雖然反對,但卻又沒有其他辦法,況且張師注意已定實難更改,在後世的典籍中,鏟除襄陽府大患,确實有賴于這個八仙陣,但襄陽城中的那一陣脈,也就是更改襄陽七關之人,卻并不是張師本人!” 按晨光道長的說法,讓張三豐親自去更改襄陽七關折壽損命,于情于理都很難讓武當門人接受,而事實上親赴襄陽更改七關的人也并不是張三豐本人,在武當紀事類典籍《武當仙志》中,執掌八仙陣襄陽一脈的道士道号言尚,姓氏不詳,後人曾猜測此人的身份應是張三豐晚年的關門弟子,但在武當正史中,卻找不到任何關于此人的記載。
“關于此人,在《武當仙志》之中,一共提到過兩次,第一次是在布‘八仙陣’之前,一次則是在布陣之後!”晨光道長搖頭晃腦道,“言尚道人守趙金舟之屍身于‘寒骨洞’,此後便再無記述。
” 雖說八仙陣能暫時解決襄陽府的問題,但卻不能解決趙金舟屍身本身的怨氣問題,因為時日拖延太久,趙金舟之怨氣已然無法超度,但又不能像處理普通冤孽那樣一把火燒了完事,因為這趙金舟大怨未度,強行燒其屍身的話,隻能使其怨氣加重,更不好處理。
有介于此,張三豐便決定将趙金舟的屍身放置于一個叫“寒骨洞”的山洞之中,相傳此洞大陰若水,其陰氣強度是一般的山東或巨陰池所難以比拟的,雖說冤孽有“嗜陰”的特點,但若将大怨之孽置于此洞,洞内過強的陰氣無異于降低了冤孽對外界陽氣的耐受程度,一旦适應了寒骨洞中的陰氣,冤孽主觀上便不會踏出洞外一步,日久天長,其怨氣亦可漸漸消散,也不乏是一種欲擒故縱的好方法。
而負責在寒骨洞看守這個“趙金舟”屍身的,則正是那個言尚道士。
“寒骨洞?”張國忠一愣,“您知不知道具體位置?” “這個就不知道了……”晨光道長搖頭,“但應該不會太遠,那趙金舟的屍身不宜長途運送,當然是越近越好……” “那您說的那本《武當仙志》,能不能借晚輩看一看?” “都燒啦!”晨光道長一攤手,“當初藏經的時候,也就藏了那麼幾箱子,想我武當經卷千萬,光是經書祖訓就好幾百斤,正經經書都藏不過來,怎麼可能藏那種書?對了張掌教,你剛才說晨星師兄找我有事,是怎麼回事?” “我那是現場編的,那個大姐沒完沒了,我想幫您解圍……” “哦,我說呢……”晨光道長哈哈大笑…… —————————————————————————— 郎中:官名,始于戰國,正五品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