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八賊冢

關燈
”為業,淨是發明一些成本高效果差,不僅複雜且毫無實用價值的“面子陣局”,甚至說有些陣局一經發明以來幾百年都沒人用過。

     與這些人不同的是,張三豐發明陣局一來不宣揚,二來不刻意;每個陣局必定有其用意,也就是說,隻有碰到既有陣局解決不了的問題時,張三豐才會費腦子發明新陣局,“八仙鎮妖”中所用到的“八仙陣”,便是由此而來。

     相傳大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襄陽府出了個有名的貪官,名曰趙金舟,之所以有名,并不是因為貪得多或貪得久,而是因為自太祖朱元璋發明“剝皮實草”這種反貪新政策實施以來,此人有幸成了湖北第一個享受此特殊待遇的人。

     朱元璋在位的三十年間,可以說是中國曆史上持續時間最長、力度最大、态度最堅決的反貪**期,相傳僅“胡惟庸”一案,因受牽連而遭誅殺連坐的人數竟然超過了三萬人,而諸如“空印案”、“郭桓案”這種集團性質的貪污**案,連坐被殺的人竟達七八萬之多,組建一支集團軍都夠了,貧寒出身的朱元璋自起事之前便對貪官污吏恨之入髓,如今皇權在握,豈不是得好好發洩一下? 在明朝法典《大明律》之中,對貪官污吏的懲戒措施可以說是曆朝曆代之中最為嚴苛的,但朱元璋卻仍嫌不過瘾,幹脆親自編寫了法律效力高于《大明律》的《大诰》,其中規定貪污滿六十兩白銀即須斬首,到了後來,這朱元璋幹脆覺得光砍頭還是太輕,對後來人起不到應有的震懾作用,也便别出心裁的發明了“剝皮實草”這種新潮的反貪方法,具體實施方式就是把貪官拉到每個府、州、縣都設有的“皮場廟”剝皮,然後将人皮以稻草、石灰填充後放置于此人生前為官的公堂之上,說白了就是将貪官污吏做成“标本”,以供繼任者瞻仰緬懷。

     而襄陽府這個趙金舟,便有幸成為了湖北“剝皮實草”第一人,當趙金舟的“标本”被擺在公堂之上以後,立即引來了大批的老百姓争相瞻仰,說實在的,這個趙金舟生前并沒幹過什麼過分的事,有幾件冤案審的也挺漂亮的,在老百姓之間名聲還算說得過去,貪污也沒貪多少,一千兩而已,比起朝中那些動辄幾十萬上百萬兩的貪污案而言,的确連“小巫”都算不上,究其原因,完全是因為朝廷給的俸祿實在是太少了*,堂堂知府大員,當朝正五品,閨女出嫁連點像樣的嫁妝都拿不出來,丢人啊,無奈之下也隻能铤而走險小貪一筆,沒想到正趕上朱元璋處斬胡惟庸,順帶手嚴打貪污**,也便在風口浪尖上被抓了個現行。

     當爹的因為自己的婚事被人做成了标本放在衙門裡展覽,當閨女的自然也活不下去了,在趙金舟被押到“皮場廟”剝皮的當天,趙金舟的閨女趙翠兒便在家中懸梁自盡,與其同時自盡的還有一個叫“小芸”的貼身丫鬟,此外,趙金舟的媳婦宋氏因為丈夫貪污而受到了牽連,被判杖責八十,回家後沒扛幾天也挂了,趙金舟的老母因受不了家破人亡的打擊,在兒媳婦挨完闆子的當夜便心肌梗死一命嗚呼了,此外、趙府的賬房、管事受到株連者一共三人,悉數都被處斬,說白了,對于這件案子,就連朱元璋本人也感覺有點過意不去,貪了一千兩銀子就被滅門了,謀反也不過如此啊,不過沒辦法,如此堅決的反貪行動,目的就是殺雞給猴看,誰讓你個二百五命苦正好趕上呢。

     一千兩白銀,八條人命,外加一個标本,這便是趙金舟出名的原因,趙金舟案之後,整個湖北果然呈現出了一派清正廉明的全新氣象,不少蠢蠢欲動或是已經有所貪賄的官員一律是醍醐灌頂大徹大悟,義無反顧的踏上了回頭是岸的廉政之路,這也算是趙同志當官以來對于社會的最大貢獻吧。

     因為家人悉數死盡,又沒有親戚願意出頭為這個被展覽的哥們料理後事,趙家一家八口的屍首便被府衙的官差悉數埋在了襄陽城外一處名為“龍虎崗”的亂葬崗,八口薄皮棺材埋一個坑,為了圖省事也沒立墳頭,最後還專門插了個“八賊冢”的木牌以警後人。

     ———————————————— 注解*: 四舊:即“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的統稱。

     明朝官員的俸祿:大明洪武年間,正五品官,歲祿隻有192石,僅相當于唐代同職官員俸祿的20%-30%。

    朱元璋起事之前曾當過三年的乞丐,比起嚴苛的作風,其摳門程度在曆史上也是出了名的,即便是當朝一品大員,全年的俸祿也僅為1044石,折成現銀也就300兩左右,僅與清朝乾隆時期“知州”的收入水平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