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重逢

關燈
人往往被濺得滿身都是半化的黑雪。

     我揚聲吩咐車夫吆喝着點,讓行人早有個準備,經過行人身旁時慢些行。

    車夫響亮地應了聲好。

     園子門緊閉,往日不管黑夜白天都點着的兩盞大紅燈籠也不見了。

    我拍拍門,半晌裡面才有人叫道:“這幾日都不開門……”正說着,開門的婆子見是我,忙收了聲,表情怪異地扭過頭,揚聲叫紅姑。

     紅姑匆匆跑出來,牽起我的手笑道:“你可真有心,還惦記着來看我。

    ”我問道:“怎麼了?為什麼不做生意呢?” 紅姑牽着我在炭爐旁坐下,歎道:“還不是我闖的禍!吳爺正在犯愁,不知道拿我怎麼辦,他揣摩着上頭的意思,似乎辦重了辦輕了都不好交待,這幾日聽說連覺都睡不好,可也沒個妥當法子。

    但總不能讓我依舊風風光光地打開門做生意,所以命我先把門關了。

    ” 我呵呵笑起來:“那是吳爺偏袒你,不想讓你吃苦,所以左右為難地想法子。

    ”紅姑伸手輕點了下我的額頭:“那也要多謝你,否則就是吳爺想護我也不成。

    對了,你見到舫主了嗎?他為何找你?長什麼樣子?多大年紀?” 我道:“園子裡那麼多姐妹還指着你吃飯呢!你不操心自己的生意,卻在這裡打聽這些事情。

    ” 紅姑笑着說:“得了!你不願意說,我就不問了,不過你好歹告訴我舫主為何找你,你不是說自己在長安無親無故,家中也早沒親人了嗎?” 我抿着嘴笑了下:“我們曾見過的,也算舊識,隻是我不知道他也在長安。

    ”紅姑攤着雙手,歎道:“真是人算不如天算,我再精明可也不能和天鬥。

    ” 兩人正圍着爐子笑語,一個小丫頭挑了簾子直沖進來,禮也不行就趕着說:“雙雙小姐出門去了,奴婢攔不住,還被數落了一通。

    ” 紅姑闆着臉問:“她說什麼了?” 丫頭低頭道:“她說她沒有道理因為一個人就不做生意了,今日不做,明日也不做,那她以後吃什麼?還說……還說天香坊出了大價錢,她本還念着舊情,如今……如今覺得還是去的好,說女子芳華有限,她一生都指着這短短幾年,浪費不起。

    ” 紅姑本來臉色難看,聽到後來反倒神色緩和,輕歎一聲命丫頭下去。

    我問:“天香坊是石舫的生意嗎?” 紅姑道:“以前是,如今不是了,究竟怎麼回事,我也不知道。

    這兩年它場面做得越來越大,石舫的歌舞坊又各家隻理各家事,我看過不了多久,長安城中它就要一家獨秀了。

    我是底下人,不知道舫主究竟什麼意思。

    ” 紅姑沉默地盯了會兒炭火,笑着起身道:“不講這些煩心事了,再說也輪不到我操那個閑心,這段日子都悶在屋子裡,難得下了兩日雪,正是賞梅的好日子,反正不做生意,索性把姑娘們都叫上,出去散散心。

    ”我忙應好。

     我與紅姑同坐一輛車,紅姑畏冷,身上裹了件狐狸毛大氅,手上還套着繡花手套,看到我隻在身衣外穿了件棉罩衣,啧啧稱羨。

    不過她羨慕的可不是我身體好,而是羨慕我數九寒天,在人人都裹得和個包子一樣時,我卻仍舊可以“身段窈窕”。

     馬車快要出城門時,突然喧嘩聲起,一隊隊衛兵舉槍将行人隔開,路人紛紛停了腳步,躲向路邊,我們的車也趕緊靠在一家店門口停了下來,一時間人嚷馬嘶,場面很是混亂。

     我好奇地挑起簾子,探頭向外看,紅姑見慣不亂地笑道:“傻丫頭!往後長安城裡這樣的場面少見不了,你沒有見過皇上過禦道,那場面和陣勢才驚人呢!” 她說着話,遠遠的幾個人已經縱馬小跑着從城門外跑來。

    我探着腦袋凝目仔細瞧着,遠望着年齡似乎都不大,個個錦衣華裘,駿馬英姿,意氣風發。

    年少富貴,前程錦繡,他們的确占盡人間風流。

     我心中突然一震,那個……那個面容冷峻、劍眉星目的人不正是小霍?此時雖然衣着神态都與大漠中相去甚遠,但我相信自己沒有認錯。

    其他幾個少年都是一面策馬一面笑談,他卻雙唇緊閉,眼光看着遠處,顯然人雖在此,心卻不在此。

     紅姑大概是看到我面色驚疑,忙問:“怎麼了?”我指着小霍問:“他是誰?” 紅姑掩着嘴輕笑起來:“玉兒的眼光真是不俗呢!這幾人雖然都出身王侯貴胄,但就他最不一般,而且他至今仍未婚配,連親事都沒有定下一門。

    ” 我橫了紅姑一眼:“紅姑倒是個頂好的媒婆,真真可惜,竟入錯行了。

    ”紅姑笑指着小霍道:“此人的姨母貴為皇後,他的舅舅官封大将軍,聲名遠震匈奴西域,享食邑八千七百戶。

    他叫霍去病,是長安城中有名的霸王,外人看着沉默寡言,沒什麼喜怒,但據說脾氣極其驕橫,都敢當着衆人面頂撞他的舅父,可偏偏投了皇上的脾性,事事護他幾分,惹得長安城中越發沒有人敢得罪他。

    ” 我盯着他馬上的身姿,心中滋味難述。

    長安城中,我最彷徨時,希冀能找到他,可是沒有。

    我進入石府時,以為穿過長廊,在竹林盡頭看到的會是他,卻仍不是。

    但在我最沒有想到的瞬間,他出現了。

    我雖早想到他的身份隻怕不一般,卻怎麼也沒有想到他會是漢朝皇帝和衛青大将軍的外甥。

     他在馬上似有所覺,側頭向我們的方向看來,視線在人群中掠過,我猛然放下了簾子。

     紅姑路上幾次逗我說話,我卻都隻是含着絲淺笑淡淡聽着。

    紅姑覺得沒什麼意思,也停了說笑,細細打量着我的神色。

     好一會兒後,她壓着聲音忽道:“何必妄自菲薄?我這輩子就是運氣不好,年輕時隻顧着心中喜好,由着自己性子來,沒有細細盤算過,如今道理明白了,人卻已經老了。

    你現在年齡正小,人又生得這般模樣,隻要你有心,在長安城裡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就是當今衛皇後,昔年身份也比我們高貴不了多少。

    她母親是公主府中的奴婢,與人私通生下她,她連父親都沒有,隻能冒姓衛。

    成年後,也隻是公主府中的歌女,後來卻憑借自己的容貌和才情,得到皇上寵愛,母儀天下。

    再說衛大将軍,也是個私生子,年幼時替人牧馬,不僅吃不飽,還要時時遭受主人鞭笞,後來卻征讨匈奴立下大功,位極人臣。

    ” 我側身笑摟着紅姑:“好姐姐,我的心思倒不在此。

    我隻是在心裡琢磨一件過去的事情而已。

    歌女做皇後,馬奴當将軍,你的道理我明白。

    我們雖是女人,可既然生在這個門第并不算森嚴,女人又頻頻幹預朝政的年代,也可以說一句‘王侯将相,甯有種乎’!” 紅姑神情怔怔,嘴裡慢慢念了一遍“王侯将相,甯有種乎”,似乎深感于其中滋味,“你這話是從哪裡聽來的?如果我像你這般大時就能明白這樣的話,如今也許就是另外一番局面。

    ” 紅姑自負美貌,聰慧靈巧也遠勝衆人,可惜容顔漸老,卻仍舊在風塵中掙紮,心有不甘,也隻能徒呼奈何。

     白雪紅梅相輝映,确是極美的景色,我眼在看,心卻沒有賞,隻是咧着嘴一直笑着。

    紅姑心中也擔了不少心事,對着開得正豔的花,似乎又添了一層落寞。

     賞花歸來時,天色已黑,紅姑和别的姑娘合坐馬車回園子,我自行乘車回了石府。

    竹館内九爺獨自一人正在燈下看書,暈黃的燭光映得他的身上帶着一層暖意。

    我的眼眶突然有些酸,以前在外面瘋鬧得晚了時,阿爹也會坐在燈下一面看書一面等我。

    一盞燈,一個人,卻就是溫暖。

     我靜靜站在門口,屋内的溫馨甯靜緩緩流淌進心中,讓我不舒服了一下午的心漸漸安穩下來。

    他若有所覺,笑着擡頭看向我:“怎麼在門口傻站着?” 我一面進屋子,一面道:“我去看紅姑了,後來還和她一塊兒出城看了梅花。

    ”他溫和地問:“吃飯了嗎?”我道:“晚飯雖沒正經吃,可紅姑帶了不少吃的東西,一面玩一面吃,也吃飽了。

    ” 他微颔了下首沒有再說話,我猶豫了會兒,問道:“你為什麼任由石舫的歌舞坊各自為政,不但不能聯手抗敵,還彼此牽絆?外面人都懷疑是石舫内部出了亂子,舫主無能為力呢!” 他擱下手中竹簡,帶着幾分漫不經心,笑說道:“他們沒有猜錯,我的确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 我搖搖頭,沉默了會兒道:“你不是說讓我想自己想做什麼嗎?我想好了,别的生意我都不熟,歌舞坊我如今好歹知道一點,何況我本身就是女子,你讓我到歌舞坊先學着吧!不管是做個記賬的,還是打下手都可以。

    ” 九爺依舊笑着說:“既然你想好了,我明日和慎行說一聲,看他如何安排。

    ”我向他行了一禮:“多謝你!” 九爺轉動着輪椅,拿了一個小包裹遞給我:“物歸原主。

    ” 包裹裡是那套藍色樓蘭衣裙,手輕輕從上面撫過,我想說什麼卻又說不出來,不是一個“謝”字可以表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