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吳橋雜技冠天下

關燈
麼?怎麼今天跑到小四門來了?當年追殺河洛雙俠,我們又沒參與,莫非是受了什麼人的指使,來找麻煩?反正是福不是福,是禍躲不過。

    等下瞧瞧再說! 盡管這爺倆心中打鼓,可是節目還是照常進行。

     下面表演的是戲法(魔術),隻有-個人表演。

    這位年齡大點,三十出頭,頭戴瓜皮小帽,長袍馬褂,袖口挽起,露出雪白的内衣,手中還拿着一個大手帕,場中擺了一個木頭架子。

     就見他把手帕一搶,就變出一隻純白的乳鴿,再搶,又是一隻,把鴿子放在架子上,鴿子也不飛,就在架子上,用嘴啄着翎。

    他一面抖手帕,一面變鴿子,整整變出了二十二隻,才-鞠躬,下台而去。

    直到他人走了,大夥才想起鼓掌來了,而且足足鼓了三分鐘。

     接下來是千斤腿功!首先在場子中央,放了一張長闆凳,一個中年婦人仰躺在凳子上,雙腿高舉,腳心朝天,這時走出-個四五歲的小丫頭,爬到了婦人的腳上,然後仰面躺在婦人的腳上,然後兩臂、兩腳平伸。

     婦人這時用腳上的功夫,彈的小丫頭如風車般的三百六十度旋轉,旋轉了足有一袋煙的時候,又變成了上下翻轉,這個小丫頭不但不怕,而且還頻頻做鬼臉呢! 接下來,由四個漢子擡來一隻大水缸,看樣子這口缸最少有四百斤,四個人把它放在婦人的腳上。

     這婦人用足上功夫,把這口缸轉得飛快。

     石中玉他們忍不住鼓掌叫起好來。

     再看,又有兩位十二三歲的小男孩,爬入了缸中,而婦人的雙腳,又開始轉缸,這兩個小男孩就随着缸轉,等缸停下來的時候,缸的外面又爬上了一位十七八歲的少女,缸開始改為三百六十度旋轉,缸上的少女又在上面玩了許多花樣。

     最後這四五歲的小丫頭又爬到少女的身上,先扯了個須風旗,然後又翻斛鬥又打滾,就是掉不下來,乖乖!四五歲的小丫頭,她怎麼練的? 等表演完了,袁明珠把小丫頭拉到身邊問道:“小妹妹!你今年幾歲?” “五歲。

    ” “練了多久啦?” “三年半啦!” “啊!沒斷奶就開始練哪?” 小丫頭點了點頭,門主吳長庚說了:“吳橋雜技演員,差不多全是那麼大開始的。

    ” 乖乖!怪不得吳橋雜冠天下,原來從還沒吃奶時肘就開始練啦! 袁明珠這時掏出一張銀票,交給小丫頭道:“這個給你們買花戴、買糖葫蘆吃吧!” 小丫頭接過之後,到班主吳危面前,叫了聲:“爹!”然後遞給銀票。

     吳危一看,眼都直了!竟是寶通錢莊出的銀票,白銀三幹兩!乖乖!這是夠讓他們表演一百場的。

     他馬上又遞給袁明珠道:“姑娘的賞,我們不能收!” 袁明珠問道:“為什麼?” “太重了,我們擔不起。

    ” 老化子哈哈大笑道:“吳班主,你隻管收下,明珠這丫頭出了手的錢,還能回去麼?” 吳長庚回道:“多少?” “爹!您看看!”吳危把把銀票遞了過去。

     吳長庚一看,三千兩!忙道:“太重,太重,我們擔不起,還是請袁女俠收回吧!” 老化子瞪眼啦!道:“吳老大,你要是不收,可就是看不起我侄女啊!她雖是扯旗門的,可是這銀子可不是贓款哪!”結果,好說歹說,吳危才道謝收了。

     既然收了人家這麼重的賞,總不能不招待人家一頓吃喝吧!酒酣耳熱之際,少不得談些江湖轶聞轶事。

     老化子道:“吳門主,你們經常到全國各地演出,可曾發現有東洋扶桑鬼子和羅刹鬼子?” “老幫主,您問這……” “是這樣的,河洛雙俠的屍體上,發現了羅刹窄劍和倭刀的傷痕,而且所中的暗器尚有東洋忍者的星形镖。

    ” “原來是這樣啊!老朽有個朋友,在京裡醇親王府當差,他倒是跟我提過,醇王府的大貝勒,養的有一批東洋武士。

    ” “一個貝勒養一批東洋武士幹啥?” “我那個朋友說,這位大貝勒是領侍衛内大臣,除了手下的紫禁成的禁衛軍之外,還管的有侍衛營,可是他的近身衛士卻是東洋武士。

    ” “好嘛!中國人靠不住,他用上了洋鬼子,那你可知道哪兒有羅刹鬼子?”“洋鬼子們,聽說全住進内城的交民巷,因為咱們漢人是不準随便進入内城的,詳情我就不清楚了。

    ” 石中玉問道:“老前輩,您可知道醇王府在哪兒?” “聽說在什刹海,可是我沒進過内城,什刹海在哪兒,我也不太清楚。

    ” 老化子道:“多承指教,即有地名就好辦啦!” 飯後,他們三位就在吳門小四拳那兒歇了。

     翌日一早,就告辭而去。

     這時吳家父子心上的一塊石頭,才算落了地,吳危道:“爹!石中玉不像傳說中的那麼可怕嘛!” “咳!江湖傳言,往往失實,看樣子,他們應該都是有理智的人,不會亂殺無辜的,這傳言準是當年追殺雙俠的人造出來的,不管啦!反正江湖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再說石中玉他們,這天乘馬進了北京。

     北京乃六朝建都之地,天子腳下,當然不同于一般都市,内城禁衛森嚴,漢人是不準随便進入的.可是外城卻是繁華無比。

     扯旗門同丐幫全設有分舵。

     扯旗門的分舵設在最豪華的地帶,王牌樓附近的大栅欄.而丐幫呢!就設在天橋附近的一家破落戶。

     他們一進永定門,首先到了丐幫分舵。

     丐幫北京分舵雲出岫.早在老化子出現在永定門時,就接到了報告,立即率領分舵三袋以上弟子,在大路上恭迎。

     他們-見到老幫主,立即舉起了打狗棒,然後在地上戳了三下,行了丐幫大禮,然後接三位到了分舵。

     當然丐幫北京分舵的人!少不了請安問候啦! 老化子道:“雲舵主哇!有什麼話等下再說,千裡為官,還為的是吃穿呢!我們走了大老遠的路,早餓啦!” 雲出蚰一聽,趕緊叫人準備酒菜。

     你還别瞧不起叫化子,弄上桌子的酒菜還真不含糊呢!四大盤、四大碗,還有一大壺二鍋頭呢! 石中玉一看,兩大盤整隻沒皮的雞,兩盤黑呼呼的不知烤的是什麼肉,而四大碗則清一色的是紅燒肉。

     袁明珠笑道:“中哥,你嘗嘗,這可是丐幫的大宴哪!你縱有錢在别的地方也吃不到哇!” 石中玉問道:“伯父,這雞怎麼沒皮呀?” 袁明珠找答了:“這是有銀子也買不到的‘富貴雞’。

    ” 石中玉還是莫名其妙,問道:“富貴雞?” 老化子笑道:“所謂富貴雞就是叫化雞啦!你先嘗嘗看,好不好吃?” 石中玉又犯了老毛病,不用筷子,出手就撕下一隻大腿,放入口中。

     這時分舵主雲出岫看他這動作,很對勁,笑道:“少俠.夠豪邁!來!幹杯!” 石中玉吃了口雞肉,喝了口酒,嗯!雞肉真香.兩口就把隻雞大腿吞了下去,然後道:“這雞肉真香!” 袁明珠笑道:“那是人家丐幫獨門絕活。

    ” 石中玉問老化子道:“伯父,這雞是怎麼做的?” “你小子沒聽袁丫頭說是丐幫獨門絕活麼?非丐幫弟子不傳哪!”說完哈哈大笑。

     袁明珠道:“中玉哥,嘗嘗别的肉吧!”她夾了-塊黑呼呼的肉給他。

     石中玉看這塊肉不但黑,而且還焦了,問道:“這是什麼肉?” “你别管什麼肉,先嘗嘗再說嘛!” 肉一入口,他就叫:“好吃,好吃!真好吃!” 袁明珠笑道:“這是香肉。

    ” “香肉?香肉是什麼?” 雲出岫笑道:“少俠,香肉就是狗肉。

    ” “啊!狗肉這麼好吃啊!我在新疆,看他們家家全養好多條狗,可是就沒見人吃過。

    ” 老化子笑道:“新疆那種狗叫牧羊犬,肉并不好吃,同時遊牧民族對狗視同跟子女一樣,誰敢吃?” “那這可以吃的狗是………” “土狗!而且吃土狗還有講究呢!所謂一黑、二黃、三花、四白,黑狗香,黃狗甜,花的同白的,味道就差了。

    ” “伯父!那如今咱們吃的是什麼狗?” 老化子道:“這還用問,當然是純黑的啦!” 他再也顧不得發問,搶着大吃大喝起來。

     吃飽喝足之後,老化子道:“中玉呀!你跟丫頭上扯旗門吧!我老人家可要在這化子窩,好好休息休息啦!” “伯父,那我怎麼找您呢?” “笨蛋!你們不會來化子窩麼?” 他夫妻二人告别化子窩,去了大栅欄。

     一進大栅欄,豁!熙來攘往,可熱鬧啦!家家全是殷實的大買賣,有綢緞布号、珠寶錢莊、大飯館子,一家挨着一家,廚房裡刀勺亂響,聲傳屋外。

     袁明珠帶他進了一家珠寶銀樓,站櫃台的夥計一見,忙問:“二位想買點什麼?小号各式珠寶應有盡有,貨真價實。

    ” 袁明珠沖他-笑道:“我買你們掌櫃的,叫他出來見我!” 小夥計一時沒轉過腦筋來,問道:“我們掌櫃的怎麼能賣?” 掌櫃的這時在内屋已經聽到了,出屋一看,忙道:“原來是姑爺同姑奶奶來了。

    ”忙往屋裡請。

     石中玉一見,也認得,原來他成婚那天,這位掌櫃的也前去祝賀了,忙抱拳-禮道:“見過于前輩!” “好說,好說,快屋裡請!” 三人進入内室之後,小夥計奉上香茗。

     掌櫃的于掬義道:“姑奶奶,七八年前你來時,還是鼻涕蟲呢!如今可成了大美人了,要不是你出嫁那天我去喝了喜酒,不然今天你來,我還真不敢認呢!”他說完,哈哈大笑。

     袁明珠撒嬌道,“于叔,你壞死啦!就會糗我,嘻嘻!上次我來北京的時候,還是孩子,可是如今長大了,北京有哪些好玩的地方,我可得好好的逛逛了。

    ” “我的姑奶奶啊,北京乃是天子腳下,好吃的、好聽的、好玩的、好看的,到處都是啊!” “于叔,您說說都有哪些好吃的地方?” “哎呀!我的姑奶奶,光這大栅欄以内的館子,家家全可算是一流的了,山珍海味,吃啥有啥,何況東城還有一家譚家宴,不過那兒每天隻辦兩桌,中午一桌,晚上一桌,得預約排隊等。

    ” “于叔他那家有啥特别麼?” “我沒吃過,不過聽吃過的人說,不但色、香、味俱佳,尤其是譚家大白菜,更是有名。

    ” 石中玉道:“對!我聽化子伯伯在武威天香居點這道菜,把天香居掌櫃的點愣了,八成他老人家吃過。

    ” 袁明珠道:“那好,明兒個咱們也去吃一頓。

    ” “我的姑奶奶呀!明兒個可不行,你想吃潭家菜,最少也得候個十天半個月的輪子,我這就叫人去預約,可是哪天排上号,我可不敢保險。

    ” “于叔,你去訂吧!我們不吃過譚家大白菜,不離北京!” 好!她可真饞哪!接着又問道:“于叔!好聽的有啥呀?” “咳!姑奶奶,好聽的可多喽!有京戲(國劇),廣和樓裡同演唱的角兒,大多是宮廷的供奉,别提唱、念、做、打有多棒啦!還有劉老全的京韻大鼓,天橋茶社的相聲,說、學、逗、唱,真有一套呢!” “于叔,那好玩的地方呢?” “好玩的地方啊!可惜你是姑娘家那地方不能去。

    ”“于叔,啥地方我不能去?” “八大胡同。

    ” “于叔,八大胡同是幹啥的?” “好玩的地方啊!那是男人的樂園,女孩子的禁地。

    ” “不要緊,我以前一直穿男裝,換換衣服不就行了麼?” “換衣服女孩子也不能去。

    ” “為什麼?” “姑奶奶,那是花街柳巷啊!” “于叔,沒關系,逢場作戲啦!嘻嘻!” 石中玉問了:“于前輩,花街柳巷怎麼會在大街上?” “誰說在大街上啦?” “那您不是說八大胡同麼?大胡同有多大?” “我的傻姑老爺,八大胡同并不是胡同大,那個胡同車轎隻能單行,錯個車都錯不過來,那是它們的名氣大。

    ” 袁明珠問道:“于叔,有說乎?” “姑奶奶,是這樣的,那些胡同裡面,有些高級班子跟書寓,很多内城裡的貝子、貝勒們,以及王公大臣們,全喜歡往那兒跑,所以就有了名氣啦!” “于叔,怎麼王孫公子會往那地方跑哇?” “豈止王孫公子,當年鞑子康熙跟乾隆皇,全都逛過書寓呢!” “于叔,八大胡同都是哪些胡同?” “老北京給它們編了一個流口溜是: 陝西蒼裡真溫柔, 店過穿心向石頭, 紗帽至今猶姓李, 胭脂終古不知悉; 皮條營有東西别, 石順名曾大小留, 逛罷斜街王度幅, 韓家潭畔聽歌喉。

     你懂了麼?” “于叔,那還有好看的呢?” “好看的地方更多啦!北京城的街景建築不好看麼?還有皇宮大内,可是咱們漢人平民百姓不準進内城,還有天壇、白寺廟,多啦!而且還有咱們那行紅綠點啊?” “噢!于叔,您說北京還有财場啊?” “多喽!比揚州多多了。

    ” “有咱們門裡的麼?” “沒有,這行在北京沒官面上的人撐着,誰也頂不下來,咱們的人隻有給他們當來後手,要技術。

    ” “那我得好逛逛,狠狠的赢他們點。

    ” “我的姑奶奶,你小玩可以,可千萬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