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關燈
小
中
大
“六合拳經”及“九龍旗”來的嘛!”
“鷹爪神”陳元浩一聽“九龍旗”不禁一怔!急急問道:““九龍旗”又出世了麼?是不是為“天魔女”竊去?”
羅瑤梅搖搖首說:“不是,兩物原為六合門掌門人杜萬源所珍藏,-女們是受了家師之命,去杜萬源處借用“九龍旗”不想一步去遲,杜萬源被他叛門師兄圓空賊秃暗下毒手盜去,所以一路追蹤,聽說圓空賊秃是天魔教門下呢!”
“鷹爪神”眼珠一轉,忽道:“丫頭,我們快追。
圓空賊秃是不是一個身材高大的和尚?” 羅瑤梅面現驚喜道:“怎麼?您老人家遇見了這圓空麼?” “鷹爪神”急道:“圓空是向戴雲山跑的,事不宜遲,我們追還來得及。
” 杜英俊忙道:“老前輩,晚輩還得趕去天魔宮救出師弟,恕不能奉陪,就此拜别。
” “鷹爪神”圓眼一翻,罵道:“小娃兒,怎麼這般沒耐性,我那兩個老夥伴已闖到天魔宮去了,你那師弟保證死不了,你這一跑,難道媳婦兒都不要了麼?” 杜英俊被他說得面一紅,喃喃地分辯說:“不是……” “鷹爪神”陳元浩大喝一聲:“不是甚麼?還不乖乖跟我老人家走,不然,你那師弟我就撒手不管,看着你牛鼻子師父有能力向天魔宮救人嗎?” 羅姑娘二人水汪汪的眼睛隻瞧着杜英俊臉上,似是乞求神情,杜英俊幽幽一歎,心想:“我這條性命也是羅姑娘救出來的,說甚麼也要同她們跑上一次。
”便慨然道:“晚輩遵命就是。
” “鷹爪神”陳元浩才露出笑容道:“小娃兒,這不是結了麼!跟着我老人家,準不吃虧,好處有的是。
”繼輕喝了聲:“我們快走。
”抖袖一揮,登時就走出十七、八丈外,也沒看清他用甚麼步法的?杜英俊暗暗欽佩此老功力精湛,三人也不怠慢,随着身後急竄,刹那間,均沒入山崖中。
寫至此處,順便提提“九龍旗”及“天南三絕”是何來曆? “九龍旗”是明末清初,永曆帝奔緬後,有一宗親至此,方知國事已不可為了,才隐迹滇邊哀牢山,暗中結識江湖人物,号召反清複明,他把宮中帶來九顆徑寸夜明珠,特地繡一面“九龍旗”金絲朱底,九顆夜明珠就織在九條龍口内,持此為信符,凡武林忠義之士,見旗如見皇明,立即奉命行事,即是江湖中有甚麼紛事,持旗也可止息,傳至第三代上,掌旗人乃朱洪,這人胸無大志,日事荒淫,門中忠義之士,均紛紛求去,此時“哀牢二煞”崛起,乘機夤緣結交朱洪,其實觊觎這面“九龍旗”此旗本身并無甚麼珍奇,但此旗一得可執天下武林牛耳。
當時朱洪手下有一“琵琶手”令狐邁看出“哀牢二煞”心懷叵測,暗中勸誡朱洪不可太親近二煞,反被朱洪申斥一頓,說:“這豈不是叫武林同道說我朱洪是個不近人情的人物。
” “琵琶手”隻得暗暗歎息,便暗中防着二煞行動。
那年朱洪生下一兒,老年得子異常寵愛,當衆宣稱此子即是第四代掌旗人“哀牢二煞”聞言心中大急,不覺現於形色,被“琵琶手”令狐邁瞧見,更暗中對他們留下了神。
原來哀牢二煞原以朱洪晚年無子“九龍旗”必然覓一武功高強的人執掌,故哀牢二煞在朱洪面前故示忠誠,義形於色,用上這種水磨功夫“九龍旗”日後必為他們所得,哪知朱洪年老體虧,精元無力之下,反生下一子,怎不令他們急煞? 有一日“琵琶手”令狐邁在哀牢後山,無意窺見二煞暗暗計議,三天後-殺朱洪,宣布朱洪遺命,就說小山主年幼“九龍旗”暫歸他們攝掌,一候小山主成人,即還旗小山主。
令狐邁聽了大驚! 待哀牢二煞離去後,才一路飛奔山莊,半途中心想:“此時報與老山主,他必然不肯相信,目前他對“哀牢二煞”言聽計從,還會申斥我令狐邁進讒,無容人之量,他不信猶自可,反令自己性命被二煞所算。
人年七十,死不足惜,隻是小山主性命也被落入二煞手中,老山主年老昏-,胸無大志,此時活着,也如行屍走肉,隻怕去期不遠,自己何必舍本逐末,救得小山主一命,日後還有作為。
” 心中定下一策,接連二日晚上,才偷出老山主珍藏腹壁中“九龍旗”藏於懷内,第三日一早,把小山主抱出,說是出外遊玩,他一抱出莊外,急急往秘徑向山外逃去,這秘徑也是他數月來處心積慮索出的。
當時哀牢二煞正陪着朱洪飲酒,縱論江湖大事,在酒中暗下藥物,乘着朱洪功力損失時,強迫朱洪拿出“九龍旗”矯命由他們暫攝,這時朱洪才知“琵琶手”令狐邁所言非虛,自恨有目無珠,及至發現“九龍旗”被盜,又發現小山主被“琵琶手”令狐邁抱去,朱洪心喜令狐邁老臣忠義,知是他所為,暗暗祈禱令狐邁能逃出虎口。
二煞為之五神不安,即點了朱洪死穴,說是“琵琶手”令狐邁所為,又宣布小山主“九龍旗”為令狐邁所劫,傳命下去,追蹤令狐邁,遇上即行格殺勿論,但須小山主及“九龍旗”同時尋獲。
可憐“琵琶手”令狐邁一腔忠義,反蒙此不白之冤。
“琵琶手”令狐邁逃出山後,一路藏藏躲躲,連番受到狙擊,幸虧仗他一手精湛絕倫的琵琶掌力,得幸闖過,不料逃至黃山半峰時,終於被哀牢二煞追及,身中三掌,被他翻下峭壁下雲海之中,才逃出虎口,無奈受了二煞三掌,心脈重傷,自己雖閉住真氣得以不死,但最多苟延三日,盡三日之中須得将小山主“九龍旗”付-得人,不然死不瞑目。
尚幸第二日於黃山中遇見羅瑤梅師尊一真老尼,及六合門掌門人“過天星”郝濟,還有一武林名手,三人均是琵琶手昔年知友,即将小山主“九龍旗”付-,一真神尼武功雖高,但尼庵不能收男徒,當下就為武林名手抱去,此人是誰?後文自有道及“九龍旗”暫由郝濟
圓空賊秃是不是一個身材高大的和尚?” 羅瑤梅面現驚喜道:“怎麼?您老人家遇見了這圓空麼?” “鷹爪神”急道:“圓空是向戴雲山跑的,事不宜遲,我們追還來得及。
” 杜英俊忙道:“老前輩,晚輩還得趕去天魔宮救出師弟,恕不能奉陪,就此拜别。
” “鷹爪神”圓眼一翻,罵道:“小娃兒,怎麼這般沒耐性,我那兩個老夥伴已闖到天魔宮去了,你那師弟保證死不了,你這一跑,難道媳婦兒都不要了麼?” 杜英俊被他說得面一紅,喃喃地分辯說:“不是……” “鷹爪神”陳元浩大喝一聲:“不是甚麼?還不乖乖跟我老人家走,不然,你那師弟我就撒手不管,看着你牛鼻子師父有能力向天魔宮救人嗎?” 羅姑娘二人水汪汪的眼睛隻瞧着杜英俊臉上,似是乞求神情,杜英俊幽幽一歎,心想:“我這條性命也是羅姑娘救出來的,說甚麼也要同她們跑上一次。
”便慨然道:“晚輩遵命就是。
” “鷹爪神”陳元浩才露出笑容道:“小娃兒,這不是結了麼!跟着我老人家,準不吃虧,好處有的是。
”繼輕喝了聲:“我們快走。
”抖袖一揮,登時就走出十七、八丈外,也沒看清他用甚麼步法的?杜英俊暗暗欽佩此老功力精湛,三人也不怠慢,随着身後急竄,刹那間,均沒入山崖中。
寫至此處,順便提提“九龍旗”及“天南三絕”是何來曆? “九龍旗”是明末清初,永曆帝奔緬後,有一宗親至此,方知國事已不可為了,才隐迹滇邊哀牢山,暗中結識江湖人物,号召反清複明,他把宮中帶來九顆徑寸夜明珠,特地繡一面“九龍旗”金絲朱底,九顆夜明珠就織在九條龍口内,持此為信符,凡武林忠義之士,見旗如見皇明,立即奉命行事,即是江湖中有甚麼紛事,持旗也可止息,傳至第三代上,掌旗人乃朱洪,這人胸無大志,日事荒淫,門中忠義之士,均紛紛求去,此時“哀牢二煞”崛起,乘機夤緣結交朱洪,其實觊觎這面“九龍旗”此旗本身并無甚麼珍奇,但此旗一得可執天下武林牛耳。
當時朱洪手下有一“琵琶手”令狐邁看出“哀牢二煞”心懷叵測,暗中勸誡朱洪不可太親近二煞,反被朱洪申斥一頓,說:“這豈不是叫武林同道說我朱洪是個不近人情的人物。
” “琵琶手”隻得暗暗歎息,便暗中防着二煞行動。
那年朱洪生下一兒,老年得子異常寵愛,當衆宣稱此子即是第四代掌旗人“哀牢二煞”聞言心中大急,不覺現於形色,被“琵琶手”令狐邁瞧見,更暗中對他們留下了神。
原來哀牢二煞原以朱洪晚年無子“九龍旗”必然覓一武功高強的人執掌,故哀牢二煞在朱洪面前故示忠誠,義形於色,用上這種水磨功夫“九龍旗”日後必為他們所得,哪知朱洪年老體虧,精元無力之下,反生下一子,怎不令他們急煞? 有一日“琵琶手”令狐邁在哀牢後山,無意窺見二煞暗暗計議,三天後-殺朱洪,宣布朱洪遺命,就說小山主年幼“九龍旗”暫歸他們攝掌,一候小山主成人,即還旗小山主。
令狐邁聽了大驚! 待哀牢二煞離去後,才一路飛奔山莊,半途中心想:“此時報與老山主,他必然不肯相信,目前他對“哀牢二煞”言聽計從,還會申斥我令狐邁進讒,無容人之量,他不信猶自可,反令自己性命被二煞所算。
人年七十,死不足惜,隻是小山主性命也被落入二煞手中,老山主年老昏-,胸無大志,此時活着,也如行屍走肉,隻怕去期不遠,自己何必舍本逐末,救得小山主一命,日後還有作為。
” 心中定下一策,接連二日晚上,才偷出老山主珍藏腹壁中“九龍旗”藏於懷内,第三日一早,把小山主抱出,說是出外遊玩,他一抱出莊外,急急往秘徑向山外逃去,這秘徑也是他數月來處心積慮索出的。
當時哀牢二煞正陪着朱洪飲酒,縱論江湖大事,在酒中暗下藥物,乘着朱洪功力損失時,強迫朱洪拿出“九龍旗”矯命由他們暫攝,這時朱洪才知“琵琶手”令狐邁所言非虛,自恨有目無珠,及至發現“九龍旗”被盜,又發現小山主被“琵琶手”令狐邁抱去,朱洪心喜令狐邁老臣忠義,知是他所為,暗暗祈禱令狐邁能逃出虎口。
二煞為之五神不安,即點了朱洪死穴,說是“琵琶手”令狐邁所為,又宣布小山主“九龍旗”為令狐邁所劫,傳命下去,追蹤令狐邁,遇上即行格殺勿論,但須小山主及“九龍旗”同時尋獲。
可憐“琵琶手”令狐邁一腔忠義,反蒙此不白之冤。
“琵琶手”令狐邁逃出山後,一路藏藏躲躲,連番受到狙擊,幸虧仗他一手精湛絕倫的琵琶掌力,得幸闖過,不料逃至黃山半峰時,終於被哀牢二煞追及,身中三掌,被他翻下峭壁下雲海之中,才逃出虎口,無奈受了二煞三掌,心脈重傷,自己雖閉住真氣得以不死,但最多苟延三日,盡三日之中須得将小山主“九龍旗”付-得人,不然死不瞑目。
尚幸第二日於黃山中遇見羅瑤梅師尊一真老尼,及六合門掌門人“過天星”郝濟,還有一武林名手,三人均是琵琶手昔年知友,即将小山主“九龍旗”付-,一真神尼武功雖高,但尼庵不能收男徒,當下就為武林名手抱去,此人是誰?後文自有道及“九龍旗”暫由郝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