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安得朝陽鳴鳳來(上)
關燈
小
中
大
皇後本是要好心問一問她,讓娘娘認錯了也就罷了。
可是娘娘出言頂撞,氣得皇後腦仁疼。
”她伸手去揉皇後的額頭,“娘娘身子才好些,可萬萬不能動氣。
您是國母,若氣壞了可怎麼好,奴婢去拿薄荷油給您再揉揉。
” 皇後甩開剪秋的手,斥道:“跟在本宮身邊多年,還這般多嘴麼。
” 剪秋一臉委屈,氣苦道:“娘娘您就是太好心了,才……”說罷朝胡蘊蓉看了一眼,不敢再說。
我冷眼看主仆二人一唱一和,心中隻尋思此事為何如此輕易便東窗事發,實在有些蹊跷。
胡蘊蓉滿面淚痕未幹,冷眼不屑道:“跟在皇後身邊多年,剪秋自然不會輕易多嘴,不過是有人要她多嘴罷了,否則怎顯得臣妾張狂不馴。
” 玄淩目光如刺,推開蘊蓉牽着他衣袖的手,斥道:“犯上僭越仍不知悔改,是朕素日寵壞了你,跪下。
”蘊蓉微一擡眼,旋即沉默,我正納罕她緣何一句也不為自己辯白,玄淩語氣更添了三分怒意,“跪下!” 胡蘊蓉一語不發,冷然跪下,隻聞趙婕妤幽幽道:“昭儀早早跪下請罪不就是了,何必非要皇上動氣。
” “昭儀?”玄淩軒一軒長眉,趙婕妤微微有些局促,忙陪笑道:“是啊!冊妃之禮未過,稱一聲昌妃原是尊重,可如今……” 玄淩淡淡“唔”一聲,“冊妃禮……”他微一沉吟,便看向皇後。
未等玄淩啟齒,皇後已然起身,屈膝行大禮,“臣妾無能,不能約束胡氏,但請皇上示下,臣妾該如何管束六宮?” 皇後此言一出,六宮宮人面面相觑,忙不疊跪下,連連俯首道:“皇後言重,臣妾等有罪。
” 皇後輕吸一口氣,“論親疏,蘊蓉是臣妾表妹,臣妾無論如何要多為她擔待些;論理,蘊蓉是和睦帝姬生母,于社稷有功,所以臣妾一向對她厚待寬縱。
可是後宮風紀關乎社稷安甯,臣妾十數年來如履薄冰,唯恐不能持平。
”她擡眼看一眼玄淩,動容道:“為正風紀,當年德妃甘氏與賢妃苗氏一朝斷送,因此今日之事還請皇上聖斷吧。
” 玄淩眼中滑過一絲深深的陰翳之色,默然片刻,道:“胡氏僭越冒犯皇後,不可姑息。
朕念其為和睦帝姬生母,且年幼嬌縱,降為良娣,和睦帝姬不宜由她親自鞠養,移入皇後宮中。
” 胡蘊蓉一直安靜聽着,直到聽到最後一句,倏然擡首,眸光冷厲如箭。
祺嫔見她如此情狀,忙拍着她肩笑吟吟道:“胡良娣莫動氣再惹惱了皇上,您是皇上表妹,又是晉康翁主的掌上明珠,哪日皇上緩過氣來,翁主再為您求上一求也就能複位了,今日的責罰不過是皇上一時之氣罷了。
” 這樣的懲治,相對當年的我算不得多嚴厲。
隻是唯有不多的人才知曉,當年我的離宮乃是真正自願,并非嚴懲。
所以今日胡蘊蓉的遭遇是困窘于我當年了。
她未置一辭,冰冷的神色有一股貴家天生的凜然之氣,隻斜眼看着祺嫔搭在她肩上的手,帶着顯見的蔑視,清淩淩道:“你是誰?竟也敢來碰我?” 祺嫔微微有些尴尬,作勢攏一攏手钏把手縮回,旋即盈盈一笑,“是。
良娣。
” 她着意咬重“良娣”二字,頗有些幸災樂禍之色,提醒她尊卑颠倒,已不複往日。
皇後輕輕搖頭,仿佛疲倦得很,“一時之氣?會否朝令夕改?若是如此,臣妾甯願今日不要如此責難胡氏,以免叫人以為宮中律法隻是兒戲而已。
” “皇後一定要朕說得明白麼?”玄淩凝神片刻,“胡氏入宮以昌嫔之位始,如今終其一生,至多以嫔位終,以此正後宮風紀。
” 皇後的神色清平得如一面明鏡,低首片刻,喚出人群中的陵容,抿唇一笑,“虧得昭媛細心,前兩日胡良娣病着她去探望,才湊巧發現此節。
” 陵容微微一怔,很快泯去那一份意外的愕然,輕輕垂首,“臣妾不敢。
” 皇後似沒有察覺周遭人等因此而生的對陵容怨怼與畏懼的眸光,似是大為贊歎,“昭媛不愧為九嫔之一,明尊卑,正典儀,堪為後宮之範。
”她停一停,轉首問詢于玄淩,“蘊蓉冊妃禮不複,昭儀之位亦失。
九嫔不可無首,不如由安昭媛暫領其位。
” 從二品九嫔是嫔位中最高一階,分有九人,雖同為從二品,卻也有先後之分,皆是昭儀最尊。
如今昭儀之位無人,皇後此舉,意在推崇安氏而已。
我淡淡一笑,虛名而已,皇後方才那一句話,才是真正玄機所在。
利益所驅,連血肉親緣皆可割舍,同盟之間怎會毫無芥蒂嫌隙? 玄淩看蘊蓉一眼,怒其不争,唇齒間卻也透着一絲溫情的憐憫,“回去看看和睦,着人送來皇後處,從此每月隻許見一次。
燕禧殿……暫且許你住着吧。
”
可是娘娘出言頂撞,氣得皇後腦仁疼。
”她伸手去揉皇後的額頭,“娘娘身子才好些,可萬萬不能動氣。
您是國母,若氣壞了可怎麼好,奴婢去拿薄荷油給您再揉揉。
” 皇後甩開剪秋的手,斥道:“跟在本宮身邊多年,還這般多嘴麼。
” 剪秋一臉委屈,氣苦道:“娘娘您就是太好心了,才……”說罷朝胡蘊蓉看了一眼,不敢再說。
我冷眼看主仆二人一唱一和,心中隻尋思此事為何如此輕易便東窗事發,實在有些蹊跷。
胡蘊蓉滿面淚痕未幹,冷眼不屑道:“跟在皇後身邊多年,剪秋自然不會輕易多嘴,不過是有人要她多嘴罷了,否則怎顯得臣妾張狂不馴。
” 玄淩目光如刺,推開蘊蓉牽着他衣袖的手,斥道:“犯上僭越仍不知悔改,是朕素日寵壞了你,跪下。
”蘊蓉微一擡眼,旋即沉默,我正納罕她緣何一句也不為自己辯白,玄淩語氣更添了三分怒意,“跪下!” 胡蘊蓉一語不發,冷然跪下,隻聞趙婕妤幽幽道:“昭儀早早跪下請罪不就是了,何必非要皇上動氣。
” “昭儀?”玄淩軒一軒長眉,趙婕妤微微有些局促,忙陪笑道:“是啊!冊妃之禮未過,稱一聲昌妃原是尊重,可如今……” 玄淩淡淡“唔”一聲,“冊妃禮……”他微一沉吟,便看向皇後。
未等玄淩啟齒,皇後已然起身,屈膝行大禮,“臣妾無能,不能約束胡氏,但請皇上示下,臣妾該如何管束六宮?” 皇後此言一出,六宮宮人面面相觑,忙不疊跪下,連連俯首道:“皇後言重,臣妾等有罪。
” 皇後輕吸一口氣,“論親疏,蘊蓉是臣妾表妹,臣妾無論如何要多為她擔待些;論理,蘊蓉是和睦帝姬生母,于社稷有功,所以臣妾一向對她厚待寬縱。
可是後宮風紀關乎社稷安甯,臣妾十數年來如履薄冰,唯恐不能持平。
”她擡眼看一眼玄淩,動容道:“為正風紀,當年德妃甘氏與賢妃苗氏一朝斷送,因此今日之事還請皇上聖斷吧。
” 玄淩眼中滑過一絲深深的陰翳之色,默然片刻,道:“胡氏僭越冒犯皇後,不可姑息。
朕念其為和睦帝姬生母,且年幼嬌縱,降為良娣,和睦帝姬不宜由她親自鞠養,移入皇後宮中。
” 胡蘊蓉一直安靜聽着,直到聽到最後一句,倏然擡首,眸光冷厲如箭。
祺嫔見她如此情狀,忙拍着她肩笑吟吟道:“胡良娣莫動氣再惹惱了皇上,您是皇上表妹,又是晉康翁主的掌上明珠,哪日皇上緩過氣來,翁主再為您求上一求也就能複位了,今日的責罰不過是皇上一時之氣罷了。
” 這樣的懲治,相對當年的我算不得多嚴厲。
隻是唯有不多的人才知曉,當年我的離宮乃是真正自願,并非嚴懲。
所以今日胡蘊蓉的遭遇是困窘于我當年了。
她未置一辭,冰冷的神色有一股貴家天生的凜然之氣,隻斜眼看着祺嫔搭在她肩上的手,帶着顯見的蔑視,清淩淩道:“你是誰?竟也敢來碰我?” 祺嫔微微有些尴尬,作勢攏一攏手钏把手縮回,旋即盈盈一笑,“是。
良娣。
” 她着意咬重“良娣”二字,頗有些幸災樂禍之色,提醒她尊卑颠倒,已不複往日。
皇後輕輕搖頭,仿佛疲倦得很,“一時之氣?會否朝令夕改?若是如此,臣妾甯願今日不要如此責難胡氏,以免叫人以為宮中律法隻是兒戲而已。
” “皇後一定要朕說得明白麼?”玄淩凝神片刻,“胡氏入宮以昌嫔之位始,如今終其一生,至多以嫔位終,以此正後宮風紀。
” 皇後的神色清平得如一面明鏡,低首片刻,喚出人群中的陵容,抿唇一笑,“虧得昭媛細心,前兩日胡良娣病着她去探望,才湊巧發現此節。
” 陵容微微一怔,很快泯去那一份意外的愕然,輕輕垂首,“臣妾不敢。
” 皇後似沒有察覺周遭人等因此而生的對陵容怨怼與畏懼的眸光,似是大為贊歎,“昭媛不愧為九嫔之一,明尊卑,正典儀,堪為後宮之範。
”她停一停,轉首問詢于玄淩,“蘊蓉冊妃禮不複,昭儀之位亦失。
九嫔不可無首,不如由安昭媛暫領其位。
” 從二品九嫔是嫔位中最高一階,分有九人,雖同為從二品,卻也有先後之分,皆是昭儀最尊。
如今昭儀之位無人,皇後此舉,意在推崇安氏而已。
我淡淡一笑,虛名而已,皇後方才那一句話,才是真正玄機所在。
利益所驅,連血肉親緣皆可割舍,同盟之間怎會毫無芥蒂嫌隙? 玄淩看蘊蓉一眼,怒其不争,唇齒間卻也透着一絲溫情的憐憫,“回去看看和睦,着人送來皇後處,從此每月隻許見一次。
燕禧殿……暫且許你住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