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一刀更比一刀快
關燈
小
中
大
翠晶窒,天生紋理蟲鳥花獸,栩栩如生,不禁驚訝得無法出聲。
全無忌取過石鎮紙藏于懷内,道:“陳兄,你認出此物來曆就好,普陀之行一定要去,不然難消此孽,滅門大禍不遠。
” 馬文俊認出石鎮紙乃嚴昌陵之物,平時除了作書用來鎮紙外愛不釋手不時摩沙,堪稱形影不離,怎會落在全無忌手中。
但不論全無忌是何來曆,絕無害他之意,無疑全無忌早知自己就是馬文俊。
忖念之間,馬文俊感覺有千言萬語出口,宛如骨梗在喉,非吐之而後快,望了全無忌一眼,口唇張開,卻不料全無忌已自笑道:“陳兄你買賣木材多年,兩碼是如何計算?選材劄排你是個中老手,小弟異日厭倦江湖時,願追随陳兄學習,以維生計。
” 馬文俊知全無忌不願面言其他之意,猛然心神一剔,随口應答,他熟織各行各業竅門,對答如流。
薄暮時分,全無忌忽催騎轉入小道,醫密林樹随風隐隐傳來鐘聲梵貝之聲。
馬文俊悄聲道:“是否今晚須投宿寺廟中?” 全無忌道:“為了陳兄,不得不投宿寺院,陳兄如不剃度為僧,今後寸步難行。
” 馬文俊恍然大悟,明白自己如返回紫陽村,必有本門之人窺伺,欲蓋彌彰,陳大貴必是馬文俊無疑。
片刻時分,雙雙在山門前下騎,馬文俊擡面望去,隻見石勒“寶通撣寺”四個大字。
一入山門,即為知客僧迎春,合掌施禮道:“兩位檀越前來是 否欲投宿敝寺?” 全無忌抱拳略站道:“在下二人意欲拜谒大覺方丈,家師與方丈乃方外至交,煩勞通禀。
” 知客僧望了全無忌一眼,道:“二位檀越尊姓大名可否見告。
” 全無忌取出雨花石鎮紙,遞與知客僧,笑道:“此物持之送與方丈一觀,即知在下來曆,煩勞之處,衷心銘感。
” 知客僧道:“二位檀越請稍待,容小僧通禀!”合掌一揖,轉身快步離去。
不久,知客僧匆匆走來,道:“方丈有請二位,請随小僧前往!” 紫陽村四合莊數十裡方圓無人不知,背山面水風景幽美,莊院寬敞,唯北方四合大院連造,樸實無華,但選材均是上品,砌造堅固,雖說不富麗宏偉,卻也堂皇雅緻,莊主正是馬文俊,娶妻秦氏,膝下僅育一男一女,勤儉持家,課子教讀,淑德賢惠,鄉裡稱譽。
馬文俊置産極巨,良田千頃,主在村街上開設三家店肆,平日樂善好善,鄉裡若有危困無不解囊濟助,因而博得馬大善人譽稱。
由于他一年中難得返歸紫陽村兩三天,又時甚暫,長則半月,少則四五日,鄉鄰殊難窺見馬大善人真面目,但知他行商在外,都不知他身蘊武功,即使其妻子亦秘不使知情。
是以,為惡而畏人知,惡中猶如善路,馬文俊故得以不死,但個種福田,以散為聚,澤及妻子,未可言冥冥中并無天道。
那日,朝陽正上,紫陽村街上馬恒豐雜貨店買賣甚旺,三文錢醬油,五文錢的油忙個不停,顧客均是鄉鄰好友面孔,這時卻走入了一個陌生老者,朝坐櫃的中年人略一抱拳道:“請問這片店主人是馬顯祥麼?” 馬顯祥便是馬文俊,然在紫陽村上隻知馬大善人,名顯祥,那坐櫃的無疑是帳先生,聞言忙立起,含笑道:“正是敝東翁,老丈為何見問?” 老者道:“老朽與貴東翁昔年曾有一面之緣,意欲拜谒貴東翁,可否通禀一聲,就說故友郝連方求見。
” 帳房聞言一愕,道:“老丈真來得不巧,敝東翁常年經商在外,此次約莫三個多月未返有門,何況敝東翁也不住在店中。
” 郝連方長長哦了一聲道:“那麼貴東翁宅寓何處?面晤秦氏夫人一樣,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老朽一定要把話帶到。
” 帳房答道:“出街東向距紫陽村半裡之遙四合莊院就是敝東翁寓處。
” 郝連方謝了一聲,出店走出村口,一株參天古木之下守候着一人,正是那目睹馬文俊服毒身亡的李豪,匆匆迎着,低問了數句。
李豪道:“此刻是否由小人獨自前往四合莊通報噩訊。
” 郝連方略一沉吟,道:“你我二人前去,言語之間必須小心謹慎,恐露出破綻,老朽還是不信馬賢弟真會自絕求死!” 兩人身法如飛奔向四合莊而去。
四合莊内隐隐傳出嚎哭哀聲,宅中總管召集人工搭棚建醮,忙碌不堪。
馬顯祥經商搭舟,不幸途經三峽激流獨礁舟覆身亡噩訊,立時傳遍了紫陽村,都道上蒼無眼,豈可不得善終。
舉喪之期,遠近來到四合莊祭奠執拂之人于絕于途,醮棚五座,哀樂嘈雜,僧道們均有,均系鄰近寺廟,尼庵及道觀請來。
馬文俊卻在一座醮棚内混身衆僧間誦念經咒。
他已為大覺方丈親自削發受戒,取了度牒離開了寶通禅寺就在紫陽村外不遠寺廟中褂單,正巧四合莊遣人來請作法事超度亡魂,正合心意,随着僧衆前來。
馬文俊目睹妻兒子女披麻帶孝,哀傷欲絕的神情,不禁心如刀割。
他又發現祭奠人群中竟有天池逸叟郝連方及李豪,由不得駭然猛凜,垂首敲擊誦念大藏經,隻覺郝連方等人就立在身後不遠低聲淡話,了然知是郝連方去其家通報噩訊,同船共赴川中,不幸觸礁舟覆,郝連方僅以身免,馬文俊卻葬身魚腹。
同時又聞知這四合莊内本門早就埋下了伏樁,如今證實自己确巳死亡,門主傳命伏樁盡撤,免啟疑窦。
馬文俊暗歎妻兒逢面如陌路,咫尺天涯,千古艱難惟一死,他此刻心情隻覺生不如死……
全無忌取過石鎮紙藏于懷内,道:“陳兄,你認出此物來曆就好,普陀之行一定要去,不然難消此孽,滅門大禍不遠。
” 馬文俊認出石鎮紙乃嚴昌陵之物,平時除了作書用來鎮紙外愛不釋手不時摩沙,堪稱形影不離,怎會落在全無忌手中。
但不論全無忌是何來曆,絕無害他之意,無疑全無忌早知自己就是馬文俊。
忖念之間,馬文俊感覺有千言萬語出口,宛如骨梗在喉,非吐之而後快,望了全無忌一眼,口唇張開,卻不料全無忌已自笑道:“陳兄你買賣木材多年,兩碼是如何計算?選材劄排你是個中老手,小弟異日厭倦江湖時,願追随陳兄學習,以維生計。
” 馬文俊知全無忌不願面言其他之意,猛然心神一剔,随口應答,他熟織各行各業竅門,對答如流。
薄暮時分,全無忌忽催騎轉入小道,醫密林樹随風隐隐傳來鐘聲梵貝之聲。
馬文俊悄聲道:“是否今晚須投宿寺廟中?” 全無忌道:“為了陳兄,不得不投宿寺院,陳兄如不剃度為僧,今後寸步難行。
” 馬文俊恍然大悟,明白自己如返回紫陽村,必有本門之人窺伺,欲蓋彌彰,陳大貴必是馬文俊無疑。
片刻時分,雙雙在山門前下騎,馬文俊擡面望去,隻見石勒“寶通撣寺”四個大字。
一入山門,即為知客僧迎春,合掌施禮道:“兩位檀越前來是 否欲投宿敝寺?” 全無忌抱拳略站道:“在下二人意欲拜谒大覺方丈,家師與方丈乃方外至交,煩勞通禀。
” 知客僧望了全無忌一眼,道:“二位檀越尊姓大名可否見告。
” 全無忌取出雨花石鎮紙,遞與知客僧,笑道:“此物持之送與方丈一觀,即知在下來曆,煩勞之處,衷心銘感。
” 知客僧道:“二位檀越請稍待,容小僧通禀!”合掌一揖,轉身快步離去。
不久,知客僧匆匆走來,道:“方丈有請二位,請随小僧前往!” 紫陽村四合莊數十裡方圓無人不知,背山面水風景幽美,莊院寬敞,唯北方四合大院連造,樸實無華,但選材均是上品,砌造堅固,雖說不富麗宏偉,卻也堂皇雅緻,莊主正是馬文俊,娶妻秦氏,膝下僅育一男一女,勤儉持家,課子教讀,淑德賢惠,鄉裡稱譽。
馬文俊置産極巨,良田千頃,主在村街上開設三家店肆,平日樂善好善,鄉裡若有危困無不解囊濟助,因而博得馬大善人譽稱。
由于他一年中難得返歸紫陽村兩三天,又時甚暫,長則半月,少則四五日,鄉鄰殊難窺見馬大善人真面目,但知他行商在外,都不知他身蘊武功,即使其妻子亦秘不使知情。
是以,為惡而畏人知,惡中猶如善路,馬文俊故得以不死,但個種福田,以散為聚,澤及妻子,未可言冥冥中并無天道。
那日,朝陽正上,紫陽村街上馬恒豐雜貨店買賣甚旺,三文錢醬油,五文錢的油忙個不停,顧客均是鄉鄰好友面孔,這時卻走入了一個陌生老者,朝坐櫃的中年人略一抱拳道:“請問這片店主人是馬顯祥麼?” 馬顯祥便是馬文俊,然在紫陽村上隻知馬大善人,名顯祥,那坐櫃的無疑是帳先生,聞言忙立起,含笑道:“正是敝東翁,老丈為何見問?” 老者道:“老朽與貴東翁昔年曾有一面之緣,意欲拜谒貴東翁,可否通禀一聲,就說故友郝連方求見。
” 帳房聞言一愕,道:“老丈真來得不巧,敝東翁常年經商在外,此次約莫三個多月未返有門,何況敝東翁也不住在店中。
” 郝連方長長哦了一聲道:“那麼貴東翁宅寓何處?面晤秦氏夫人一樣,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老朽一定要把話帶到。
” 帳房答道:“出街東向距紫陽村半裡之遙四合莊院就是敝東翁寓處。
” 郝連方謝了一聲,出店走出村口,一株參天古木之下守候着一人,正是那目睹馬文俊服毒身亡的李豪,匆匆迎着,低問了數句。
李豪道:“此刻是否由小人獨自前往四合莊通報噩訊。
” 郝連方略一沉吟,道:“你我二人前去,言語之間必須小心謹慎,恐露出破綻,老朽還是不信馬賢弟真會自絕求死!” 兩人身法如飛奔向四合莊而去。
四合莊内隐隐傳出嚎哭哀聲,宅中總管召集人工搭棚建醮,忙碌不堪。
馬顯祥經商搭舟,不幸途經三峽激流獨礁舟覆身亡噩訊,立時傳遍了紫陽村,都道上蒼無眼,豈可不得善終。
舉喪之期,遠近來到四合莊祭奠執拂之人于絕于途,醮棚五座,哀樂嘈雜,僧道們均有,均系鄰近寺廟,尼庵及道觀請來。
馬文俊卻在一座醮棚内混身衆僧間誦念經咒。
他已為大覺方丈親自削發受戒,取了度牒離開了寶通禅寺就在紫陽村外不遠寺廟中褂單,正巧四合莊遣人來請作法事超度亡魂,正合心意,随着僧衆前來。
馬文俊目睹妻兒子女披麻帶孝,哀傷欲絕的神情,不禁心如刀割。
他又發現祭奠人群中竟有天池逸叟郝連方及李豪,由不得駭然猛凜,垂首敲擊誦念大藏經,隻覺郝連方等人就立在身後不遠低聲淡話,了然知是郝連方去其家通報噩訊,同船共赴川中,不幸觸礁舟覆,郝連方僅以身免,馬文俊卻葬身魚腹。
同時又聞知這四合莊内本門早就埋下了伏樁,如今證實自己确巳死亡,門主傳命伏樁盡撤,免啟疑窦。
馬文俊暗歎妻兒逢面如陌路,咫尺天涯,千古艱難惟一死,他此刻心情隻覺生不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