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百合香巾
關燈
小
中
大
,仰臉望天,而陰陽羅刹則目不轉睛地望在他的臉上。
此情此景,哪還有半點血腥氣味?華雲表看了,實在有點惡心。
這時,但見那位詩酒布衣偏臉側目朝老大秃筆布衣眼角一擠,嘻嘻笑道:“老大,這下放心了吧?我早說過,凡是跟女人打交道,隻要帶着咱們這位老三,包管能逢兇化吉,諸事如意……” 陰陽羅刹粉頰一紅,嬌叱道:“姓胡的,你在亂嚼什麼?” 詩酒布衣胡山林轉正臉來嘻嘻一笑道:“假如聽得過瘾的話,一遍不夠,咱家還可以再說第二遍。
咱家方才是說,凡是跟女人打交道……” 陰陽羅刹臉紅如燒,脆喝一聲:“姓胡的,你找死!” 順手一掠,自身邊一名婢女腰間拔出一支寶劍,一個死字出口,劍尖顫處,已夭矯如虹地指到詩酒布衣前胸。
詩酒布衣雙肩一縮,趁勢将老三孤鳴布衣向前一攤,笑着喊道:“她熬不住啦,老三,煞然她的火氣” “孤嗚布衣”陽步術似乎早就知道他們老二會來這一手,藉一推之勢,單袖一拂,旋身側閃,舉止從容,姿勢潇灑而飄逸! 陰陽羅刹不虞有此,一個收勢不住,劍尖擦腰以分寸之差刺過,幾乎一劍傷着心上人。
經此一來,陰陽羅刹不由得更是怒上加怒。
她于百忙中,仍然脈脈含情地先朝孤鳴布衣抛了一道歉意的眼色,然後方始一挺手中長劍,脆叱着又向詩酒布衣胡山林縱身撲去! 詩酒布衣一面滿院遊走,一面怪叫道:“救命呀,老三!劉備說得好: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補,手足斷,安可續……” 華雲表趁此機會,故意莊嚴地手援長髯,扭頭向身邊一名幻形教徒皺起眉頭問道:“你們教主跟他們三個究因何事而結怨?” 那名教徒似乎感到難以作答,偷偷瞥了場中一眼,然後才湊近一步,戒備地悄悄耳語道:“莫須有!” 華雲表得了愣道:“怎麼說?” 那名教徒促聲道:“那就是說,什麼思想也沒有。
隻因我們教主耳聞他們三兄弟,咳,尤其是他們的老三,咳咳,宗老前輩現在應該明白了嗎?” 華雲表嗯了一聲,點點頭,沒有開口。
現在,他見巢湖三布衣應付這批教徒綽有餘裕,自己難關既已渡過,實無有呆下去的必要。
于是,他故意傾耳聽了聽,跟着一變神色,向追逐中的陰陽羅刹沉聲道:“前面似乎有點動靜,待老夫出去看看!” 陰陽羅刹百忙中高叫道:“陳光、夷方,你兩個陪宗老前輩出去一下。
” 華雲表淡淡說得一聲:“用不着” 身形起處,有如灰煙一縷,一忽不見。
不但陰陽羅刹唐葉楓看得又驚又佩,就連巢湖三布衣也都為之愕然,心想:輕功如此精絕,其它武功亦可想見。
不意在這批狗男女中竟藏有這等高手,我們三兄弟可差點大意失荊州了! 華雲表出了莊院,腳下不敢稍停,一口氣奔出一百餘裡。
三天後,渡江抵達九華山。
九華山,舊名九峰山,因山有九大奇峰而得名。
唐詩人劉禹錫有兩句詩寫得最雄壯:“疑是九龍夭矯欲攀天,忽逢霹靂一聲化為石”! 但是,李白卻以為九峰不像“龍”而像“蓮花”,因而有詩曰:“天河挂綠水,秀出九芙蓉。
” 九峰到底像什麼呢?有人說:“有時風卷天雨晴,聚之連連如弟兄”,有人說: “誰雲九子化為石,聚頭論道挾天公”! 衆見紛纭,莫衷一是。
其實,九華山中最有名的古迹,應推山中一座古墓。
它是屬于唐代進士費冠卿的。
元和二年,費冠卿喪母,他歎息道:“子祿養親耳,得祿而親喪,何以祿為?” 因而棄官歸隐,終老九華山。
後來,自号九華老人的杜苟鶴有一首題墓濤對這位孝子表揚得最得體:“凡吊先生者,多傷荊棘間,不知三尺墓,高卻九華山”! 往黃山,九華為必經之途。
華雲表因久慕九華勝名,是日到達,正值午後,乃暫貿行腳,自雲峰腳下信步登臨。
華雲表升至峰腰,因念及自己現下這副面目已為多人所熟悉,繼續下去,有所不便,乃探手入懷,另行摸出一副人皮面具,準備換上。
這副人皮面具系包在一角灰色方巾之内。
換好面具,戴上方巾,就易容盒内一面小銅片一照,原來竟是一副青年文士面孔。
膚色蒼白,微呈病容,隻須稍為在舉止上加以配合,便立刻成為一名文弱書生。
華雲表剛将各項雜物收好,耳中忽然聽到一陣低微的歌聲,歌聲繼續,音腔嘶啞。
華雲表傾耳靜聆,直到歌聲重複到第三遍,他方才聽出唱的依稀是 千千石栅樹 萬萬好貞林 山山白雕滿 澗澗白猿吟 吟聲苦,無人憐…… 華雲表聽了,大感奇怪。
此人中氣衰微,似有病症在身,似此等人,又怎能來到這種高峰之上的呢? 他一時好奇心起,不禁循着歌聲向前搜去。
踏着峨石荒草,沿着一條狹道。
漸漸深入峰腹内緣。
走了約莫數百步,忽見面前有一座有着圓形拱頂的石洞,洞内底端,隐透天光,原來是條天然隧道,華雲表向隧道中一步步走去,忽然間,他停下來了。
身前,約四五丈處,悠然出現一條婀娜的女子身形。
由于這女子背向着這一邊,他隻看到對方削肩上披着一頭長長的秀發,一身藍衣,已極破舊。
這時,隻見她一手叉腰,一手掠發,似乎正在眺望着那邊上的山景。
此情此景,哪還有半點血腥氣味?華雲表看了,實在有點惡心。
這時,但見那位詩酒布衣偏臉側目朝老大秃筆布衣眼角一擠,嘻嘻笑道:“老大,這下放心了吧?我早說過,凡是跟女人打交道,隻要帶着咱們這位老三,包管能逢兇化吉,諸事如意……” 陰陽羅刹粉頰一紅,嬌叱道:“姓胡的,你在亂嚼什麼?” 詩酒布衣胡山林轉正臉來嘻嘻一笑道:“假如聽得過瘾的話,一遍不夠,咱家還可以再說第二遍。
咱家方才是說,凡是跟女人打交道……” 陰陽羅刹臉紅如燒,脆喝一聲:“姓胡的,你找死!” 順手一掠,自身邊一名婢女腰間拔出一支寶劍,一個死字出口,劍尖顫處,已夭矯如虹地指到詩酒布衣前胸。
詩酒布衣雙肩一縮,趁勢将老三孤鳴布衣向前一攤,笑着喊道:“她熬不住啦,老三,煞然她的火氣” “孤嗚布衣”陽步術似乎早就知道他們老二會來這一手,藉一推之勢,單袖一拂,旋身側閃,舉止從容,姿勢潇灑而飄逸! 陰陽羅刹不虞有此,一個收勢不住,劍尖擦腰以分寸之差刺過,幾乎一劍傷着心上人。
經此一來,陰陽羅刹不由得更是怒上加怒。
她于百忙中,仍然脈脈含情地先朝孤鳴布衣抛了一道歉意的眼色,然後方始一挺手中長劍,脆叱着又向詩酒布衣胡山林縱身撲去! 詩酒布衣一面滿院遊走,一面怪叫道:“救命呀,老三!劉備說得好: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補,手足斷,安可續……” 華雲表趁此機會,故意莊嚴地手援長髯,扭頭向身邊一名幻形教徒皺起眉頭問道:“你們教主跟他們三個究因何事而結怨?” 那名教徒似乎感到難以作答,偷偷瞥了場中一眼,然後才湊近一步,戒備地悄悄耳語道:“莫須有!” 華雲表得了愣道:“怎麼說?” 那名教徒促聲道:“那就是說,什麼思想也沒有。
隻因我們教主耳聞他們三兄弟,咳,尤其是他們的老三,咳咳,宗老前輩現在應該明白了嗎?” 華雲表嗯了一聲,點點頭,沒有開口。
現在,他見巢湖三布衣應付這批教徒綽有餘裕,自己難關既已渡過,實無有呆下去的必要。
于是,他故意傾耳聽了聽,跟着一變神色,向追逐中的陰陽羅刹沉聲道:“前面似乎有點動靜,待老夫出去看看!” 陰陽羅刹百忙中高叫道:“陳光、夷方,你兩個陪宗老前輩出去一下。
” 華雲表淡淡說得一聲:“用不着” 身形起處,有如灰煙一縷,一忽不見。
不但陰陽羅刹唐葉楓看得又驚又佩,就連巢湖三布衣也都為之愕然,心想:輕功如此精絕,其它武功亦可想見。
不意在這批狗男女中竟藏有這等高手,我們三兄弟可差點大意失荊州了! 華雲表出了莊院,腳下不敢稍停,一口氣奔出一百餘裡。
三天後,渡江抵達九華山。
九華山,舊名九峰山,因山有九大奇峰而得名。
唐詩人劉禹錫有兩句詩寫得最雄壯:“疑是九龍夭矯欲攀天,忽逢霹靂一聲化為石”! 但是,李白卻以為九峰不像“龍”而像“蓮花”,因而有詩曰:“天河挂綠水,秀出九芙蓉。
” 九峰到底像什麼呢?有人說:“有時風卷天雨晴,聚之連連如弟兄”,有人說: “誰雲九子化為石,聚頭論道挾天公”! 衆見紛纭,莫衷一是。
其實,九華山中最有名的古迹,應推山中一座古墓。
它是屬于唐代進士費冠卿的。
元和二年,費冠卿喪母,他歎息道:“子祿養親耳,得祿而親喪,何以祿為?” 因而棄官歸隐,終老九華山。
後來,自号九華老人的杜苟鶴有一首題墓濤對這位孝子表揚得最得體:“凡吊先生者,多傷荊棘間,不知三尺墓,高卻九華山”! 往黃山,九華為必經之途。
華雲表因久慕九華勝名,是日到達,正值午後,乃暫貿行腳,自雲峰腳下信步登臨。
華雲表升至峰腰,因念及自己現下這副面目已為多人所熟悉,繼續下去,有所不便,乃探手入懷,另行摸出一副人皮面具,準備換上。
這副人皮面具系包在一角灰色方巾之内。
換好面具,戴上方巾,就易容盒内一面小銅片一照,原來竟是一副青年文士面孔。
膚色蒼白,微呈病容,隻須稍為在舉止上加以配合,便立刻成為一名文弱書生。
華雲表剛将各項雜物收好,耳中忽然聽到一陣低微的歌聲,歌聲繼續,音腔嘶啞。
華雲表傾耳靜聆,直到歌聲重複到第三遍,他方才聽出唱的依稀是 千千石栅樹 萬萬好貞林 山山白雕滿 澗澗白猿吟 吟聲苦,無人憐…… 華雲表聽了,大感奇怪。
此人中氣衰微,似有病症在身,似此等人,又怎能來到這種高峰之上的呢? 他一時好奇心起,不禁循着歌聲向前搜去。
踏着峨石荒草,沿着一條狹道。
漸漸深入峰腹内緣。
走了約莫數百步,忽見面前有一座有着圓形拱頂的石洞,洞内底端,隐透天光,原來是條天然隧道,華雲表向隧道中一步步走去,忽然間,他停下來了。
身前,約四五丈處,悠然出現一條婀娜的女子身形。
由于這女子背向着這一邊,他隻看到對方削肩上披着一頭長長的秀發,一身藍衣,已極破舊。
這時,隻見她一手叉腰,一手掠發,似乎正在眺望着那邊上的山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