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同室操戈 請君入甕

關燈
出一聲怪吼,其聲之大,竟震得全谷皆動,接着就是四周面回聲不絕。

    兩倮羅照定聲發處,雙箭齊發,緊接着身如猿猴,一同揉升一株大樹之頂。

     鄭一虎雖然會爬樹,但他哪及兩個倮羅,加之谷中全是合抱巨幹,他隻有望樹興歎的份,毫無猶豫之機。

    前面突然一隻龐然大物,他一見大驚,悚然忖道:“好大的犀牛!” 無處可逃,他隻有閃到一株巨樹後面。

     巨犀比水牛還大一倍,獨角似鐵塔,好在它沒有發現鄭一虎,這時四肢展開,頭低着,尾巴揚起,猛朝兩保羅藏身的大樹撞去。

     轟隆一聲,那大樹被懂得枝飛葉舞,搖搖欲倒! 巨犀一憧未成功,更加憤怒,身向後退,頭一低,第二次擅得更猛更兇。

     大樹經過這兩下,咋嚓一聲,竟是連根出土! 兩倮羅在上,隻吓得同聲驚叫! 鄭一虎暗叫不好,他知倆倮羅一旦倒地,八成有死無生。

     見死焉能不救,鄭一虎竟忘了自己,忽然大喝一聲跳走出去。

     巨犀一見這邊有人,棄卻那面,扭頭朝鄭一虎沖過來。

     鄭一虎見勢大驚,他忽又自侮冒失,然而悔也沒有用了,巨犀已到當前。

     事急無奈,他隻有寄托在枯大師的功夫了,猛一提氣,右拳全力打出。

     他的拳出手,巨犀也到了,兩下一湊,讵料竟發出炸雷一般的大震! 犀牛不但被阻,而且被鄭一虎打得整個身子翻起數丈,又轟的一聲倒在地上。

     巨犀不動了,巨大的腦袋竟被打開了花,一股鮮血,宛如泉水一樣湧出。

     鄭一虎驚呆了,他怎能相信自己有這樣無比的神力! 其實以枯大師自己來也不可能一下把巨犀打死,這是鄭一虎吞了“長生金阙靈液”之功,他現在的神力,可說已到了無法估計之境了。

     兩個倮羅也吓傻了,他們認為鄭一虎是神聖下凡哩。

     還是鄭一虎醒得快,這時他已證實自己确有莫明其妙的武功了,隻見他擡頭叫道:“朋友,你們懂漢話嘛,快下來!” 原來兩個倮羅又重新爬到另外一株樹上了,這時聞喚,雙雙齊向地面縱落,其一接口道:“神童,我們都懂大漢語言,多謝你救命之恩。

    ” 鄭一虎笑道:“那就好辦,你們住在什麼地方,快去喊人來擡死牛!” 另一個保羅連聲答應道:“是、是、是,我隻要吹響号角,族人們立刻就到!” 鄭一虎笑道:“你們什麼獸不捕,為何找這樣兇猛的犀牛?” 先開口的倮羅道:“這隻犀牛已害死敝族十個勇士了,我們發誓要除它!” 鄭一虎看到另一倮羅翻山去吹号角,笑道:“原來如此,今你們運氣好,恰好遇到我!” 那倮羅感激到:“神童是我族大恩人,務請大駕光臨敝族!” 鄭一虎搖頭道:“我有急事去辦,現在不能耽擱,等到将來罷。

    ” 耳聽山上号角已在鳴鳴叫,他向那倮羅道:“朋友,再見了。

    ” 那倮羅依依不舍,忙将鄭一虎送出山口。

     耽擱了大半夜,鄭一虎走不到三十裡就天亮了,恰好,前面有鎮啦!打聽之下,知道地名為“邦達”,在鎮上吃的是小米飯,他吃不下,再走一家,更糟,那是青稞飯,他連口都不敢開。

     西康能産的糧食,隻有豆、麥、小米和青梨,大米一粒也找不出,内地去那兒的人,江北佬還可,江南佬可就慘了!尤其是專吃大米的人,隻好餓肚子,不過肉倒有得吃,而且相當多,因為那是以畜牧為主的。

     走出那條不大的街市,鄭一虎隻得再向前進,不過他已不能沿江走了,隻好過江,直奔碩督城。

     碩督城為西康西部最大都市之一,商旅如雲,惟龍蛇混雜,各族人等都有,尤其是東西豪客,南北英雄,他們都以此城作為通西藏、青海、新疆等地的聚散之處。

     鄭一虎到達碩督是第二天的中午了,有大城,他認為這可以吃頓大米飯了! 出他意外之外,一連走了十幾家店,最上等的是面食,大米依然不見。

     他氣了,邊走邊罵道:“真是野蠻之地!” 忽然在一處廣場上,他一眼看到了祝文,不禁大喜,高聲喊道:“祝三哥,祝三哥!” 祝文在遊人中閑玩,耳聽有人在叫,回頭一看,他想不到竟是鄭一虎,也很高興,回身迎上道:“小虎,你走得真快!” 鄭一虎道:“葉大哥和黃二哥也來了?” 祝文點頭道:“還有一位大俠名叫何飛,人稱‘南天雁’,等會我帶你見見,他也是你義兄的好朋友!” 鄭一虎戚然道:“可惜我張大哥已不在人世了!” 祝文勸道:“你已替他報仇了,小虎,不要難過,武林人的生死原本不算一回事,隻要不遺下個臭名就行了。

    ” 鄭一虎自己對生死也不在乎,張大熊之死,他倒很傷心。

     祝丈忽然一指廣場道:“北角上圍了不少人,不知那兒有什麼玩意,小虎,你們去看。

    ” 他見鄭一虎兩眼含淚,想逗他開心。

     二人走過去,因為人圍得太多,看不到裡面情形,祝文一拉他,倆人由人縫中向裡面擠。

     及至擠進了四五層人,這才發現裡面并無什麼,祝文奇怪道:“這有什麼好看的?” 圈中是兩個老夫婦,年齡大概有五十多歲了,身邊帶一個十三歲的小妞兒,小丫頭長得非常美,就是瘦得隻剩幾根骨頭了。

     老夫婦面前擺着一口破皮箱,箱子上放着兩把生鏽的古劍,劍旁有字條一張,上寫着“二十五世代代相傳之物,今願以一百兩銀子出賣”! 也許大家好奇之故,否則誰願意看,祝文本來要走,但見了字條也覺稀奇了,他向身旁的一個青年問道:“兄台,你們就是看那兩把鏽劍嘛?” 兩青年也是内地人,笑道:“是的!” 祝文道:“沒有人還價?” 青年哈哈笑道:“一兩銀子你兄台要不要?” 祝文哈哈笑道:“也許是一寶哩!” 青年更得意了,又大笑道:“生鏽的寶?” 祝文道:“這兩夫婦似是經商的?大概生意不好。

    ” 青年搖頭道:“不,老頭自說姓馬,還說他是東漢大将馬武的後代,這兩把劍就是馬武将軍心愛之物哩,他說有個兒子犯了罪,流配在邊疆,他夫婦為了找兒子,竟由湖南千裡跋涉而來,錢用光了,進退兩難,因此才不惜出賣家傳之寶!” 祝文拉着鄭一虎,走近那箱前一看,不由啞然失笑! 鄭一虎道:“三哥,你笑什麼?” 祝文道:“這兩把劍,切豆腐是可以,但也切不整齊,劍尖及倆側都沒有鋒,劈柴都有困難哪能作什麼用?” 鄭一虎注視之下,發現一點不錯,不過他看出兩把劍的把手倒是非常古老和精緻。

     那老人向祝文道:“老鄉,你要嘛?” 祝文搖頭道:“我可以給你幾兩銀子,但我不要劍!” 老人道:“不要劍,我是不敢接受銀子的,同時幾兩銀子也隻能救老朽一時之急。

    ” 鄭一虎接口道:“你仍要去找兒子?” 老人歎聲道:“老朽隻有一個獨生子,他雖犯了罪,老朽卻不能不見他,這丫頭是我夫妻出門後生的,唉,現在流落異鄉,隻怕連青頭都不能回鄉了。

    ” 鄭一虎慨然道:“老丈,我還有九十多兩銀子,你拿去罷。

    我們同病相憐,所不同的,我要找父親。

    ” 他伸手入袋,掃數拿了出來,不足一百兩,他回頭問祝文道:“三哥,你借我幾兩如何?” 祝文驚訝道:“你在路上怎麼辦?” 鄭一虎道:“我一個人,比他們度日容易得多。

    ” 祝文激動道:“我身上還有三十兩,除了補足老丈的所需,剩下的你拿十一兩作路費罷。

    ” 鄭一虎大喜,接過來,自己不留,全給了老人。

     老人感激流淚,咽聲道:“小哥,你貴姓?” 鄭一虎告訴他姓名,反問道:“老丈呢?” 老人道:“我姓馬,這是賤内,這是小女馬玲玲!”他一一介紹自己妻女,之後雙手捧着兩把鏽劍道:“小哥,老朽其實不知兩劍有何用,不過它确是我家祖傳之物,甚至每代遺囑上都一再叮囑可以餓死,不可賣劍,可是我現在又有什麼辦法呢,希望你多多珍惜。

    ” 鄭一虎笑道:“老丈,劍還是你留下,銀子算我贈送的。

    ” 馬老人搖頭道:“那不行,你看不上眼也得接着。

    ” 鄭一虎笑道:“好,算是你老贈送我的,我們都不講買賣。

    ” 馬老人笑道:“這更有意義,這樣小哥不會把劍抛掉。

    ” 圍觀的人莫不說鄭一虎傻瓜,霎時大笑而散。

     鄭一虎接過來,這下為難了,兩劍則沒有鞘,放在什麼地方呢,總不能老拿在手上,他向馬老人道:“老丈,劍一直無鞘嘛?” 馬老人道:“提起劍鞘,這話可長了,而且非常玄妙,據老朽祖傳下來的一個故事,簡單說罷,聽說是東漢光武帝遺失了。

    ” 祝文道:“劍是光武皇帝賜的?” 馬老人道:“傳言是的,光武帝大封功臣時,我遠祖同時得賜這兩把劍!可是沒有名稱!” 鄭一虎道:“好,我就取名‘光武’吧,不過我得馬上配劍鞘,否則真不能帶。

    ” 劍有四指寬,半尺長,袋子裡是放不下的,但奇怪,卻沉重得很,比一般長劍還重,估計每把有七八斤。

     别了馬老人,祝文帶他在城中先配劍鞘,可是問題又來了,貨要明天才能取,因為沒有現成合适的。

     鄭一虎不肯把劍留在配鞘店,他買一段布,捆起來背在背上。

     祝文見他慎重其事,笑道:“放在店中還有誰偷去?” 鄭一虎道:“物輕體重,這是馬老人贈我的,意義不同啊!” 祝文點頭道:“小虎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