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劫後餘生東山起

關燈
排:三顆大還丹,已足為你恢複原有之功力,餘下的十顆,應妥為保管,須知一顆大還丹随時随地都可以挽回武人一條珍貴的生命其次,見信之後,首先保養自己,約一月可以完全康複,休養期中,可潛記斷腸三十六式,以及重溫那套解語劍法,康複後,将劍箫各種招式變化勤練三個月,等基礎打好,然後去找兩個人:‘鬼谷子’胡其用、‘鬼斧神工’趙聖藝,要破天龍幫,勢非要借重此二人不可! 在這裡,為父的得加以說明一下。

    對于鬼谷子,你也許無甚成見,而鬼斧神工趙老兒,因曾一度失陷天龍幫,你可能會因而對此人不甚重視。

    玉兒:記住,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這些地方,正是鬼斧趙老兒的可怕處和厲害處!相信爹的話,孩子,老兒之所以失手,必然出諸故意趙老兒之目的,無非是想更進一層而已。

    爹可以這樣告訴你,孩子,在目前武林中,絕無人能憑機關消息之學困住這位鬼斧趙老兒的! 好了,兒子,永别了,為父的最後一句話就是:你如放下正事不辦,而到處想找爹,那麼,我們之間的父子關系,便算到此斷絕!父字。

    又及:下面一張紙,查交本寺僧人。

    ” 最下面一張箋紙上寫:“武功山,善化寺,第十三代掌門方文了塵,僅于x年x月x日亥正,傳衣缽于第十四代弟子悟空!” 善化寺方丈了塵和尚的卧室外面,這時正一字排立七名長幼不等的僧人,每名僧人都依行輩,整齊地披着黃、紅、灰、黑等不同色的袈裟,這些僧人似已人人明白,他們方丈身上一定發生什麼不幸的事故了! 不多一會兒,房門開啟,先前由窗戶進人卧室的文束玉,這時自房中緩步走出,神色凝重,腳步沉穩,雙目中淚光閃閃,在淚光的背後,同時閃動着一抹悲恸,堅毅、果敢而深逢的奕奕英光,他在衆僧面前站定,平靜地發問道:“哪一位是悟空師父?” 排在第二名,身披大紅袈裟的那名中年僧人,聞言合什道:“悟空即系貧僧。

    ” 文束玉沒再說什麼,伸手遞出那張素箋,然後,身子一轉,頭也不回地大踏步向殿外走去。

     轉眼之間,四個月過去了!現在是仲冬中旬。

     在過去的四個月之中,武林中大緻說來是平靜的。

    不過,這種平靜的現象,并非什麼吉兆;原因無它,平靜氣氛不是自然造成的。

     換句話說,這種“平靜”隻是武林人物的一種“噤若寒蟬”。

     一場金谷奪寶之戰,傷亡的武林人物實在太多了! 一狐九鼠中僅存之騷、惡、昏、瞎等四鼠又去三個,現在隻剩下一名昏鼠馬其胡。

    花花公子錢家兄弟雙雙重傷,恐有生命之虞。

     天絕七客也繼癡、刁兩劍客之後,又去掉癫、跤兩劍客。

    多疑劍客吳少安看看風勢不對,遠退一旁沒有敢動手。

    謊劍客言掙,則是說去而沒有去。

     惡客許幹重傷不治,快刀辛立變節投入天龍幫。

    這與黑水雙冠的情形一樣;都是臨時因在寶無望,而又舍不得與寶藏絕緣所緻。

     五行十三奇中人物參加這場奪寶大戰的共有二人,一個是流星拳古必蒼,一個是胭脂魔王花雲秋。

     前者是單槍匹馬與會,結果在混戰中被殺得吐出好幾口鮮血,後者因為帶去不少部衆,結果勉勉強強全身退出。

     另外在此役中傷亡的武林人物,事後檢點屍體,一共是二百八十三具,負傷離開現場的尚未計入。

     果如事先所預期,天龍幫大獲全勝。

     木過,該幫為此付出之代價亦頗不輕,據目睹者事後估計該幫因此役犧牲之幫徒,可能也有百名之衆。

     在三天奪寶血戰中,曾發生一什脍炙人口的插曲,便是在進入金谷的第三天清晨,突有一名蒙面僧人飛身搶入谷中,手中揮舞着一支禅杖,往來沖突,如入無人之境,天龍幫一下發動二十五名堂主和護法加以攔截,結果仍被該蒙面僧人沖進寶室,搶走一瓶大還丹。

     直到今天,人們尚在紛紛猜忖着這名蒙面怪僧的來曆。

    據說那名蒙面怪僧在取丹過程中,也曾中劍無數,但是,那名神秘的蒙面怪僧對刀、劍和鮮血,始終視若無睹,最後,怪僧攜丹離去時,周身幾為血水所濕透,然而,怪僧離去時身形與來時一般迅速。

     因此,人們不免感到懷疑:大還丹并非全部寶藏中最珍貴的一件東西,那名僧人既已進人寶室,何以獨獨看中這瓶大還丹,而對其他寶物不屑一顧? 由于這名蒙面人的一身武功太突出,人們均一緻認為:此僧足當繼九全老人之後武林第一高手,隻可惜不悉此僧之詳細來曆。

     除了一瓶大還丹,天龍幫不是得到金谷中的全部寶藏。

    不過,這種結果,實無法令人心服,對各項寶物不死心,是原因之一,另外一點便是:江湖中一向崇尚個人技業,天龍幫這次憑藉壓倒性之團體優勢霸占寶藏,以江湖慣例看來,其做法可謂十分卑劣。

    尤其那些有弟子在此役中喪生的各大門派,不甘罷休,乃屬必然。

     同此時期中,不知消息之何來,武林中忽然出現一項傳說:說是鬼谷子胡其用和鬼斧神工趙聖藝二人因故結怨,将擇定今年年底在長安某處決一死戰,雙方誰不到場,便表示心怯認輸! 消息一傳十,十傳百,不消數日,盡人皆知。