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幫詭事

關燈
魁嶺。

    第一個清晨。

     推開花窗,狂風夾雜着雨沫橫掃進來,屋子裡頓時片片煞涼。

     三四小時的睡眠讓杜少謙褪去了滿身的疲憊。

    他把整張面孔浸在瓷盆内,揚起腦袋後任水滴由臉頰順流而下。

    外邊的雨還在下,半刻也沒有停歇。

    透過窗外榆樹茂密的枝丫,掠過高矮不一的草屋坯房,隐約能看到鴨綠江水在肆意奔湧。

     我們随瘸腿夥計皮五下了吊腳樓,彎彎繞繞來到一處廳堂。

    廳堂之内擺了張大圓桌,衆人早已各自落座。

     謝掌櫃見我們到來,忙起身對杜少謙說:“吃個早飯還得走這麼遠的路,還望杜科長多擔待些!實在是原來這座宅子的主人整景兒,廳是廳,堂是堂,我們接管之後也就順着這個習慣來咧。

    ”杜少謙兩道眉毛間展露出滿不在乎的神色,說道:“嘿!不礙的。

    之前聽皮五說,這宅子的主人原來是個大地主,謝掌櫃了解這個人嗎?”謝掌櫃擺手道:“都過去好些年啦,不提啦不提啦。

    來!咱們先吃東西,吃東西。

    ”說着他将放在圓桌上的一隻大盤向杜少謙的方向推了推,“這吃食可是皮五的拿手絕活,杜科長要不要嘗嘗看?”大盤之内落着三五沿兒被切好的東西,看上去像是豆腐片,隻不過這豆腐片上滿是些青青白白的圖案,樣子古怪得很。

     坐在我身旁的李桐早已按捺不住,經過昨晚的連番折騰八成是餓壞了,還沒等杜少謙伸出筷子頭,他就已經把那豆腐片塞到嘴裡嚼了起來,一邊還不忘嘟囔道:“好吃!真好吃!這東西是啥?”皮五似乎早就料到有人會問起,于是他故作神秘地說:“烏龍穿白玉。

    ”老崔接過話茬:“咱這遼東怪模怪樣的吃食倒是不少,啥油炸冰溜子、刀切生雞蛋,可是我咋沒聽過這道菜,怎麼講?”皮五又炫耀起來,嘴角撇起來老高:“這個你就不知道了吧?聽我跟你唠叨唠叨你就明白咧。

    咱這地界兒靠着鴨綠江,淺水窩子裡可有不少旁人看不上眼兒的泥鳅,那真是又肥又嫩,一網下來弄個三五十斤不在話下。

    把這泥鳅先在水盆裡困上個兩三天,清清肚子裡的那些髒東西。

    然後,再把幾十條活泥鳅和鹵水豆腐一起冷水下鍋,竈下起火,水一熱泥鳅就往豆腐裡鑽,待開鍋後那泥鳅和豆腐便透熟透熟的,接着将它們取出來晾涼切成薄片,就這麼簡單哩!因着泥鳅色黑,熟透的豆腐色白,所以才叫了個‘烏龍穿白玉’的名号。

    ”“沒想到你懂得還真多!”李桐聽罷拍手叫絕,“昨晚那個夜光木就夠讓我驚訝了,這回又開眼啦!”“這算得了啥?”皮五哧哧地笑着說道,“要不是他娘的連日大雨,我一準兒讓你們見識見識更美味的東西!說起來這泥鳅不過是鴨綠江裡最不入流的水産,要說吃魚,那當屬這江裡的‘三花五羅十八子’,而這裡邊的‘三花’——鳌花、鳊花、鲫花又為上上等。

    當年我在木幫混日子的時候,每到春天江面破冰,魚肥蝦壯,吃開江三花魚可是幫中上下少有的樂事。

    ”他頓了一下繼續說:“不過這吃三花也是有講究的,必須要用帶着冰碴兒的江水來清煮,且這三花魚要脫脫地新鮮,隻加少量鹽和蔥姜,差個一星半點都不成!俗話說得好,千滾豆腐萬滾魚,等到那魚湯成了乳白色,味道簡直絕了,光是流的口水都能把你淹死……” 李桐滿臉欽羨,但轉而卻又十分失落地說道:“要不是出了吳先生這檔子事兒,我倒是真想嘗嘗這開江三花魚是啥味道。

    ”皮五聽到李桐這麼說,根本不顧及其他,接着手舞足蹈地繼續扯道:“其實,還有更絕的哪!早年間我在長白山的深山老林子伐木頭,山中的溪谷裡盛産一種遍身滑溜溜的林蛤,那些滿族旗人的後代都叫這玩意兒為‘哈什螞’,都說這哈什螞是喝着野參水長大,所以有這東西的山間必産大參。

    哈什螞這東西怪得很,光喝不吃,秋天寒霜降後大都腹脹而死。

    ”皮五繼續說:“咱們用刀剝開它們的肚子,十之八九都有烏黑的蛤籽,再把兩肋上那肥滿瑩白的蛤油一并刮下,這兩樣物件要是放在滾沸的三花魚湯之中涮食,那才真叫……真叫他娘的人間絕味!”我們聽罷連連點頭唏噓。

    而這工夫,老崔卻沒深沒淺地脫口問皮五:“你殘廢的這條腿是伐木時弄傷的嗎?”皮五被老崔突如其來的詢問弄得愣了愣,接着原本綻滿臉頰上的驕傲神色唰地褪了個幹幹淨淨。

     就在我思量老崔此話太過唐突之際,皮五則聳着肩膀“嘿”了一聲,他自顧自地說道:“都怪我皮五命如薄紙,攤上了那檔子怪事,才在這鴨綠江裡弄瘸了腿,最後……最後落到了當雜工的下場!”我疑問道:“都說這木幫木幫的,想來都是在深山老林子裡,咋又會跟鴨綠江扯上關聯?”皮五回話:“邱明同志,這個你有所不知。

    這木幫是咱遼東最古老的行幫,可不單單隻是伐木頭那麼簡單,那是分山場子活和水場子活的。

    這山場子活是把山中圈好的大木伐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