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 驅逐之令
關燈
小
中
大
和大周結盟,這是怎麼回事?”
郭導的神色也是十分不解,沉吟道:“我也覺得很奇怪,越西和大周一直是宿敵,關系很惡劣,又因為草原之争互相虎視眈眈,遲早必有一戰。
而大曆卻一直是保持着中立,與越西和大周都是不遠不近的關系,并不與誰過于親近。
正因為如此越西才免于腹背受敵,偏偏這一回拓跋玉登基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向大周的國主發出結盟書,意欲兩國結盟。
你可知道這意味着什麼?” 李未央當然明白這意味着什麼,拓跋玉預備和大周結為盟友,共同對付越西,對越西皇帝和百姓而言這可是十分糟糕的消息!她輕輕一歎道:“拓跋玉此舉真是讓我有些意外,他剛剛登基,恐怕國内還有些不穩定,為什麼這麼急于和大周結盟,并與越西為敵,這不是很奇怪嗎?” 郭導冷笑一聲道:“他這麼做其實沒什麼奇怪的,若是他繼續保持中立,生恐越西會幹涉他的内政。
不如與大周結盟,若是越西敢對大曆動手,那麼大周就會從南面攻擊,如此一來,越西兩面守敵,又怎麼可能打得起來?自然無暇插手大曆的内政,這樣他的皇位不就更加安全了嗎?” 李未央輕輕地搖了搖頭,不知道為什麼她總覺得事情沒有這麼簡單,拓跋玉一舉一動李未央素來是很了解的,他想做什麼、要做什麼、會怎麼做,李未央都能夠猜得到,可是事情隔了這麼久,人是會變的,如今的拓跋玉還和從前一樣嗎?李未央不敢肯定,裴後在這一出戲當中究竟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她扶持拓跋玉登基又是何打算,難道就是為了和越西為敵?李未央左思右想,一時卻找不到任何的頭緒。
元烈看着郭導,面色添了三分興味:“這麼說陛下已經得知了這個消息,他是何反應?” 郭導面色凝重:“陛下自然是滔天怒火,當場就将大曆派來我國的使臣給殺了,不僅如此,他還立即下了驅逐令。
” 李未央露出一絲驚訝:“驅逐令,什麼意思?” 郭導向來愛笑,難得露出一絲憂色:“陛下已經下了旨意,凡是在越西的大曆人半個月内一概予以驅逐出境。
” 元烈卻是不敢置信:“所有的大曆人?這是怎樣一個範圍,陛下他清楚嗎?” 郭澄輕輕一歎:“這裡面包括大曆派駐越西的使臣,也包括在越西做官的大曆人,同時還有那些四處奔波的生意人,也就是說越西和大曆之間的互市将會結束,不管是對我們還是對大曆都是一件影響深遠的事。
” 李未央的神情第一次變得凝重,她将整件事情串起來想了一遍,将目光輕輕轉向元烈道:“你怎麼看這件事情?” 元烈心念急轉:“我會立刻進宮問明陛下的意思。
”說着他已經站起身來,向郭導和其他人打了個招呼,便要轉身離去。
李未央卻突然叫住他,道:“元烈,這件事情你需要再想一想。
” 元烈轉過身來,卻是有些困惑地看着李未央,李未央提醒道:“在你沒有弄清對方的真實意圖之前,我勸你還是不要輕舉妄動,裴後先是派人扶持拓跋玉登基,随後又讓大曆和大周結盟,徹底孤立越西,她想做的不僅僅是驅逐大曆人吧,這實在是說不通的!” 元烈當然也知道裴皇後這麼做一定是有大動作,聽了李未央的勸告,他隻是略一點頭道:“未央你放心吧,我知道該怎麼做。
”說着他已經轉身離去了,李未央看着他的背影,流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郭澄正色道:“嘉兒,你覺不覺得整件事情都透着一種陰謀的味道。
” 李未央輕輕一笑,神色自若地道:“自然是的,隻是不知道她究竟要做到什麼程度才會滿意。
” 郭敦和郭導聽到這裡,面色都是掠過一絲擔憂。
郭導沉吟了一會兒才開口道:“我以為經過上次那一件事情裴後至少會有所收斂,可是萬萬想不到她依舊如此的心機詭詐,當真是個老巫婆!” 李未央目視着他,神色平靜:“四哥那件事情隻是給咱們一個下馬威,如今她的心腹嬴楚肯定是在汲汲營營、想盡一切辦法扳倒郭家,關鍵是這兩件事究竟有什麼聯系我一時還想不到。
暫且不提這件事,五哥,在越西的大曆人有多少?” 郭導仔細想了想,道:“這些年越西和大曆互相通商,甚至多有聯姻,很多的大曆人都在越西做生意,而且也有大曆人在越西為官的,再加上那些往來商旅、他們的後代,這一驅逐恐怕有上千人。
” 李未央也不禁為這個數字心驚:“上千人拖家帶口被驅逐出越西,這可是一件大事,皇帝甚至沒有召集朝臣議事,就直接下了這樣的命令,可見拓跋玉真把他惹火了庶女有毒!驅逐的時日定了嗎?” 郭導立刻道:“從即日起半個月的時間,若是這些大曆人再不離開大都,陛下将下革殺令,絕不會有半點容情。
” 郭敦有些擔憂:“妹妹的身份不會有事吧,她也是從大曆來的……” 李未央失笑:“我是郭家的小姐,上了族譜的,誰能奈我何?難道去過大曆的都要殺了不成?” 郭澄也這樣想,他不禁微笑起來:“四弟你放心吧,妹妹是不會有問題的,倒是其他人,唉,恐怕不太好過了。
” 郭澄的預測沒有錯,從皇帝下了旨意開始,驅逐令不許任何的延誤,并且條件十分嚴苛。
每一個離開大都的大曆人都被規定了不許帶過多的财物,可以說他們不僅被驅逐出境,而且被搶劫的一貧如洗!其中不少人在越西積攢了多年的财富化為烏有,一下子被徹底的剝奪,如果搶劫他們的是盜匪,他們還能夠反抗、申訴、尋求幫助,可惜真正的根源在于他們的國君與越西交惡,使他們不得不被驅逐出境,所以他們别無選擇,隻能忍氣吞聲,對這樣的慘痛經曆保持沉默。
李未央在酒樓之上默默地看着離開大都的隊伍,這場面她想自己一生都難以忘記。
因為人數衆多不得不分批出城,光是這一支隊伍就足足有數百人。
他們是被禁軍驅逐着離開的,不少人一邊走、一邊哭,而那些禁軍卻是沒有絲毫的體恤,時有棍棒鞭策,大聲喊着讓他們快一點。
整個隊伍長達數裡,人人都是拖家帶口,挾兒帶女,情況之悲慘和逃難幾乎沒有區别。
由于空間有限,道路兩旁擠滿了看熱鬧的人。
人群互相擁擠着,推搡着,叫罵着,更有人趁機搶奪,李未央看着這一幕,不由輕輕歎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皇帝做出這樣的舉動就是徹底斷絕了大曆的來往,恐怕兩國之間将會掀起戰火。
元烈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目視着李未央的側臉,柔聲道:“未央,你是在為他們難過嗎?” 李未央垂下目光:“這些人早已經遠離故土在這裡安居樂業,很多人背井離鄉、好不容易積累了大筆的财富。
白白做了多年的生意,就這樣一朝被驅逐出境,他們的地産、奴仆、家園、财富全都被掠奪一空,看樣子戶部和國庫發了一大筆财,這筆錢…
而大曆卻一直是保持着中立,與越西和大周都是不遠不近的關系,并不與誰過于親近。
正因為如此越西才免于腹背受敵,偏偏這一回拓跋玉登基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向大周的國主發出結盟書,意欲兩國結盟。
你可知道這意味着什麼?” 李未央當然明白這意味着什麼,拓跋玉預備和大周結為盟友,共同對付越西,對越西皇帝和百姓而言這可是十分糟糕的消息!她輕輕一歎道:“拓跋玉此舉真是讓我有些意外,他剛剛登基,恐怕國内還有些不穩定,為什麼這麼急于和大周結盟,并與越西為敵,這不是很奇怪嗎?” 郭導冷笑一聲道:“他這麼做其實沒什麼奇怪的,若是他繼續保持中立,生恐越西會幹涉他的内政。
不如與大周結盟,若是越西敢對大曆動手,那麼大周就會從南面攻擊,如此一來,越西兩面守敵,又怎麼可能打得起來?自然無暇插手大曆的内政,這樣他的皇位不就更加安全了嗎?” 李未央輕輕地搖了搖頭,不知道為什麼她總覺得事情沒有這麼簡單,拓跋玉一舉一動李未央素來是很了解的,他想做什麼、要做什麼、會怎麼做,李未央都能夠猜得到,可是事情隔了這麼久,人是會變的,如今的拓跋玉還和從前一樣嗎?李未央不敢肯定,裴後在這一出戲當中究竟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她扶持拓跋玉登基又是何打算,難道就是為了和越西為敵?李未央左思右想,一時卻找不到任何的頭緒。
元烈看着郭導,面色添了三分興味:“這麼說陛下已經得知了這個消息,他是何反應?” 郭導面色凝重:“陛下自然是滔天怒火,當場就将大曆派來我國的使臣給殺了,不僅如此,他還立即下了驅逐令。
” 李未央露出一絲驚訝:“驅逐令,什麼意思?” 郭導向來愛笑,難得露出一絲憂色:“陛下已經下了旨意,凡是在越西的大曆人半個月内一概予以驅逐出境。
” 元烈卻是不敢置信:“所有的大曆人?這是怎樣一個範圍,陛下他清楚嗎?” 郭澄輕輕一歎:“這裡面包括大曆派駐越西的使臣,也包括在越西做官的大曆人,同時還有那些四處奔波的生意人,也就是說越西和大曆之間的互市将會結束,不管是對我們還是對大曆都是一件影響深遠的事。
” 李未央的神情第一次變得凝重,她将整件事情串起來想了一遍,将目光輕輕轉向元烈道:“你怎麼看這件事情?” 元烈心念急轉:“我會立刻進宮問明陛下的意思。
”說着他已經站起身來,向郭導和其他人打了個招呼,便要轉身離去。
李未央卻突然叫住他,道:“元烈,這件事情你需要再想一想。
” 元烈轉過身來,卻是有些困惑地看着李未央,李未央提醒道:“在你沒有弄清對方的真實意圖之前,我勸你還是不要輕舉妄動,裴後先是派人扶持拓跋玉登基,随後又讓大曆和大周結盟,徹底孤立越西,她想做的不僅僅是驅逐大曆人吧,這實在是說不通的!” 元烈當然也知道裴皇後這麼做一定是有大動作,聽了李未央的勸告,他隻是略一點頭道:“未央你放心吧,我知道該怎麼做。
”說着他已經轉身離去了,李未央看着他的背影,流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郭澄正色道:“嘉兒,你覺不覺得整件事情都透着一種陰謀的味道。
” 李未央輕輕一笑,神色自若地道:“自然是的,隻是不知道她究竟要做到什麼程度才會滿意。
” 郭敦和郭導聽到這裡,面色都是掠過一絲擔憂。
郭導沉吟了一會兒才開口道:“我以為經過上次那一件事情裴後至少會有所收斂,可是萬萬想不到她依舊如此的心機詭詐,當真是個老巫婆!” 李未央目視着他,神色平靜:“四哥那件事情隻是給咱們一個下馬威,如今她的心腹嬴楚肯定是在汲汲營營、想盡一切辦法扳倒郭家,關鍵是這兩件事究竟有什麼聯系我一時還想不到。
暫且不提這件事,五哥,在越西的大曆人有多少?” 郭導仔細想了想,道:“這些年越西和大曆互相通商,甚至多有聯姻,很多的大曆人都在越西做生意,而且也有大曆人在越西為官的,再加上那些往來商旅、他們的後代,這一驅逐恐怕有上千人。
” 李未央也不禁為這個數字心驚:“上千人拖家帶口被驅逐出越西,這可是一件大事,皇帝甚至沒有召集朝臣議事,就直接下了這樣的命令,可見拓跋玉真把他惹火了庶女有毒!驅逐的時日定了嗎?” 郭導立刻道:“從即日起半個月的時間,若是這些大曆人再不離開大都,陛下将下革殺令,絕不會有半點容情。
” 郭敦有些擔憂:“妹妹的身份不會有事吧,她也是從大曆來的……” 李未央失笑:“我是郭家的小姐,上了族譜的,誰能奈我何?難道去過大曆的都要殺了不成?” 郭澄也這樣想,他不禁微笑起來:“四弟你放心吧,妹妹是不會有問題的,倒是其他人,唉,恐怕不太好過了。
” 郭澄的預測沒有錯,從皇帝下了旨意開始,驅逐令不許任何的延誤,并且條件十分嚴苛。
每一個離開大都的大曆人都被規定了不許帶過多的财物,可以說他們不僅被驅逐出境,而且被搶劫的一貧如洗!其中不少人在越西積攢了多年的财富化為烏有,一下子被徹底的剝奪,如果搶劫他們的是盜匪,他們還能夠反抗、申訴、尋求幫助,可惜真正的根源在于他們的國君與越西交惡,使他們不得不被驅逐出境,所以他們别無選擇,隻能忍氣吞聲,對這樣的慘痛經曆保持沉默。
李未央在酒樓之上默默地看着離開大都的隊伍,這場面她想自己一生都難以忘記。
因為人數衆多不得不分批出城,光是這一支隊伍就足足有數百人。
他們是被禁軍驅逐着離開的,不少人一邊走、一邊哭,而那些禁軍卻是沒有絲毫的體恤,時有棍棒鞭策,大聲喊着讓他們快一點。
整個隊伍長達數裡,人人都是拖家帶口,挾兒帶女,情況之悲慘和逃難幾乎沒有區别。
由于空間有限,道路兩旁擠滿了看熱鬧的人。
人群互相擁擠着,推搡着,叫罵着,更有人趁機搶奪,李未央看着這一幕,不由輕輕歎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皇帝做出這樣的舉動就是徹底斷絕了大曆的來往,恐怕兩國之間将會掀起戰火。
元烈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目視着李未央的側臉,柔聲道:“未央,你是在為他們難過嗎?” 李未央垂下目光:“這些人早已經遠離故土在這裡安居樂業,很多人背井離鄉、好不容易積累了大筆的财富。
白白做了多年的生意,就這樣一朝被驅逐出境,他們的地産、奴仆、家園、财富全都被掠奪一空,看樣子戶部和國庫發了一大筆财,這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