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就糗了?發現我們夫妻并不恩愛,氣得跳腳。
如果我是那種溫順脆弱的女性,早不知道去上吊幾次了--為了自己的不幸福,以及父母長輩高壓的手段斷送一生。
他們隻為了自己高興頑性去捉弄下一代,沒什麼大腦去想更多的事,以為結了婚就會有愛。
幸好我這人别的好處沒有,就是性格夠堅強,對感情也沒太多憧憬;與朱棣亞湊和着過日子,當個頂客族也不錯。
光是他每個月給我充足的零用錢便夠我感動得為他做牛做馬了。
這家夥還不錯,我樂意與他當一輩子夫妻。
“非凡,你給我準備一下,我們馬上搭飛機上台北與你公婆說清楚,你皮給我繃緊一點,我們大家不會放過你們的,我想莉方他們也會立刻召棣亞回台北。
走!” 客廳那頭,告狀完的母親尖聲的叫我,我搜刮完桌上所有食物,拍拍屁股,準備一同上台北觐見公婆去也。
好久沒見棣亞了,順便拿張收據要他捐個三十萬贊助“嘉邑行善團”的造橋事業吧。
※※※朱棣亞,我的丈夫,一個很會賺錢的男人,今年三十三歲,在二十七歲那年學成回國,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創立“禾升科技”,往電腦軟體市場進攻。
由于台灣專精于硬體事業,相較之下。
軟體市場不易發展,若想創業,概念創意又十足的話,比乎軟體這市場的大餅看來比較好分食。
當年棣亞是這麼對我說的,加上那票熱血青年死命努力,如今也是一片前景看好的江山了使得當年一邊拿出五百萬投資(賣了一小塊田地)、一邊長籲短歎的朱爹朱媽近幾年來總是眉飛色舞的到處宣揚他們朱家可不再是吃着祖産的“田橋仔”,而是開科技公司的,走在時代尖端的。
我敢拿朱棣亞的頭發誓,我那公婆壓根兒不知道“科技”兩字是啥東東,隻不過當成很時髦的玩意兒炫耀。
這是我們這種吃祖産過活的人的悲哀。
同樣在四五十年前買了一些地,但有的成了都市計劃區,有的成了荒野;當然也就有人成了土财主,有的依然在耕田,沒事順便長籲短歎一下,王士财則怕被人說成不事生産的米蟲。
我家與朱家算是有點錢吧,不然雙方的父母也不會成天跟着獅子會、婦女會到處玩,一輩子也沒做過什麼大事業,光收租金就足以豐衣足食到下輩子去了。
不工作而有錢花,莫怪那些不事生産的人成天想玩弄小輩的姻緣線;因為不是做生意的料(倒過幾間店),也不是玩股票的料(目前尚有七八佰萬套牢中),想做一下高利貸嘛,常也是有去無回,徒呼負責。
教訓之下,決定安分過日子。
我實在很想請那些沒事幹的人回家去種田,反正還有幾塊田地一直放在市郊無人聞問。
太閑的人有福了,快快工作打發時間去吧!但考慮到可能會被唾罵不孝,隻好作罷。
乖乖坐在長輩面前,滿足他們三堂會審的欲望。
來到新店的朱家祖宅(如今已改建為金碧輝煌的小城堡,令人不敢領教)沒多久,我那丈夫也乖乖歸來;看來他最近的生意也普通得很,否則哪會随傳随到。
他俊秀的臉上有一抹無奈,而我看了差點大笑出來。
基本上,他的母親與我的母親是自小一起長大的死黨,那麼也就避免不了性格上的相似。
她們兩位老人家常會不管人家忙不忙、有沒有空,想召見人就非要電召到那人投降為止。
朱棣亞豈能不來? “好,都來了,棣亞,你說,你們夫妻是怎麼了?”朱爸用他一家之主的身段詢問着。
“我們沒有怎樣呀,有空時我們仍然會在台北的公寓碰頭,有時一個月還那麼三、四次哩。
”我連忙開口。
“爸,您知道我們都很忙,并不代表我們沒在一起。
現在很流行一種“頂客族”的夫妻生活;在新竹那邊,很多工程師都是這麼過日子的。
”朱棣亞以一貫不疾不徐的口氣回答,并且聰明的提出“流行”這兩個字,深知土土的大财主們最怕人家說他們落伍。
真不愧是朱爸的兒子,太了解他們的心思了,加上一張誠懇得半死的面孔騙死人不償命,沒兩三下,三名長輩都弱了氣勢。
換朱媽開口了。
“流行是很好呀,可是也不能分開住呀,像什麼話?菲凡沒有在工作,可以跟着棣亞跑嘛,義工的工作每個地方都可以做。
”雖然有個媳婦是人人稱頌的義工很有面子,但想抱孫子的心思更強烈。
我看了朱媽的神情不禁暗自吐舌。
其實她早有幾個内孫外孫了,朱家除了長子朱棣亞因求學而晚婚之外,他的兩個弟弟一個妹妹都是在十七、八歲嫁娶,不讀書加上愛
如果我是那種溫順脆弱的女性,早不知道去上吊幾次了--為了自己的不幸福,以及父母長輩高壓的手段斷送一生。
他們隻為了自己高興頑性去捉弄下一代,沒什麼大腦去想更多的事,以為結了婚就會有愛。
幸好我這人别的好處沒有,就是性格夠堅強,對感情也沒太多憧憬;與朱棣亞湊和着過日子,當個頂客族也不錯。
光是他每個月給我充足的零用錢便夠我感動得為他做牛做馬了。
這家夥還不錯,我樂意與他當一輩子夫妻。
“非凡,你給我準備一下,我們馬上搭飛機上台北與你公婆說清楚,你皮給我繃緊一點,我們大家不會放過你們的,我想莉方他們也會立刻召棣亞回台北。
走!” 客廳那頭,告狀完的母親尖聲的叫我,我搜刮完桌上所有食物,拍拍屁股,準備一同上台北觐見公婆去也。
好久沒見棣亞了,順便拿張收據要他捐個三十萬贊助“嘉邑行善團”的造橋事業吧。
※※※朱棣亞,我的丈夫,一個很會賺錢的男人,今年三十三歲,在二十七歲那年學成回國,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創立“禾升科技”,往電腦軟體市場進攻。
由于台灣專精于硬體事業,相較之下。
軟體市場不易發展,若想創業,概念創意又十足的話,比乎軟體這市場的大餅看來比較好分食。
當年棣亞是這麼對我說的,加上那票熱血青年死命努力,如今也是一片前景看好的江山了使得當年一邊拿出五百萬投資(賣了一小塊田地)、一邊長籲短歎的朱爹朱媽近幾年來總是眉飛色舞的到處宣揚他們朱家可不再是吃着祖産的“田橋仔”,而是開科技公司的,走在時代尖端的。
我敢拿朱棣亞的頭發誓,我那公婆壓根兒不知道“科技”兩字是啥東東,隻不過當成很時髦的玩意兒炫耀。
這是我們這種吃祖産過活的人的悲哀。
同樣在四五十年前買了一些地,但有的成了都市計劃區,有的成了荒野;當然也就有人成了土财主,有的依然在耕田,沒事順便長籲短歎一下,王士财則怕被人說成不事生産的米蟲。
我家與朱家算是有點錢吧,不然雙方的父母也不會成天跟着獅子會、婦女會到處玩,一輩子也沒做過什麼大事業,光收租金就足以豐衣足食到下輩子去了。
不工作而有錢花,莫怪那些不事生産的人成天想玩弄小輩的姻緣線;因為不是做生意的料(倒過幾間店),也不是玩股票的料(目前尚有七八佰萬套牢中),想做一下高利貸嘛,常也是有去無回,徒呼負責。
教訓之下,決定安分過日子。
我實在很想請那些沒事幹的人回家去種田,反正還有幾塊田地一直放在市郊無人聞問。
太閑的人有福了,快快工作打發時間去吧!但考慮到可能會被唾罵不孝,隻好作罷。
乖乖坐在長輩面前,滿足他們三堂會審的欲望。
來到新店的朱家祖宅(如今已改建為金碧輝煌的小城堡,令人不敢領教)沒多久,我那丈夫也乖乖歸來;看來他最近的生意也普通得很,否則哪會随傳随到。
他俊秀的臉上有一抹無奈,而我看了差點大笑出來。
基本上,他的母親與我的母親是自小一起長大的死黨,那麼也就避免不了性格上的相似。
她們兩位老人家常會不管人家忙不忙、有沒有空,想召見人就非要電召到那人投降為止。
朱棣亞豈能不來? “好,都來了,棣亞,你說,你們夫妻是怎麼了?”朱爸用他一家之主的身段詢問着。
“我們沒有怎樣呀,有空時我們仍然會在台北的公寓碰頭,有時一個月還那麼三、四次哩。
”我連忙開口。
“爸,您知道我們都很忙,并不代表我們沒在一起。
現在很流行一種“頂客族”的夫妻生活;在新竹那邊,很多工程師都是這麼過日子的。
”朱棣亞以一貫不疾不徐的口氣回答,并且聰明的提出“流行”這兩個字,深知土土的大财主們最怕人家說他們落伍。
真不愧是朱爸的兒子,太了解他們的心思了,加上一張誠懇得半死的面孔騙死人不償命,沒兩三下,三名長輩都弱了氣勢。
換朱媽開口了。
“流行是很好呀,可是也不能分開住呀,像什麼話?菲凡沒有在工作,可以跟着棣亞跑嘛,義工的工作每個地方都可以做。
”雖然有個媳婦是人人稱頌的義工很有面子,但想抱孫子的心思更強烈。
我看了朱媽的神情不禁暗自吐舌。
其實她早有幾個内孫外孫了,朱家除了長子朱棣亞因求學而晚婚之外,他的兩個弟弟一個妹妹都是在十七、八歲嫁娶,不讀書加上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