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 出其不意
關燈
小
中
大
起一個酒杯啜了一口,神色悠然。
皇帝目送着那大曆使者離去,高聲道:“朕自繼位以來,一直緻力于弘揚我太祖皇帝的盛德,告慰父皇先帝,自诩也是一個英明之君。
雖然這些年來時運不佳,年年遇到天災人禍,但朕仍盡心盡力做好這個君主。
可惜偏偏鄰國不安,蠢蠢欲動。
剛剛朕接到密報,奏稱大曆在邊關之外陳兵列将,構築營寨,似有進攻的意圖。
剛才那剛剛登基的大曆皇帝竟然又送來了死雁挑釁!今借這個機會,朕與諸位臣公共同商議,是否要降旨出兵大曆,先發制人,保我社稷安危!” 聽到這樣的說法,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一時無人啟奏,出現了冷場,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大曆的一次出使,竟然會讓皇帝有大興戰事的意圖,甚至還主動提了出來。
裴後面上露出淡淡微笑,不動聲色之間将所有人的神情收進眼底。
皇帝見許久衆人都是目瞪口呆,不由突然改變了原本說話的語調,語氣裡有一絲詭異的親切:“諸位大臣有什麼建議不妨當庭直奏,朕有言在先,言者無罪,朕自然會虛己納谏,擇善而從!你們不必有任何顧忌,直言無妨!” 衆人紛紛對視一眼,皇帝突然起了興兵的意思,這到底是在試探,還是另有他意? 太子眉頭皺得死緊,雖然剛才皇帝放過那個使者,但卻并不表明他不會憤怒。
尤其是那使者當衆羞辱越西送來這樣一隻死雁,按照父皇的性情,必定是壓抑了極端的怒火,想必他要出戰一事是真的了。
裴皇後的目光在皇帝面上輕輕掠過,露出一種溫柔美麗的笑容,隻是眼睛卻是毫無溫度的。
皇帝見還是沒人開口,不由微沉了聲音道:“若是今次在這個宴會之上你們不說,背地裡卻竊竊私語,一旦讓朕查之,隻有以欺君之罪處治了!” 他的話音剛落,兵部尚書已經站起身來,就在剛才裴後已然看了他一眼,兵部尚書立刻會意,大聲道:“陛下,微臣有話要說!” 皇帝自然問道:“你有什麼要說的?” 兵部尚書對于軍事情況十分熟悉,跪在那裡大聲奏道:“微臣以為我國此事不宜用兵。
正如陛下方才寓意所示,近十年來我國躲每年都有三分之一的省份遭受天災,或是水患或是幹旱,百姓們都要靠朝廷救濟生活,還有個别省份出現謀逆需要軍隊平定,可以說天災人禍已經嚴重損耗了我國的國力,也影響到了朝廷的軍心和士氣。
若是在此時對大曆開戰,以現在軍隊的情況,速戰速決并不可能。
而若持久地打下去,又需要大批的糧草、軍饷以及士兵。
一旦供給不足,一則對戰争不利,二則民心思變。
因此臣鬥膽薦君,不可出兵!” 皇帝聽着眉心微微一蹙,似有隐隐怒意,兵部尚書心頭一跳,可是他剛才已經接到皇後的眼神示意,這些話他非說不可。
他的話剛剛說完,就聽見鎮東将軍王瓊率先道:“兵部尚書此言差矣,既然大曆已然屯兵邊境,咱們還要坐視不理的話,豈不是對邊境的百姓不負責任。
一旦他們大舉興兵,恐怕就會引起無窮的戰火。
若不早做準備,必定使無數百姓受害,你又怎能考慮到糧草、軍饷就将百姓至于水深火熱的邊緣?糧草、軍饷和兵員不夠大可以想方設法招募,若是不肯為百姓着想,要你六部何用!” 聽到他這樣說,齊國公也站起身來,高聲道:“陛下,大曆皇帝剛剛繼位,如今正是迫不急待的想要轉移他國内的矛盾,最好的法子就是向鄰國興兵!他和大周之間的勾結早以有之,這一次必定想要借着這一隻死雁來激怒陛下。
依微臣看,雖不宜立即興兵,卻應當早做準備才是!不要等大軍壓境再去籌備糧草,那才是真正将百姓推向水火之中。
” 李未央看了這兩人一眼,卻是點了點頭。
王家和郭家不知不覺已經擰成了一股勢力,衆人都能夠看得出來齊國公和鎮東将軍的意思分明是一緻的。
但是人們心中也不免疑惑,鎮東将軍損失了兩個愛子,一切都和郭家有不可推托的關系,為什麼這兩家人還能走到一起去呢? 裴後的目光變得冰冷,原本按照她的計劃,郭家和裴家必定反目成仇,勢如水火。
可是因為太子一而再而三的失策,又因為李未央和王子衿的攪局,使得這一出戲沒能順利的演下去,反倒促使這兩個家族并到了一起。
也罷,橫豎這兩家中能夠引起她關注的也不過就是李未央一人而已,其他的人她還不放在眼裡。
縱使擰成一股繩,又能如何?唯一需要顧忌的是兩家的軍隊數量又大大的提升了。
擁有軍權這可是最要命的事,她想到這裡,眸光變得更加陰冷了。
兵部尚書一開口,太子立刻明悟了裴後的意思,馬上不動聲色地向工部尚書示意,工部尚書立刻起身奏道:“陛下,微臣也贊同兵部尚書所言,數年之内暫不宜對大曆用兵!方才鎮東将軍和齊國公說的沒有錯。
為防大曆有興兵的可能,陛下當囑咐邊關将士多加防備就是,可微臣卻覺得完全沒有必要做戰争的準備。
既然齊國公也知道那大曆的皇帝是剛剛登上帝位,年輕氣盛,所以他才想要向我國逞一逞威風,可見其外強中幹,沒有底氣。
如今他不過送來一隻死雁罷了,并沒有什麼實質性的舉動。
至于陳兵邊境,最重要的目的也不過是希望我國忌憚而已。
若說真的大舉興兵,他根本沒有那個實力!咱們又何必杯弓蛇影,一旦大規模擴軍,豈非又會驚擾百姓?這實在不是萬民之福啊陛下!” 太子站了出來,他看了皇帝一眼才高聲道:“父皇,此去越西一千多裡,中間還有無數高山峻嶺、羊腸小道。
大軍一旦出發,馬匹、給養、戰車等等都是問題,而且征集士兵需要大量的開支。
朝廷的撥付隻怕杯水車薪,兒臣略略一想,若是對大曆用兵,光是征兵的開支,就需要上千萬兩銀子,這筆錢沒有出處,難道要去百姓頭上搜刮?!這跟父皇一貫愛民如子的理念完全相悖,所以……大曆的确欺人太甚,可是如今的确不是興兵的最好時機。
” 兵部尚書說完,其他尚書也紛紛站起來符合,導緻皇帝面色越來越難看。
李未央的一雙眸子看向了太子,神色之中掠過了一絲冷然,她知道裴後這樣安排必定還有後話,絕不僅僅是讓皇帝看到朝中幾乎一面倒的局面。
果然就看到了旁邊的張禦史站起身來,道:“陛下,當務之急是要将所有的大曆人驅逐出境!” 皇帝皺眉道:“張禦史此言何意?!朕已經下令将将所有的大曆人驅逐出去,與他們徹底斷絕往來了!” 張禦史突然看齊國公一眼,突然大聲道:“是,按照陛下的旨意,我國與大曆之間往來早已中斷。
不過據微臣所知,時有大曆人悄悄進我邊關,與我商人交換商品。
另外還有一些大曆的間諜不斷出入我大都,難說不是來刺探我軍情、
皇帝目送着那大曆使者離去,高聲道:“朕自繼位以來,一直緻力于弘揚我太祖皇帝的盛德,告慰父皇先帝,自诩也是一個英明之君。
雖然這些年來時運不佳,年年遇到天災人禍,但朕仍盡心盡力做好這個君主。
可惜偏偏鄰國不安,蠢蠢欲動。
剛剛朕接到密報,奏稱大曆在邊關之外陳兵列将,構築營寨,似有進攻的意圖。
剛才那剛剛登基的大曆皇帝竟然又送來了死雁挑釁!今借這個機會,朕與諸位臣公共同商議,是否要降旨出兵大曆,先發制人,保我社稷安危!” 聽到這樣的說法,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一時無人啟奏,出現了冷場,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大曆的一次出使,竟然會讓皇帝有大興戰事的意圖,甚至還主動提了出來。
裴後面上露出淡淡微笑,不動聲色之間将所有人的神情收進眼底。
皇帝見許久衆人都是目瞪口呆,不由突然改變了原本說話的語調,語氣裡有一絲詭異的親切:“諸位大臣有什麼建議不妨當庭直奏,朕有言在先,言者無罪,朕自然會虛己納谏,擇善而從!你們不必有任何顧忌,直言無妨!” 衆人紛紛對視一眼,皇帝突然起了興兵的意思,這到底是在試探,還是另有他意? 太子眉頭皺得死緊,雖然剛才皇帝放過那個使者,但卻并不表明他不會憤怒。
尤其是那使者當衆羞辱越西送來這樣一隻死雁,按照父皇的性情,必定是壓抑了極端的怒火,想必他要出戰一事是真的了。
裴皇後的目光在皇帝面上輕輕掠過,露出一種溫柔美麗的笑容,隻是眼睛卻是毫無溫度的。
皇帝見還是沒人開口,不由微沉了聲音道:“若是今次在這個宴會之上你們不說,背地裡卻竊竊私語,一旦讓朕查之,隻有以欺君之罪處治了!” 他的話音剛落,兵部尚書已經站起身來,就在剛才裴後已然看了他一眼,兵部尚書立刻會意,大聲道:“陛下,微臣有話要說!” 皇帝自然問道:“你有什麼要說的?” 兵部尚書對于軍事情況十分熟悉,跪在那裡大聲奏道:“微臣以為我國此事不宜用兵。
正如陛下方才寓意所示,近十年來我國躲每年都有三分之一的省份遭受天災,或是水患或是幹旱,百姓們都要靠朝廷救濟生活,還有個别省份出現謀逆需要軍隊平定,可以說天災人禍已經嚴重損耗了我國的國力,也影響到了朝廷的軍心和士氣。
若是在此時對大曆開戰,以現在軍隊的情況,速戰速決并不可能。
而若持久地打下去,又需要大批的糧草、軍饷以及士兵。
一旦供給不足,一則對戰争不利,二則民心思變。
因此臣鬥膽薦君,不可出兵!” 皇帝聽着眉心微微一蹙,似有隐隐怒意,兵部尚書心頭一跳,可是他剛才已經接到皇後的眼神示意,這些話他非說不可。
他的話剛剛說完,就聽見鎮東将軍王瓊率先道:“兵部尚書此言差矣,既然大曆已然屯兵邊境,咱們還要坐視不理的話,豈不是對邊境的百姓不負責任。
一旦他們大舉興兵,恐怕就會引起無窮的戰火。
若不早做準備,必定使無數百姓受害,你又怎能考慮到糧草、軍饷就将百姓至于水深火熱的邊緣?糧草、軍饷和兵員不夠大可以想方設法招募,若是不肯為百姓着想,要你六部何用!” 聽到他這樣說,齊國公也站起身來,高聲道:“陛下,大曆皇帝剛剛繼位,如今正是迫不急待的想要轉移他國内的矛盾,最好的法子就是向鄰國興兵!他和大周之間的勾結早以有之,這一次必定想要借着這一隻死雁來激怒陛下。
依微臣看,雖不宜立即興兵,卻應當早做準備才是!不要等大軍壓境再去籌備糧草,那才是真正将百姓推向水火之中。
” 李未央看了這兩人一眼,卻是點了點頭。
王家和郭家不知不覺已經擰成了一股勢力,衆人都能夠看得出來齊國公和鎮東将軍的意思分明是一緻的。
但是人們心中也不免疑惑,鎮東将軍損失了兩個愛子,一切都和郭家有不可推托的關系,為什麼這兩家人還能走到一起去呢? 裴後的目光變得冰冷,原本按照她的計劃,郭家和裴家必定反目成仇,勢如水火。
可是因為太子一而再而三的失策,又因為李未央和王子衿的攪局,使得這一出戲沒能順利的演下去,反倒促使這兩個家族并到了一起。
也罷,橫豎這兩家中能夠引起她關注的也不過就是李未央一人而已,其他的人她還不放在眼裡。
縱使擰成一股繩,又能如何?唯一需要顧忌的是兩家的軍隊數量又大大的提升了。
擁有軍權這可是最要命的事,她想到這裡,眸光變得更加陰冷了。
兵部尚書一開口,太子立刻明悟了裴後的意思,馬上不動聲色地向工部尚書示意,工部尚書立刻起身奏道:“陛下,微臣也贊同兵部尚書所言,數年之内暫不宜對大曆用兵!方才鎮東将軍和齊國公說的沒有錯。
為防大曆有興兵的可能,陛下當囑咐邊關将士多加防備就是,可微臣卻覺得完全沒有必要做戰争的準備。
既然齊國公也知道那大曆的皇帝是剛剛登上帝位,年輕氣盛,所以他才想要向我國逞一逞威風,可見其外強中幹,沒有底氣。
如今他不過送來一隻死雁罷了,并沒有什麼實質性的舉動。
至于陳兵邊境,最重要的目的也不過是希望我國忌憚而已。
若說真的大舉興兵,他根本沒有那個實力!咱們又何必杯弓蛇影,一旦大規模擴軍,豈非又會驚擾百姓?這實在不是萬民之福啊陛下!” 太子站了出來,他看了皇帝一眼才高聲道:“父皇,此去越西一千多裡,中間還有無數高山峻嶺、羊腸小道。
大軍一旦出發,馬匹、給養、戰車等等都是問題,而且征集士兵需要大量的開支。
朝廷的撥付隻怕杯水車薪,兒臣略略一想,若是對大曆用兵,光是征兵的開支,就需要上千萬兩銀子,這筆錢沒有出處,難道要去百姓頭上搜刮?!這跟父皇一貫愛民如子的理念完全相悖,所以……大曆的确欺人太甚,可是如今的确不是興兵的最好時機。
” 兵部尚書說完,其他尚書也紛紛站起來符合,導緻皇帝面色越來越難看。
李未央的一雙眸子看向了太子,神色之中掠過了一絲冷然,她知道裴後這樣安排必定還有後話,絕不僅僅是讓皇帝看到朝中幾乎一面倒的局面。
果然就看到了旁邊的張禦史站起身來,道:“陛下,當務之急是要将所有的大曆人驅逐出境!” 皇帝皺眉道:“張禦史此言何意?!朕已經下令将将所有的大曆人驅逐出去,與他們徹底斷絕往來了!” 張禦史突然看齊國公一眼,突然大聲道:“是,按照陛下的旨意,我國與大曆之間往來早已中斷。
不過據微臣所知,時有大曆人悄悄進我邊關,與我商人交換商品。
另外還有一些大曆的間諜不斷出入我大都,難說不是來刺探我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