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天寒歲暮勾魂寺
關燈
小
中
大
一見大兇如雲宗文已被人救走,不由又驚又怒,他驚怒的是數十年來,絕魂寺首次遭人侵入而無法留下那人性命。
不過── 在一陣憤怒之後,他卻得意地陰笑道:‘無知匹夫,那小子已中九絕毒散之毒,勢難再活,縱被救去,又有何用。
’ 陡然── 他想起會受人如此調弄,未能留下擅犯絕魂寺的敵人,這完全是壞在那‘九死喪門釘’之上。
心念所及,不由面露殺機: ‘九死喪門釘,嘿嘿,鄧元倫老狗,太爺如果不找你要回一點公道,就不姓範,哼哼哼!’ 皖南名勝九華山,巍峨矗立,高插霄漢,密巒幽岫,嶂岩重疊,終年煙霧缭繞,看不清頂上景物,其山勢之雄偉宏壯,峰壑之靈奇險峻,不遜宇内名勝的五嶽。
本來,這九華山素向乃是一些走馬章台,騷人墨客,避暑清遊,尋幽探勝的好去處,每逢春夏之季,登山遊曆者頗不乏人。
然而── 自從山上出現了一座神秘的寺觀之後,數十年來,九華山之名,更是勝傳遐迩,名冠五嶽之上。
隻是,所著名的,卻不再是山奇景幽,而是成為人人聞而裹足,甚至心寒膽落的龍潭虎穴,近來幾絕人迹。
寺名絕魂,令人聞之毂觫,觀中主持,又是威震武林,無人知其廬山真面目的一代兇獠─千面如來。
是僧!卻無悲天憫人,普渡衆生的菩薩心腸,而是兩手血腥,僧袍染赤,殺人如麻的枭獠。
是寺!卻無出塵脫世,離群索居的靜修願望,而是陰險詭詐,心狠心黑,橫行武林的惡魔。
誠然── 普天之下,人人無不對絕魂寺十分悸懼,自保猶恕不及,那敢擅越雷池,自取滅亡。
然而── 茫茫人海,芸芸衆生中,勇敢之人,也不會沒有一個。
見霧濃露重的夜晚,也是欲曜前的昏黯時份。
這舉世驚恐的九華山上。
陡然── 一條人影,在嵯峨突兀的峻險山嶺間,縱跳奔馳,動作奇快,身形隐秘,明眼人一看,不但知道這人身具上乘武功,而且對這險峻山勢,并不陌生。
這夜行人渾身蒙在黑巾之内,時又在昏黯,故除非細心注意,極難發覺。
黑影直向山後奔去,刹那間,已來至一處懸崖,才見他隐樁伫足,他身形一停,這才令人看清,在他左脅下,竟還挾着一個人。
他略一猶疑,旋即撲身躍下懸崖。
奇怪?他為何跳入崖中,是想自殺?不然………? 半晌,人影一幌,蒙面人又躍上崖石。
隻是── 他脅下那人已不複存在,啊!他竟将那人放在崖中。
這更奇怪,他想害那人嗎?那幹脆将其從崖上往下抛就可,又何必多費手腳,否則,他又怎麼隻放下那人,而自己翻身複起。
蒙面人對着懸崖俯望,好久,好久,才幽幽地一聲低微的長歎。
歎聲雖低而微,但卻充份顯示着,蒙面人這一歎之中,竟含蘊着無限的凄涼與惋惜之意,也發舒出蒙面人心中無限的後悔與憂慮之情緒。
這更奇怪,蒙面人何以會生出這些矛盾的情緒,難道他與崖中之人,甚有淵源。
蒙面人長歎過後,方始掉轉身,展起輕身功夫,直向九華山下奔去。
荒山寂寂,除了偶爾傳來的深山獸吼猿啼之聲,以及松濤拍發之聲外,一切是那麼死靜,使凄涼的九華山,更蒙上了一層恐怖與陰森。
鬥轉星移,更漏星殘,東方已現出一片茫茫的白色,黎明已替代了黑晚。
轉眼間── 東方天際,五光十色,霞彩斑爛,旭日漸升。
絢麗多姿的朝陽,輕爽地照耀着大地,但見早晨的九華山,竟是滿山翠綠,一片生機,充滿着青春的氣息,不再是昨夜那等陰沉凄涼。
尤其山後一處幽谷,更是百花競豔,芬香馥郁,翠麗如畫。
這幽谷,約莫十畝方圓,底下蒼松翠竹,奇花異草,雜生其間,令人置身其間,不禁油生出塵之念。
蓦地裡── 谷底右側,傳來了一聲歎息,聲音是那麼蒼老,那麼凄涼。
循聲看去,但見谷側有着一間簡陋的茅屋,歎聲正發自茅屋中。
這間茅屋不但造得奇特,而且也造得怪異。
因為他不但末依山壁,或傍巨樹而建,更不惜那些老樹古木之濃蔭,而是獨自建在右谷一數坪方圓的平秃地上。
茅屋四周,由内而外,極有秩序地,布置着三層裝設。
内層是十二塊尋丈巨石,中間是二十五支按梅花樁方式,排置的木樁,最外圍才是數十株參天巨樹。
這些巨樹、木樁、巨石,疏落而有秩序,整齊地包圍在茅屋四周圍。
顯然── 這是一道錯綜複什,奇奧無比的陣勢。
當然,此茅屋主人必是個奇特之人,他不會是絕魂寺之人,否則,他何必匿居此谷,而又巧布奇陣。
然而── 絕魂寺的千面如來,怎會在卧榻之旁,讓人酣睡,任由此人築居于此。
于是一聲同樣的歎息,再度從茅屋之中傳出。
歎聲歇處,茅屋門口,出現了一個老人。
但見這老人,約莫古稀年紀,生得鶴發童顔,貌相高古,五官端正,一望而知是位正義長者。
老人雖然須眉皆皤,卻毫無龍鐘老邁之态,尤其雙眼開阖之際,精光灼灼,亮如朗星,竟是一位内家高手。
隻是── 此刻,他那濃霜似的長眉,卻微微皺結,那逼人的目光,也微露凄涼之色,就好像在他心中,蘊藏着一股惋惜與悲憫之情緒,怪不得他連聲低歎。
又是一聲歎息,發自老人口中: ‘唉!道消魔長,正氣淪落,枭獠嚣張,眼看一場血雨腥風的浩劫,不久又将重演,可憐老朽空有滿腔除魔熱誠,卻無絲毫驅邪之力,真正是心有餘力不足,枉費一世令名,放逐流水。
’ 喃語至此,聲轉悲憤:‘可惡的是那孽徒,竟敢背叛吾教規,做下這等傷天害………咦!’ 老人話到半途,突聞一聲微弱的歎息,聲音短促而低沉,顯示出歎息之人,不是身負極重内傷,就是病入膏肓,奄奄将死之人。
歎息聲斷斷續續,更夾什麼蠕動之聲。
老人面露驚詫之色,倏然雙肩微幌,并未見他作勢,寬袍展處,人已穿過巨石,木樁, 掠出十餘丈遠,來到一棵巨樹下。
入眼卻見樹側匍匐着一個少年人,老人急忙詫語道:‘閣下可是絕魂寺門下,為何受傷至此?’ 少年聞言,上身一陣顫動,緩緩地雙手支身,仰頭而視,緩聲答道:‘在下雲宗文,并非山上匪徒,而是誤中奸計,緻…………’ 話猶未了,老人仔細端詳少年面龐,忽地啊了一聲,截斷少年之話道:‘小友你是蕭劍雙英雲雁飛之子?’ 少年人聞聲一震,喟然道:‘是的,晚輩正因爹娘蒙受不白之冤,因此,才冒險登此……………’ 老人再度啊了一聲,未待雲宗文多說,立即兜手挾起他的身軀,微一點足,迅速返身躍入茅屋。
入得茅屋,将雲宗文放在木床上,然後說道:‘文兒,我們是一家人,看你受傷甚重,師祖先替你療好内傷,然後再談經過。
’ 雲宗文聞言,雖已知道這老人與爹娘必有淵源。
但他因自小就遠離雙親,故不知雙親師父姓名,聽老人所言,隻好暫時按下心中疑問,任由老人擺布。
老人将雲宗文上衣褪下,然後凝神聚氣,功貫雙掌,右手扣住他志堂,左手按在中庭穴上,迫出體内真元,輸入雲宗文體内。
不料── 老人雙掌真元一入雲宗文體内,雲宗文卻登時氣喘心促,痛極而泣。
老人見狀有異,心頭方自一驚,倏覺右手内力所至,竟無法導引對方經穴,不由心頭大駭。
雲宗文茫然不解,不知老人所指。
老人見他疑惑之狀,乃補充地道:‘觀你血阻經閉,顯然一身功力已失,但又未被制住穴道,到底是為了什麼?’ 雲宗文乍聞功力全失,不禁俊容大變,他隻道失去知覺之後,被人下手毀功的,但聽老人之言,自己的腹結,天殘重穴未損,則何以會導至功毀氣散。
老人見雲宗文神态,如他必因這突來打擊,而十分頹萎沮喪。
當下沉重而帶安慰之聲道:‘文兒别難過,你先談談你受傷經過,師祖我必定盡力使你恢複一身功力就是。
’ 雲宗文将幼失雙親,矢志求師,忽聞有人約戰,天目山遇師天癡道人起,疊經變化,而探知雙親受制絕魂寺中,自己一為師父之仇,再為解救雙親脫離苦海,乃單身犯險,将于中毒不省人事止,簡略地說出。
尾後,他懷疑地道: ‘晚輩隻覺得乍上九華山時,功力比平常增加甚多,每一出手,敵人辄皆應掌而亡,但自己也會感到一陣耳鳴心悸,氣血翻騰。
‘後來在擊退五個敵人之後,因一時接納不住丹田之氣,乃吐出一口鮮血,神志恍怫之下,乃倚樹調息。
’ ‘什麼?你倚樹行功,噢,後來呢?’ 雲宗文見老人在聞悉自己倚樹調息時,而露驚急之容,不由連想起那句‘避巨樹’之句,心忖:‘原來這絕魂寺周圍的巨樹是靠不得的!’ 他續接道: ‘晚輩不知這些樹,塗有奇毒,甫一倚樹,頓覺腹中奇痛如絞,終于昏死過去,醒來時,卻在這裡,不知此地是什麼地方,老前輩與家父母是……………’ 老人聞言,都兀自沉思喃語: ‘奇怪!他中毒而不死,還被人救來此地,難道救他之人,會是絕魂寺中人,不可能吧!’ 經雲宗文一再摧問,乃道:‘這裡是九華山後一處幽谷。
’ ‘這裡是九華山,那老前輩是九華山中…………’ ‘我是你師祖第四代的湖海第一劍成仲衍!’ 雲宗文一聽老人竟是爹娘恩師,不由喊聲:‘師祖且恕文兒無知之罪!’ 話聲中,挺身欲起,老人一把按下道:‘不必施此俗套,我且問你,你可知道中毒後的一切?’ 雲宗文道:‘文兒不知何以會被簾來此,又得巧遇師祖你老人家。
’ 老人道:‘這事委實蹊跷,要知外人一中那絕魂樹之毒,若無寺中人獨門解藥解救,任何再好仙丹妙藥,也難生效,而你卻能毒褪命在,難道那夥賊徒,會天良突發,放你一命不死?’ 雲宗文聞言,忽然心中一動,脫口道:‘難道是她?’ ‘文兒你料想的她是誰?’ 雲宗文俊臉一紅,讷讷道: ‘這人不知是誰?但對文兒有救命之恩,而且好似是與絕魂寺有牽連之人,是以文兒想到,或許是她。
’ 成仲衍笑道:‘那人是個女的呢!’ 突然── 腦海中浮起一絲意念,诘道:‘文兒,那女的可曾送給你什麼東西?’ ‘她,她曾給文兒三粒助功丹!’ ‘三粒助功丹!好個心狠手辣的賤婢,竟敢施此下流手段,啊!不對,若是她用的天山派獨門丹藥分功散氣丸,那她怎會再救你。
‘可是,若不是她,又怎會中毒不死!’ 雲宗文已經被師祖一連串的舉動,弄得滿頭霧水,不知所以,隻好呆呆地望着老人出神不已。
老人忽道:‘文兒,你除了服下那女人三粒丹丸之外,還曾吃過什麼丸藥沒有?’ 雲宗文道:‘還有一種,乃是鴻博居士的萬妙百草固元丸。
’ 成仲衍道: ‘那麼,你所吃那女人的丹丸,必是專破氣功,專毀勁氣的天山“分功散氣丸”了,怪不得你會武功全破。
‘隻是奇怪的是,那女賊怎會那麼矛盾,既想害你,又曾救你,唉!人說女子個性最難捉摸,難道就指的這點。
’ 雲宗文幾乎不敢相信,那一直留在他腦海中,印象極為深刻的玉人兒,會是暗算他的人。
可是,想到師祖之言,連想起那女人,能進出絕魂寺,顯然地,她必是絕魂寺中徒黨無疑。
思念及此,不禁餘悸猶存,恨聲切齒道: ‘唉!想不到這貌美如花的賤婢,竟是心比蛇蠍猶毒,可歎我一身武功已經全失,否則……………’
不過── 在一陣憤怒之後,他卻得意地陰笑道:‘無知匹夫,那小子已中九絕毒散之毒,勢難再活,縱被救去,又有何用。
’ 陡然── 他想起會受人如此調弄,未能留下擅犯絕魂寺的敵人,這完全是壞在那‘九死喪門釘’之上。
心念所及,不由面露殺機: ‘九死喪門釘,嘿嘿,鄧元倫老狗,太爺如果不找你要回一點公道,就不姓範,哼哼哼!’ 皖南名勝九華山,巍峨矗立,高插霄漢,密巒幽岫,嶂岩重疊,終年煙霧缭繞,看不清頂上景物,其山勢之雄偉宏壯,峰壑之靈奇險峻,不遜宇内名勝的五嶽。
本來,這九華山素向乃是一些走馬章台,騷人墨客,避暑清遊,尋幽探勝的好去處,每逢春夏之季,登山遊曆者頗不乏人。
然而── 自從山上出現了一座神秘的寺觀之後,數十年來,九華山之名,更是勝傳遐迩,名冠五嶽之上。
隻是,所著名的,卻不再是山奇景幽,而是成為人人聞而裹足,甚至心寒膽落的龍潭虎穴,近來幾絕人迹。
寺名絕魂,令人聞之毂觫,觀中主持,又是威震武林,無人知其廬山真面目的一代兇獠─千面如來。
是僧!卻無悲天憫人,普渡衆生的菩薩心腸,而是兩手血腥,僧袍染赤,殺人如麻的枭獠。
是寺!卻無出塵脫世,離群索居的靜修願望,而是陰險詭詐,心狠心黑,橫行武林的惡魔。
誠然── 普天之下,人人無不對絕魂寺十分悸懼,自保猶恕不及,那敢擅越雷池,自取滅亡。
然而── 茫茫人海,芸芸衆生中,勇敢之人,也不會沒有一個。
見霧濃露重的夜晚,也是欲曜前的昏黯時份。
這舉世驚恐的九華山上。
陡然── 一條人影,在嵯峨突兀的峻險山嶺間,縱跳奔馳,動作奇快,身形隐秘,明眼人一看,不但知道這人身具上乘武功,而且對這險峻山勢,并不陌生。
這夜行人渾身蒙在黑巾之内,時又在昏黯,故除非細心注意,極難發覺。
黑影直向山後奔去,刹那間,已來至一處懸崖,才見他隐樁伫足,他身形一停,這才令人看清,在他左脅下,竟還挾着一個人。
他略一猶疑,旋即撲身躍下懸崖。
奇怪?他為何跳入崖中,是想自殺?不然………? 半晌,人影一幌,蒙面人又躍上崖石。
隻是── 他脅下那人已不複存在,啊!他竟将那人放在崖中。
這更奇怪,他想害那人嗎?那幹脆将其從崖上往下抛就可,又何必多費手腳,否則,他又怎麼隻放下那人,而自己翻身複起。
蒙面人對着懸崖俯望,好久,好久,才幽幽地一聲低微的長歎。
歎聲雖低而微,但卻充份顯示着,蒙面人這一歎之中,竟含蘊着無限的凄涼與惋惜之意,也發舒出蒙面人心中無限的後悔與憂慮之情緒。
這更奇怪,蒙面人何以會生出這些矛盾的情緒,難道他與崖中之人,甚有淵源。
蒙面人長歎過後,方始掉轉身,展起輕身功夫,直向九華山下奔去。
荒山寂寂,除了偶爾傳來的深山獸吼猿啼之聲,以及松濤拍發之聲外,一切是那麼死靜,使凄涼的九華山,更蒙上了一層恐怖與陰森。
鬥轉星移,更漏星殘,東方已現出一片茫茫的白色,黎明已替代了黑晚。
轉眼間── 東方天際,五光十色,霞彩斑爛,旭日漸升。
絢麗多姿的朝陽,輕爽地照耀着大地,但見早晨的九華山,竟是滿山翠綠,一片生機,充滿着青春的氣息,不再是昨夜那等陰沉凄涼。
尤其山後一處幽谷,更是百花競豔,芬香馥郁,翠麗如畫。
這幽谷,約莫十畝方圓,底下蒼松翠竹,奇花異草,雜生其間,令人置身其間,不禁油生出塵之念。
蓦地裡── 谷底右側,傳來了一聲歎息,聲音是那麼蒼老,那麼凄涼。
循聲看去,但見谷側有着一間簡陋的茅屋,歎聲正發自茅屋中。
這間茅屋不但造得奇特,而且也造得怪異。
因為他不但末依山壁,或傍巨樹而建,更不惜那些老樹古木之濃蔭,而是獨自建在右谷一數坪方圓的平秃地上。
茅屋四周,由内而外,極有秩序地,布置着三層裝設。
内層是十二塊尋丈巨石,中間是二十五支按梅花樁方式,排置的木樁,最外圍才是數十株參天巨樹。
這些巨樹、木樁、巨石,疏落而有秩序,整齊地包圍在茅屋四周圍。
顯然── 這是一道錯綜複什,奇奧無比的陣勢。
當然,此茅屋主人必是個奇特之人,他不會是絕魂寺之人,否則,他何必匿居此谷,而又巧布奇陣。
然而── 絕魂寺的千面如來,怎會在卧榻之旁,讓人酣睡,任由此人築居于此。
于是一聲同樣的歎息,再度從茅屋之中傳出。
歎聲歇處,茅屋門口,出現了一個老人。
但見這老人,約莫古稀年紀,生得鶴發童顔,貌相高古,五官端正,一望而知是位正義長者。
老人雖然須眉皆皤,卻毫無龍鐘老邁之态,尤其雙眼開阖之際,精光灼灼,亮如朗星,竟是一位内家高手。
隻是── 此刻,他那濃霜似的長眉,卻微微皺結,那逼人的目光,也微露凄涼之色,就好像在他心中,蘊藏着一股惋惜與悲憫之情緒,怪不得他連聲低歎。
又是一聲歎息,發自老人口中: ‘唉!道消魔長,正氣淪落,枭獠嚣張,眼看一場血雨腥風的浩劫,不久又将重演,可憐老朽空有滿腔除魔熱誠,卻無絲毫驅邪之力,真正是心有餘力不足,枉費一世令名,放逐流水。
’ 喃語至此,聲轉悲憤:‘可惡的是那孽徒,竟敢背叛吾教規,做下這等傷天害………咦!’ 老人話到半途,突聞一聲微弱的歎息,聲音短促而低沉,顯示出歎息之人,不是身負極重内傷,就是病入膏肓,奄奄将死之人。
歎息聲斷斷續續,更夾什麼蠕動之聲。
老人面露驚詫之色,倏然雙肩微幌,并未見他作勢,寬袍展處,人已穿過巨石,木樁, 掠出十餘丈遠,來到一棵巨樹下。
入眼卻見樹側匍匐着一個少年人,老人急忙詫語道:‘閣下可是絕魂寺門下,為何受傷至此?’ 少年聞言,上身一陣顫動,緩緩地雙手支身,仰頭而視,緩聲答道:‘在下雲宗文,并非山上匪徒,而是誤中奸計,緻…………’ 話猶未了,老人仔細端詳少年面龐,忽地啊了一聲,截斷少年之話道:‘小友你是蕭劍雙英雲雁飛之子?’ 少年人聞聲一震,喟然道:‘是的,晚輩正因爹娘蒙受不白之冤,因此,才冒險登此……………’ 老人再度啊了一聲,未待雲宗文多說,立即兜手挾起他的身軀,微一點足,迅速返身躍入茅屋。
入得茅屋,将雲宗文放在木床上,然後說道:‘文兒,我們是一家人,看你受傷甚重,師祖先替你療好内傷,然後再談經過。
’ 雲宗文聞言,雖已知道這老人與爹娘必有淵源。
但他因自小就遠離雙親,故不知雙親師父姓名,聽老人所言,隻好暫時按下心中疑問,任由老人擺布。
老人将雲宗文上衣褪下,然後凝神聚氣,功貫雙掌,右手扣住他志堂,左手按在中庭穴上,迫出體内真元,輸入雲宗文體内。
不料── 老人雙掌真元一入雲宗文體内,雲宗文卻登時氣喘心促,痛極而泣。
老人見狀有異,心頭方自一驚,倏覺右手内力所至,竟無法導引對方經穴,不由心頭大駭。
雲宗文茫然不解,不知老人所指。
老人見他疑惑之狀,乃補充地道:‘觀你血阻經閉,顯然一身功力已失,但又未被制住穴道,到底是為了什麼?’ 雲宗文乍聞功力全失,不禁俊容大變,他隻道失去知覺之後,被人下手毀功的,但聽老人之言,自己的腹結,天殘重穴未損,則何以會導至功毀氣散。
老人見雲宗文神态,如他必因這突來打擊,而十分頹萎沮喪。
當下沉重而帶安慰之聲道:‘文兒别難過,你先談談你受傷經過,師祖我必定盡力使你恢複一身功力就是。
’ 雲宗文将幼失雙親,矢志求師,忽聞有人約戰,天目山遇師天癡道人起,疊經變化,而探知雙親受制絕魂寺中,自己一為師父之仇,再為解救雙親脫離苦海,乃單身犯險,将于中毒不省人事止,簡略地說出。
尾後,他懷疑地道: ‘晚輩隻覺得乍上九華山時,功力比平常增加甚多,每一出手,敵人辄皆應掌而亡,但自己也會感到一陣耳鳴心悸,氣血翻騰。
‘後來在擊退五個敵人之後,因一時接納不住丹田之氣,乃吐出一口鮮血,神志恍怫之下,乃倚樹調息。
’ ‘什麼?你倚樹行功,噢,後來呢?’ 雲宗文見老人在聞悉自己倚樹調息時,而露驚急之容,不由連想起那句‘避巨樹’之句,心忖:‘原來這絕魂寺周圍的巨樹是靠不得的!’ 他續接道: ‘晚輩不知這些樹,塗有奇毒,甫一倚樹,頓覺腹中奇痛如絞,終于昏死過去,醒來時,卻在這裡,不知此地是什麼地方,老前輩與家父母是……………’ 老人聞言,都兀自沉思喃語: ‘奇怪!他中毒而不死,還被人救來此地,難道救他之人,會是絕魂寺中人,不可能吧!’ 經雲宗文一再摧問,乃道:‘這裡是九華山後一處幽谷。
’ ‘這裡是九華山,那老前輩是九華山中…………’ ‘我是你師祖第四代的湖海第一劍成仲衍!’ 雲宗文一聽老人竟是爹娘恩師,不由喊聲:‘師祖且恕文兒無知之罪!’ 話聲中,挺身欲起,老人一把按下道:‘不必施此俗套,我且問你,你可知道中毒後的一切?’ 雲宗文道:‘文兒不知何以會被簾來此,又得巧遇師祖你老人家。
’ 老人道:‘這事委實蹊跷,要知外人一中那絕魂樹之毒,若無寺中人獨門解藥解救,任何再好仙丹妙藥,也難生效,而你卻能毒褪命在,難道那夥賊徒,會天良突發,放你一命不死?’ 雲宗文聞言,忽然心中一動,脫口道:‘難道是她?’ ‘文兒你料想的她是誰?’ 雲宗文俊臉一紅,讷讷道: ‘這人不知是誰?但對文兒有救命之恩,而且好似是與絕魂寺有牽連之人,是以文兒想到,或許是她。
’ 成仲衍笑道:‘那人是個女的呢!’ 突然── 腦海中浮起一絲意念,诘道:‘文兒,那女的可曾送給你什麼東西?’ ‘她,她曾給文兒三粒助功丹!’ ‘三粒助功丹!好個心狠手辣的賤婢,竟敢施此下流手段,啊!不對,若是她用的天山派獨門丹藥分功散氣丸,那她怎會再救你。
‘可是,若不是她,又怎會中毒不死!’ 雲宗文已經被師祖一連串的舉動,弄得滿頭霧水,不知所以,隻好呆呆地望着老人出神不已。
老人忽道:‘文兒,你除了服下那女人三粒丹丸之外,還曾吃過什麼丸藥沒有?’ 雲宗文道:‘還有一種,乃是鴻博居士的萬妙百草固元丸。
’ 成仲衍道: ‘那麼,你所吃那女人的丹丸,必是專破氣功,專毀勁氣的天山“分功散氣丸”了,怪不得你會武功全破。
‘隻是奇怪的是,那女賊怎會那麼矛盾,既想害你,又曾救你,唉!人說女子個性最難捉摸,難道就指的這點。
’ 雲宗文幾乎不敢相信,那一直留在他腦海中,印象極為深刻的玉人兒,會是暗算他的人。
可是,想到師祖之言,連想起那女人,能進出絕魂寺,顯然地,她必是絕魂寺中徒黨無疑。
思念及此,不禁餘悸猶存,恨聲切齒道: ‘唉!想不到這貌美如花的賤婢,竟是心比蛇蠍猶毒,可歎我一身武功已經全失,否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