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關燈
小
中
大
改變這個悲劇的結局,于是在我的故事裡出現了劉易這樣一個人,他看着很多故事,經曆着這一切而又不刻意改變它,有的時候也會進入其中去遊曆一番,改變一些不好的結局。
不過這僅僅局限于小說裡,說實話,在現實裡我倒并沒有期盼這麼一個人的出現,或許是我的生活還算不錯,不說一帆風順,總歸還算太平,人也比較懶散随性,沒有太多想要改變的事,隻有在看小說的時候才會有那種挽救一切的想法,而且恰恰不寄希望于主角,我隻是希望一個并不存在的人物去改變這一切。
從術士到養道兩本書裡面,出現了很多人物,這些人物的形象我個人在塑造的時候本來都是很有特點,但還是我那個損友告訴我,他看起來故事的人物完全看不出差别,都太生硬了。
他的話很打擊我,所以我打算在這最後的後記裡寫點我自己的考量,和我設計的初衷,如果要說人物,首先應該從兩本書的主角開始說起,這兩本書的主角也是被我那個朋友尤其點出的,看起來簡直就像一個人一樣,經曆了兩段故事。
可能是我表達能力着實不強,兩本書的主角在我的設計中是兩個類型的,他們就像貫穿兩個故事的兩本天書一樣各自代表着不同的群體和性格。
先說說江楚,江楚的故事是從一個孤兒開始的,故事開頭他就拿到了《承天》這時候的江楚一直是一個老氣的孩子,他很聰明,也很善良,而且還有愛占小便宜,他是一個最普通的市井小民,就像《承天》的主旨一樣,布衣群體,粗糙無華。
就是這樣一個人一路上遇到了無數的事,但一直都保持着比較樂呵的心态,一直到第二卷的時候,他開始成熟了,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責任,雖然這時候他的前進是漫無目的的,但是就在這慌亂之中,他在承擔自己的責任。
在最後的時候,他本來可以選擇停留在他師父制造的那個美好夢境裡,即使他意識到了那隻是一場夢,他也可以沉醉在裡面的時候,他選擇了承擔自己的責任,沒有人逼他,他是很自覺的站出來的,一直到最後放棄升仙,那時候他已經是一個大人了,他喜歡的一切都已經失去了,隻剩下最後的回憶,成仙就要舍棄這些,所以他選擇了留下,留下那人的一面,留下一點屬于自己的選擇。
《養道》的主角是朱塵,從成長的經曆上來看,兩人差不多,甚至最後的選擇也是一樣,也難怪我那個朋友說看起來像是一個人一樣。
可是在我心裡,朱塵和江楚真的是不同的,他們之間最大的區别就是江楚一直都有選擇的權利,朱塵是沒有的,從一開始他進入這個圈子開始,他的所有的一切都是無比緊迫的,正道魔道都在逼迫着他,乃至到了最後,江楚依舊有選擇留下的權利,他沒有,他必須成仙,必須舍棄自己作為人的所有東西,舍棄我執,或許之後會很逍遙,但是成仙的那一瞬,他一定很痛苦。
他隻有兩個夢想,一個是自己的,想要去全世界旅行,去享受這世上的那些奢華。
第二個是全家的,他希望全家能好好的在一起生活。
就這兩個願望,他都有機會實現,但是他都沒能實現,他不是自己選擇不去實現,他是被逼的,朱塵從最開始的設定就是一個落魄的富二代,單親家庭還常常隻有自己一個人生活。
好在他有一個好朋友陪着他一起,給他很多的幫助,七年的時光,在學校裡學習不怎樣,在社會上招搖撞騙混點錢,隻是就這樣一個人,善良的過分。
江楚一直都是有私心的,在很多時候選擇都偏向了自己一點,朱塵是沒有這點私心的,他的善良是一直存在的,無論對誰都希望對方能好好的,也正是因為這個性格,七年的時間裡,他被江楚監視着,随時都有殒命的危險,但他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心,沒有失控過,甚至在見到了江楚給的那麼多錢以後,也沒有敢用,一般那樣的一個窮孩子真正見到那麼多錢,才不會管那麼多呢,可他沒有。
他知道胖子願意幫他,但是顧及他的自尊的時候,他是很感激的,不是感激胖子保留了他的尊嚴,是感激胖子對他的真心,一直到後來,面對易楓,面對何遜,他都選擇了寬恕對方,而且是想都沒想的寬恕,所以在十萬大山裡觀世音菩薩說他是一個善良的人,可他自己确是不自知的。
不過這僅僅局限于小說裡,說實話,在現實裡我倒并沒有期盼這麼一個人的出現,或許是我的生活還算不錯,不說一帆風順,總歸還算太平,人也比較懶散随性,沒有太多想要改變的事,隻有在看小說的時候才會有那種挽救一切的想法,而且恰恰不寄希望于主角,我隻是希望一個并不存在的人物去改變這一切。
從術士到養道兩本書裡面,出現了很多人物,這些人物的形象我個人在塑造的時候本來都是很有特點,但還是我那個損友告訴我,他看起來故事的人物完全看不出差别,都太生硬了。
他的話很打擊我,所以我打算在這最後的後記裡寫點我自己的考量,和我設計的初衷,如果要說人物,首先應該從兩本書的主角開始說起,這兩本書的主角也是被我那個朋友尤其點出的,看起來簡直就像一個人一樣,經曆了兩段故事。
可能是我表達能力着實不強,兩本書的主角在我的設計中是兩個類型的,他們就像貫穿兩個故事的兩本天書一樣各自代表着不同的群體和性格。
先說說江楚,江楚的故事是從一個孤兒開始的,故事開頭他就拿到了《承天》這時候的江楚一直是一個老氣的孩子,他很聰明,也很善良,而且還有愛占小便宜,他是一個最普通的市井小民,就像《承天》的主旨一樣,布衣群體,粗糙無華。
就是這樣一個人一路上遇到了無數的事,但一直都保持着比較樂呵的心态,一直到第二卷的時候,他開始成熟了,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責任,雖然這時候他的前進是漫無目的的,但是就在這慌亂之中,他在承擔自己的責任。
在最後的時候,他本來可以選擇停留在他師父制造的那個美好夢境裡,即使他意識到了那隻是一場夢,他也可以沉醉在裡面的時候,他選擇了承擔自己的責任,沒有人逼他,他是很自覺的站出來的,一直到最後放棄升仙,那時候他已經是一個大人了,他喜歡的一切都已經失去了,隻剩下最後的回憶,成仙就要舍棄這些,所以他選擇了留下,留下那人的一面,留下一點屬于自己的選擇。
《養道》的主角是朱塵,從成長的經曆上來看,兩人差不多,甚至最後的選擇也是一樣,也難怪我那個朋友說看起來像是一個人一樣。
可是在我心裡,朱塵和江楚真的是不同的,他們之間最大的區别就是江楚一直都有選擇的權利,朱塵是沒有的,從一開始他進入這個圈子開始,他的所有的一切都是無比緊迫的,正道魔道都在逼迫着他,乃至到了最後,江楚依舊有選擇留下的權利,他沒有,他必須成仙,必須舍棄自己作為人的所有東西,舍棄我執,或許之後會很逍遙,但是成仙的那一瞬,他一定很痛苦。
他隻有兩個夢想,一個是自己的,想要去全世界旅行,去享受這世上的那些奢華。
第二個是全家的,他希望全家能好好的在一起生活。
就這兩個願望,他都有機會實現,但是他都沒能實現,他不是自己選擇不去實現,他是被逼的,朱塵從最開始的設定就是一個落魄的富二代,單親家庭還常常隻有自己一個人生活。
好在他有一個好朋友陪着他一起,給他很多的幫助,七年的時光,在學校裡學習不怎樣,在社會上招搖撞騙混點錢,隻是就這樣一個人,善良的過分。
江楚一直都是有私心的,在很多時候選擇都偏向了自己一點,朱塵是沒有這點私心的,他的善良是一直存在的,無論對誰都希望對方能好好的,也正是因為這個性格,七年的時間裡,他被江楚監視着,随時都有殒命的危險,但他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心,沒有失控過,甚至在見到了江楚給的那麼多錢以後,也沒有敢用,一般那樣的一個窮孩子真正見到那麼多錢,才不會管那麼多呢,可他沒有。
他知道胖子願意幫他,但是顧及他的自尊的時候,他是很感激的,不是感激胖子保留了他的尊嚴,是感激胖子對他的真心,一直到後來,面對易楓,面對何遜,他都選擇了寬恕對方,而且是想都沒想的寬恕,所以在十萬大山裡觀世音菩薩說他是一個善良的人,可他自己确是不自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