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番外皇帝難為之九

關燈
自專業人士之手,除了鎮南王府,他實在想不出是哪個拿出來的。

    “幫上一二,也情有可原。

    再者,殿下早便是世子,先前王爺遭了難,都是殿下掌權,說不得鎮南王府的人手有一部分還在他手裡呢。

    新官上任還有三把火,何況是殿下。

    此事,他沒在朝廷上發作,就是給我們留了臉面。

    ”說到最後,很有幾分慶幸。

     徐叁臉色稍緩,自責道,“是我太心急了,皇上欽點我為太子師,我卻行事毛糙,實在是不給殿下做臉。

    ”他是個聰明人,深知明湛看一紙預算…… 上官不好欺,底下人自然會謹慎起來。

     而,徐叁也找到了自己要走的路。

     第二日早朝時,明湛便問吏部尚書鄭老大人索要了江南官場五品以上官員的履曆。

     鄭臨重已過六十,奔七的人了,在吏部尚書這個位子上已經有七年,别看平日裡一副溫煦慈愛的爺爺臉孔,行事卻最是缜密老道。

    明湛發作徐叁李平舟是在私下,沒打沒罵,一句難聽話沒有,宣德殿的口風向來緊,他是不得而知的。

    隻是他發覺徐尚書最近臉色不大妙,細細打聽方知道戶部在重新預算海軍花費。

    嘿嘿,老爺子抓住這一點兒,心裡已有三分底,太子爺定是給了戶部下馬威。

     故此,這些履曆,鄭老大人準備的十分精心,連官場配置都細細的寫了一份出來,再呈給太子殿下閱覽。

     一個人用不用心,心思用在哪兒,是能看出來的,明湛略翻了翻,唇角一翹,贊道,“鄭老果然是老成持國之人,若是我有不明白的,還要請教鄭大人。

    ” 鄭老大人這才放下一顆老心,臉上露出幾分感激,“這是臣份内之事,殿下若有垂詢,臣定知無不言。

    ”又道,“老臣聽聞殿下有意籌建海軍,臣在裡頭附了份朝廷三品以上武将的名單和各自履曆,另外放了一個箱子,用封條标識了。

    ”其實鄭老大人直接懷疑明湛籌備海軍隻是個名頭兒,畢竟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或者太子殿下是想借此機會對軍權下手。

     對明湛的看法,鄭老大人同李平舟大人是一樣的,這位雖然在血緣上比兩位小皇孫遠一些,不過,立好立,廢難廢。

    這可不是皇上的兒子,不喜歡還能換個人當。

    鎮南王府雖遠在西南,卻兵精馬壯,有這樣的後盾,明湛隻等着登基了。

    故此,鄭老大人揣摩着,這次軍隊南北對調,其實隻是明湛在試探皇上的舉動。

    皇上對他插手軍隊并無意見,由此可見,接下來軍。

    在世上皆把目光放在太子殿下要建海軍時,鄭老大人卻認為,太子殿下已對軍權蠢蠢欲動。

     恐怕,殿下登基之日不遠了。

     想到此處,鄭老大人的态度更恭謹了。

     “好。

    ”明湛愉悅的笑了,“朝人這樣的能臣幹吏,鄭大人辛苦了。

    正好,我這裡有些新制的冬茶,我嘗着味道還不錯。

    早聽聞鄭大人好茶,何玉,收拾一份兒出來。

    ”又對鄭老大人道,“若是喝着味兒好,隻管再來跟我說。

    ” 鄭老大人笑道,“謝殿下賞,老臣向來實在,到時免不了要恬着臉跟殿下開口的。

    ” 主臣二人相視一笑,各自心照不宣,又說了些朝大人方捧着兩隻外銀内金的茶罐子、笑悠悠的退下了。

     雖然隻是兩罐茶葉,攏共也就半斤,鄭老大人這顆心哪,卻如同吃了人參果兒一個滋味兒,頓生神清氣爽之感。

     倒是徐叁聽說鄭老大人得了太子賞的冬茶,頗有幾分感歎:老狐狸的确是有幾分厲害哪。

     正當朝廷上下都繃緊了皮子,兢兢業業的為太子殿下賣力賣命時,卻發生了一起大烏龍事件。

     此事,緣于一個巧字,卻被史官正式記入史冊,更在苦幹年之後,被世人衍生出了一出出可歌可泣的宮廷悲喜劇。

    當然,令史學家們争論不休的是:武帝一生于美色上并不熱衷,不過卻留下這樣一封情真意切的情書。

    這封情書,是武帝要送給誰的呢? 不過,這些都是千古之謎了。

     事情起因要提到一位老臣,朝名的還有一個王大人。

    論資曆,王大人雖不如李大人這位三朝元老,卻也是兩朝元老。

    王大人以清廉自守學問淵博聞名于世,清流惡如仇,端方君子,隻是稍微有些……那個,不太會看君上臉色。

     以往鳳景乾想修個行宮,他都能寫上萬字谏書,更有一張鐵嘴,以言殺人,誰的面子都不給。

    從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