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篇 第一章 綁架
關燈
小
中
大
黑沉沉的天空沉默地籠罩着大地,空曠的古道上隻有得得的馬蹄聲在回蕩。
我坐在馬車篷頂呆呆凝視着東邊,那座雄宏的長安城已離我越來越遠。
不知道多久後,東邊泛出了朝霞,雖隻是幾抹,卻絢爛無比,天地頓時因它們而生色。
慢慢地,半邊天都密布了雲霞,如火一般噴湧燃燒着。
一輪滾圓的紅日從火海中冉冉升起,不一會就把籠罩着整個天地的黑暗驅除一空。
天下隻怕再沒有比日出更燦爛壯美的景色。
我被這意外的美景所震懾,心中的悒郁消散許多,忍不住舉起雙臂,長嘯一聲,慶賀新一天的來臨。
嘯聲剛出口,馬車一個颠簸差點把我甩下車。
我回頭看向車夫,車夫用力拉着缰繩,賠笑道:“這絕對是我們車馬行最好的馬,剛才不知怎麼了,竟然蹄子有些軟,現在已經沒事。
” 我笑着搖搖頭,示意他繼續趕路,聽到狼嘯,恐怕沒有幾隻馬不蹄軟,幸虧我反應快,否則現在該在地上啃泥了。
天已亮,路上旅人漸多。
不想引人注目,隻好放棄在車頂的暢意,我輕盈地翻身下了車篷頂子,坐到車夫身旁。
車夫倒是一個豪爽人,見我坐到他身旁,也沒有局促不安。
一面甩鞭,一面笑道:“看姑娘的樣子是會一些功夫的人。
既然不喜歡馬車的局促,怎麼不單買一匹好馬呢?” 我笑道:“沒有機會學,至今仍然不會騎馬。
” 車夫指了指在高空飛着的小謙和小淘,“我看姑娘很有牲畜緣,若下工夫學,肯定能騎得好。
” 我笑着沒有說話。
回了西域可沒有機會騎馬,如果什麼時候能有匹馬敢和狼為伍時,我再學吧! 一路西行,原本應該山水含笑、草木青翠、生機盎然的春天卻顯得有些荒涼,時見廢棄殘破的茅屋,野草蔓生的農田,我輕歎口氣,“戰争中苦的永遠是平民。
” 車夫的神情頗有所動,長噓口氣,“可不是嗎?前年和匈奴打了兩次仗,死了十多萬士兵,多少老婦沒了兒子,多少女子沒了夫君!大前年遭了旱災,糧食本就歉收,再加上戰争耗費,為了湊軍費朝廷下诏可以買官職和用錢為自己贖罪,可是平頭百姓哪裡來的那些錢?花了錢的人做官,想的能是什麼,克扣的還不是平民百姓?打仗戰死的是平民兵士,可得賞賜和封侯拜将的卻永遠是那些貴人子弟。
今年又打,還不知道會是什麼凄涼狀況呢?匈奴不是不該打,可這仗打得……唉!” 一個車夫居然有這麼一番感歎,我詫異地道:“大伯的見解令我受教。
” 車夫笑道:“年紀老大,倒是沒什麼不好意思說的,不瞞姑娘,幼年時家境還算豐裕,也讀過幾年書,現在終年走南闖北,各種客人接觸得多,自己沿途所見,加上從一些客人那裡聽來的,信口胡說而已。
” 我問道:“我在長安城裡時曾聽聞外面有人吃人的事情,可是真的?” 車夫猛甩了一鞭子,“怎麼不是真的?建元三年時,一場大水後,人吃人的可不少。
建元六年時,河南大旱,父子都相食,這還是不怎麼打仗時的年景。
這些年朝廷頻頻動兵,虧得天災還不重,否則……唉!人吃人的事情,聽人說隻有高祖皇帝初得天下時發生過,文帝和景帝在位時可沒有這些慘事。
” 車夫語意未盡,顯然民間百姓在對匈奴連年用兵後不堪重負,盼的更是文景之治,而非漢武帝的窮兵黩武。
我想了會兒道:“當年秦始皇修築長城時征壯丁五十萬,其時全國人口男女老少加起來方不過兩千萬,幾乎家家都夫離子散,哀嚎聲遍野。
不過如果沒有長城這道防線擋住馬背上可以一日間劫掠千裡、所過處屍體遍地的匈奴,中原百姓受的罪難以想象。
民間對秦始皇修築長城怨恨沖天,甚至編造了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故事,可也有讀書人認為修築長城‘禍在一時,功在百世’,當朝天子現在所做的事情也頗有些這個意思。
” 車夫驚詫地看向我,“姑娘這話說得也不一般呀!”他呵呵笑了幾聲後,又收斂了笑意,很認真地問我,“姑娘是有見識的人,那我也就有話直說。
我想問一句,我們現在的人是人,後世的人也是人,為什麼要為幾十年後或者幾百年後一個可能的惡果就讓我們當時的人承受一生的痛苦?秦始皇修築長城時,千家萬戶的錐心之痛豈是幾個讀書人用幾句話就能抹殺的?‘禍在一時,功在百世’,說話的人講得真容易,如果把他的兒子征去築長城,最後連屍骨都埋在長城中,他能這樣說嗎?如果是他的女兒痛失夫婿,他能這麼說嗎?如果是他從小就失去父親,連祭奠的墳墓都沒有,他還能這麼說嗎?” 我口中欲辯,腦内卻無一言。
沉默了半晌,最後說:“大伯說得有理,說這些話的人隻因為他們站在高處,舒适惬意地遙看着他人的痛苦,所以自以為目光遠大,其實草木隻一秋,人生隻一世,誰都沒有權力判定他人該犧牲。
不過皇上攻打匈奴,也是不得不為。
大伯可知道匈奴單于調戲呂太後的事情?” “略聞一二,市井傳言高祖皇帝駕崩未久,匈奴單于就修書給呂太後,說什麼你既然做了寡婦,我又正好是鳏夫,索性我倆湊一塊過日子。
” 我點了下頭,“樹活皮,人活臉,就是民間百姓遭遇這樣的侮辱隻怕都會狠狠打上一架,何況堂堂一國的太後?可當時漢家積弱,朝中又無大将,太後也隻能忍下這口氣,最後還送了個公主去和親。
從高祖登基到現在的皇帝親政前,百姓的一時苟安是幾十位绮年玉貌的女子犧牲終身幸福換來的。
她們又憑什麼呢?皇上親政前,漢朝年年要向匈奴饋贈大筆财物,那些是漢家百姓的辛勞,匈奴憑什麼可以不勞而獲?難道我們漢家男兒比匈奴弱?要任由他們欺負?世上有些事情是不得不為,即使明知要斷頭流血,代價慘重。
” 車夫好半晌都沒有說話,沉重地歎了口氣,“人老了,若年輕時聽了姑娘這一番話,隻怕立即想随了衛将軍、霍将軍攻打匈奴。
民間對皇上多有怨言,不過千秋功過自有後世評,得失的确非一時可定。
” 我吐了吐舌頭,笑道:“大伯,别被我唬住了。
其實這些對對錯錯,我自己都時而會這麼想,時而又會那麼想,全沒有定論。
我今天說這些話,隻因為大伯說了另一番話,我就忍不住辯解一下,如果大伯說的是我的話,我隻怕要站到另一邊去。
” 車夫響亮地甩了甩鞭子,大笑起來,“你這女娃看着老成,其實心性還未定。
” 當時告訴車馬行要最好的車夫,最好的馬,沒想到居然是意外之獲。
我熟悉的地方不過漠北、漠南、西域和長安,能聽一個走過千山萬水的人講人情世故,這一路絕不會寂寞。
“去敦煌城,最近的路是先到隴西,再經休屠、張掖,過小月氏後到。
”車夫一面打馬一面解釋。
我一聽“隴西”二字立即決定不管它是不是最近,都絕不會走這條路,“有沒有不用經過隴西的路?” “有,先到北地,繞過隴西到涼州,再趕往敦煌,這樣一來要多走兩三天。
” “大伯,我們
我坐在馬車篷頂呆呆凝視着東邊,那座雄宏的長安城已離我越來越遠。
不知道多久後,東邊泛出了朝霞,雖隻是幾抹,卻絢爛無比,天地頓時因它們而生色。
慢慢地,半邊天都密布了雲霞,如火一般噴湧燃燒着。
一輪滾圓的紅日從火海中冉冉升起,不一會就把籠罩着整個天地的黑暗驅除一空。
天下隻怕再沒有比日出更燦爛壯美的景色。
我被這意外的美景所震懾,心中的悒郁消散許多,忍不住舉起雙臂,長嘯一聲,慶賀新一天的來臨。
嘯聲剛出口,馬車一個颠簸差點把我甩下車。
我回頭看向車夫,車夫用力拉着缰繩,賠笑道:“這絕對是我們車馬行最好的馬,剛才不知怎麼了,竟然蹄子有些軟,現在已經沒事。
” 我笑着搖搖頭,示意他繼續趕路,聽到狼嘯,恐怕沒有幾隻馬不蹄軟,幸虧我反應快,否則現在該在地上啃泥了。
天已亮,路上旅人漸多。
不想引人注目,隻好放棄在車頂的暢意,我輕盈地翻身下了車篷頂子,坐到車夫身旁。
車夫倒是一個豪爽人,見我坐到他身旁,也沒有局促不安。
一面甩鞭,一面笑道:“看姑娘的樣子是會一些功夫的人。
既然不喜歡馬車的局促,怎麼不單買一匹好馬呢?” 我笑道:“沒有機會學,至今仍然不會騎馬。
” 車夫指了指在高空飛着的小謙和小淘,“我看姑娘很有牲畜緣,若下工夫學,肯定能騎得好。
” 我笑着沒有說話。
回了西域可沒有機會騎馬,如果什麼時候能有匹馬敢和狼為伍時,我再學吧! 一路西行,原本應該山水含笑、草木青翠、生機盎然的春天卻顯得有些荒涼,時見廢棄殘破的茅屋,野草蔓生的農田,我輕歎口氣,“戰争中苦的永遠是平民。
” 車夫的神情頗有所動,長噓口氣,“可不是嗎?前年和匈奴打了兩次仗,死了十多萬士兵,多少老婦沒了兒子,多少女子沒了夫君!大前年遭了旱災,糧食本就歉收,再加上戰争耗費,為了湊軍費朝廷下诏可以買官職和用錢為自己贖罪,可是平頭百姓哪裡來的那些錢?花了錢的人做官,想的能是什麼,克扣的還不是平民百姓?打仗戰死的是平民兵士,可得賞賜和封侯拜将的卻永遠是那些貴人子弟。
今年又打,還不知道會是什麼凄涼狀況呢?匈奴不是不該打,可這仗打得……唉!” 一個車夫居然有這麼一番感歎,我詫異地道:“大伯的見解令我受教。
” 車夫笑道:“年紀老大,倒是沒什麼不好意思說的,不瞞姑娘,幼年時家境還算豐裕,也讀過幾年書,現在終年走南闖北,各種客人接觸得多,自己沿途所見,加上從一些客人那裡聽來的,信口胡說而已。
” 我問道:“我在長安城裡時曾聽聞外面有人吃人的事情,可是真的?” 車夫猛甩了一鞭子,“怎麼不是真的?建元三年時,一場大水後,人吃人的可不少。
建元六年時,河南大旱,父子都相食,這還是不怎麼打仗時的年景。
這些年朝廷頻頻動兵,虧得天災還不重,否則……唉!人吃人的事情,聽人說隻有高祖皇帝初得天下時發生過,文帝和景帝在位時可沒有這些慘事。
” 車夫語意未盡,顯然民間百姓在對匈奴連年用兵後不堪重負,盼的更是文景之治,而非漢武帝的窮兵黩武。
我想了會兒道:“當年秦始皇修築長城時征壯丁五十萬,其時全國人口男女老少加起來方不過兩千萬,幾乎家家都夫離子散,哀嚎聲遍野。
不過如果沒有長城這道防線擋住馬背上可以一日間劫掠千裡、所過處屍體遍地的匈奴,中原百姓受的罪難以想象。
民間對秦始皇修築長城怨恨沖天,甚至編造了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故事,可也有讀書人認為修築長城‘禍在一時,功在百世’,當朝天子現在所做的事情也頗有些這個意思。
” 車夫驚詫地看向我,“姑娘這話說得也不一般呀!”他呵呵笑了幾聲後,又收斂了笑意,很認真地問我,“姑娘是有見識的人,那我也就有話直說。
我想問一句,我們現在的人是人,後世的人也是人,為什麼要為幾十年後或者幾百年後一個可能的惡果就讓我們當時的人承受一生的痛苦?秦始皇修築長城時,千家萬戶的錐心之痛豈是幾個讀書人用幾句話就能抹殺的?‘禍在一時,功在百世’,說話的人講得真容易,如果把他的兒子征去築長城,最後連屍骨都埋在長城中,他能這樣說嗎?如果是他的女兒痛失夫婿,他能這麼說嗎?如果是他從小就失去父親,連祭奠的墳墓都沒有,他還能這麼說嗎?” 我口中欲辯,腦内卻無一言。
沉默了半晌,最後說:“大伯說得有理,說這些話的人隻因為他們站在高處,舒适惬意地遙看着他人的痛苦,所以自以為目光遠大,其實草木隻一秋,人生隻一世,誰都沒有權力判定他人該犧牲。
不過皇上攻打匈奴,也是不得不為。
大伯可知道匈奴單于調戲呂太後的事情?” “略聞一二,市井傳言高祖皇帝駕崩未久,匈奴單于就修書給呂太後,說什麼你既然做了寡婦,我又正好是鳏夫,索性我倆湊一塊過日子。
” 我點了下頭,“樹活皮,人活臉,就是民間百姓遭遇這樣的侮辱隻怕都會狠狠打上一架,何況堂堂一國的太後?可當時漢家積弱,朝中又無大将,太後也隻能忍下這口氣,最後還送了個公主去和親。
從高祖登基到現在的皇帝親政前,百姓的一時苟安是幾十位绮年玉貌的女子犧牲終身幸福換來的。
她們又憑什麼呢?皇上親政前,漢朝年年要向匈奴饋贈大筆财物,那些是漢家百姓的辛勞,匈奴憑什麼可以不勞而獲?難道我們漢家男兒比匈奴弱?要任由他們欺負?世上有些事情是不得不為,即使明知要斷頭流血,代價慘重。
” 車夫好半晌都沒有說話,沉重地歎了口氣,“人老了,若年輕時聽了姑娘這一番話,隻怕立即想随了衛将軍、霍将軍攻打匈奴。
民間對皇上多有怨言,不過千秋功過自有後世評,得失的确非一時可定。
” 我吐了吐舌頭,笑道:“大伯,别被我唬住了。
其實這些對對錯錯,我自己都時而會這麼想,時而又會那麼想,全沒有定論。
我今天說這些話,隻因為大伯說了另一番話,我就忍不住辯解一下,如果大伯說的是我的話,我隻怕要站到另一邊去。
” 車夫響亮地甩了甩鞭子,大笑起來,“你這女娃看着老成,其實心性還未定。
” 當時告訴車馬行要最好的車夫,最好的馬,沒想到居然是意外之獲。
我熟悉的地方不過漠北、漠南、西域和長安,能聽一個走過千山萬水的人講人情世故,這一路絕不會寂寞。
“去敦煌城,最近的路是先到隴西,再經休屠、張掖,過小月氏後到。
”車夫一面打馬一面解釋。
我一聽“隴西”二字立即決定不管它是不是最近,都絕不會走這條路,“有沒有不用經過隴西的路?” “有,先到北地,繞過隴西到涼州,再趕往敦煌,這樣一來要多走兩三天。
” “大伯,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