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 誰比誰毒
關燈
小
中
大
第二日一早宮中便有消息傳來,惠妃娘娘特地召見郭夫人和李未央。
郭夫人聽聞這個消息倒是有些意外:“嘉兒,惠妃娘娘會有什麼事要見咱們?” 李未央沉吟了一會兒,淡淡輕笑:“母親不必擔心,朝中波濤洶湧,後宮也很不平靜,惠妃娘娘在這個時候召咱們進宮當然是有重要的話說。
” 郭夫人聽出李未央的言外之意,點頭道:“她一個人在宮中多有不易,咱們就當進宮去陪陪她吧。
” 郭夫人和李未央一同入了宮,見到郭惠妃面容很是清瘦,郭夫人上上下下打量了她一番,輕言問道:“娘娘,這些日子怎麼如此憔悴,有什麼事發生了嗎?” 郭惠妃握住帕子的手指收緊,搖了搖頭,目光掃視了一圈垂頭而立的宮女,吩咐道:“好了,本宮和娘家人說話,你們都退下去吧。
”宮女們一言不發地退了出去,隻剩下郭惠妃身邊最為信賴的一個女官守在門口,不讓外人進來。
惠妃看着李未央,眼中似有隐憂:“這些日子以來宮中一直不很太平,我想外頭也是如此吧。
” 郭惠妃問的是如今朝中的局勢,李未央淡淡一笑道:“娘娘,外面有我父親還有靜王殿下頂着,您不必過于操心,還是安心休養身體為好。
” 惠妃目視着她柔美的面容,隻是歎了口氣:“元英這個孩子實在是過于急躁了,我總擔心他不知輕重,将來闖出什麼禍來。
” 李未央和郭夫人對視一眼,郭夫人率先道:“娘娘實在是多慮,靜王殿下人中龍鳳,才智無雙,個性又十分内斂,最近這些時日陛下對他很是器重,給了不少差事讓他去辦,聽說殿下辦的都很好,受到朝中上下的一緻稱贊,有子若此,娘娘還有什麼不放心的?” 誰知惠妃聽了此言神色卻變得更加不安,道:“他是我的兒子,我能不了解他嗎?他的确是個很有才幹的人,可是論起老謀深算他又怎麼敵得上裴皇後?隻怕人家故意丢出一些圈套,他還傻乎乎地踩進去。
我今天特意請大嫂和嘉兒你們兩人進宮,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嘉兒你能勸一勸他,讓他不要太過急功近利,好好想一想最近這段時日應該怎麼做。
” 李未央沒有想到郭惠妃會突然說起這個,倒是有些意外,郭夫人連忙道:“娘娘太過高看嘉兒了,您是他的母親,若是連您都不能勸服他,嘉兒又能如何?” 誰知郭惠妃卻淡淡一笑,明顯是不以為然:“嘉兒,你是個聰明的孩子,會明白我的意思是不是?雖然我沒有這個福氣做你的婆婆,但我依舊是你的姑母,血緣至親這一點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改變的。
看在元英是你表哥的份上,多多關心他吧。
我是一個沒用的母親,不能給他一切他想要的,隻能勸他收手。
” 郭惠妃說的話李未央全都明白,看來惠妃娘娘并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去争權奪勢,的确,按照郭惠妃的性情,她應該和齊國公是一樣的看法。
裴後老謀深算、心思狡詐,太子的位置做的又很穩,靜王元英因為那個流言對于奪得地位一事顯得格外熱衷,最近行事有些急功近利,惠妃會為此着急也沒有什麼奇怪的,她之所以想到李未央,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她看出元英的心中依舊對李未央難以忘記,這樣一個人當然能夠影響她的兒子。
盡管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有些自私,可是出于一顆慈母之心,她依舊希望李未央能夠放下隔閡去勸一勸元英,也許他會聽她的勸也不一定。
想到這裡,郭惠妃的面上露出懇切之色,主動握住李未央的手道:“嘉兒,算是姑母請求你,幫姑母這一個幫吧。
” 李未央看着郭惠妃盈盈的眼波,突然想起那一日在禦書房皇帝要賜死她的時候是郭惠妃不顧一切攔在了前面,不管如何她總該還了這個人情。
李未央腦海中轉過這個念頭,面上輕輕一笑:“我明白了,娘娘,如果有機會見到靜王殿下,我會勸一勸他的。
” 郭惠妃這才松了一口氣,轉頭向郭夫人道:“大嫂,你生了一個乖巧懂事的好女兒,我真羨慕你,若是南康有嘉兒這樣聰明懂事就好了。
” 郭夫人心底歎息,卻轉了話題道:“南康公主最近好些了嗎?” 惠妃微微一笑,神情之中卻有一絲遺憾:“南康執意要在庵中落發出家,我也攔不住她。
原本還打算讓她在庵堂待一些時日,等風頭過了将她接回來,待一切風平浪靜了也能為她另外擇一個夫婿,卻沒有想到她早已經看破了一切,不預備再回到這個鐵籠子裡來了。
” 聽到郭惠妃将皇宮形容成一個籠子,李未央輕輕搖了搖頭,惠妃娘娘說的倒沒有錯,這是一個金碧輝煌的地方,同樣也是一個控制人自由的地方,尋常人在這裡是生活不下去的。
郭夫人望向惠妃,面上慢慢溢出一絲悲傷,她能夠體諒一個做母親的心情,惠妃娘娘親自帶大了南康公主,卻不料她竟然淪落到了這個地步,也許這就是個人的命數。
想到這裡,她不由坐在惠妃身邊,柔聲安慰着她。
就在這時候,外頭的宮女突然在門外敲了兩下,惠妃一愣,揚聲道:“進來吧。
”宮女恭恭敬敬地走了進來,禀報道:“娘娘,用膳的時辰到了。
” 郭惠妃點了點頭,對郭夫人和李未央道:“陪我一起用膳吧。
” 郭夫人其實不喜歡在宮中用膳,因為規矩太大。
按照宮中習慣,皇帝每餐不少于三十道菜,皇後不少于二十五道,至于後宮妃嫔們不少于二十道,這麼多道菜肴全部端到桌子上,他們想吃哪道菜,隻要使一使眼神,宮女便會小心翼翼地替他們夾菜放到眼前的盤子裡。
一個人的胃口卻是有限的,妃嫔們平日裡也不愛四處走動,更是吃不下多少,往往幾十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端上來,也不過就是做做樣子。
郭夫人留在惠妃宮中用膳也不是第一次了,但每一次宮女親自為她布菜的時候,她就覺得不自在,雖然家中也有婢女這麼做,但宮中那種嚴肅的氣氛和繁瑣的規矩總讓她不太喜歡。
李未央雖然知道這一點,但既然惠妃親自挽留,她們也不好就此推拒。
等滿桌子的菜端上來,郭夫人看着卻是沒什麼胃口,本該食不言寝不語,可惠妃卻忍不住關切地道:“大嫂的身體比以前好些了嗎?” 郭夫人轉過頭看着惠妃笑了笑,道:“多虧了嘉兒日夜陪伴,如今我的身子已經好多了。
”事實上之前她生病大部分原因還是在于郭敦,如今經過調養早已經恢複了健康,隻是這滿桌子的美味佳肴看來都油膩膩的,讓人覺得不太清爽。
惠妃微笑着親自夾了一塊甘藍花放在了郭夫人的面前,然後自己也夾了一些,才開口道:“這道菜咱們這裡沒有,是兩天前從别處進貢來的,剛開始我也不敢嘗,後來偶爾一試才知道格外清新,便特地叫人留了一些下來準備送去齊國公府,大嫂你也試試看。
” 郭夫人面上露出一絲感動,她微笑道:“難得娘娘有心。
” 李未央瞧見她們兩人感情十分要好,也不禁微微含笑。
李未央正欲起筷,
郭夫人聽聞這個消息倒是有些意外:“嘉兒,惠妃娘娘會有什麼事要見咱們?” 李未央沉吟了一會兒,淡淡輕笑:“母親不必擔心,朝中波濤洶湧,後宮也很不平靜,惠妃娘娘在這個時候召咱們進宮當然是有重要的話說。
” 郭夫人聽出李未央的言外之意,點頭道:“她一個人在宮中多有不易,咱們就當進宮去陪陪她吧。
” 郭夫人和李未央一同入了宮,見到郭惠妃面容很是清瘦,郭夫人上上下下打量了她一番,輕言問道:“娘娘,這些日子怎麼如此憔悴,有什麼事發生了嗎?” 郭惠妃握住帕子的手指收緊,搖了搖頭,目光掃視了一圈垂頭而立的宮女,吩咐道:“好了,本宮和娘家人說話,你們都退下去吧。
”宮女們一言不發地退了出去,隻剩下郭惠妃身邊最為信賴的一個女官守在門口,不讓外人進來。
惠妃看着李未央,眼中似有隐憂:“這些日子以來宮中一直不很太平,我想外頭也是如此吧。
” 郭惠妃問的是如今朝中的局勢,李未央淡淡一笑道:“娘娘,外面有我父親還有靜王殿下頂着,您不必過于操心,還是安心休養身體為好。
” 惠妃目視着她柔美的面容,隻是歎了口氣:“元英這個孩子實在是過于急躁了,我總擔心他不知輕重,将來闖出什麼禍來。
” 李未央和郭夫人對視一眼,郭夫人率先道:“娘娘實在是多慮,靜王殿下人中龍鳳,才智無雙,個性又十分内斂,最近這些時日陛下對他很是器重,給了不少差事讓他去辦,聽說殿下辦的都很好,受到朝中上下的一緻稱贊,有子若此,娘娘還有什麼不放心的?” 誰知惠妃聽了此言神色卻變得更加不安,道:“他是我的兒子,我能不了解他嗎?他的确是個很有才幹的人,可是論起老謀深算他又怎麼敵得上裴皇後?隻怕人家故意丢出一些圈套,他還傻乎乎地踩進去。
我今天特意請大嫂和嘉兒你們兩人進宮,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嘉兒你能勸一勸他,讓他不要太過急功近利,好好想一想最近這段時日應該怎麼做。
” 李未央沒有想到郭惠妃會突然說起這個,倒是有些意外,郭夫人連忙道:“娘娘太過高看嘉兒了,您是他的母親,若是連您都不能勸服他,嘉兒又能如何?” 誰知郭惠妃卻淡淡一笑,明顯是不以為然:“嘉兒,你是個聰明的孩子,會明白我的意思是不是?雖然我沒有這個福氣做你的婆婆,但我依舊是你的姑母,血緣至親這一點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改變的。
看在元英是你表哥的份上,多多關心他吧。
我是一個沒用的母親,不能給他一切他想要的,隻能勸他收手。
” 郭惠妃說的話李未央全都明白,看來惠妃娘娘并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去争權奪勢,的确,按照郭惠妃的性情,她應該和齊國公是一樣的看法。
裴後老謀深算、心思狡詐,太子的位置做的又很穩,靜王元英因為那個流言對于奪得地位一事顯得格外熱衷,最近行事有些急功近利,惠妃會為此着急也沒有什麼奇怪的,她之所以想到李未央,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她看出元英的心中依舊對李未央難以忘記,這樣一個人當然能夠影響她的兒子。
盡管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有些自私,可是出于一顆慈母之心,她依舊希望李未央能夠放下隔閡去勸一勸元英,也許他會聽她的勸也不一定。
想到這裡,郭惠妃的面上露出懇切之色,主動握住李未央的手道:“嘉兒,算是姑母請求你,幫姑母這一個幫吧。
” 李未央看着郭惠妃盈盈的眼波,突然想起那一日在禦書房皇帝要賜死她的時候是郭惠妃不顧一切攔在了前面,不管如何她總該還了這個人情。
李未央腦海中轉過這個念頭,面上輕輕一笑:“我明白了,娘娘,如果有機會見到靜王殿下,我會勸一勸他的。
” 郭惠妃這才松了一口氣,轉頭向郭夫人道:“大嫂,你生了一個乖巧懂事的好女兒,我真羨慕你,若是南康有嘉兒這樣聰明懂事就好了。
” 郭夫人心底歎息,卻轉了話題道:“南康公主最近好些了嗎?” 惠妃微微一笑,神情之中卻有一絲遺憾:“南康執意要在庵中落發出家,我也攔不住她。
原本還打算讓她在庵堂待一些時日,等風頭過了将她接回來,待一切風平浪靜了也能為她另外擇一個夫婿,卻沒有想到她早已經看破了一切,不預備再回到這個鐵籠子裡來了。
” 聽到郭惠妃将皇宮形容成一個籠子,李未央輕輕搖了搖頭,惠妃娘娘說的倒沒有錯,這是一個金碧輝煌的地方,同樣也是一個控制人自由的地方,尋常人在這裡是生活不下去的。
郭夫人望向惠妃,面上慢慢溢出一絲悲傷,她能夠體諒一個做母親的心情,惠妃娘娘親自帶大了南康公主,卻不料她竟然淪落到了這個地步,也許這就是個人的命數。
想到這裡,她不由坐在惠妃身邊,柔聲安慰着她。
就在這時候,外頭的宮女突然在門外敲了兩下,惠妃一愣,揚聲道:“進來吧。
”宮女恭恭敬敬地走了進來,禀報道:“娘娘,用膳的時辰到了。
” 郭惠妃點了點頭,對郭夫人和李未央道:“陪我一起用膳吧。
” 郭夫人其實不喜歡在宮中用膳,因為規矩太大。
按照宮中習慣,皇帝每餐不少于三十道菜,皇後不少于二十五道,至于後宮妃嫔們不少于二十道,這麼多道菜肴全部端到桌子上,他們想吃哪道菜,隻要使一使眼神,宮女便會小心翼翼地替他們夾菜放到眼前的盤子裡。
一個人的胃口卻是有限的,妃嫔們平日裡也不愛四處走動,更是吃不下多少,往往幾十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端上來,也不過就是做做樣子。
郭夫人留在惠妃宮中用膳也不是第一次了,但每一次宮女親自為她布菜的時候,她就覺得不自在,雖然家中也有婢女這麼做,但宮中那種嚴肅的氣氛和繁瑣的規矩總讓她不太喜歡。
李未央雖然知道這一點,但既然惠妃親自挽留,她們也不好就此推拒。
等滿桌子的菜端上來,郭夫人看着卻是沒什麼胃口,本該食不言寝不語,可惠妃卻忍不住關切地道:“大嫂的身體比以前好些了嗎?” 郭夫人轉過頭看着惠妃笑了笑,道:“多虧了嘉兒日夜陪伴,如今我的身子已經好多了。
”事實上之前她生病大部分原因還是在于郭敦,如今經過調養早已經恢複了健康,隻是這滿桌子的美味佳肴看來都油膩膩的,讓人覺得不太清爽。
惠妃微笑着親自夾了一塊甘藍花放在了郭夫人的面前,然後自己也夾了一些,才開口道:“這道菜咱們這裡沒有,是兩天前從别處進貢來的,剛開始我也不敢嘗,後來偶爾一試才知道格外清新,便特地叫人留了一些下來準備送去齊國公府,大嫂你也試試看。
” 郭夫人面上露出一絲感動,她微笑道:“難得娘娘有心。
” 李未央瞧見她們兩人感情十分要好,也不禁微微含笑。
李未央正欲起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