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篇 第二十一章 偶遇
關燈
小
中
大
一場為了遊樂散心的狩獵卻在慘淡中收場。
關内侯郎中令李敢遭鹿撞身死,李夫人因為驚吓過度病倒在榻。
劉徹再無遊興,率領文武官員從甘泉宮匆匆返回長安城。
霍去病變得異常沉默,常常能一整日一句話都不說。
血緣情深,對我是極奢侈的一件東西,他自小擁有,可在權力和皇位前卻不堪一擊。
我不知道該如何去開解他,隻能安靜地随在他的身側,當他轉身或擡眸時能看到我,知道自己并不是孤身一人。
元狩六年的春天,無聲無息地降臨長安。
待驚覺時,已經桃紅柳綠,春意爛漫。
我和霍去病并肩在桃林中漫步,他随手掐了一朵桃花插在我鬓間,嘴貼在我耳朵邊問:“你想去看兒子嗎?” 我怔了一下,不敢相信地問:“不是宮裡的?” 他輕輕點頭。
因為此事一旦洩漏,不僅僅關系到我們的生死,還會拖累九爺他們,所以我和霍去病一直很有默契地絕口不提。
可是怎麼可能不想呢?隻是不敢去想。
我回身摟住去病的腰,臉伏在他的胸膛上:“想。
” 他笑着擰了一下我的鼻子:“呀!呀!看看!八字還沒有一撇的事情,你就不惜在大庭廣衆下主動投懷送抱,放心吧!不用你色相勾引,我也一定盡力。
” 我又羞又惱,一掌推開他,轉身就走,他在身後大笑起來。
我面上佯怒,心裡卻透着喜,他又慢慢變回本來的霍去病了。
晚上用過晚飯後,去病叫了霍光去書房,兩人在房内談了許久。
出來後,霍光的眼中多了幾分剛毅,好似一會兒的工夫就長大了幾歲。
“你勸光弟離開長安,回家嗎?” “沒有!每個男兒都有一條自己認定的路,都有自己想成就的夢想,他的人生他自己做主。
我隻是和它講清楚了如今長安的形勢,告訴他也許以後我不但保護不了他,反而他會因為我而生出很多麻煩和危機。
” 想着剛才霍光的神色,已經明白了霍光的決定:“光弟仍舊決定要留在長安城?” 去病笑着點點頭,神情中含着幾分贊許。
※※※ 三月間,桃花開得最爛漫時。
朝堂内的争鬥比火紅的桃花還熱鬧還激烈。
李敢的葬禮,霍去病沒有出現,反倒衛青、公孫敖等人前去緻哀。
平陽公主出面替李敢的兩個女兒說親事,劉徹也許對李敢有歉疚,也許出于想進一步分化衛青和霍去病,同意替太子劉據定了親,将李敢的兩個年紀還小的女兒定為太子的妃子。
雖然李氏家族有能力的壯年男丁盡去,隻剩了一門寡婦弱女幼兒,一派大廈将傾的慘淡景象,但從秦朝時,李家就頻出大将,在朝中和民間的人心仍在。
李敢的侄子李陵,年紀雖不大,可已經表露出很高的軍事天賦,也甚得劉徹欣賞,劉徹說過好幾次待他稍大一些時就要封他做天子侍中。
霍去病十八歲時受封天子侍中,李陵也隐隐有成為一代大将的可能。
衛氏此舉不但博取了朝堂和民間的贊譽,把支持同情李氏的人心暗暗拉向了太子,而且立即把霍去病射殺李敢的事情和衛氏劃分得一清二楚。
李敢被霍去病射殺的消息不胫而走,朝廷内同情李氏家族遭遇的人越來越多,以前衆人一心排斥衛青為首的衛氏,此時有了對比,個個都開始覺得行事謙恭有禮的衛青還不錯,對衛氏冒着不惜得罪霍去病的風險,回護李家老幼的做法更是贊譽,矛頭開始隐隐指向了霍去病。
雖然有劉徹的重壓,但是依然擋不住各種彈劾奏章,甚至發生了衆官哭求皇上不可罔顧國家法律。
劉徹無奈下,決定貶霍去病去朔方守城,遠離長安,避避風頭。
劉徹當時審問霍去病時,隻有少數人在場,事後也封鎖了消息。
為什麼當時隻有少數人知道的事情,最後變成朝堂中人盡皆知的事情?為什麼有那麼多人突然膽子大到敢一再彈劾霍去病?現今的朝堂内究竟哪股勢力能在皇上明顯袒護霍去病的情況下,還能針對霍去病掀起巨浪? 霍去病對朝廷内的風浪湧動,視若不見,繼續我行我素,他似乎還在暗自鼓勵着彈劾他的人,原本他可以設法阻止這場波瀾,可他隻是淡淡地看着這場朝堂内倒霍的風波愈演愈烈。
霍去病在準備去朔方前,第一次大違他一貫的行事,主動參與到朝廷政治中,而且一出手就驚人,他請求皇上冊封以劉髆為首的三位皇子為藩王。
“大司馬臣去病,昧死再拜上疏皇帝陛下:陛下過聽,使臣去病待罪行間。
宣專邊塞之思慮,暴骸中野無以報,乃敢為他議以幹用事者,誠見陛下憂勞天下,哀憐百姓以自忘,虧膳乏樂,損郎員。
皇子賴天,能勝衣趨拜,至今無号位師傅官。
陛下恭讓不恤,群臣私望,不敢越職而言。
臣竊不勝犬馬心,昧死原陛下诏有司,因盛夏吉時定皇子位。
唯陛下幸察。
臣去病昧死再拜以聞皇帝陛下。
” 去病把寫好的請求冊封三維地黃字奏章遞給我,我細讀了一遍,又遞回給他:“很好呢!十分待罪,十分謙恭的樣子,不過真要謙恭,就不該寫這樣的奏章了,不知道皇上會怎麼想?”去病一笑,收起了奏章,并未多言。
皇子一旦被冊封為藩王,就要離開長安前往封地。
名義上好似有了自己的屬地,
關内侯郎中令李敢遭鹿撞身死,李夫人因為驚吓過度病倒在榻。
劉徹再無遊興,率領文武官員從甘泉宮匆匆返回長安城。
霍去病變得異常沉默,常常能一整日一句話都不說。
血緣情深,對我是極奢侈的一件東西,他自小擁有,可在權力和皇位前卻不堪一擊。
我不知道該如何去開解他,隻能安靜地随在他的身側,當他轉身或擡眸時能看到我,知道自己并不是孤身一人。
元狩六年的春天,無聲無息地降臨長安。
待驚覺時,已經桃紅柳綠,春意爛漫。
我和霍去病并肩在桃林中漫步,他随手掐了一朵桃花插在我鬓間,嘴貼在我耳朵邊問:“你想去看兒子嗎?” 我怔了一下,不敢相信地問:“不是宮裡的?” 他輕輕點頭。
因為此事一旦洩漏,不僅僅關系到我們的生死,還會拖累九爺他們,所以我和霍去病一直很有默契地絕口不提。
可是怎麼可能不想呢?隻是不敢去想。
我回身摟住去病的腰,臉伏在他的胸膛上:“想。
” 他笑着擰了一下我的鼻子:“呀!呀!看看!八字還沒有一撇的事情,你就不惜在大庭廣衆下主動投懷送抱,放心吧!不用你色相勾引,我也一定盡力。
” 我又羞又惱,一掌推開他,轉身就走,他在身後大笑起來。
我面上佯怒,心裡卻透着喜,他又慢慢變回本來的霍去病了。
晚上用過晚飯後,去病叫了霍光去書房,兩人在房内談了許久。
出來後,霍光的眼中多了幾分剛毅,好似一會兒的工夫就長大了幾歲。
“你勸光弟離開長安,回家嗎?” “沒有!每個男兒都有一條自己認定的路,都有自己想成就的夢想,他的人生他自己做主。
我隻是和它講清楚了如今長安的形勢,告訴他也許以後我不但保護不了他,反而他會因為我而生出很多麻煩和危機。
” 想着剛才霍光的神色,已經明白了霍光的決定:“光弟仍舊決定要留在長安城?” 去病笑着點點頭,神情中含着幾分贊許。
※※※ 三月間,桃花開得最爛漫時。
朝堂内的争鬥比火紅的桃花還熱鬧還激烈。
李敢的葬禮,霍去病沒有出現,反倒衛青、公孫敖等人前去緻哀。
平陽公主出面替李敢的兩個女兒說親事,劉徹也許對李敢有歉疚,也許出于想進一步分化衛青和霍去病,同意替太子劉據定了親,将李敢的兩個年紀還小的女兒定為太子的妃子。
雖然李氏家族有能力的壯年男丁盡去,隻剩了一門寡婦弱女幼兒,一派大廈将傾的慘淡景象,但從秦朝時,李家就頻出大将,在朝中和民間的人心仍在。
李敢的侄子李陵,年紀雖不大,可已經表露出很高的軍事天賦,也甚得劉徹欣賞,劉徹說過好幾次待他稍大一些時就要封他做天子侍中。
霍去病十八歲時受封天子侍中,李陵也隐隐有成為一代大将的可能。
衛氏此舉不但博取了朝堂和民間的贊譽,把支持同情李氏的人心暗暗拉向了太子,而且立即把霍去病射殺李敢的事情和衛氏劃分得一清二楚。
李敢被霍去病射殺的消息不胫而走,朝廷内同情李氏家族遭遇的人越來越多,以前衆人一心排斥衛青為首的衛氏,此時有了對比,個個都開始覺得行事謙恭有禮的衛青還不錯,對衛氏冒着不惜得罪霍去病的風險,回護李家老幼的做法更是贊譽,矛頭開始隐隐指向了霍去病。
雖然有劉徹的重壓,但是依然擋不住各種彈劾奏章,甚至發生了衆官哭求皇上不可罔顧國家法律。
劉徹無奈下,決定貶霍去病去朔方守城,遠離長安,避避風頭。
劉徹當時審問霍去病時,隻有少數人在場,事後也封鎖了消息。
為什麼當時隻有少數人知道的事情,最後變成朝堂中人盡皆知的事情?為什麼有那麼多人突然膽子大到敢一再彈劾霍去病?現今的朝堂内究竟哪股勢力能在皇上明顯袒護霍去病的情況下,還能針對霍去病掀起巨浪? 霍去病對朝廷内的風浪湧動,視若不見,繼續我行我素,他似乎還在暗自鼓勵着彈劾他的人,原本他可以設法阻止這場波瀾,可他隻是淡淡地看着這場朝堂内倒霍的風波愈演愈烈。
霍去病在準備去朔方前,第一次大違他一貫的行事,主動參與到朝廷政治中,而且一出手就驚人,他請求皇上冊封以劉髆為首的三位皇子為藩王。
“大司馬臣去病,昧死再拜上疏皇帝陛下:陛下過聽,使臣去病待罪行間。
宣專邊塞之思慮,暴骸中野無以報,乃敢為他議以幹用事者,誠見陛下憂勞天下,哀憐百姓以自忘,虧膳乏樂,損郎員。
皇子賴天,能勝衣趨拜,至今無号位師傅官。
陛下恭讓不恤,群臣私望,不敢越職而言。
臣竊不勝犬馬心,昧死原陛下诏有司,因盛夏吉時定皇子位。
唯陛下幸察。
臣去病昧死再拜以聞皇帝陛下。
” 去病把寫好的請求冊封三維地黃字奏章遞給我,我細讀了一遍,又遞回給他:“很好呢!十分待罪,十分謙恭的樣子,不過真要謙恭,就不該寫這樣的奏章了,不知道皇上會怎麼想?”去病一笑,收起了奏章,并未多言。
皇子一旦被冊封為藩王,就要離開長安前往封地。
名義上好似有了自己的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